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 7 章 ...

  •   半月后,程国公府的三老爷携一家女眷回了京。

      因其外放十来年很是勤勉,今上擢升其为户部侍郎,国公府得了信儿,阖府上下一片喜气。

      程府的两位老爷带着夫人们赶着过去道喜,国公府想着不过一个月就是老太君生辰,便决定到老太君寿辰当日,一起开宴庆祝。

      不过三房特地让人送了些土产来,还邀了程府的姑娘小郎们过府玩耍。瑾英因着年底事多,就去了一次,倒是瑾芙和瑾萱爱和三房的瑾萍弹琴作画,去了好几次。

      到了国公府老太君生辰当日,一家子收拾妥当,由着大夫人、二夫人领着家里的姑娘小郎出了门。

      程府的两位老爷,一早就到了国公府,在前厅帮忙招呼上门的宾客。

      程周氏就命人把车停在国公府的后门,到了门口搭着刘嬷嬷的手,下了马车。

      一家子刚到门厅,就见国公府的三夫人程李氏站在后门一处门房等着,程周氏连忙拉着程许氏走上前去,道:“大冷的天,你迎个什么,前院还有的你忙的,咱们这熟门熟路的还能走丢咯。”

      程李氏扶着程周氏进了花厅,又拉了一把程李氏进门,笑着对两人道:“还是嫂嫂们心疼我,前院有国公夫人和公主嫂嫂在张罗了,我啊也是得了个闲,今儿个还得烦着嫂嫂们帮忙招待着女眷,你们也是知道的,我刚回来,还有好些事要两位嫂嫂提点呢。”

      程李氏刚说完,就见程府的姑娘小郎们,作揖的作揖,福身的福身,整齐地喊了句,“婶母。”

      程李氏见了这么一大群孩子,个个知书达礼的,顿时眉开眼笑,“都是好孩子,快起来吧,跟着我都去老太君那,老太君看到你们,指不定怎么高兴呢。”

      程府的姑娘小郎们站直了身子,跟着长辈身后,两位夫人一左一右走在程李氏两侧,三人讨论着今天来的女眷及亲属关系,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往老太君的院子走去。

      老太君的延和堂已来了不少人,老远就听见一片欢声笑语。

      老太君坐在厅堂中间的圈椅上,下手坐着个中年妇人,是老太君娘家的侄媳妇卫陈氏,不知她说了什么,惹得老太君乐个不停。

      老太君娘家人这回来了不少,一来老太君已是辈分最高的长辈了,二来本家三叔外放的最后一任是在江西,正是老太君娘家所在地,这么些年老太君娘家的那些事都靠着本家三叔帮忙的,故而来的人多。

      老太君见程李氏领着程周氏、程许氏进了屋,对程周氏和程李氏招招手,道:“快来,快来,外面可冷着吧。”说完,又扭头冲着左侧喊道:“海棠啊,快倒两杯牛乳来,给她们俩暖和暖和。”

      卫陈氏一见她们进来,就赶紧迎上去,拉着她们坐在了老太君下手的位置,道:“嫂嫂们可是有些年没见了,看着精神多了,老太君说起你们好几回了,想着你们就快到了的。”说完,自己则趁机站到老太君身后。

      程周氏、程许氏赶忙上前,握着老太君的手,福了福:“老太君大安”。

      老太君拍了拍她们的手,和蔼地看着两人,道:“想着你们也该到了,快坐下歇歇。”

      话音刚落,屋里的丫头赶忙拿了张圆凳放下,迎着她们坐在了原来卫陈氏的位上。

      待坐定,老太君屋里的海棠就递了两杯牛乳过来了,老太君看着她们接过喝了几口,才笑呵呵道:“可暖和些了?多喝些,还有呢。”

      程李氏见状,让人搬了把椅子,坐到两位夫人边上,对着老太君道:“娘可真疼嫂子们,得了,看来我只能厚着脸皮,去后厢房倒碗来喝。”

      老太君一听这话,笑得皱纹都加深了许多,指着程李氏说了声“猴儿”,又对着海棠的方向,乐呵呵地喊道:“海棠,赶紧的,给你三夫人倒杯牛乳去,省的她回头找你去。”

      屋里顿时一片笑声,屋里的女眷顺着老太君的话,纷纷打趣程李氏,程李氏倒是不害羞,随口就来了句:“那感情好,不若让海棠送一壶去我屋里吧,省得我还得来讨。”又逗得屋里的女眷们笑个不停。

      过了片刻,程周氏扭头对着瑾芙她们说道:“快上来吧。”

      程芙领着长房的瑾英、二房的程萱、瑾芝、瑾葵、瑾茹,辉延领着大房的辉继、二房的辉进、辉睿,姑娘和小郎们分别站成两排给老太君拜寿,齐声道:“老太君大安,祝老太君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老太君看着两排的孩子,高兴极了,招呼道:“好好好,都是好孩子,快起来,都到我跟前来。”说完,伸出了手去。

