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三珍斋酱鸡 ...

  •   江南民居,大的住宅一般从大门起经过轿厅、客厅、正房到内室或后房,两侧有花厅、书房、卧室及至小花园、戏台等。一般大的住宅可有两到三条平行的轴线。但不论建筑规模大小,都体现出一个与北方民居的明显区别,就是雕刻装饰极为繁多,却极少彩画,墙用白瓦青灰,木料则为棕黑色,或棕红色等。与北方的绚丽色彩相比十分淡雅。江南的匠人心灵手巧,利用多变的地形,使流水在房屋之间畅漾。
      热气像是被隔绝在了木门之外。
      大家围着大厅前部的小木桌而坐,小木桌旁架着一个老式电扇,摇着头,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门外时而吹来一阵风,“沙沙”吹动着葡萄架上的叶子。
      圆润略显粗糙的触感,上下腭靠拢,轻轻摩擦,酸酸的汁液直接刺激着味蕾,舌尖碾过,蹭到了表面的果肉,无需嚼,顺着口中的轮廓线条自然滑下喉咙。
      “唔……”酸得眯起了眼睛,一弥砸巴砸巴嘴,从罐子里又摸出一个杨梅,“过瘾,哈哈!”盘腿坐在竹篾编成的小凳子上,一弥幸福地脑后就要散发出一圈金光。
      小馨吃着冰镇西瓜,赞同地直点头。
      郑乔也是个酸食爱好者,一个接一个地抓着吃。“旺旺,江南真是人杰地灵啊!连杨梅也这么靓!”感动地眼泪哗哗……
      “呵呵,一弥啊,你怎么还在用那招啊……”谭惟乐想起刚才棋盘上的乾坤大挪移。
      “呵呵,这都是惯用伎俩啦。你们不也想早点吃饭嘛,哈哈哈。”一弥的外公笑着回答道,原来是这样……家庭教育哈。
      一把抢过所剩无几的那罐杨梅,一弥瞥了他一眼,“我的!”
      “呵呵。”一弥的外公依旧摇着那个大蒲扇,笑笑地,“小弥啊,等会再去买就是啦。哈哈,再让他吃几颗吧。”继而又转头谭惟乐和李密说道,“这几年过来镇子上采访的人都蛮多的。街上的店铺正正经经经营的也少了,有的呀,就是摆摆样子。”
      “哦,”谭惟乐点了点头,“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很难说到底好不好,这也是保留传统风俗与景点的一种方式,虽然不是很自然。不过如果没有这点,说不定这条街都得进博物馆了。”
      “其实我们这一路过来看去,算是保留得很不错的。不管是房子或者街道,都没有太大的变动,比起一些其他的古镇……”李密推了推眼镜补充道。
      无心听他们的讨论,一弥放下罐子,拖上拖鞋起身。
      “咦?你去哪?”郑乔吐了嘴里的核,跟了过去。
      小馨放下了西瓜,愣了愣。
      穿过院子走进了独立开的矮屋,“外婆……”一弥立马被香气迷晕了。“呼呼……”用力地吸着香气,“真好!”
      “哈哈,是呀是呀!乖乖,真香!”郑乔立马蹿到灶前,“是什么呀?这么香?”
      这真是一个宽敞的厨房,有灶台,有煤炉,有大蒸笼,看起来很古老的却很精致的碗橱,厨房有两格水池,浸在水里的筛子上有晶莹的新鲜蔬菜,另一格的水池子里面是活蹦乱跳的大虾和肉类。灶台上的两个锅都冒着腾腾的热气,其中一个架着大蒸笼。
      忙活得满身大汗的外婆满脸堆笑,从水池里捧出洗好的辣椒,“小弥啊,你闻不出来吗?”
      “哈哈,哪能啊?”一弥靠到水池边,“左边的锅里面是酱□□……蒸笼里的嘛,当然就是白水鱼啦。”
      “酱鸡?”郑乔说道。
      “饭馆里面一般都叫三珍斋酱鸡,用的呀是土种雌鸡。整只原汁浸烧,三次出汤;再放入酱油,黄酒,白糖和香料等佐料闷烧。出锅的时候再涂上一层麻油,吃起来的时候皮是脆的,肉却很嫩。”外婆解释道。
      “三珍鸡我吃过啊……好像不是这个味。”郑乔又用力嗅了嗅。
      一弥从水里挑出一个小番茄,向郑乔扔了过去。“所以啊,不要多吃了几家馆子就当自己是美食家。”对郑乔,一弥好像习惯了恶言相向。不过并没有恶意,郑乔也知道。自己也挑出一个,咬了一口,真新鲜,还带着刚摘下的叶子腥苦的味道。
      一弥走到灶台旁边的一大堆瓶瓶罐罐,挑出一个大罐子,“来!”
