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玉石俱焚 ...


  •   七月十七日,杨广终于带着这支充满恐惧和抵触情绪的军队,到达怀远。
      此时天下已经大乱,所征的士兵有多逾期未赶到。
      那时候征调天下士兵,并不是要求全部赶到某一处集合,再一起行军出发,而是各自从地方分别出发,百道俱进,一起进发赶到辽东,才能兵力汇合。
      而这时,百道俱进的士兵有很多已经半路逃亡,还有很多人超过汇兵日期没有赶到。
      按说,已经七月中旬了,这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打仗时间,但隋军大兵压境,高句丽不得不疲惫应战,不应战不行啊,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同时来护儿的水军渡过溥海,在毕奢城大败前来迎战的高句丽军队,并乘胜渡过鸭绿江,兵峰直指平壤。
      此时的高句丽表面还在奋力抵抗,实际上早已经精疲力尽了,此前的两次大战,固然拖垮了大隋帝国,可同时,也让小小的高句丽元气尽丧,面对卷土重来的隋朝水陆大军,高句丽王高元惶惶不可终日,最后只好低头。
      高元派遣使者,带着降书,来到辽东城求见大隋皇帝杨广。
      杨广下令所有文武官员必须到场观看,后宫妃嫔,宫女都要来,歌舞姬伦翻登场,音乐不能停,跳舞不能停,就要让高元的使者见识一下大隋帝国的强大。
      使者也的确是吓住了,隋将们衣着华丽,宫妃宫女更是美艳绝伦,舞姬们身姿轻盈,已经闪花了他的眼睛。
      他颤抖着,小心翼翼地走好每一步,生怕行差尺错。
      隋将们居高临下地打量来使。
      使者跪拜在大隋皇帝杨广的座下,脑袋扣在地上,屁股抬得老高,一副唯唯诺诺,万分谦卑的样子。
      “大隋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辽东粪土之臣高元跪请大隋皇帝陛下恕罪——”
      杨广是个特别会摆谱的皇帝,此时此刻更是好机会,就板着脸,不语。
      使者双手捧上降书,又将高元投降的诚意大大的解说了一番,把大隋皇帝吹嘘成圣人天子,高元就好比污垢一般卑微。
      杨广看到降书,表面还端得四平八稳,实则龙心大悦,暂不表态,就吩咐开始歌舞表演,众臣一起喝酒饮宴。
      使者惶恐不安地坐在下首,端酒杯的时候,手也在颤抖,杯里酒水都洒出来了。
      众臣见到这个情景,纷纷大笑起来,全场的氛围都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嘲笑送降书的使者。
      酒过三旬,使者已经不胜酒力,喝趴了,杨广就吩咐来人,将使者抬下去。
      然后整个宴会场就停止了歌舞和饮酒,现在剩下自己人了,大家都很自觉,知道皇帝要宣布大事。
      到底是接受高元的降书呢?
      还是继续攻打,将高句丽灭国?
      如果是前面两次征战高句丽收到降书,杨广一定会断然拒绝,并且要亲自攻进平壤活捉高元。
      但是这一次,杨广的内心可以说是不假思索地接受了降表,为什么想立即同意呢?
      原因很简单,如今的隋朝天下,已经不是过去那个繁荣富足的太平盛世,面对风起云涌的叛军和分崩离析的江山,杨广不能漠然置之。
      现在,只要能让高句丽臣服,只要能把丢掉的面子捞回来,杨广就心满意足别无所求了。
      杨广的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但他不会说出来,而是先问一下众臣的意见。
      众臣都不敢说,他们害怕如果猜错了皇帝的心思,那么说出来的是皇帝不喜欢听的话,他们就会被杀掉。
      佚名利索地站起来,走到杨广座前,行礼道:“皇上,微臣认为,高元诈降,不可信也。”
      杨广:“……”
      众臣就开始小声地交头接耳地议论,其实他们在坐的,大多数不相信高元真降,但他们不敢说,现在周少师先说,他们就可以就此话题议论开来。
      杨广环视了一圈现场的动静,问道:“何解?”
