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十九章 ...

  •   他撇了一眼眉头紧锁的韩其升,恨恨道:“当年谢昭不谙地形,与林邑初战不利,加之军中火药紧缺,不易久耗,遂上书告急。军情紧急,事关重大,他找了一位自以为信得过的人,请他将信面呈皇上,那人正是梁王。可梁王进京后,却将急报转手交给了杨鸿。杨鸿与谢昭素来不和,他这是铁了心要借刀杀人……”
      “我与梁王相交三十余载,他何等样人,我岂不知?”韩其升冷道,“你既已毁信灭迹,冯朗又死无对证,那信上写了什么还不是由得你胡编乱造!”
      楚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气结道:“那梁王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让你这样信他!”
      韩其升懒得再多费口舌,他摆了摆手,两旁的侍从便将楚王押了下去。
      “跳梁小丑。”桓悦似笑非笑地摇了摇头,“值庐那边可有人去过?潘中丞怎么说?”
      “他?”韩其升轻蔑道:“他早开始拟即位诏了。”
      “潘中丞为世家之长,他若点头,那朝中百官即便是不点头的也该点头了。只是这扬州……”桓悦低头思忖片刻,忽然道,“查到谢清的去向了么?”
      韩其升道:“他倒是精明,出了宫后便往市集而去,一时片刻也寻他不得。”
      桓悦道:“我料他与太子走得近,又非明哲保身之人,倘若他稍有察觉,便会去通报太子。我早令人围了东宫,只待他人一到,便与太子一同拿下。”
      韩其升看了他一眼:“你倒是下得了手。”
      “我不能狠心,则不能为天子;我不能为天子,则世家不能除;世家不能除,则天下不能兴。”桓悦站在殿前,负手而立,皎白的月光流淌在宫阶上,衬得他愈发清冷沉静,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大晋富有四海,却几为蛀虫所空。那些世家望族自开国以来便弄权当政,这朝廷早烂到了骨子里!天子生于内院,长于深宫,早就成了这天下最大的世家,又何以谈得上革新?”
      他叹了口气:“倘若日后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兴利除弊,中兴大晋,那人纵不是我,也绝非
      乌衣子弟。”
      韩其升皱了皱眉,正欲说什么,忽见一侍卫自远处急急赶来:“找到谢清了!”
      “可是在东宫?”
      “诚如大人所言,是在东宫!”那侍卫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欲言又止,“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赵临也在,”侍卫道,“随行还有三千天兴府军!”
      “三千?”韩其升皱紧了眉头,“京畿卫不是全被皇上遣散了么,哪里来的三千?”
      侍卫吞吞吐吐:“这、这三年前,天兴府有三千京畿卫分到了羽林军中,那赵临借了秦端的印信,将那三千人策、策反了……”
      桓悦面色一僵:“竟有这事?”
      “是我失察了。”韩其升沉吟道,“我道那些人在羽林军呆了两年,生活岂不好过整日在边疆打秋风,必不会再留恋那天兴府,熟料竟被赵临三言两语劝了去。”
      “羽林军虽众,倘若石征回攻西京,却也难以应付。”桓悦眼中闪过一丝杀意,“为今之计,只得强取东宫!”
      大晋朝的东宫与前朝却有不同。几十年前的天兴府将军清君侧时,有几位太监走投无路,竟躲进东宫,以求太子庇护。太子从小到大身边都是这么一群太监,可谓情同手足,如今自然动了恻隐之心,遂将他们留宿东宫。
      可这天兴府将军却不干了,盛怒之下,他竟挥师闯宫。东宫那扇华而不实的红漆大门在天兴府的刀下不堪一击,天兴府将军捉了仇人,扬长而去,只留下太子恨得咬牙。
      咬牙切齿的太子很快便成了咬牙切齿的皇上。他又惧又恨,这秦家今日敢来东宫取天子近臣的人头,明日就敢来取太子的人头,后日怕不是要直接宝刀屠龙,取天子的人头,而硕大的东宫在天兴府面前甚至连一刻都撑不到,那太子的人头岂不是想取就取?
      他痛定思痛,于是将东宫的墙头加固了一圈。可惜几十年来秦家人颇为收敛,天子一直没能测试这城头的实用性。
      谁料造化弄人,第一位前来测试城头的不是天兴府,却是羽林军。
      韩其升得令,遂领了军士直拔东宫,却见东宫大门紧闭,内外一片寂静,并无半点灯火。桓悦疑道:“这东宫偃旗息鼓,莫非同谢府中人一起逃了?”
