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月是故乡明 ...

  •   魏杰毕业后回了他们母校任教,大学的时候年年寒暑假都在西藏新疆这些地方支教。学历和简历都漂亮,一进去就是高中班主任,现在带的整个高一年级的地理课。毕竟是刚毕业小年轻,学校也不敢直接让他带高三。而且之前的老校长和跟着他们一路从高一跟到高三的德育处主任升了副校,原来的班主任变成了教务处主任,就算他整天板着一张脸面无表情、不爱同事间的交际,他在学校也依旧过得舒坦。因着话少脸冷,在学生之间还颇有威信。
      估计是跟以前教过他们的老师们待久了,魏杰身上不自觉带着重点中学教师的味道。在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一些原则是非问题的时候突然来一句言简意赅的话,众人仿佛是回到的几年前在教室里那一番针对“占领中环”问题的“高谈阔论”。
      当时开学没多久,青春期的男孩经过快一个月的快乐暑假时光心都野了,这会儿玩性正浓。碰上这天因为暴雨大课间不用去做课间操,将近半个小时的课间休息时间,男生堆里不知是谁起了关于那件事情的头。他们这个班本地人比重很大,大多数人家里总有些不远不近的亲戚早些年迁去了香港。像陆彦坤陆彦礼拿的就是香港身份证。一群三观还在成长阶段,因为需要长时间上课而无法获得更多资讯的同学,看了网上充斥着的各种消息,也不知道要怎么核实查证,凭着一知半解与同学争辩。也可能是青春期荷尔蒙的影响,你赞成的我必然反对,不然怎么能显示出独特来。于是一个班男生里头就课间刚开始的几分钟的时间里不少人成了支持者,从而反对其他同学。
      网上说的“广州给他们的蔬菜贵、水贵、电也贵,香港进口其他地区的明明更好。”之类的不做任何思考就大剌剌的直接引用,也没想过数据是否真实,仿佛也忘了政治课上面“立足国情”四个字是什么意思了。其中就陆氏两兄弟叫得最凶,这个时候的他们还比较中二,凡是一人支持,令一人必要反对的。连带邓荣建也在一旁摇旗助威。其他同学因着没有相关的数据去反驳,被堵得哑口无言。
      他们谁也没有留意到就在他们吵嚷着什么支持什么反对的时候,他们班主任李德志跟德育处主任陈静就站在后门静静的看着他们。中间他们说了再过分的话也没有打断,只在陆彦坤作为支持一派似乎吵胜了作为反对一边陆彦礼的时候清咳几声。
      陆彦坤颜色讪讪,呐呐不能言,站在他身后支持他的其他同学面面相觑。教室里突然安静了下来,仿佛刚才的热闹从未存在过一般。
      “开辩论会呢。需不需要我给你们做裁判?”终究是自己带的小崽子,难不成要他们当着他的面被这个“黑面阎王”折腾。
      “黑面阎王”是学生们对德育处主任的“爱称”,一是因为德育处主任专管学校校风校纪,出现的地方不是扣学生个人的德育量化分,就是扣班集体的德育量化分。专门做黑脸的事,第二一个就是他长得黑,作为一个南方人,因为周末老喜欢顶着大太阳徒步,肤色黑黝黝的,假设学校停电只有应急灯照明的情况下,他与夜色完美融合,就算站在在应急灯下都看不到人。他的绰号既是形似也是神似,不过他自身不介意就是了。
      班主任给刚才参与辩论的同学递了好结实的一张梯子,众人会意,赶紧把它接了下来。
      “不用不用。”
      “老师辛苦了。”
      “老师慢走,老师记得带伞。”
      嘴里说着客气话连忙把两位老师送出门,回到各自位置上。
      不过当晚他们全班人都多了一份作业:把网上持两种不同意见的言论各摘抄40条,逐条分析其正确性,遇到数字的需要找出官方数据来源进行核对。不得抄袭或借他人抄袭。连未参与讨论的同学都逃不过。
