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归程 ...

  •   “1938年夏天,那时候我只有7、8岁。全国到处战乱,在这之前往防空洞可以躲上十几二十天,等外面安静下来了,又可以回家了。谁又想得到日本人说来就来,似乎就是一夜之间,府前路附近全是日本仔。

      当时到处都是走难的人,出去打听消息的时候才知道从化、虎门、三水、佛山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地方都有战火。广州城当时留下来的军队很少,周围的没有可以躲避的城市。只好在家里各个角落挖无数个深坑将家里值钱东西的和地契往地里埋,大门一锁裹着金条散钱和轻便的行李,一家大小你拖我拽的往南躲避。

      当时夏天又是夏天,穿不了厚衣服,想把钱分散在每个人身上都做不到,只好是强壮的大人带着金条,散钱放几块在年纪小的人的鞋底。一路上碰到有军队驻扎的地方都绕远路躲着,就怕突然打起来或是被抢。

      一路走一路翻山过海就到了香港,那个词说的,一别经年……从此就回不去了,现在连禾花雀吃不到了……”老爷子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视频里老爷子带着老花镜,找了个地方固定好平板,在跟两个孙子视频。疗养院入夜了显得有些安静,护士轻声提醒老人家吃药的声音被清晰地收进了麦克风,顺着电流,送到网络另一边。老人家看透世情的双眼说起旧事时更是暗淡了几分,眼里似有浊泪在晃动。

      这一段历史他的两个儿子听了几十年,等他们年纪大了有时候也不大愿意听。两个孙子还小,加之出生后一直在广州生活。对这些旧事里面提到的地方和内容有种天然的亲近感,听到感兴趣的地方总喜欢追问“之后发生什么”引得老爷子讲得更详细了。也静得下心来听。当然,不排除听的次数少的原因。

      窗外夜色更浓了,广州依旧热闹。只不过路上行人也慢慢的如倦鸟归巢,各自散去。街灯在尽职尽责的守卫这座城市。客厅里刚挂断视频电话的两兄弟都有些沉默。只约好了明天一起去图书馆就回房休息了。

      他们在图书馆里找到了更详细的资料,其中甚至还有当时留在广州的人写的日记,又看了好些相关的口述历史,将其与他史料比对了一番,才对“抗日战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知道了当时情况下众人求生艰难,故土难离不仅仅是落在纸上的字而已。

      之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更是发现网上所谓“真实数字”并不都是真实的,更有很多发言人既不是香港人也似乎没有正经的职业。在网上说的话大都偏激而无逻辑,前言后语总能发现他自打嘴巴的发言。但说进口划算的,照着他们的算法,确实有这么回事。

      但如果真的如他所愿了,那他们这些从香港回来的人又算什么呢?说着相同的话却不是一家人,何其荒谬。虽然依旧不太能理解为什么爷爷依旧年年想回乡,却也隐约知道班里嚷嚷着独立自由的他们是多么可笑。

      作业交上去那天,班主任只沉静的看着他们没有说话,但陆彦坤和陆永恒觉得他好像什么都说了。
      往事太过惨痛,众人纷纷抛开不合时宜的话题。

      “现在的导航比之前好很多,它说怎么走就怎么走,开车可以用、骑单车可以用、走路也可以用、搭公交地铁也可以。前几年开着导航能拐到山里去。”

      朋友待在一块有怎会长久的冷场,不一会儿邓荣建听着手机里:前方行驶539米进入无名道路,行驶69米进入骏运路.....全程33公里,大约需要30分钟的电子提示音。把着方向盘不住感叹。过了红绿算算距离差不多了跟着导航拐了一个弯,驶入岔路。

      窗外太阳又盛了几分,照得海面波光粼粼,如同金箔漂浮在水面。恍如盛夏再至,只想喝冰汽水庆祝。

      “越来越好嘛,前几年放上去的卫星现在是不是开始民用了?高德地图好像就有合作吧,像地铁精准授时这个很明显就是那个卫星技术吧?”魏杰大学选了一个地理科学专业,学地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的时候,对各类卫星地图都有一定了解,不过北斗的实际应用情况依旧了解的不是很清楚。毕竟只是本科教育,不继续深造的话学得终究是皮毛。

      “依旧是少数,盈利还是有些难的……”之前无人机概念刚出的时候,许攸有动过投资的念头。找来一些相关资料研究的时候里面就有考虑过他的无人机数据链电台和学生卡定位这两项目。只不过最后风险评估的时候发现无人机当下的情况就是成本高,回报小,这个生意好听好说不好做。

