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第 28 章 ...
-
夏朵很熟练地操作,半个多小时交差,要不是网速有点卡,电脑太老,她更加得心应手。
王老师十分满意,夸她:没想到你一个女生,电脑这么好。一般男孩子都比不上你。
她说,其实我本科是电子专业的,学过一点计算机,稍微会些基本操作。
王老师说:你看,这就是你的长处了,比别的同学更擅长电脑。
我也不能靠修电脑毕业啊,总归还是真刀真枪考察专业课题。这点技术有时候带来些方便罢了。
只是把技术作为辅助手段,或许小看它了。如果你能够很好地结合技术长处,说不定能比别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实历史学专业发展并不平均,梁老师的学科有官方大力扶持,资金不愁,但是经过一百年的发展,领域已经很成熟了,门槛太高,要出头是很难的。
从事这一方面的学者基本工作在那几家单位,资源高度集中,群策群力,交流顺畅,但是脱离了优越的环境,要独立进行项目,难度比较大,至少离不开成熟团队的支持。我听说很多外校的老师选择到你们那儿学习,一是钻研专业,二是打入圈子,经营人脉,为了扩展自身队伍做准备。
夏朵连连称是,对,不少,我有个师兄就是云中学院的副教授,来读我们老师的研究生。他也有自己的课题,算是大项目的子项目。
他有一定的事业基础,在原来的单位肯定有团队,取经之后能让整个队伍更上一个台阶,说不准三五年就是学科带头人了。
挺了不起的。老师很喜欢他,常常表扬师兄有能力。
我冒昧地问一下,小夏,你们老师对你的评价是不是批评居多?
是啊,我、我是差生,底子薄,考试倒数,课题也做得不好,人也没处好,可能再延期也不能毕业了。
我不是你的老师,具体毕业要求,我不是很了解。你的老师下的评语,当然有他的根据,也有他的评价标准,但是他的标准再公平严格,也不能保证全面评价你个人能力高低。我试着分析你的环境,如果有不对的地方,你尽管提出来,我说的也不保准。别有压力,就当咱们随便聊聊。
据我所知,你们沙州学术传承已经差不多四五代人了,大规模探索阶段基本结束了,研究方向高度集中,要求深度,而非广度。团队成员要求的是配合和理解,也鼓励创新,但不是主流。谁的知识储备足,能够事无巨细考察沙州文化,谁就容易冒头。背靠大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出成果很快,申请课题相对容易。
但是这样的团队对新人是不太友好的,它需要的是更成熟的人才,最好能马上上手,大家专业程度不能是入门级别。
您说得没错,我们去年来的小师妹在本科阶段就发表了相关的论文。她不需要过渡,短短两个月就能融入大家了,不像我,到现在都是一知半解,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吧。
我以前和你想法差不多,和老师说我想挑好出成果的项目。他说了我一顿,要出成果快的设计,不如去找发计件工资的兼职。这可能是一生的事业,不能老是贪图便利,放弃自己的爱好和理想。既然有机会做研究,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或许会让你失去捷径,甚至影响毕业、成家和工作,但这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你不能做老师的工具人,要有独立的思想,有朝一日,也许你也要带学生,成为一位老师。
我读书的时候,老师说过,你们要不光要记住知识,通过考试,更重要的是丢开老师这根拐杖,自己走路。老师的职责应该是引导学生成长,而不是像司令官一样调兵遣将。
在我眼里,历史是很有趣的,除了那些大部头,有很多活生生的边边角角。比如说我毕业的时候写的论文,讨论迦太基海贸兴衰,文字读起来很枯燥,观点也很不成熟,对我来说却是很珍贵的财富,不在于它有多重要的学术价值,是其中珍贵的回忆。