      程府的姑娘小郎们赶忙走上前,由着老太君笑呵呵地看看这个,牵牵那个,一脸欣慰。

      站在老太君身后的卫陈氏,看着这些孩子,眼眶瞬间就红了,语带哽咽道:“我可真羡慕嫂嫂们。”

      老太君回头,安慰地拍了拍卫陈氏的手,劝慰地说到:“你啊,有了应文,又有了进义了不是?你的好日子也跟着来了。”

      卫陈氏只说了个“是”,只是不复之前的活泼,倏地低头沉默起来。

      老太君从手边的边桌上抓了把零嘴,放到眼前的姑娘和小郎们手里,温和地道:“好孩子都去玩吧,萍丫头带着你弟弟妹妹们到前头去吧。”

      站在程李氏身后的瑾萍,往老太君方向,身姿盈盈一低,答了个“是”,随即走了出来,笑着对着程府的姑娘小郎们招招手,带着他们出了屋子。

      刚出屋,辉延很有长兄风范道:“我带弟弟们去前院找辉盛他们。”

      萍姐儿答了声“好”,叫了个小厮领着小郎们去了前院,转身对身后的妹妹们道:“到我那去吧。”说着带着她们往自己的院子里去。

      往年姑娘和小郎们都是在老太君的廊屋玩耍,瑾英还是听大姐说过,她小时候过来时还有国公爷的次女瑾薇招呼过姑娘的。

      后来瑾薇出嫁了,本家三叔早已外放,国公府招待姑娘和小郎都是在老太君院里了,也是因着国公府的各房的孩子生的都早,且没有妾室,长房嫡子一人嫡女二人,都已婚嫁,且长房已有嫡孙两人;二房嫡子二人嫡女一人,也都已婚嫁,二房的嫡孙三人;倒是三房嫡子三人嫡女一人,三房的嫡长子、次子都已娶妻,嫡三子辉盛已定亲未成婚,嫡长女瑾萍未定亲,翻年已十六了,在京城十六岁还未订婚的姑娘算的上大龄了。

      瑾英想着这次本家给老太君做寿,除了庆贺喜事、帮本家三叔三婶引荐各方官员女眷,为再次融入京城作准备外,未尝没有替瑾萍相看的意思。

      从老太君的延和堂到三房的瑾萍屋里,得绕过二房的屋子,虽然二房尚了公主,今上也赐了公主府,但二房夫妻恩爱和美,很是尊重老太君,因着国公府尚未分家,便执意住在国公府孝敬老太君。

      瑾芙和瑾萱围着瑾萍聊起今天来的人家,需要招待的姑娘家们,瑾芝、瑾葵走在一起,盯着国公府的景致,嘀嘀咕咕地说个没完,瑾英牵着只有五岁的瑾茹安静地走在最后。

      瑾英想着的则是刚看到的卫陈氏,她是知道老太君娘家的事的,那时候大姐快出嫁了,天天在家绣嫁妆,卫陈氏快马加鞭让人送了信到程国公府,说是她的独子,老太君兄长家唯一的嫡孙,得了病还是没熬住去了,庶子外出打理庶务,与人争执竟被打死,庶子房里的有个幼孙,好好的居然失足落了井,也没了。

      卫大老爷眼瞧自己一脉竟要断了,一口去上不来,吐了血差点去了,好在大夫来的及时,救了回来,那时只能卧床休养,其他几房庶出的和族里的人见状,逼着长房过继,长房无奈同意过继,只是放话,此事得问得老太君的意见。

      老太君突闻噩耗大哭了一场,老太君娘家只余哥哥这一脉嫡枝,如今眼看要断了后,顿时悲从中来。

      国公府见老太君悲痛欲绝的样子,赶忙找来了程府的两位老爷,因着国公爷不便出京,驸马爷出京也得报备,本家三爷又外放至四川任职,信息往来不便,为尽早解决这桩事,免生事端,就由程府的大老爷代为出面,持老太君亲笔书信,去往江西帮卫家长房挑选承嗣子。

      程府老大爷去了两月有余才归,大姐还让人偷偷打听江西的情况,原来卫家的旁支和族里已有意中得人选,竟是上任族长的庶孙,年龄约莫和故去的卫陈氏的独子一般大,而卫陈氏却有意选个稚子过继给她的独子,作为家中的嫡孙,可是族中人皆言,稚子年幼怕如庶孙一般有变故,两厢争执不下,直到本家三叔即将转任江西知府的消息传了出来,族中才松口可另选,无论承嗣子还是承嗣孙。

      大老爷带着老太君的意思,跟卫大老爷及卫陈氏商量了许久,卫陈氏才勉强答应选个承继子,他们从经常接济往来的人家里,挑了一户两兄弟的,过继了小的,特开了祖祠将承嗣子名字记上,等一切办完,大老爷才一脸疲惫地回到京城。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章 第 7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