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五章 ...
-
第五章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花香满庭,明珠流彩,舞女艳色的水袖挥出了无限的旖旎,银杯里荡漾的酒色映亮了人们微醺的笑脸。这样华美而欢乐的盛宴李煜并不陌生。
所不同的是此刻他坐在这里,不再是一个无忧的王子,不再是一个随心的帝王,而是宋朝皇帝新封的违命侯。违命侯,违、命、侯,这是多么讽刺而耻辱的一个封号,时刻提醒着他曾经不肯献土投降,违背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旨意,警告着他今后不要重蹈覆辙,乖乖听话。耳边响起的是他人的轻歌和笑语,宋朝的皇帝臣子皇亲贵族当然是快乐的,他们在为他们的胜利而快乐,而作为他们胜利的战利品---李煜又怎么可能快乐,岂止是不快乐呢?原来咫尺之间,就是天堂和地狱。
“违命侯。”一声懒洋洋的呼叫,却象一柄利箭疾刺入心,震得李煜浑身一颤,他缓缓抬起眼睫,眉清眸静,秋水悠悠,悒色深深。
叫他的是大宋皇弟晋赵光义,他慵懒的靠在椅子上,抚着下巴,饶有趣味的看着他,慢悠悠的道∶“违命侯的词作誉满江南,天下闻名。今日大家这么高兴,何不做首新词助兴?”
李煜微微敛眉道∶“臣此刻心境悲凉,做不出愉悦之声,恐坏了大家兴致,请晋王见谅。”
“心境悲凉?”赵光义哈哈大笑,“皇上已经将你拜官封侯,你作为我们大宋的官员,见到大宋的繁荣昌盛,难道不快乐,怎么还说是心境悲凉?”
李煜沉默不语。
赵光义冷哼道∶“难道你还念着你昔日帝王之位,心怀怨望?”
坐在李煜身侧的徐弘霎时脸色煞白,没有一个帝王能够容许一个有异心的人在身边,仅仅这一句话,就可以致李煜于死地。
李煜道∶“我从来就没有恋栈过帝位,只是故国难忘。”
“好,你故国难忘,就做一首故国难忘的词吧。来人,笔墨伺候。”
纸是上好的澄心堂纸,砚台里乌黑的墨,纯净得象是婴儿的眼瞳,无暇的注视着自己。那一刻,李煜的心里非常平静,欢笑远了、嘈杂远了、红尘远了,他只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润透了墨的笔以一种轻盈而优美的姿态轻轻落在纸上,行云流水,白纸黑字,片刻就是一纸竹瘦风清。
丞相赵普忍不住赞叹∶“好字!”
字是好,词却实在不适宜。
赵光义刷的拿起纸念了出来∶“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赵光义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把纸扔到李煜的脸上,大声问道∶“你自己说,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煜没有躲闪,纸上的风带起了几缕发丝,他静静的道∶“词为心声,我并没有什么意思,只是写出我的真实感受。”
赵光义霍然回身对赵匡胤道∶“皇兄,我看李煜根本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对皇上心存不满,对大宋存有二心。留下此人,必有后患,请陛下处置。”
殿内立刻安静了下来,赵匡胤看着李煜,目光深沉,神色莫测,一种紧张的气氛在安静中渐渐滋生。
曹彬站起来回道∶“皇上,臣送李煜北上,相处二十多日,对他颇有了解,李煜为人可谓一颗赤子之心,天然纯真。这首词,他不过是感怀身世,绝没有别的用心,请皇上明鉴。何况李煜今日已为陛下阶下之囚,还能如此坦呈心境,这一份真挚无暇之心,难道不可贵么?”
徐弘也急忙跪下,恳切道∶“罪臣十多年追随、侯爷。深知侯爷性情柔弱,仁慈宽爱,厌兵黩武,草木不杀,擒鱼咸逐,赏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过,唯恐其闻。侯爷这样柔顺仁爱的人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危害社稷的事呢?请皇上明察。”
赵光胤淡淡一笑,“你倒是很忠心护主嘛。”
“侯爷对罪臣而言,曾是君,如今虽然不再是君、但还是师是友是知音。”徐弘的话虽然说得平淡,但却掩不住话里深厚浓郁的感情。
“哦”赵匡胤舒展的向后靠了靠,说道∶“你们还是知音哪,那你说说看,你最欣赏他写的哪一句啊?”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
赵匡胤闭目吟了一遍,爽朗笑道∶“超脱浪漫,好一个翰林学士。”他向李煜道∶“昔日朕还未发迹的时候从华山脚下路过,酒醉而睡卧田间。等到醒来的时候,发现月亮已经高挂在半空,不觉偶然间做出两句诗∶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可惜一直没有下阕,你能不能为我补上?”