      佚名说得有理有俱:“先帝曾经派遣30万水陆大军攻打高句丽。这场战争旷日持久,结果以高句丽王请降而结束。高元上表称臣,自称“辽东粪土臣元”。事实证明,高元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数年后又再犯我大隋边境。此次面对大军压境,高元再次诈降,就是要诓骗我们退兵。我们应该乘胜追击,生擒高元。”
      杨广听了有点不悦,抬了抬手,示意他别再说了,就问道:“说战争使得百姓疾苦的是你,说要休养生息的也是你,现在高元已经投降了,我大隋不费兵力已经胜了,为何你又主张乘胜追击呢?”
      “那是因为大军还未出发,百路大军还未汇集辽东的时候,臣的确反对这场战争。但现在不是,现在大兵已经集结完毕,兵临城下,只待皇上一声号令,就能一鼓作气攻进平壤,活捉高元已经指日可待。我们不能中了高元的计谋。”
      杨广轻咳两声。
      全场鸦雀无声,知道皇帝要表态了。
      大隋皇帝杨广的声音震严无比,一字一句的回荡。
      “高元投降,我方大获全胜。辽东大军,明日拔营回京。速派人通知来护儿,让他立即整军,搬师回朝。”
      此话一出,众人面色死灰,皇帝妥协了,还是选择这种最丢脸的方式,不战而回。
      这完全就是,自己单方面地宣布自己这方大获全胜。
      对于杨广来说,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或许足以抚慰他那颗受伤的心灵,可对于多数将领来说,这种充满自我安慰色彩的精神胜利,让他们感到极为难堪,甚至是感到万分耻辱。
      一征高句丽大败而回,二征高句丽无果而终,三征高句丽不了了之,这算哪门子的胜利?
      但是大家都不敢说任何反对的话,因为都知道,谁敢反对,皇帝就要杀谁。
      佚名不怕死,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上前一步,跪地请求道:“皇上万万不可,现在是乘胜追击的最好时机,拿下高元,只有这样的胜利,才能安抚我军阵亡的将士。”
      杨广就微微皱起了眉毛。
      杨广知道佚名敢冒谏,所以三征高句丽的时候,将他关在牢里,根本不会给他机会让他谏。
      现在,佚名又冒出来了,别人都不敢谏,就他非要谏。
      佚名朗声道:“三年前,准备征伐之初,我大隋帝国动用民工十数万,整日运粮,填路,累死者不计其数。两年前,第一次征战,军士就达到一百三十多万,同时还带上了三百多万的劳役和民工。我军大败,损失了士兵三十多万,民夫和劳役更是死伤无数。去年,第二次征战,我方军士六十多万,也无功而返。今年第三次征战,我方再次集结百万兵力,却因为高元一纸降书而退兵,这让我军情何以堪。”
      杨广听了更不高兴了。
      众臣听了,皆在心里支持佚名的话,因为佚名说了他们想说而不敢说出来的话。
      但仅限心里支持一下,他们害怕跟着冒谏而被杀,甚至连一句“臣附议”也不敢站出来说一句。
      佚名没有支持者,当然既便是有支持者也不可能改变皇帝的决心。
      皇帝的决定,哪怕明知是错的,也要坚决持行。
      现在的佚名,已经完全顾不上仪态,他询问旁边的官员:“你呢!?你赞成皇上退兵吗?”
      那人十分为难,既不敢摇头,也不敢点头,就躲。
      佚名又抓住另一位大臣问道:“你呢?你怎么不说话?你赞成皇上退兵吗?”
      那个大臣竟然假装受了惊,双眼闭上,捂住心口开始大声喘气。
      之后的大臣们都开始效仿,佚名挨个问他们是否赞成皇上退兵,他们都是各种表演,就是不表态,既不说同意,也不说反对。
      佚名狂笑数声,指着这些朝臣们骂道:“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值此国难之际,大丈夫又有何作为?”