      郑乔啃完番茄,感兴趣地走了过去。
      郑乔学一弥在罐子上方扇了扇,直觉一股清甜的味道。
      “咦?”
      一弥用筷子蘸了蘸里面黑色的液体,向郑乔伸了过去。
      郑乔放嘴巴里砸巴了下,马上皱起了眉,“咸!”
      “那是酱油,能不咸吗?”外婆打开蒸笼加料。
      一弥眨了眨眼,“真正的酱油就是这个味。闻起来清清的,”一弥又嗅了嗅,“但是味道,死咸死咸的。”
      “可是煮出来的东西却是极有味道的,这就不同于超市里面出售的那些酱油了。”一弥放下罐子又拿起了另一个,“这个是豆瓣酱,看颜色是不是很不像卖的那种啊。”
      “嘿嘿,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酱园,叙昌酱园,前店后坊,自产自销,自然晒露发酵的时间差不多有半年,味道很醇。”一弥摆起推销员的架势开始解说起来。
      “你,怎么会知道这些啊?”郑乔有些莫名的,一弥看起来就不像是个会花时间去调查研究什么东西的人啊。
      外婆又走到池子边清理虾子,“呵呵,镇子里的学校都把这段编进册子,让学生背。一弥上次放假回来,隔壁家的小胖子天天在院子里背这段,呵呵,我这么大年纪的人都记着了,不要说小弥了。”
      一弥无比无奈地耸耸肩:唉,我也不想啊,谁让那个小胖子天天扰我清梦来着。
      “哦,呵呵,那真是不容易!”郑乔马上开始爆料,“一弥在我们社团的时候就是出了名的记性不好,第一次排戏就三句台词,她愣是等人家主角全部排完之后,才勉强记全。”
      切,记得好,记得好,记得好就得去演田鸡。一弥不屑地在心里嘀咕。
      “怎么会呢,小弥的记性很好啊。”外婆马上更正道,“以前记那些乱七八糟的谱子时候,都是一大……”
      “谱子?”郑乔问道。
      “咦,鱼糊了!”一弥翻动着锅铲。
      “哟!看我!”外婆急急忙忙走到锅前,“快快,接个盘子过来。”
      “看什么哪!叫你哪!”一弥对着郑乔道,悠哉游哉地又啃起黄瓜。
      “哦!”郑乔慌慌张张地从柜子上拿起盘子,果然是个不常干家务的孩子。
      ……
      “哟哟,添火去!”
      “你小子怎么干事哒……”
      “小弥啊,人家怎么说都是客人啊。不用帮忙不用……”
      “没事儿。呵呵,为了吃到传说中好吃的东西,帮帮忙是应该的哈。”
      “哟哟哟,吃东西也堵不住你这张谄媚的嘴巴。”
      “小弥!”
      “你乐什么你!干活去!嘿嘿,外婆,他这是体验生活,对他工作很有好处的。嘿嘿……”
      “那活宝又在耍宝了……”李密无奈地叹道。
      “应该是被一弥教训才是吧。”谭惟乐喝了口茶纠正道。
      “算了,反正他就是这样,两天不被一弥教训,浑身骨头痒痒。”
      “呵呵,他是小弥的好朋友吗?”外公乐呵呵地插话道,谭惟乐和李密清晰地看到了老人眼里的精光……
      “这个这个……是啊,呵呵,咱们都是好朋友……呵呵。”李密感觉额头有些汗,老人家是不是都……防止给一弥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被一弥教训,最终还是决定含糊含糊再含糊。
      小馨低头收拾完桌上的果皮,“我去扔垃圾。”走出大厅,脚步有些急。走到门口的时候差点被绊倒,西瓜皮掉了一个也不知道。
      李密刚准备起身,谭惟乐拉住他,对他摇了摇头。
      “我们刚刚说到哪了?哦,您说这个茶叫什么?杭白菊?”谭惟乐又对外公问道。
      李密又坐回了原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