李煜被诗中的雄浑气势震得微微一惊,抬眸望向赵匡胤,“古人云,诗以言志。皇上此诗,言辞上并无任何出色之处,但气势恢宏,眼界远大。可见陛下的胸怀抱负。臣与陛下,心境殊异,难以补上。”
“好一个心境殊异,难以补上。朕知道你心在水云之间,你知道朕心在天下苍生。我们是否也算是知音?”
李煜一惊,十多年往事纷纷,风雨江山,少年时万顷波中渴望自由的心,早已蒙了万重尘埃,千般伤痕。他却一眼看破。
赵匡胤道∶“你是个灵心慧质的人,可惜,心不在国事,误做了君王。此后,你自可安心去研究你所喜欢的琴棋书画,吟咏你所思所感,朕不会怪罪于你的。”
“谢皇上。”说了这么多,李煜却依然是一副疏远淡漠的态度,赵匡胤的眼底闪过一丝寒色,但面上依然是态度雍和的样子。
“皇兄!”赵光义不甘心的叫道。
赵匡胤挥挥手,示意他不要再多说了。赵光义只好忿忿的坐了下去。
夕阳暮色下,重重的宫殿庄严而肃穆。赵光义匆匆走上长长的阶梯,走进大殿,侍立的太监为他打起了帘子,他走入侧殿。赵匡胤正坐在案边,一脸愠色。
“皇兄。”他施了一个简礼,从小赵匡胤就特别疼爱这个弟弟,后来两个人一起从军一起出生入死一起努力得到了现在的大好河山,所以平日里两人独处时,并不拘礼。
“今日宴后,是不是你派人化装成普通百姓在李煜回去的路上羞辱他,并扔石头打伤了他?”
“是的。”赵光义爽快承认,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为什么?你堂堂一个王爷,怎么做出这种小儿无赖的事情来?”
“我看不惯他的态度。一个降臣俘虏就应该谦卑听话,夹着尾巴好好做人。南汉的刘伥,吴越的钱淑,哪个不是笑脸相迎,歌功颂德的,有他这样哭丧着个脸,爱理不理的吗?皇兄又这么纵容他,我只好用我的方法让他认清楚自己的身份,别以为皇上封了他个侯爷,就真的是个侯爷了,不管顶着什么好听的称号,住着如何华美的宅子,他永远是个亡国之君,阶下之囚!”赵光义越说越气。
赵匡胤道∶“光义,李煜他并不是傲慢无礼,只是他不会逢场作戏,阿谀奉承。朕跟他交手多年,从他治理南唐,忍气吞声,步步退让可以看出他是个本性温顺的人。他如今已经一无所有,你就不要再去为难他了。”
“不,皇兄。从他的眼睛里,从他的骨子里我感觉到他并没有真正的顺服。当他看着我的时候,他的眼睛里根本没有我的影子,他根本没有把我放在眼里!他这还不是傲慢,还不是无礼么?”
赵匡胤想到了,李煜的眼睛,修长秀丽,清澈得一望见底,纯粹得不容一物,那双眼睛在看人的时候真的没有把人看进眼里,映到心里。不是故意的傲慢,不是故意的无礼,是真正从心里无视,还有什么比这种无视更彻底?赵匡胤心里忽然升腾起一种不知道是怒火是失望还是压抑的情绪,他深吸一口气,望向赵光义的眼睛,从他的眼睛里,赵匡胤看到是他对自己的坦白、信任和尊敬。
这时,大内总管吴公公在门口探了探,又退了回去。
“什么事?”赵匡胤喊住他,问道。
“回禀皇上,去违命侯府给违命侯疗伤的王太医回来了。”
“让他进来。”
王太医躬身进来,一丝不苟的叩头行礼。
赵匡胤道∶“把头抬起来。”
王太医抬起头,一脸谦卑,满眼恭顺敬仰。
赵匡胤一阵烦躁,问道∶“违命侯的伤势如何?”
“不知道。侯爷说皮肉之伤,并无大碍,并没有让微臣看诊。”
一旁的赵光义冷哼道∶“他好大的架子,皇上的恩赐居然也敢拒绝。他还说什么?”
“侯爷在内室,微臣并没有见到。这话是他的随从传达的,就这一句。”
赵匡胤拂袖道∶“没用的东西,下去吧。”
“是,微臣告退。”
赵光义道∶“皇兄,皇上亲宣太医去诊治,那是多么大的荣耀。这李煜也太不识好歹了!我说他。。。。。。”
赵匡胤截断他∶“我累了,光义,你也退下吧。李煜的事朕自会处理,你不要再插手了。”
“是。”赵光义退了出去。
赵匡胤将指尖放在笔筒里的一只毛笔上,用力的压了下去,笔弯下来,笔杆越来越弯曲,终于支持不住,叭的一声断为两截,在寂静的大殿里颇为惊心,窗下金丝笼的的黄莺受惊发出一声凄婉柔弱的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