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第 31 章 ...

  •   这天晚上,正准备睡觉,咚咚咚,有人拍门。
      王老师说,我去,你睡吧。
      夏朵坐不住,也跟着出去了。
      陈家小妹子显然是飞跑过来的,手里握着手电筒,急急忙忙地说:王老师,娘娘请您过去帮忙。婶子肚子疼。
      三个人赶忙到了陈家,一路进了卧房。
      陈家媳妇满头大汗,唉哟嚷着疼。阿婆叫苦不迭:说好下个星期生的,爷俩都在外头玩,我个老太婆又不会开车送去医院。
      王老师安抚婆媳两句,打了村支书的电话,说陈家媳妇临盆。不一会儿,村干部都过来了,借了一部车,送孕妇去县医院。
      王老师和夏朵说:小夏,你回去歇息吧。我跟过去看一眼,没事我也回来了。我和支书说给你说找个大姐给你做伴。
      夏朵说:我也想去。这几天人家挺照顾我的,我这么走了,心里过意不去。
      两人于是搭车一同上县城。
      孕妇住了院,手续办完,情况也稳妥了。村干部见两个孩子嚷嚷,闹得有点凶,和阿婆说了,带他们回自己家照顾一晚上,第二天教娃娃的爹妈接回去。
      阿婆是不能走的,医生要求家属全天陪护。王老师和夏朵自愿到楼下商店买些日用品,两人打算在县城旅馆凑合一晚,明天回去。
      两人提着半桶东西回到病房,病友的家属小声说,刚刚医生过来,叫走了婆婆。
      她俩等了一会儿,不见婆婆回来,一齐去到办公室。医生说:阿婆你别急,你家不是还有别的家属吗?
      夏朵出去前见阿婆还挺镇定的,现在双眼含泪,愁眉苦脸,心知大事不妙。
      医生问:你们两位是陈玲玲的什么人?
      王老师回答:我是他家人的朋友。
      朋友吗?也行。我们主任刚刚评估了病人的情况,觉得问题很棘手。我们这家医院能力有限,怕到时候处理不到位,建议你们转诊到上级医院,至少是市级的三甲医院。你联系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熟人能够帮忙,越快越好。
      好,我们马上去问问。
      王老师安慰阿婆:阿婆,你不要急,在外面坐坐,你心急的话,玲玲心里不好过。我打电话给亲戚朋友,马上问问能不能去大一些的医院。
      阿婆说:王老师你这样尽心,我难道好意思哭哭啼啼吗,我也给他们爷俩说一声,教他们想办法!
      这事其实挺棘手,海陵县虽是海宁下属,但位于边陲,离市中心差不多四个小时的车程,夜间行车需五个小时。更麻烦的是海宁市的三甲医院的产科孕妇爆满,几乎要提前三个月预约才有床位。王老师拜托了好几位熟人,都不敢打包票,劝她暂且等等,不要贸然出院。
      夏朵忽然有了主意,她说,我也问问。一个人跑进了开水间。
      过了大概半个多小时,她冲出来,扯了扯王老师的衣角:王老师,我找了人,联系到了盐城市人民医院,他说可以先去急诊,然后转到产科,你和他说说情况好吗?
      王老师诧异地接过手机,半信半疑,但仍是很详细地同对方说明了情况。
      挂了电话后,王老师问,小夏,这是你的亲友?