      在场的武将基本听不太懂这段话里的意思,他们只负责带兵打败,文化程度不高。
      文官们听得懂,他们是饱读诗书的学子,刚才佚名骂的话,正是当年诸葛孔明骂王朗的话,他们只觉得无比汗颜。
      杨广端坐于龙椅之上,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他撒泼,然后沉声道:“周少师又犯病了,来人,扶他下去休息……”
      佚名立即跳起来,大吼道:“我没病,昏=君误国——”
      话未说完,就向皇帝杨广冲过去。
      众臣的眼睛一花。
      佚名在奔跑的同时,从袖中摸出一柄短刀,高举过头,往杨广的心口扎过去。
      ……
      据史书记载,皇帝杨广“美姿仪,少聪慧,允文允武。”
      杨广年轻时带兵打仗平陈朝,闲暇时间也喜欢带着随从去打猎,他平素极为注重保持容貌与身材,做了皇帝之后养尊处优多年,依然没有落下武艺,日常的武艺练习,大多是为了强身健体,此时此刻,却在千均一发之间救了他。
      若非他多年来保持煅练的习惯,他早已被佚名这突出其来的一刀扎中心口。
      杨广瞬间偏移。
      佚名手中的短刀扎到龙椅的垫子上。
      因为这一击,用尽了全力,紫檀红木的龙椅被扎了个口子,刀刃卡在里面了。
      众人这才看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佚名居然私自带刀,不但私自带刀,他还要刺杀皇帝。
      一时间会场大乱,在场所有人,无论文官武将,还是后妃宫女歌舞姬,全部乱了,但大家都是手无寸铁,只有佚名手中有利器。
      杨杲突然想起老师上次对他说:“专诸刺吴王,身死而功成;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
      他虽然还是个孩子,但他也清楚地知道无论功成或事败,老师今天必死。
      宇文述急得双腿直跳,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扫帚星,不对,这是个天煞孤星。
      劫孤二煞怕同辰,天煞孤星会给皇上带来祸害!
      这个祸害,克父母、克老师、克义父、克妻女,现在他居然要克皇上!!
      出大事了!
      宇文述赶紧冲出大厅,去找守护在外的禁军统领,他必须得搬救兵。
      佚名双手握住刀柄,用力摇动刀身,因为卡住了,再猛摇两次,终于将刀取出来。
      然后一转身,双手握刀,不容分说地往杨广身上扎。
      杨广看到他发直的双眼,不敢硬拼,拔腿就跑,可这里又不是空旷的地方,又能跑到哪里去?
      到处是桌椅,到处是散落的美酒食物,四处拥挤逃窜的人挤成一团,有人摔倒,有人吼叫,总之现场太乱。
      高前是少数没有慌乱的人之一。
      他冷静地看着佚名行刺皇上,他的位置距离皇上很近,完全可以暴发出绝对的力量一记猛扑,将佚名扑倒地上,那样佚名根本没有再次双手举刀满场追杀皇帝的机会。
      但他没有这么做。
      他在等,他知道,行刺的机会只有一次,而这唯一的机会,因为皇帝反应很快,躲开了,也就失去了。
      那么等待佚名的下场只有一个字“死”,至于怎么个死法,就得依照他行凶的程度了。
      现在佚名双手举刀过头,追着杨广满场跑。
      他认为皇上肯定愈跑愈害怕,那么他在皇上最害怕最危机的关头挺身救驾,功劳就是最大的。
      正巧杨广踩到一只瓜果,差点滑倒,就这个当下,佚名又是一刀,准备扎下来。
      高前瞄准时机,伸手摸到发簪,猛地取下。
      他像只猎豹般,猛然跳跃起来,右手高举,向佚名扑过去,准备突击他的颈部致命位置。
      兰花公子拔玄铁簪的那一刻,宇文化及就知道他死定了。
      杨广刚好回头,看到佚名充满血红的双眸,又看到扑来一人,那人手握一小巧利器,正要杀佚名。
      “住手——别杀他——”
      杨广大叫一声。
      “住手”二字刚出口,发簪已经落下,直接扎进佚名的眉心,竟然立即扎穿。
      颅骨是很坚硬的,但有几个死穴,眉心和左右太阳穴。
      瞬间,鲜血就汹涌喷出。
      “别杀他”三个字还未说完,鲜血已经喷到杨广的脸上,有的直接喷进了杨广的嘴里。
      杨广吓傻了。
      佚名像个木偶一般,倒在地上。
      抽搐了几下,就气绝身亡。
      高前看到帝王的眸子,流露出涛天的怒火。
      其实是他失手扎偏了,原计划扎颈动脉的,却又扎得太准了,刚好扎穿眉心位置,一击致命。
