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七
吴源说道:“要不你这车就锁好放在这里,我把你送回去。等明天中午时间多的时候再找个师傅来把它修一下,你觉得呢?”。
夏俊秋说:“这样倒是好,不过你不是住校的吗?你还有自行车啊?”。
“不是我的,是郑志家的,他叫我去帮他寄一封信。我们先去邮政局然后再送你回家。”。
“嗯,那我们走吧!”。
吴源去把自行车推过来,夏俊秋看着破破烂烂的车说道:“着车都烂成这样了,还能骑吗?”。
“当然可以骑,只要你不嫌弃就行。”
夏俊秋尴尬的说:“呵呵呵!不嫌弃不嫌弃,有总比没有强嘛!”
看着吴源骑在弹簧都露出来的坐垫上,夏俊秋问道:“不痛吗?”。
“不痛,我皮糙肉厚,没事,走吧。”
夏俊秋侧身坐在后座上,一只手提着裙子以免被轮子绞进去,另一只手抓住吴源的衣服。路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加上吴源的技术不够娴熟,车子走在路上歪歪扭扭,还一直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还夏俊秋害怕掉下去,紧紧的抓着吴源的衣服。
她问吴源:“你这车骑得太差了,我坐在后面感觉很不安全啊,你骑了多久的车了?”
吴源说:“我是昨天下午刚学的,你抓稳一点,我骑慢一点,没事的,你放心吧。”
夏俊秋哈哈哈的笑着说:“我的妈呀!没想到你的胆子这么大,昨天学的今天就敢带人了。”
她的笑声听起来悦耳,她的性格也让吴源喜欢,跟她说话之间一点不觉得拘束。
吴源说:“你们城里的女孩子都像你这样的吗?”
他这么突兀的一问,让夏俊秋一下没反应过来,思索片刻才回道:“你是想说我的性格大大咧咧的,是吗?哎,这都得怪我哥,从小带着我顽皮,三天一顿骂,五天一顿打。你挨过打没有?”
吴源:“我上小学时去人家的地里偷红薯被发现了,后来我爸知道了打了我一顿,之后就再也不敢了。”
夏俊秋偷笑着说:“红薯也去偷,你家没有吗?”
吴源:“我们家在村里一直都是最困难的,我爸要靠出工挣钱来养活一家人,我奶奶一个人手脚不便也种不出庄稼,家里常常一粒米都没有,有一次我去上学,因为中午没吃饭,太饿了,下午放学回家的路上就偷人家的红薯吃,被同学看见了到我家去告状。”
夏俊秋在城市里长大,从来不知道挨饿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也体会不到家里困难到一粒米都没有的那种感受,但是看着眼前这个骑自行车的人,她觉得能够理解他。不知道是出于可怜还是同情,吴源就像是一颗种子一样被埋在夏俊秋的心里。
夏俊秋又问吴源:“那你母亲呢?”
每当有人问起这个问题,吴源的内心就会掀起一阵波澜。他怀念母亲,羡慕别人有完整家庭的生活。
吴源调整一下情绪,回答道:“我母亲在我7岁时就去世了。”
夏俊秋听到很惊讶,随后连忙说道:“对不起,我不知道,我不是有意的,那个.......”,她想安慰他,又怕说错话,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听到她欲言又止,吴源说:“没事的,夏同学,每个人的心里都会藏着一些事情,就算没人提起,自己也会时常去想,所以你不用在意。”
这下夏俊秋松了口气,说道:“吴大才子不仅学问大,心胸也不小啊。”
没有芥蒂的聊天使人感觉轻松畅快,车子还是歪来扭去,两人开怀大笑。
“书呆子,你骑得太慢了。”
“是吗?那我加快速度了,你坐稳了。”
很快他们来到了邮政局门口,夏俊秋在门口看着车,吴源进去后走到一个柜台面前对工作人员说道:“你好,我要寄信,要一个信封和一张邮票。”
工作人员问:“你寄到哪里?”
“甘肃”。
“信封1分,邮票6分,一共7分钱。”
吴源把纸币和硬币放在一起一共7分钱递给工作人员,然后拿到信封和邮票后填好了地址,贴好邮票封了口拿到另外一个柜台盖一个邮戳就可以扔到信箱里面。
夏俊秋在外面等了四五分钟就看见吴源出来了,她说道:“还挺快的嘛,我还以为要很久呢!”。
吴源:“嗯,今天还好没什么人,我昨天过来的时候排了好长的队。走吧,我送你回去。”
在路上夏俊秋问道:“你还有兄弟姐妹吗?”