      当晚,陆彦坤和陆彦礼接到了爷爷从香港打来的电话,老爷子刚80多岁了,现在一直在香港疗养院养着,心情好、天气好、或者是今天姑娘给他带了一朵花都是他高兴打电话给两个大孙子的理由。
      这不,碰上今天不凉不热,天朗气清,估摸着大孙子该写完作业了挂了个视频过来。
      上个世纪初,中国大陆何处不艰难呢。不怪这么多人南逃香港、澳门——都是为了挣命。往澳门的还好些,虽然歧视也多,但好歹能活命。往香港方向的遇上1941年九龙沦陷,免不了又是一番颠沛流离,不得安生。
      老人家年轻时由家人领着在香港讨生活,几个兄弟齐心协力也真的兴旺起来了。这时已经是人到中年,国内也安定下来了。就开始想念街上猫狗肉铺四散的肉香,每天早上透过院墙混着晨露肠粉佬的叫卖声,禾花雀 的焦香也常常在梦里出现,连八月十五的灯笼都觉得是广州的亮一些。
      临老思归,不想一年到头在祖宅只能住上几天,琢磨着要搬回来了。不巧家产还没清点完又恰碰上香港经济腾飞时期,一家大小和公司里的员工还等着养,只好留下来搞事业。就这么拖着拖着就到了,1972年,快40岁又添了小儿子,养家压力更大,回家就更难了。
      眼见新世纪就要来了,大儿子大闺女小儿子都好大了,是时候成家立业了。又开始琢磨起回乡这件事。看看广州老宅要堆满老鼠了,在家里好一通折腾让小儿子带着钱回广州收回祖宅搞经济建设。不知道的还以为小儿子受大哥排挤含泪北上呢。
      “细时我系冇得拣,都系屋企人话事。宜家我老了,翻去养老又唔系咁方便。嗱,我就想间屋日日有人住,山年年有人拜,你唔返去,我死都唔得眼闭。”老父亲开口生闭口死,睁眼祖坟闭眼扫墓,开口不是遗愿就是死不瞑目,中心思想就是想落叶归根。
      兄妹几人除了满足他又能说些什么呢,难道真的要老人死不瞑目吗?
      只好这样那样商量了一番,决定两个大的留在香港打理,小的那个也就是陆彦礼他爹当时将将20岁,才刚刚读完大学,读的专业还是英国文学,生意上的事情是半点不懂的。家人大胆让他北上搞发展,也是存了探路和练手的意思,如果确实可以,连着公司也一起搬了,这样大家都不用折腾。
      于是当时还鲜嫩出汁的陆永恒穿着白衬衫黑西裤,手里提着一个皮夹里边装了一蛇皮袋的金条外币和几套换洗的衣物,怀里揣着本《港澳同胞回乡证》和祖宅的地契文书回到广州。该去过户的过户,该去探望的亲戚就去探望。毕竟对广州也不熟,头几个月老老实实地按着老父亲的意思在龙津西祖宅住着。房子有好几百年历史了,世纪初(20世纪初)大概是因为看起来朴实无华,也可能是运气好,躲过了拆城运动 。现在还是老式的西关大屋,而不是洋气的骑楼。
      陆永恒看着也觉得好看,怨不得他爹心心念念想要搬回来。就是这草长得有点快有他高了。之前都只有清明前后回来祭拜先人的时候才在这里住上几天。
      这次不同了他常住这里,找了泥水工里里外外修补顺带清洁一番,又请了一位能住家给他做饭的阿婶后才开始出门准备做生意。
      半年过去了每次收到他爹他哥她姐的电报都战战兢兢的,返乡之前他们临时往他脑子里塞的经济、管理什么的风一吹,就忘得一干二净。除了借着他爹的之前每年回广州祭祖时跟市府里头的书记出去吃了几顿早茶面子跟老书记照旧约了几次早茶,讨论了一下这家的虾饺好吃,那家的凤爪好吃之外可什么都没做成,连带着还亏了不少呢。老书记年纪也上来了,过不了几年也要退下去,到时他一事无成,可真连这一点行政上边的香火情也要没了。
      老书记是从记工分、大锅饭的时候熬过来的,现在年纪大了,市里头又说改革,他是没什么好主意的,事情下头的人在做。他也不揽功,每天泡着一茶缸的枸杞水坐在办公室里过日子。