      “学生卡这一块我觉得很有意思、大城市的学校需求估计不少。但这一块上下牵动,还要考虑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不太适合我们去做。”
      这条路有些偏了,现在经过的地方是一些高低错落,设计不规整的民房,有点像他们小的时候在花都、从化这些未发展偏远地区看到的房屋。似乎是到了村道上,车辆驶过,甚至带起一片扬尘。

      邓荣建找了个开阔的地方把车停下来,众人不明所以,当时现看到窗外狭窄的马路和杂乱的草堆,不远处甚至看到了一座三层小楼楼顶上用石棉瓦搭盖了一个类似阁楼的小屋。防盗网上晾着的裤衩随着风一下一下晃动。

      “你是走错路了吗,这里怎么比阿牧在顺德的山庄还村?”陆彦坤拉开车门下去走了几步感受了一下脚下的泥路,又看了一眼有着灰突突外墙的建筑物,醇厚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回到车上时对着这一片高高矮矮的房子,脑袋上似乎有一排的问号。

      这种比较原生态的活着泥土腥味的村庄气息广州已经很难遇到,哪怕越秀那边是又老又破的机务段起码也是楼层比较高的老楼,路上铺的也是水泥路了。香港怎么说之前也是亚洲金融中心,到这时候了还有这种聚居区实在是令他惊讶。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先去吃东西办完事然后送他们三个回床上睡觉。

      邓荣建重新加载一遍地图,这时突然来了一连串的:“您已偏航。正在为您纠正路线。”

      车厢里面七人面面相觑,最后是李泽楷掏出手机,连上邓荣建的热点,换了还没删掉的估狗做导航。

      因为先前走错路,回到广州时中午已经过去了。原本还想一起吃午饭,见早上下飞机的三人脸上疲色难掩。只说让他们早点回去休息倒时差,下次再约。

      “年尾公司还有些事情要忙,最近我都没有空,等过年再看出去哪里聚吧。不行的话过年来我家吃饭也行。”许攸强打起精神,朝去接机的众人道谢,又解释一番。

      他说的是他大学时开着玩的一间叫做文化传媒实际上是水军的小公司。最近原总监离职,好多事情都直接到他这里,靠近年尾一堆的事情要做。

      许攸和路彦坤、陆彦礼他们家当时都是旧式三进的西关大屋,加上早些年他们的爹零零碎碎买的空屋子和空地,若真要算面积两家人的回迁面积加起来就占满了一栋楼还有多。

      做城市更新的时候他们不可能白白看着别人吃肉他们连汤都没得喝,顺应政府的号召,清点了现金流就去注册地产公司。钱和地都有了,又拉着同一条街的其他人入伙那地皮做原始股东,许攸他爹和魏杰他爹做经营管理,陆彦礼他爹管拉关系和人事……一通摊派,还真给他们成了头一批地产经济的受益人。

      几家长辈一直交好,小辈间的交流更是不受阻碍。他、李牧、魏杰、陆彦坤、陆彦礼、邓荣建六个人小的时候住的近,于是长大依旧住一块儿。大家不是上下楼关系就是前后栋关系,实在不想串门了,两栋楼之间搭上根竹竿就能互通有无。

      许攸最后在自家门口跟李牧两人颌首道别,目送两人进屋后只来得及打开自家的空调和客厅的窗户换气。进卧室后门都没时间带上瘫倒在床铺一睡不醒,连外卖送达的电话都没听到。

      直到金乌西坠又月色当空,床上长条形的物体一动不动依旧是躺下时候的姿势。

      许攸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抬起手看表,发现指针指向9。默默的算了一下,发现自己睡了将近20个小时。顿时觉得时间易过,眼睛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

      他是被饿醒的这会儿胃里火烧火燎的,感觉自己能吃下一整头猪。

      打开冰箱时发现上次李牧送过来的鸡蛋还原封不动,不过水果放了一个星期看起来有些蔫巴,但也没坏。把鸡蛋放了几个下去煮,冲了一杯牛奶,拣了几颗果子洗干净。将他们全祭了五脏庙后才觉得自己总算是活过来了。胃部因胃酸过多而产生的灼烧感消失了,而因为吃得太多反而觉得撑得有些痛。

      只好又回卧室躺在床上一边揉着肚子促进消化,一边拿起手机看新进来的消息。突然手机从手里滑落,在枕头上跳了几下便静止不动了,它躺着的地方就在许攸泛粉的指尖旁边,新消息进来时的呼吸灯不断闪烁,过了好一会儿也没被手的主人捡起。

      他才吃饱,又没睡够,现在脑部供血不足,整个人昏昏沉沉的,不一会儿就睡着了,也幸好不是趴着睡的,不然怕是能听到打呼噜的声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