吴源说:“没有,我们家养我一个都很困难了。”
夏俊秋:“嗯。我现在我哥也不在了,一个人一点都不好玩。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怎么样?”。
吴源:“嗯,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你哥去哪里了?”。
夏俊秋:“他说去四川下乡去当知青了,具体是哪里还不知道!”
吴源:“嗯,我家也在四川,在一个很偏僻的小村庄。”
夏俊秋:“真的?那说不定我哥就去你老家了呢!哈哈哈~”。
吴源笑道:“天下哪里有这么巧的事情。”
他们一路走一路聊,很是投缘,说了很多话。夏俊秋给吴源指着路说:“快到了,前面那栋楼就是我家。”
吴源把车骑到了楼下说:“到了。”
夏俊秋下了车说:“嗯,今天谢谢你。”
吴源说:“不用客气,这也没有多远,要说谢,我还得谢谢你呢!”
夏俊秋说:“你为什么要谢谢我?”
吴源说:“谢谢你做我的车啊,又让我有了练技术的机会,你看我刚才这段路是不是没有摇摇晃晃的了。”
夏俊秋被逗得咯咯笑,说:“那倒是得多练练。跟你聊天真开心。”
吴源说:“嗯,我也很开心。我走了,该回学校了。”
夏俊秋回道:“嗯,现在是挺晚的了,你回去的路上慢点。”
“好的,那我走了,再见。”
“再见。”
吴源回到学校吧车停好,径直往宿舍走去,想着先拿上饭盒去食堂打饭,后来转念想到郑志家刚才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心说郑志家可不是个容易哭的人,而且看他的样式是很伤心的哭过,他肯定有什么事,得问问他。推开寝室门看到郑志家在吃饭,郑志家听见有人进来也抬头看着吴源。
吴源问:“你怎么这么晚才吃饭?”
“我不是一直等你吗,想等你回来了一起吃,可是我饿得不行了,就先吃两口。”说着就把吴源的饭盒递过去,“来赶紧吃,你肯定也饿坏了,今天给你打了个肉菜。哦,对了,还有今天寄信的钱给你。”又从兜里掏出一毛钱递给吴源。
吴源看着他说道:“你都帮我打饭了,钱你收着吧。”
郑志家说:“一码归一码,你去寄信是在帮我,我帮你打饭是应该的,没道理你还要出寄信的钱。”说完把钱塞给吴源。
吴源知道他是认真的,把钱收了,说:“那也只用了7分,我再找你3分。还有打饭的.....”,吴源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郑志家打断。
郑志家看着他说:“行了行了,看你那较真的样,饭是我给你打的,你把3分钱找我就行了,赶紧先吃饭吧,等下凉透了。”
吴源把3分钱放在郑志家面前,去打开自己的饭盒,看见里面果然有好多肉,又看了郑志家的饭盒,说道:“你把你的肉给我了?”
郑志家说:“我刚开始只一人打了一份肉,后来想着看见你一直都是打的素菜吃,才后悔应该给你打两份肉的,没办法了,再回去又得排队,只好把我的也给你,反正我天天吃,少这一顿无所谓。”
吴源很感动,没想到在离家乡这么远的地方能有这么好的朋友,心里感觉很温暖,说:“那怎么行,这是你打回来的,要吃一起吃。”然后把肉往郑志家的饭盒里夹。
郑志家看着他夹了两块就说:“好了够了,我饭都快吃完了。”
吴源想起寄信的事,问道:“你今天怎么了,我看见你好像是哭了,要是心里有什么事你可以跟我说说。”
“嗨,你的心也真够细的,我的眼泪都擦干了还是被你看出来了。我今天收到了家里寄来的信,信中说我爷爷上个礼拜去世了,我爷爷在临死的时候一直叫着我的名字,我们家就我一个儿子,从小他就对我娇生惯养,对我特别好,可是到死的时候想见我最后一面都没有见着。”说到爷爷,郑志家的眼泪又控制不住的流出来。
吴源知道失去最爱的亲人是什么滋味,因为他早就经历过,他安慰郑志家说:“你现在心里肯定很痛苦,但是人老了终有一别,你爷爷那么疼爱你,他在天有灵也会知道你想他的。那你是不是要请个假回去一趟?”