      他突然想到那句: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高前知道闯货了,他闯大货了,他不该救驾,他应该继续看戏,但是晚了,他救驾成功了,同时,他也活不成了。
      他立即叩头道:“小人救驾来迟,望皇上赎罪。”
      这么说也做最后一博,希望皇上能看能他是为了救驾的份儿上,饶他一命。
      宇文述找到一个亲信,那人带着武器跟他冲进内殿救驾,他们冲进来的时候,正好看到兰花公子救驾成功。
      宇文述立即高呼:“护驾,护驾。”
      杨广看着他的尸身,只觉得脑袋中一片空白。
      完了,全完了。
      杨广只觉得全身无力发软。
      他刚才还在冒谏,然后举刀刺杀我,转眼功夫,就被杀了。
      宇文述赶到皇上身边好言安抚,请求皇上准许禁军统领带兵进来控制现场。
      杨广的思绪很乱,他挥挥手,不想多说话,表示准了。
      禁军统领带着部下赶来。
      杨广终于在众人的掺扶下,坐回龙椅上。
      宇文化及丝毫不关心刺客的下场,因为这个刺客跟他无关,他己经找到绝佳的机会除掉兰花公子。
      他立即上前报告:“皇上,兰花公子私自将发簪改装为暗器,意欲图谋不轨,还望皇上明查。”
      高前为了护驾,自作聪明,当众曝露了发簪是暗器的事实。
      杨广对太监总管打了个手势。
      太监总管得了令,就去取那发簪暗器,谁知扎得太深了,簪子已经深入颅骨,用了很大的劲儿才取出来,再盛装到盘里拿给皇上。
      杨广看着发簪,就是这东西,将他的眉心刺穿,直入颅内,当场弊命。
      发簪上全是血,那阴森森的血光,看了让他心底生寒。
      宇文化及大声地说:“此发簪用玄铁打造,其峰利无比。兰花公子在皇上身边伺候,却佩戴这等凶险的暗器,其图意很明显。”
      宇文述看清了发簪的样子,内心大骇,立即想起二十五年前术士说的话:“此乃不详之物,切勿轻易示人,大凶之兆也!!将军会因此受到灾祸的。”
      那时谁能想到,大凶之兆,竟是此发簪参与了行刺皇帝这样的大祸。
      火石电光一瞬间,宇文述己经知道这是儿子化及做的局,意在将兰花公子拉下马。
      他当然不会承认这只发簪和宇文家有关系,立即指着高前,怒道:“兰花公子谋逆,来人,给我拿下。”
      然后禁军侍卫一涌而上,将高前给扣下。
      高前自知今日必死,他此时此刻想的却是,我已经手刃仇人,也算死而无憾了,既然要死,也要拖几个垫背的。
      他立既反击:“刺客行刺皇上用的短刀,是宇文化及的配刀。”
      全场都安静了。
      无论是宇文化及,还是在场的众人,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线索,剌客的刀是从哪里来的?
      杨广的眼神极度冷漠地看着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吓得后背直冒冷汗!
      他感受到前未所有的恐惧,这把刀的确是他的,现在成了行刺皇上的凶器,而他,绝对逃不了干系。
      这时的局面,宇文述都不敢站出来替儿子说一句辩护的话。
      宇文述觉得今日真是大难临头了,不但他,他的族人可能都会因此受到牵连。
      他后悔当年没将这玄铁发簪丟掉,现在果然验应了,“此乃不详之物,切勿轻易示人,大凶之兆也!!将军会因此受到灾祸的。”
      只见人群里冲出一个身穿绿色衣裙的舞姬。
      那舞姬跪下高呼道:“求皇上饶命,这把刀是奴婢从宇文大人身边偷出来的,是奴婢将这把刀送给周少师做为定情信物。”
      宇文化及涨红了脸大吼一声:“绿袖。”
      刚喊完,眼泪也跟着流下来。
      绿袖敢在这个时候冲出来保护他,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她不停地叩头:“是奴婢一时糊涂,周少师说需要一把刀来切肉干,奴婢就将这把宝刀从宇文大人身边偷了出来,送给周少师作为定情信物。”
      宇文述大怒,一把按住他的亲信,将人腰间的佩剑取出,转手就向绿袖的后背刺去,整套动作一气喝成,绝无拖泥带水。
      剑身立即穿透皮肉骨肉,绿袖惨叫一声,胸前冒出来一截带血的剑。
      宇文化及撕心裂肺般痛苦嚎叫出来:“绿袖——”眼泪鼻涕全都出来了。
      绿袖面带笑容,她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她的眼睛看着心爱的男人,她只能用眼睛说话,她说:我唯一能帮你的,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然后长睫毛闪动几次!