      “陛下差矣。倘若太子仓皇出逃,又怎会顾得上将门关得这般严实?还顺道熄了宫灯?”韩其升冲传令官点了点头,“取撞车……”
      他话音未落,一支箭破风而来,直直袭向他的后颈。韩其升在边关磨砺多年,早磨练出超群绝伦的直觉。电光火石之间,他并未转身,而是往马背上低身一俯,那箭险险擦过他的后颈,叮地一声牢牢钉在了盔缨上。
      他面不改色地掉转马头,摘下了战盔:“戴将军怎么干起了这种小人勾当?”
      “对付反贼,何须君子?”黑暗之中,戴奇松自墙垣后现身。他抬起手,身后百十人便一字排开,竟隐隐有包围之势。
      韩其升暗自握了握剑柄。这戴奇松不是傻子,敢以百人之众前来堵截,必然是有什么动作,遂下令道:“全军……”
      他之后的话便没人听得清了。戴奇松猛地将手凌空一劈,手下军士端起火铳,对准羽林军便是一阵连发。一时间枪声炸响,火光齐迸,戴奇松那一张脸在枪火的映衬下宛如冷面修罗。羽林军常年呆在天子脚下,一身盔甲都快长出蘑菇了,哪见过这场面,只觉弹子跟毒蛇似的沾谁谁倒,挨谁谁死,一时间都慌了神儿。
      唯有韩其升很快镇定下来。他是先帝三征世代的老臣,早在草原上见过那万枪齐发的胜景,哪还会被这种小场面镇住。在最初的慌乱过后,他粗略扫了一眼那些喷火的枪口,认定对面看似声势浩大,实则不过百十人而已。京城早不用火铳,即便戴奇松临时从犄角旮旯里翻出几根,又凑来多少火药?又能有多少弹子?
      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一片人沸马嘶之中,只听韩其升吼道:“对方不过百人,无需惊慌!全军散开!马弓手自两旁绕后,将其速速剿灭!”
      他望着稳如泰山的戴奇松,忽然疑虑道:“他为何要虚张声势?
      戴奇松不是傻子,不会天真到以为拿两根火铳便能打败他;京畿卫不像燕云铁骑一般配有坐骑,机动性不高,他势必不能相虎贲勇那般打一枪就走。若是羽林军齐聚一处,铳军兴许多少还有点用,可倘若分开……
      分开?为何戴奇松要令羽林军分开?
      他脑中灵光一现,急道:“全军回防!弓手居中,盾戟分列前后!”
      那马弓手刚往两翼散开,就听到回防两字,可惜离得有些远,那声音不太清晰。正疑虑间,东宫大门发出一声沉重的闷响,竟被人从内缓缓打开。只见一彪军直冲入敌阵当先大将目露凶光,正是赵临,身旁一人金甲玉带,却是太子。
      韩其升不料太子竟如此悍勇,不仅敢开了宫门与他短兵相接,竟然还亲自操刀上阵,生生将羽林军截为两半。那边戴奇松打光了弹子,却又掏出了连弩,对着羽林军连发百箭。韩其升纵久经沙场,却也压不住手下人逃命的心,可气的是,这群纨绔子弟个个都有靠山,他也不能随便砍个逃兵镇场子,只得苦苦支撑。
      太子驻马门前,痛心得连连摇头:“卿本佳人,奈何从贼!”
      韩其升并不作声,手中刀光一闪,将一人连肩斩成两段。
      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拖,只要能拖到桓悦兵到,他二人合兵一处,抢在武卫军回京前拿下东宫,谁是佳人谁是贼可就得反一反了。
      桓悦倒也争气,他见韩其升一去不返,遂领了五千多人前来救场。太子只道是自己的好弟弟搬来救兵了,只得领人退回东宫,令人隔着门质问道:“楚王为何谋反?”
      桓悦使人回话道:“楚王野心难耐,自然谋反,现已伏法,不足为虑。”
      “那你又是何人?怎令韩将军攻打东宫?岂不知这是死罪!”
      桓悦道:“鄙人桓悦,曾与殿下有过一面之缘。“
      太子惊道:“你不该早死在宁州了么?我怎会与你这反贼有一面之缘?“
      “我蒙冤入狱,幸得人相助,这才逃过一死。“桓悦笑道,“此后便化名梁复,久居京城。“
      “你是那个……那个……”
      “我那化名却不重要。“桓悦道,”殿下只需知道,那桓启弑父篡位,窃居朝廷,如今因果相报,心悔不已,今日遂将帝位禅让于我,以求告安于列祖列宗。”
      太子一听有人真敢将那些街头巷尾的小道消息拿出来当正史说,立马火了:“放肆!竟敢辱蔑天子!”