      心里明镜似的,清楚现在接他位置的人还差一点火候,政府留着他就是想他帮看着呢。他也就看着他们大方向上不让出错,等一两年过去了大家也历练出来了,到时候他就打报告退休让位了。退下去之前拉拔一下迷茫的小年轻,政商关系友好,外资带动发展,这样才好嘛。况且陆家算什么外资呢,祖宅祖坟都还在呢。
      “衣食住行,这四样什么时候都缺的,没钱的想要能穿耐久的,有钱的想要更贵更好的,你看看这四样你能做哪样吧。”把陆永恒当是自家的小辈,将一些在上班时候听到的消息看法加加减减的告诉当时浓眉大眼的陆永恒。
      老书记话是说得明白了,抵不过陆彦坤他爹是真的没什么管理天赋。在村口开了个杂货铺子都开不明白,进货地方没找好,压不下价,卖出去的价格贴补运费都不够。就一个小卖铺每个月都要亏几十块。过了三个月觉得自己没有开杂货店的天赋只好租给别人,之前卖剩下的货物也低价卖了出去。中间又试着开了五金店、糖水铺、布料行……林林总总,各式各样,反正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总之每个月都在亏损,十几个店面,每个月加起来将近亏损1千块。这对于他带回来的钱来讲只是少少的一点,但算了一下当时的消费水平——人均工资一个月才高的也才几百块。广州到惠州的巴士才15块钱一次,搞得他每次出门吃饭都忍不住算亏损的钱,越算越吃不下饭。只想拍封电报跟他爹说他不行,换他哥来,他继续让他哥养着。可惜他怂,念头刚起想到他哥每次来电时说的不怕,放心去做,又把放弃的念头塞回去了。
      好在半年多过去了也不是全部在亏损,不过赚钱的不是他罢了。之前有次去走街串巷探行情的时候,在车上碰上一个开制衣厂的光头老板,当时光头老板预定的布料在运输途中出了点问题,已经超过一星期了还没送到。想找同样的布料替上去吧,跑了几个区的布料行都没有。而他是做代工的,接的是“圣大保罗”的单子,眼看在过几天厂里工人就算天天通宵也赶不急了。他布料行里恰好有,两人这样那样运作一番,第二个月月头Call 机有光头老板的消息进来,一个电话打过去才知道事情解决的好。光头老板的信誉保住了,兼之品质也好,对方老板很是满意,还向其他亲戚品牌推荐了他的制衣厂,一时间订单大增。因着布料行的原因小赚了一笔。心里高兴,转头给制衣厂投了一笔钱占股吃红利让光头老板扩大生产规模。
      亏了几个月就投资这里赚了一点点,陆永恒算是放弃自己经营管理这条路径了。之后专门去给公司投资占股,慢慢也找到了方向。不过之前实在亏得有点不好看,怕过年不好给他爹交代,之后每投资一间公司或者是自己开一家公司就买一块地或者是买一些家人离开广州出国定居的处理房产。他想着,地皮总不会降价的,哪怕到时拿来种番薯呢,种上十几年那他也有得赚。买着买着就买到了许攸他爹住的越秀区。他看眉清目秀许新橖顺眼,许新橖看着这个浓眉大眼的桂枝仔也挺顺眼的,之后他们俩合伙做了几次生意也很顺利。陆永恒觉得许新橖跟他大哥差不多一样靠谱了,顺势就从龙津西搬到府前路,只偶尔才回老宅住。
      人老了就爱回忆从前了,这不老爷子又要开始说从前了。陆彦礼他爹不大爱听这些,听着就容易想起他的从前——爹不疼娘不爱,他哥也不宠他。他一个人在广州,归根是归根了,但是生意上连着好几个月每个月亏损,总担心自己最后亏得底裤都没有了。
      捧着杯茶慢悠悠打开家门去隔壁找他哥撒老娇去了。两兄弟只留下跟爷爷说话,想到了今天新布置的课外作业,两人也就安静听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