      永远闭上了……
      宇文述跪拜在皇帝座下,叩头道:“罪臣教子无方,小儿身边的舞姬与乱臣贼子暗通款曲,小儿竟然愚蠢至极未能提前查觉,以至犯下此等涛天大罪,还望皇上处罚。”
      其实有点脑袋的人,都能看出这个舞姬是在保护宇文化及,大家都认识这把刀是宇文化及的,而且他们有许多人也听说过,两个月前,佚名从宇文化及身上抢过此刀,以死相逼,大胆谏君。
      那么问题来了,两个月以前,这柄刀还是宇文化及的东西,怎么现在,就成了舞姬转送的定情信物了呢?
      但他们也不敢多言,因为他们知道,如果皇上有心放过宇文化及,任何低劣的借口,都可以挠他不死,如果皇上要杀宇文化及,就算铁证如山,依然要杀他。
      杨广沉默良久,他并不想杀宇文化及。
      此时此刻,杨广最想知道的是,他为什么要刺杀我?
      我对他可以说是宠爱到极致。
      这种宠爱超越任何人,为什么他有这样大的胆子?
      是谁给他这样的勇气,居然要杀我。
      他的刺杀举动,让杨广感受到強烈的恨意。
      我不嫌弃他年老色衰,还要立他做男后,我这么宠爱他,换不来他同样的爱,反而是他对我的恨之入骨。
      我愈爱他,他愈恨我!
      这是为什么?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错?
      他行刺的举动,其招式毫无章法,论地点,这里大庭广众之下绝不可能成功。
      整个刺杀计划简直破绽百出,任何一个会点拳脚功夫的人,都能将他拿下。
      从他行刺的那一刻,他就没有活路可言!
      而他情愿死,也要杀死我。
      这是为什么?
      到底是他早就计划行刺我?
      还是临时起意而为之?
      随身带刀,显然是早有准备,那么他为什么这么恨我?
      杨广对太监总管挥了挥手:“搜身。”
      太监总管跟随皇上多年,自然知道是指的谁,就走身刺客的尸身边,亲自搜查,这一搜,还真就在怀里找出一份写了文字的绢布。
      就献给皇上过目。
      杨广伸手去拿绢布的时候,竟然发现,他的手止不住地在颤抖。
      他收回手臂,稳了稳心神,再次伸出手去拿,手腕依然在抖。
      他十分悲痛,有百分不舍,有千分惋惜,有万分疑问。
      这张绢布,显然是早就准备好的,上面的文字,也是唯一留给他的话。
      杨广终于拿到绢布,打开,熟悉的字体跃入眼前。
      上面写着:
      “人心丧尽,灰飞烟灭。
      诛秦者,秦矣,非天下矣!”
      杨广看得气血上涌,你行刺我,还要跟我谈什么“诛秦者,秦矣,非天下矣!”
      错!
      亡秦者,胡也!
      天下人人皆知“亡秦者,胡也!”你却牵强附会地说什么“诛秦者,秦矣,非天下矣!”
      你的意思是我大隋也要亡吗?
      什么叫“人心丧尽,灰飞烟灭。”我乃千古以来最圣明的皇帝!
      怎么可能人心丧尽?
      又何来灰飞烟灭?