      “这可并非是什么捕风捉影之事,这是杨太尉金口玉言啊!”桓悦道,“今日辰时众人于李中丞府上清谈,太尉亲口所言,楚王亦可作证。”
      太子两眼一瞪,说不出话了。
      杨鸿官至太尉,早在成帝还在时便同桓启穿一条裤子,因而桓启对他信任有加,以至在杨鸿暗暗往北疆插了一大票自己人时也毫无防备。当年的宫变便是杨鸿一手泡制的,倘若他今日倒打一耙,当众承认当年桓启弑君篡权,正是在昭告天下人,现在这桓家的王位来路不正,人人皆可图之。到时起义的起义,谋反的谋反,北方东胡趁虚而入,南边林邑再趁机倒腾点长寿膏,江山易主是早晚的事。
      赵临打仗以一当十,搞阴谋诡计十不如一,便建议道:“这……不如去问问谢大人……”
      太子不满道:“敬之累了半个多月,方才挨着枕头,怎可再叨扰他?再说,我难道拿不了一点主意么!”
      赵临心道:“您可不真就没什么主意么?”可这话他也不敢摆在明面上来说,只是道:“依殿
      下之见,我等该如何是好?”
      太子在院子里急步踱了两圈,道:“这杨鸿居心不良,出言狂悖,多半是要乱我军心,定不能信。这李庞明知杨鸿口吐狂言,却放任不理,同样是心有反意!其行不端,其身不正,其言不实!“
      赵临急道:“臣本粗人,也不懂宫里头这些个事,只知道这韩其升已经搬来撞车撞门了,等桓悦一打进来,那您这些个话通通都是屁……“他咽了口涂抹,赶紧改口道,”通通都是皮、皮毛,根本不足为虑。”
      言下之意,你整这些虚的没用,还是赶紧出个实在主意吧!
      太子读过的书比赵临不知道多到哪里去了,一听便知道这赵临本想说的那个字是“屁”,不禁瞪了他一眼:“等。”
      赵临一愣:“什么?”
      太子道:“如今桓悦人多势众,我等不可硬拼。韩其升今日将人尽数调来东宫,西京六门定少人看守。石将军若是回京,定能长驱直入,却不需再费周折。待武卫军一到,两军前后夹击,必能致胜!”
      赵临苦着一张脸:“武卫军早离京去了,一时半会儿又无人告急,怎回得来?再说,倘若当真有军士告急,那石统领是天子亲信,那人既无护符,又无令旗,石将军又如何会听他的一面之词?”
      “倘若是一般军士,石统领未必会听。”太子道,“可我派的这人,却并非是一般军士。”
      “谁?”
      太子朗声道:“谢太傅!”
      与此同时,谢康一身戎装,正立马西京城口,身旁一人面容冷峻,苍髯如戟,正是武卫军统领石征。
      谢康捋髯笑道:“石将军可否愿与我打一个赌?“
      石征嗔道:“太傅好大的心!如今社稷蒙难,乱党作祟,岂能还有呼鹰嗾犬、把酒弄梅的雅致?”
      谢康便以清闲著称,平日里能翘班便翘班,能不当官便不当官,常道:“这诸般案牍,却不如我这樽中一颗小青梅。”因而年轻时得了个青梅公子的雅号,如今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早不再是公子了,闲散的性子却十年如一日,不曾变过。
      太傅是当朝最铁的铁饭碗,谢家历代皆是未来天子之师,只要太子能顺利继位,那谢家千秋万代都饿不着。这铁饭碗是天子发的,可倘若太子当不了天子,谢家别说丢了个铁饭碗,就连脑袋恐怕都保不住。
      世上有巴不得做皇帝的农民,也有巴不得做农民的皇帝,可惜到头来农民只是农民,皇帝还是皇帝。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谢康只愿修身齐家,可他的身世却给他硬塞了个治国的宏愿。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嘛。”谢康不经意道,“谢某不才,却可令统领不费一柄一卒便可入城。”
      “那韩其升却不傻,如何放得你进?”石征呵呵一笑,“正巧我府上有柄玉如意,我也不好这些个玩意儿,今日便拿来与你赌了罢。”
      谢康笑着伸出两根手指:“我赌两壶翠盏浮金。”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9章 第十九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