郑志家擦干眼泪说:“我爸在信里劝我,让我安心上学,不用回来了,反正回来了也见不着了,爷爷都安葬好了。”
“嗯,你也不要太难过,节哀顺变。”
“放心吧!没事,你赶紧吃饭,我去洗饭盒了。”
八
夏俊军等人是最后一批下车的,那天晚上胡师傅开车到夜半三更,实在受不了了才停下来睡了一觉,天刚亮又出发,一大早就到了一个小县城里面,胡师傅把车停在了一个招呼站说:“就在这里等吧,这里就是终点站了。有没有想上厕所勒,要去勒跟到我走。”他把车门打开来,车里领队加上司机和几个知青总共只有六个人了,一路走过来,20个知青就只剩下他们四个,在他们前面已经下过三批人,他们是最后也是最远的一批,除了夏俊军另外三人分别是王小东、戚丞云、陈辉。
戚丞云是车上挨着夏俊军坐的女孩子,她介绍说自己出生军人世家,爷爷参加过辛亥革命,爸爸打过日本鬼子和参加抗美援朝,只可惜他们都在战场上牺牲了。父亲牺牲时她正好上高三,然后第二学期就辍学了,因为家里交不起学费,后来在政府的帮助下她又从新复读,可是高中毕业后她去了一个纺织厂当工人。戚丞云说:“我也很想上大学,可惜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我妈妈说去找亲戚借钱供我,但是我外公外婆还有哪些姑妈、姨妈、舅舅、舅妈们都极力反对,最可恨的是他们自作主张给我说了个婆家,一气之下我就去我妈上班的纺织厂当工人去了。”。她说得很坦然,听的人觉得她是在逆境中生长的人,其实她只是不喜欢被别人约束着生活。
陈辉的书法好,他的背包里有好多毛笔和钢笔,可以说是一个狂热的书法爱好者。他说话是个结巴,可能他自己都觉得跟别人说话时比较困难,所以他的话不多,不主动跟人说话沟通,他就是那种不说话别人也不会拿他当哑巴的人,他是跟王小东一起从机械厂里被派出来的,而且论职位应该比王小东高一些,是个仓库管理员。
他们在哪里等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才看见有两个人走过来,这两人的着装和气质一看就知道是国家政府单位的,说话的语气都很有领导的气势:“你们是不是从湖北过来的?”
领队客气的回道:“是的,请问你们是?”。
那两人其中一人伸出右手跟领队握手回答道:“哦,你好,我们是洞拐子村的,我姓胡,叫胡文兵,是我们村的党支部书记,你叫我老胡就可以了。旁边这个是我同事,姓周,叫周富顺,是村委办公室主任。”
领队客气的跟两人握着手说道:“胡书记,你好你好。周主任,你好你好。我是武汉市民政局派来护送知青的领队,我叫王波。”
周主任说:“哎呀,王领队啊,你不晓得,我们听说有大学生要来我们村,我们是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把你们盼来咯!”。
胡书记说:“就是啊,像我们这种山卡卡头,想要建设,就全靠你们这些城里来的知识分子,在我们村从来没有出过大学生哦!”
然后胡书记冲着旁边站成一排的四个人挨个的去握手说道:“辛苦咯,辛苦咯。你们肯定还没有吃早饭吧。”又跟周主任说:“老周,你去给他们一人买几个肉包子。”
几个年轻的知青一路上既没有睡好,也没有吃好,听到了有肉包子吃,个个都高兴得很。
胡书记对王波说道:“王领队,你这一路上肯定也劳累得很,等一下我们去了县政府办完交接手续后,我再给你和胡师傅安排一个休息的地方,明天胡师傅会送你到成都去。”然后对着四个知识分子说:“你们几个娃儿就要再辛苦一下,因为进我们村的路还没有修通,车子过不去,只有跟着我走过去,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路程还有点远哦。”胡书记不会普通话,一直用的四川话跟他们交流。但他们好像都听得懂,至少他们听明白了还有很远的路要用脚来走,因为从他们的表情看来他们很不愿意这么做。
周主任回来把包子分了,然后招呼大家把东西收拾一下,往县政府走去。包子一人只有两个,就连戚丞云这样的女孩子都没有吃饱,更不用说夏俊军他们几个了,众人吃完擦擦嘴,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王小东说道:“嗯,包子味道不错,油还挺多的,要是再有几个就好了。”,王小东只是随口一说,却被走在前面的周主任听到了。