      夏朵说:这是盐城宗亲会的干事联系到的人。我查了一下地图,发现海陵比邻盐城,那里的人民医院风评可以,规模够大。于是我联系苏北夏氏宗亲,他们又辗转找到盐城分会,向当地的宗亲求助。七拐八弯,据说找到了门路,又帮我们联系了救护车。
      王老师点了点头,嘱咐道:如果能来,最好不过。咱们先别和阿婆说,免得不成了,她心里失落。好歹这里是医院,住进来了强似在家里。不管救兵来不来,我都谢谢你了。待会万一车子来了,咱们先教医生去交接,看看是不是真的。我不是信不过你,只是人命关天,咱们万万不可好心办坏事。
      夏朵点头:您说得对。
      不到两个小时,救护车果然来了。过来的医生护士如此这般进行交接,县医院医生迅速办好了手续,又说,事关重大,我们也要派个人随行。
      家属巴不得这样妥当安排,连连称是。
      一行人坐着风驰电掣的救护车来到了盐城市人民医院,产妇被推进了产科病房。夏朵忙将买好的生活用品交给阿婆。早上天蒙蒙亮,产房里传来婴儿的啼哭。母子平安。兵荒马乱的一夜结束了。
      陈家的爷俩也来到医院,围在病床边,不停地感谢。
      王老师笑眯眯地说:你们要好好感谢小夏,多亏她联系到了医院,解决了大问题了!要说我的功劳,大概就是带上她一起来。
      陈家非要请客吃饭,两人婉拒了,说刚刚添了娃娃,还是照顾娘俩再说。我们还有事情没忙完,先回村里去了。也不要陈家儿子开车送,人家刚当父亲,哪能离开媳妇和孩子。
      王老师说:走,咱们去吃鱼汤面。早听说它的大名了,在海宁还吃不着正宗的。
      吃完了鱼汤面,夏朵和苏北宗亲会道谢,宗亲会听说她们要回去,派了车子送到胡庄。陈家亲戚早得到吩咐,炸雀儿,炒虾子,煨鹅肉,烤螃蟹,爆墨鱼,炖驴肉,备下丰盛的海鲜野味款待三人。
      夏朵和王老师中午饭后补眠,一觉睡到了傍晚。两人起床,看夕阳西下,忙收了外头的资料到屋里。
      两人饭后洗了澡,回到屋里补上白天的工作进度,快十二点的时候,总算结束了胡庄的资料整理工作。
      第二天回城前,陈家又好生招待了一顿野味,送了些特产和红蛋给两人,亲自派车送到图书馆。
      王老师说:小夏,今晚住后面的宿舍吧,我的房里还有一张单人床,挺干净的,咱俩做个伴。热水器、风扇和空调都有,房子也安静。
      夏朵答应了。
      王老师又问:晚上想吃什么?要不要去炒蟹?
      这两天大鱼大肉的,都是油炸,倒有点想念来前吃的地锅鸡了。
      你想吃家常菜?容易。我今天有点乏力,要不真露一手。走,洗把脸,咱们去老地方。
      到了小饭馆,老板笑眯眯问:还来地锅鸡?
      不了,今天要吃下饭的菜,白菜烧牛肉和鸡磕头,少放辣椒。
      哦哟歪!王老师,上回吃只吃一只鸡,这回炒一盘不知要多少活鸡咧。
      老板又涩居话,你没那么多鸡咕咕,干嘛写鸡磕头在菜单上?老板娘,你说对不对?
      老板娘冲着老板发脾气:啊是要吃生活哉?
      又转过头:王老师,他拎勿清,瞎七搭八。我这就叫厨子做菜。
      外头有人叫卖:凉粉——豌豆粉——绿豆粉!
      王老师说:嘿,你等着,我出去买点小吃。
      一会儿折回来,手里捧着两碗食物,说:这是豌豆粉,我常吃,你也尝尝。
      夏朵吃了一口,软滑粉条夹了辣子,爽口微辣,酱汁酸甜,很是清爽入味。所谓的鸡磕头,就是青椒炒鸡软骨,香脆,但不辣,夏朵一口子送了两碗饭。
      也许是几天的朝夕相处,她们俩彼此熟悉,晚上共处一室没感到不自在。夏朵抄完了最后几页书,算是结束了读书报告。
      她躺在床上,耳边似乎还能听到乡村的蛙鸣。两年以来,她头一次感到放松和愉悦。尽管在外人眼里,她不过去了田间地头几天,帮忙打杂,但是她感觉狭小的世界被打开了,血管里流淌着新鲜的血液,或许,有什么天然的能力隐隐苏醒。她预感到,某个答案要浮出水面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