      愈看愈生气,愈看愈愤怒……
      众人皆看到皇帝的双眸喷火,脸色也变了,他们不知道这绢布上写了什么,也不敢问。
      杨广已经气极,将绢布紧紧地握在手里。
      帝王的声音威严且冷漠。
      “将他挫骨扬灰。诛灭三族。除此以外,所有与他有关系的人,包括他的学生,朋友,曾经找过的女人,全部诛杀。”
      众臣跪地听令。
      宇文述大哭道:“皇上,臣等赤胆忠心,小儿受了奸人所骗,还望皇上开恩啊。”
      杨广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此案不牵涉宇文述的族人。”
      就这么一句,算是特赦令了。
      宇文述就叩头谢恩,他心想:幸好我沒看走眼,当年我坚定地让他脱离了与我宇文府的关系,太幸运了。
      在场众人,各有各有心思,武将文臣们心想:这个扫帚星,还好我与他不熟,还好我与他不是朋友,真是太好了,我不会受到牵连。
      杨杲心想:他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时候,原来已经决定要做荆轲。
      高前心想:他曾经说过,有法子一招将我收服,只是他愿不愿意用而已,原来他说的这一招,就是玉石俱焚。
      想到此处,高前竟然开始狂笑起来,嘴里不停唱歌:“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布衣之怒,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哈哈哈——”
      待卫伸手捂住他的嘴,将他拖下去,直接就斩了。
      斩首前,高前仰天大叫:“阿爹,阿娘,祖母,我替你们报了仇了——”然后人头就落地了。
      ……
      行刺案发生在三征高句丽的时候,皇帝正在辽东城,知道此事的人,只有在场的文臣武将,他们都被下了封囗令,不得私下议论此事,否则以谋逆罪论处。
      杨广要求翻查所有书籍,无论是佚名,还是李佚名,还是周一鸣,这几个名字都不准出现在任何书本文字里。
      佚名之前因为受到李浑一案的牵连,杨广曾经下过命令,将李佚名三个字彻底从所有书本中抹去,就是为了替他洗白身份,现在再次下令,所有书籍必须一页一页仔细翻查,任何关于他的记录,全部去除。
      从此后,没人敢提这个人的名字。
      佚名的父族,母族,妻族,全部被诛杀。
      熟知古代律法的人都知道,诛三族的范围比灭九族要大得多。
      灭三族是指父族母族妻族,基本上沾亲带故的都得杀光,灭九族是指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共九代,实际上只是灭掉原来三族中的父族而已。
      隋代以前一般是实行灭族和灭三族两种族诛方式。李唐王朝早期,已经采取了减轻刑罚的措施,灭三族也就变成了灭九族,再后来,基本上族诛就很少牵连到母族妻族了。
      ……
      兵分两路,一路回京传达皇帝诏令,与佚名沾亲带固的人,包括学生,朋友,曾经玩过的女人,全部诛杀。
      唯有女儿盼盼,因为去年被卖掉了,小女孩最终逃过此劫。
      另一路人马赶去通知来护儿,立即搬师回朝。
      老将来护儿当众对部下说:“大军三出,未能平贼,此还不可复来。劳而无功,吾窃耻之。今高句丽实困,以此众击之,不日可克。吾欲进兵径围平壤,聚高元,献捷而归,不亦善乎!”
      意思是,如果现在退兵,以后不可能再重头来过,三出大军劳而无功,深感耻辱,现在高句丽困于我军的包围,立即就可以全部拿下,不如等我进攻平壤,活捉高元再大胜而归,这样才是真正的胜利。
      来护儿不肯奉诏。
      那持节就与来护儿起了争执,来护儿依旧不奉诏。
      来护儿说:“贼势破矣,独以相任,自足办之。吾在阃外,事当专决,宁得高元还而获谴,舍此成功,所不能矣!”