周主任走在前面,也不回头,有心无意的说:“年轻人胃口就是好,可惜了我们这方面的经费不够,你说得不错,那家勒包子是我们县城里面最好吃的一家。”,其实他的兜里还有钱,只是舍不得了,刚才买这些包子都花了几毛钱了,他一个月的薪水可不多,这些钱又报销不了的。
进了县政府胡书记找了一个地方让几个年轻人在哪里呆着。他们办完手续后去了一个招待所,找了一个让王领队和司机胡师傅休息的地方,把这两人安顿好了,就去带着几个知青出发了。
夏俊军双手提满了东西,有水桶、瓷盆、温水瓶、还有一些日常用的东西。背上背着一个沉重的大背包,里面装着衣服、被褥和书。其他人跟他几乎是一个样子。胡书记和周主任看他们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帮他们拿了一些东西,胡支书对戚丞云说:“女孩子的力气小,你手上的东西就交给我们拿吧。”。看着两个领导过来把东西提在手里,戚丞云连连点头弯腰说道:“谢谢胡支书,谢谢周主任。”。
周富顺对他们说:“不用客气,你们几个娃儿来我们村,我们高兴得很勒,赶紧走吧,还有好远哦!”。
他们出了县城,走进了一条小路,小路最多能容得下3个人并排走。路上坑很多,有的坑很大,里面还积着水。看得见被自行车轮子碾过的痕迹,有些地方长着草。路的两边有山,山下面是田和鱼塘。戚丞云叫着说:“你们看,鱼塘里面有鸭子。”,周主任纠正她说道:“呐个不是鱼塘,呐个我们这边叫做堰塘,差不多每个弯子都有一个堰塘。是专门用来蓄水来年摘秧子用勒。”。
戚丞云听明白了一半,说道:“哦,这是堰塘,是蓄水用的。那弯子是什么意思?”。
两个领导听见她这么问同时笑了起来,停下了脚步正想跟她解释可是不知道怎么把这事说明白,想了一会周主任才说:“你们城里来勒娃儿真是有意思,把我问到咯。”他指着远处一个山坳间的几个茅草土墙房子说:“你们看到那边那几户人家没有?那就可以是一个弯子。”,胡书记接着说:“弯子的意思大概就是有几户人家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可以称为是一个弯子,人多的我们就叫大弯子。我们这个地方人非常分散,不像你们城里面,高楼大厦的可以十几户人住在一栋楼里。”。
众人还是不是很明白,但是怕薄了人家书记的颜面,异口同声的说:“哦~,原来是这样子的。”
胡书记高兴的说道:“诶,其实简单得很,你们在这里住下来,慢慢的习惯了就能了解我们这里的风俗了。”
九
这时候陈辉说话了:“胡胡胡书~记,我~们口口渴了。”。夏俊军也说:“是啊,书记,我们早上就吃了包子,到现在一口水都没有喝,还真的渴了。”
胡书记说道:“口渴咯,简单啊,把你们的杯子拿出来,往前面几百米在一个山脚下就有口水井,走我带你们去。”他们一路走胡书记一路说:“从这里开始一直到我们村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一口井。也有几户人家共用一口水井的,那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山顶上。”
周主任又说道:“我们这一片生活用水是不用愁勒,就是种田的水不好弄,每年到了插秧勒时候就为了水发愁,光靠堰塘里勒水根本不够用。”
他们背的包实在是太重,刚开始还行,到了后来走不了多远就要休息一会儿,并且喘着粗气。只有夏俊军好一些,看上去没有那么累。周主任对着夏俊军说:“你这个小伙子身体素质还好得很勒嘛,个子高高勒,长得又壮实,你平时肯定没少锻炼嘛。”
夏俊军在部队里面是个训练有素的尖子兵,在之前部队里面都叫他夏班长,其实是谐音“下班长”的意思,他不在意这些玩笑话,因为他是个货真价实的班长。听到领导在夸自己,内心毫无波澜,说道:“哦,周主任,我再被派到这里来当知青之前一直在部队里,我已经当了将近3年兵了。”
“那太好了,没想到上面还给我们派了个当兵的大学生啊!”胡书记有些激动的说道。
胡书记误以为夏俊军是个大学生,夏俊军赶紧解释说:“胡书记,我只是在大学里上了一年学,后来就去当兵去了。所以我并不是大学生。”
胡书记听了这个回答心里有一点失望,但是并没有表露出来,说道:“不是大学生也不要紧,何况你们还是在大城市里上的高中,我们村虽然有一个高中生,但是我们这里的教育水平跟你们的比还是有差距的。你们见识得多,头脑肯定比我们那些孩子灵活。”
周主任说道:“说起我们这个高中生啊,还真是给我们村争光,他考上了武汉大学,方园百里就我们村出了一个大学生。这下我们村里出了一个榜样,我经常教育我勒娃儿,喊他们要像人家好好学习,将来也考个大学。说不定以后我们村的高材生就要起串串咯。”。他哈哈哈的笑起来,他感到很自豪,就好像他的孩子们即将步入大学一样。
