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桥里桥 ...
-
“旺旺!乖乖,江南啊!没有想到你居然是传说中的江南女子啊!哈哈。”郑乔怪叫着东张西望,动作幅度之大,把小船都摇得嘎吱嘎吱的。
进入西栅得乘渡船,水路并不久,却是领略乌镇风光最惬意的方法。
小馨和一弥同乘一船,另三人一船。
两只小船悠悠地在河面上摇过。
河岸上很热闹,乌镇早已开发为一个旅游胜地。
老街长达数公里,青石板路,屋子有一半挑在水上。老街多是店铺,古装片里的样子,一家临靠着一家,用木板拼成的门,有门槛,门边柜台。
熙熙攘攘,店内店外,不乏问津之人。
河道不很宽,但船只来来往往也不觉拥挤。
除了渡人的船只,埠头边还泊了一些船,有卖花的,卖水果的,卖胶卷杂物的等等。
船家与船家之间,好像多年的邻居一般,遇见时互相打趣。兴致好的拿肩头的毛巾擦一把汗,开始大声地唱歌。
山歌美,这水歌也不赖。
如果说山歌空明嘹亮,在山头久久回荡。这里的水歌则更像是锅碗瓢盆的声音般家常,埠头上敲打衣物的妇女有时也停下手中的活,三三两两头凑到一起,说三叔又开始唱歌了,憨憨地笑。
时而也有人对唱,接上几句,歌词多是自填的,如打油诗一般,夹带着晦涩的玩笑,谁谁回家又跪了一夜搓衣板,喝口酒都得藏着掖着的……知情的人笑开了,被笑的也不生气,只放高嗓门,再回敬上一段。
“嘿,注意啊,前面就是‘桥里桥’啦。”船家不忘回身给船里的年轻游客们介绍道。
刚刚还忙着向船家讨教划船方法的郑乔被吸引了注意力,“咦?怎么说?”
“那座叫通济桥,”船家索性停了桨,坐到船沿上,点上一袋烟,手指向另一边,“那边的呢是仁济桥,两桥直角相邻,不管站在哪一座桥边,都可以看到一个桥洞里的另一座桥,所以啊咱叫‘桥里桥’。”
“桥里桥”是乌镇最美的古桥风景,堪称桥景一绝。
西栅由12座小岛组成,70多座小桥将这些小岛串连在一起,河流密度和石桥数量均为全国古镇之最。
古色古香的桥,一座又一座,桥洞,过了一个又一个。
郑乔永远没有消停的时候,上窜下跳,什么都要摸摸,什么都要问问,搞得水花四溅的。
小馨趴在船边上,对郑乔泼水还击,“哈哈哈哈……”,时而急促时而酣畅的笑声掉在水面,散落成波光粼粼。
谭惟乐和李密随意地坐在船上,一边说着什么。
一弥躺在船舱边的竹子编成的躺椅上,随船身轻轻摇晃。
一弥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这样待着听水流的声音。仔细地听,水声很细不清晰,音调也不很高,一股接着一股不间断地传来,时轻时重,时断时续。有时候是水底发出的像闷在罐子里似的“咕嘟咕嘟”的声音,有时侯是船桨拨水发出的“哗啦哗啦”的声音,还有就是水珠撞击水面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音。
眯起眼,天空在错杂的睫毛间拉出一丝金边,极细极亮。
城市的天空总给人一种涩涩的感觉,疏远,即使站在摩天大楼顶端,还是不觉得贴近。
这里的天空却是澄澈的,如初生婴孩的眼,不带一丝杂质。站在地面只需仰头,阳光已经触碰到脸颊,轻轻擦过,痒痒的,是在传递风的羞涩吧……天,那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仿佛张开双臂就可以抱住。
……
上了岸,一弥带着他们穿进了巷子。
不多久,周遭就安静了下来,听不到老街上的人声水声。眼睛看到的,手触到的,脚踏到的,只有高高白白的墙和青石板路,走道曲折蜿蜒,有时路宽只能容一人走过。
乌镇或者说江南水乡的住宅规模和布局都很有特色。住宅外围的墙壁高大、粗犷,因为房子大多是较高的二层楼。民居房房相连,中间的风火墙隔断,是为了防火的考虑,庭院的面积不大,再加上高高的楼房,使一宅中采光通风口--天井显得分外高深。
潮湿的气候使通风格外重要,因此江南的住宅常于建筑与垣墙之间留不超过1米的间隙,用来拔风采光,效果颇好。
“呵呵,好像进入了迷宫。”
“门庭深院,大户人家啊!是不是还有传说中的三四五六姨太住在一起的啊。哈哈。”不用问就知道说话的人是郑乔了。
“二百五。”李密和一弥两人几乎是同时哼了出来。
“老大……耗子一路这么欺负我,你都一声不吭……”郑乔委委屈屈地告起了状,脚还忙着踢路边的小石子。
谭惟乐把手从口袋里拿了出来,揉揉耳朵,依旧是对待郑乔惯有的态度:像是没在跟他讲话似的,“你好像很有力气。”说完把背上的背包驾到郑乔身上,“小馨,你的也拿来。”
“谢谢你哈。”
路又开阔了,又能见三三两两的人走过,略带好奇地看着这几个年轻人。这条道上的是家家户户的正门,有的门大开着。
大老远,就看到一棵古树下,围着一大群人。旁边还有几个小孩子追逐打闹,被各家的大人分开,拉着站到人圈外围。小孩子打不到对方,于是互相用眼神和动作挑衅。
一弥扯开笑。
一弥走了过去,从人缝间挤了进去,嬉笑着蹲在一个人的身后。
大家有些莫名地跟着,朝人群中心观望。
中间是棋局,两个老大爷在对弈。周围清一色的男人,倒是观棋不语,有的咂咂嘴巴,有的嘿嘿发出几声笑,有的还皱着眉像在想。
一弥身前是一个胖胖的老人,穿着白色短袖大褂,头发微微泛白,一只手里拿着大蒲扇摇啊摇,却扇不走额上的汗,另一只手里拿着尖嘴紫砂茶壶,不时抿几口。弓身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此时像是遇到了难题,嘴巴有些习惯性地撅起。
“呵球!“一弥突然打了个喷嚏,身体由于某种力量往前一推,几个硬币掉到了地上。
几个人已经捡起了硬币向一弥递过去。
下棋的人被惊动了,朝一弥看去,都露出了笑。
一弥又弯腰在棋盘边转了一圈,捡起硬币。
“呵呵,那家伙又使那招!”站在外围观望的谭惟乐笑着轻轻说道。
“哎哟,不好意思哈。”一弥向众人陪笑,然后她又站回此刻笑得眼都眯起来的胖老人身后。
一弥嘿嘿地笑着,撸起袖子在胖老人的肩上捏了两下,又捶锤他的手臂,“外公……快点解决掉他,咱们回家吃饭!”
“可是……”老人看向棋盘,话没说完,又展露了笑容。
“将军!”快速地挪动了棋子,“哈哈哈哈哈……老宋,晚上把酒给送过来啊。哈哈,走,小弥回家吃饭!”
“恩啊!”
额,那四个人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外,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