当年我开题的时候,看了老片子埃及艳后,迷上了埃及,跑去和老师说,我想去罗马考察。老师说,想法很好,但是一时间很难找到合适的项目,鼓励我再努力争取。我辗转地找到另外一个课题组,带组的老师说,我们的方向是迦太基贸易,可以去突尼斯,离埃及不远。
我去了以后才知道,突尼斯离埃及蛮远的,但是能够接触同一个时期的国家,侧面了解鼎盛的王朝,也很不错。毕业前去了一趟,朝圣之旅,圆了自己的梦。
夏朵很入神地听,连热水凉了都没在意:王老师,我觉得您的学生时代很美好,很幸福。我之前还以为学历史都是很刻苦,像苦行僧一样。
学习当然有辛苦的时刻,但只要自己觉得值得,那就甘之如饴。
夏朵认认真真审视了自己的学习经过,她翻开自己的笔记本,从入学伊始,她便拙劣地模仿同门,心情焦虑,感觉自己时时刻刻掉队。那些自以为深思熟虑的文字,看起来不过蹩脚的模仿。撰写报告唯恐被人质疑,生搬硬套经典,在大段大段的引用文字间畏畏缩缩夹杂几句自己的心得,证明自己看过专业书,在努力补上进度。
可是,怎么补,都和前面的人差一大截。她完全静不下心来弥补基础短板,囫囵吞枣浏览教材,死记硬背专业名词和概念,一旦开会,大家抛出新理念,她不知所措,焦虑,她恐慌,感觉又被甩下一大段,回去恶补新的成果,如同读天书。
她借用阅览室的电脑,静心看了老师和同学的论文,仔细品味和自己的差距。不再以后进生的仰视角度,试图以局外人,当自己仍是理科生,放宽心,品评他们的文章。
梁肇敏文风端方厚重,宛如峥嵘山岳,山巅白云飘飘,意境深沉,仿佛汪洋沧海,合起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已故的得意门生闻清钟则不同,行文略粗疏,看得出来功底极好,悟性很高,领会了真意,但是偏不爱字斟句酌,还夹着自己对经典观念的质疑,或许是个率真的男儿。
陈小文朴素沉郁,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循规蹈矩,不越雷池一步,平平淡淡中又见过硬的基础。和他这人一样,平日不显山不露水,不知不觉扎扎实实做了不少成绩。
孟康学得梁肇敏的方正,一砖一瓦,平平整整,委实也是一座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广厦了。陈小文是尚待雕琢的浑金璞玉,尚有两分青涩,孟康则是十分成熟了。小文的文章中会露出一丝梁肇敏的遗风,像是引入一脉活水。他还透着学生气,像是学舞蹈的美人胚子,不施脂粉,稍显稚嫩,青丝素衣,老师的润色宛如为少女添了一把白纸折扇,增色不少,气质典雅。
孟康的文章看不出老师润色的痕迹,他的大宅样样齐全,雕梁画栋,颇有气派,美则美矣,只是看多了,有点匠气和呆板。她心想,他的技艺是同学中最娴熟的,却也少了些活力,像是艳光四射的熟女名媛,珠光宝气,花枝招展,可眼神透出风尘气,真心太少,欲望太直白。
夏朵心想,他莫不是走不远了?或许精明如他,一开始抱着取经的心思来读书,不想自立门户,而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充分揣摩老师的心思,结合自己的需求投其所好。他早已为自己的事业封顶了。成熟精明的计划是看不见的玻璃天花板,他只想建造一栋堂皇大宅,庇护半生。
赵明辉又是另一番风采,他不像陈小文步步为营,也不像闻清钟率真自然,更没有孟康的雕琢,他的行文潇洒大方,别人选深奥的题目好做大文章,他却从简单的角度切入,从容不迫,不蔓不枝。像聚贤庄大战乔帮主用的太祖长拳,看似普通,却有正宗宏大的气度。赵明辉年纪虽不大,但暗暗有一丝宗师气度,行文洗练,不见花哨之处。梁肇敏偶尔嫌他太素,但也不改,他当面笑笑,在文稿上用刚柔并济的硬笔书法默写了苏轼的词: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端的清新洒脱。
她也看宋晨星的文章,文如其人,清丽绝俗,出水芙蓉,纤尘不染,凭着那股清绝的韵味,便值得一看。难得的是骨架沉稳,滴水不漏,隐隐有赶超陈小文的架势,如老树生花,娇而不弱。夏朵想法俗气,天使面庞魔鬼身材,清纯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