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长年积雪(下) ...

  •   昨晚看完了《西雅图夜未眠》,一个星期要是能保质保量地看个两三部电影着实不错。影片结尾男主深情地望着女主的时候,我很期待女主能有比简单粗暴地望回去更容易让我做到的反应,可惜没有。睡觉前翻起自己以前的微博,很多记忆已经模糊到几乎消失殆尽。我感慨于八年后长成了一个让彼时自己始料未及也并不相熟的人,时间何其残忍,竟将过去手刃,瞬息之际便杀得片甲不留。
      大雪下了一整夜。早上出门的时候眼见飘下来大片的雪花,我的镜头却捕捉不到,甚是惋惜。听说这几天全国都是雨雪天气,前天郑州也连下两天雨,雨雪如此繁茂,想必今年定是好年。

      几个月前他刚回德国那会儿,我设置过每天凌晨四点多的闹钟,刚好是他的时区里以往我们聊天的时间。这个时间是我精心计算过的,他想说话的时间一般在九点左右,有时工作疲累早点睡觉的话也是九点半前后,所以九点四十之后十点之前,若有消息我不至于太晚回,若没消息也不用多顾虑。他从未发来过任何信息,于是半个多月过后我便把闹钟取消了。这次他重新出现,我便把闹钟又打开来,时间设置在05:17,是他生日。前天晚上整理我俩的聊天记录,看着不知所云的自己很是脑壳痛,于是和他吐槽了几句,他一直没回。今天早上闹钟响起的时候想打开微信看一眼来着,但我是如此深信“越希望越失望”的道理,便关掉闹钟又睡回去。因此当我快七点才看到他在05:02回复的消息时,感觉很是肝疼。下一次同频说话,又说不上要到什么时候了。

      初识时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前十天的聊天记录因为某些原因(后面会提到)被删掉了,只剩下电脑上几句残篇。
      “我看见啦,还没起床就看到外面苍茫一片——,”这是微信里最早的记录,“别告诉我还没到公司,你可五点半就起床了呢。”我当时一定看了一眼手机上的时间,于是说。
      “现在到了。”十分钟后他回复。
      “那就不打扰啦,祝你今天愉快。”我说。
      “啊,我在休息的时候可以回复。”快十二点的时候他说。
      “好。什么时候休息?”
      “我在想如果真发生了最坏的结果,我该怎么办呢——”他没有回话,我自顾自说着。这样的场景以后会经常出现。“我想不出答案,我不知道除了学法律和做律师之外我还能做什么。一个朋友刚刚查到成绩,足够她被录取了——”我大概终于意识到这兀自言语的情况,“唔,别介意我的自言自语呀,我过一会儿就会好了。”
      “为什么她知道成绩你不知道?”
      “不同的地区出成绩的时间不一样。”
      “真残忍,哈哈。”
      “是啊。”这段对话进行得断断续续,他在工作,每一句回复都是他休息的时间。

      “工作要结束啦。”下午快五点,他发了个鬼脸过来。
      “哈哈,你看着好开心呐——”我忍不住笑起来,“外面下了好大的雪呢。”
      “那我得叫滴滴回家。”他补充说,“当然了,比起工作我更喜欢闲着,现在我想做什么都有空啦。”
      “谁都会更喜欢闲暇时间吧。”我说,这话倒显得也不知道是他还是我在说废话。“嘿——你有没有注意过,晚上下雪的时候天空会变成橘色?”
      “橘色?没有诶。为什么会变橘色?”
      “一定要从黄昏开始,下一整晚才会这样——”我解释道,“我也不懂,大概是因为路灯吧。”
      “哈哈——,话说这个空气倒是对肺不太友好。”
      “噢——,你还没痊愈呢,”看来他先前是生病了,“这么说滴滴倒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已经好了,但污染严重的时候我总是咳嗽,当然——”他补充说,“滴滴向来都是。毕竟我没法走穿半个城市,就连滴滴也要半个小时。”
      “也太远了吧——”我惊呼,“为什么不住在离公司近点的地方呢?”
      “当时有三个可选的地方,都离公司很远。但是酒店很好,挑不出毛病——”
      “但是这么远,路上一定很累吧——”
      “所以我们才需要咖啡——同事从越南带回来一些咖啡豆。”
      “你自己做咖啡?一定很有意思——”
      “中国的咖啡不太好喝,也不知道为什么。”
      “大部分都是速溶的,我猜是因为这个吧,哈哈。”
      他发来一张图片,是一只小巧的咖啡滤壶。
      “好可爱——”我感叹。
      “是的,只能盛得下一杯咖啡。”
      “我们的文化还真是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虽然早就知道有很多不同点,但是你觉得什么最不一样?”
      “中国人会更喜欢茶。我想想——”我认真思考起来,“首先我们长得就不一样,其次呢,虽然中国近几年发生的变化很大,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的观念很保守,尤其是在血统、恋爱这些问题上。”
      “那你是观念保守的人吗?”
      “我不是,正因为这个我和爸爸才会时不时起争端。”
      “所以他是咯?”
      “老一辈的人都很难接受新事物,我不想说得太绝对,但他的确是这样——”我确实不愿意给他留下中国式家长的刻板印象,“你觉得呢?”
      “我觉得最大的不同在于恋爱关系和对钱的态度上——”他举起例子,“这儿的人总是卖力展示他们有多少钱。至于在恋爱关系里,这儿的女孩会更被动,倾向于让男生去决定很多事情。我有朋友交了中国女朋友,所以我的‘觉得’是从别处来的。”他笑了。
      “什么都让男生决定?”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把他说的“很多”理解成“一切”的。
      “就比如出去约会做什么之类的。”
      “什么举动会让你觉得是在‘卖力展示’呢?”
      “比如说iPhone,我都觉得很贵,但是好像每两个女生里就会有一个在用。”
      “噢——不过在我看来这并不是财富的象征,很多人都是分期买的。”
      “正是。但是德国人的观点是,只有蠢蛋才会这样做——”
      “你是说虚荣还是?”
      “差不多吧。生活标准超出自己的负担能力,是蛮蠢的——”
      “好吧。但这是那些人蠢,不是所有的中国女孩儿。”我辩解道。
      “就比如如果我买得起法拉利——”
      “哈哈,想起我的民法老师总是拿玛莎拉蒂举例子。”我打断了他,却不自知,他没继续说下去。
      “你在车上看手机不会晕车吗?”我重新提起话题,“我是会的,所以很担心你也如此。”
      “为什么会晕车?”
      “不知道。反正如果我在车上紧盯着一个东西不放,就一定会晕车——”
      “我刚刚去买了点东西吃。”
      “好,去吧。”显然我忽略了他的动词语态。
      “不是,哈哈。是刚刚不能回复太多——”他继续说,“德国有一首歌,叫‘ich hab benzin im blut’,所以德国人不会晕车——”他笑着说,我好像看到了他一脸得逞似的神情。
      “那我可得去查查。”于是我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