知青们听他说武汉大学,心里就乐了,王小东说道:“还真是巧了,我们正好是从武汉过来的。”
胡书记说道:“我们晓得你们是从武汉过来勒,又不然你们周主任才舍不得买肉包子给你们吃,他这个人平时抠的像个铁公鸡一样。”
几个年轻人听了呵呵的笑,原来他们吃的包子是一个铁公鸡买的,原因是一个巧合又是一种缘分。
周主任像是习惯了,别人怎么说他好像都不以为意,他还厚着脸皮说道:“几个包子嘛,不足挂齿。”
他们走了很久,到了太阳快晒到头顶的时候,胡书记才说道:“你们看,看到前面那个山头了没有,翻上去就到了洞拐子村了。”。周主任也说:“快咯快咯,还有半个小时就到咯。”
戚丞云听了说道:“啊!!还有半个小时啊?”。但其实她的心里也很期待着到达目的地,其他人也一样,他们能被选中到农村来,心里很骄傲自豪。
看到了自己的路程就快到达终点,他们的脚步加快了一些。前面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世界,只是听说过在哪里有花、有鸟、有树和田野,然后凭空想象着哪里就是世外桃源。很快他们就放过那个山头到了村口,进村的路上有不少人,男女老少全部站在路两边,路中间有两个人举着一张横幅,横幅是用了不知道多少张宣纸拿浆糊粘成的,看起来很厚,上面写着“热烈欢迎武汉知青下乡来”。
几个知青知道前面的阵容是用来迎接自己的,一个个欣喜若狂,但是这种场面他们没人经历过。他们放慢脚步让哪两个领导走在前面,然后在后面小声的讨论着。
王小东说道:“唉,这么多人呐!城里来的都这么受欢迎吗?”
戚丞云说道:“那可不一定,估计要看是什么人,毕竟我们是知识分子嘛,而且还是政府派送的,应该会不一样一点。”
夏俊军说道:“你们能不能低调一点,我们收到的指令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是来学习和建设的。”
陈辉结巴的说道:“嗯~嗯~对,夏夏夏同志说~得对,”然后指着横幅上的字说:“你你们~看那些些些字没没有我写写写的好。”
他们从人行中间走过去,旁边有两个年轻小伙子吵了起来,其中一个说:“你在搞啥子,你看你把我挤到沟里面了”,路的一边有一条很浅的小水沟,一直都有流水,里面有些淤泥。其实是他不小心踩滑了自己掉下去的,想再挤上去又看见没有空位了,就赖给别人说自己是被别人挤下去的。
另外一个觉得莫名其妙,但是人太多也没注意是不是真的把他挤下去了,就说:“路就这么窄,那个喊你非要站在这后头嘛。”
掉在水沟里的那个说道:“杨老三,我看你就是故意勒,这是我今天换的新解放鞋,刚穿起就被你弄脏咯,你说这么办?”。掉沟里的这人叫刘宽,他父亲刘有才是村里的裁缝。刘宽这人平时就喜欢干些敲诈勒索的小勾当,上回跟别人打架,没打过人家,衣服扣子还被扯掉了一颗,后来把衣服扣子捡回来揣在兜里,跑到人家家里去告状,说:“你家娃儿先动手打的我,还把我的衣服扣子扯落了。”,死皮赖脸的坐在人家门口要赔他一毛钱,不然就不走了。后来拿到了两分钱,回去自己又把扣子给钉好了。这回看到自己的鞋子太脏了,心里很不舒服,于是又想骗一回,而且他认识这个杨老三,杨老三的兄弟姐妹是村里最多的,家里又穷,吃的是米汤稀饭,穿的是补丁衣服。刘宽就觉得这穷人家的孩子好欺负,但是他没有想到杨老三不是软柿子。
杨老三一步跨到水沟另一边对着刘宽说:“刘宽,你说是我把你挤下去的,有那个看到了么?”
刘宽急了,从水沟里跳上来不依不饶的说:“我不需要哪个看到,就是你把我挤下去的,今天要么就把鞋子给我洗干净,要不然就赔钱。”
杨老三看了一下他的鞋子才发现,这那里是新鞋,有一边的鞋带是断的不说,鞋帮都磨得看不见纹路了,心里面暗自思量着这刘宽分明是想诬赖自己,顿时就发火了,吼着:“刘宽,你真是个不要脸的东西,你给我听清楚了,不是我把你挤下去的。”
从他们刚开始吵的时候就有人被吸引过来了,现在他们两人的周围已经是站了不少看热闹的人。有些人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不去劝阻还故意煽阴风点鬼火,看见刘宽气势落了下风,就有人说道:“刘宽,人家都骂你不要脸了,你是不是自己落到沟里头去了?要是的话,那就丢人丢到家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