      所谓将在外,皇命有所不受。
      来护儿意志坚定,一定要活捉高元,宁愿独自承担这个罪过,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算作真正的胜利。
      持节特使就道:“若元帅违拒诏书,我肯定要如实回报皇上,你们全部都会因此获罪。”
      来护儿手下诸将们感到害怕,纷纷跪请来护儿奉诏。
      于是,来护儿悲愤交加地接过圣旨,下令全部彻军,搬师回朝。
      三征高句丽就这么不尬不尴地结局了。
      ……
      大业十年,就这么翻过去了,杨广回朝后,整日饮酒,没人知道他心里想的什么。
      ……
      转眼到了大业十一年(615年)。
      新年伊始,为了庆祝第三次东征的胜利,杨广又搞了一个万邦朝会,他通知了很多周边小国的国王来参加宴会,包括刚刚收编进来的高句丽国王高元。他要用这种方式告诉大家,大隋帝国才是亚洲新秩序的主宰者。
      打脸的是,高元居然没来。
      这让杨广觉得丢尽了脸。
      高元不是傻子,他怕来了被杨广扣住再也回不去了。他还知道,自己就是不来,大隋皇帝也不可能把他抓来。
      杨广很生气,但他也很无奈。
      就像高元想的那样,他没办法把高元抓到洛阳来。
      那天晚上,杨广喝得酩酊大醉,为了表达情绪,他又写了一首无奈的诗,还让宫人谱上曲子反复吟唱。
      接着,杨广责怪高丽王没有如约来朝,又提议发兵再次攻伐高句丽。
      然而杨广还能四征高句丽吗?
      这个千疮百孔风雨飘摇的大隋帝国还能经得起他的折腾吗?
      答应是否定的。
      将士、民众无不怨愤。
      ……
      由于杨玄感造反时已经焚毁所有龙舟水殿,杨广又下诏令重新制造几千艘大小船只,形制比先前更宏丽更精制。
      八月,杨广不顾国内峰火连天的局面,曾经有过雄心大志的帝王,此时也感到心灰意冷,他想要通过巡游的方式排解心中郁闷。
      杨广带领十五万人巡游北方,这时的突厥,已经物是人非。
      死心踏地给大隋帝国当孙子的启民可汗死了,他的儿子做了始毕可汗。
      始毕可汗得知大隋皇帝要北狩的消息,连忙调动骑兵三十万。
      杨广一行人赶到雁门关之时,伏兵四起,三十万大军将雁门关包围的水泄不通。
      杨广没想到,此次北巡,要经验比三征高句丽更可怕的噩梦。
      他不是准备来打仗的,十五万人之中百官、宫女、嫔妃、侍从、戏子、杂耍艺人等多达数万,尽管随行禁军骁勇善战,但是带着这么多不会打仗的人,机动性也大大的被拖累了。
      雁门郡四十一城月余时间就被攻破了三十九座城之多,仅有的两座其中之一就是杨广所在地。
      突厥人扫清外围后,开始集中兵力对雁门进行猛烈攻击。
      当时隋军的战斗力是非常强悍的,在同等兵力下突厥人不敢应其锋芒。
      隋朝军队的勇猛强悍程度远远胜过后世大唐王朝的军队。
      一只流箭甚至射到杨广的面前,只差几步的距离,就要把杨广射个对穿,一时手足无措的杨广很慌张,竟然抱住自己的小儿子杨杲放声大哭。
      尽管如此,杨广最终还是振作精神,发布勤王诏,召集附近兵民来救驾。
      勤王诏怎么送出去呢?
      杨广想出办法,将勤王召绑在浮木上“浮木传召”,数百根浮木上都绑着黄帛写的勤王诏,飘向下游。
      随后,下流的郡县长官相继接到召令,纷纷集齐兵力去救驾。
      远嫁突厥的隋朝义成公主听说此事,尽力斡旋,形势才逐渐有利于隋。
      在各地的勤王大军中,有一支部队是由左屯卫大将军云定兴率领的,在他的麾下,有一个年仅16岁的贵族青年李世民。
      李世民提议:让军队白天多举旗帜,夜里多敲战鼓,马尾巴上绑上树枝,制造更多烟尘,虚张声势,让突厥以为大军来援。
      这也是李世民初登隋未乱世历史舞台的个人首秀。
      兵临城下的混乱中,天之骄子皇帝杨广丝毫没有留意这个表侄儿。
      仅仅两年后,李世民设计,让部将给李渊献美人,李渊睡了美人才知道是宫女,宫女是皇帝的女人,直到这时,李渊才终于下决心反了,这是后话。
      由于隋军各路兵马赶到,始毕可汗解围而去。
      苦守雁门的一万七千将士只有一千五百人得到虚勋封赏,勤王人马什么赏赐都没有。
      此次的包围对于杨广的打击太大了,再也不敢去北方了。
      ……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