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

  •   刘嬷嬷见程周氏低头沉思,轻缓缓地给程周氏捶着腿,也想起了当年的事来。

      大夫人刚嫁入京城,与程家大老爷情投意合,没几个月就有了喜,可惜那时候大夫人年轻,跟来的嬷嬷都是西北边的下人,照顾得不够细致,春日里踏青一个不小心摔了一下,居然就滑了胎。

      周家老太君特地让刘嬷嬷从太原赶到了京城照顾夫人,虽然精心调养了,但大夫人三年后才又有了喜信,大姐儿生得很是艰难,好在大姐儿站住了,可是往后几年就又没信儿了。

      到了后来程家这支搬到了梅花巷来,家里还未有一个男孙,老太爷、老太君看着已过中年的儿子,便动了心思要给程府的两位老爷纳了妾,后来,两位老爷房里便都前后抬进了两个妾室。

      大房这里,进了王氏和秦氏,家里终于又有了孩子的啼哭声,可是孩子都弱,就站住了一个姐儿(四姑娘)。

      二房那里就热闹的多,搬到梅花巷前二房的正房程许氏就生了四个嫡女,二房刚抬进妾室时她已怀有身孕了,幸而不负众望生下了梅花巷长孙。

      二房抬进来的妾,一个叫琼蕊,是从小伺候二老爷的丫头,长的很是娇俏,又得二老爷教导过诗文,据说很有些才气,当时两位老爷选通房丫头的时候,二老爷特意提了她,因着从小的情分,老太爷、老太君也默许了二房正房夫人程许氏生下嫡子就抬她为妾。

      顾此,程许氏很是忌惮她,她那身契一早被二房老爷还给琼蕊,程许氏一时无法拿捏她,为此二房好长时间也不得安宁,好在二夫人先生下了嫡长子,哥儿也站住了,二房抬起的另一个妾,是许家送来的良家子曾氏,也是弱柳扶风的才女样,自此,二房孩儿一个跟着一个的落地,着实热闹的很。

      五姑娘是在五岁的时候抱过来的,那时候大姑娘已然十岁有余,大夫人因着后面生的子嗣都没站住,渐渐地也歇了再生的心思。

      那年姑奶奶回京省亲,特意在老夫人屋里对大夫人说:“大房屋里的孩子这般少,不若把瑾芙放到你的名下吧,姐姐带弟弟,说不得哥儿就跟着来了呢。”

      大夫人一听就怒了,她已经有了个姐儿的,何须再要一个姐儿?这摆明了是王氏想在族谱里把四姑娘写进自己名下充做嫡女,想来一定是大老爷起了心思,怂恿大姑奶奶来提话头。

      大夫人见老太君有意动,立刻就回了句:“我倒是喜欢姑娘们的,不若弟妹可怜可怜我,给我个姐儿吧,她生的多,说不得我就有这个运道。”

      老夫人自是知道宅院的争斗,哪有嫡母真心疼爱庶子女的,若不是无男丁,她是万万不同意两个儿子纳妾的,老夫人向来疼惜大夫人,见她要过继二房嫡女,倒也点了头替二夫人应了。

      二夫人没法,只好将二房的几个姑娘里扒拉了一遍,三天后将五姑娘送了过来,正好当年本家开了宗祠,大夫人跟着本家提了提,就将四、五姑娘写进了族谱,自然五姑娘是写在大夫人名下,四姑娘写在王氏名下。

      正因此事,大夫人有了心结,便不大乐意管家了,正好大姑娘也到了学着管庶务的年龄了,就让自己帮着她一起管了这个家,好在大姑娘很是懂事能干,管起家来也是有模有样,没出一点纰漏。

      而二夫人自五姑娘送来后,便对大房颇多怨怼,待老太爷、老太君过世后,原本搬进梅花巷来就已分家的大房和二房,就把两房中间的门给锁上了,算是正式分家了。

      屋里安静了好一会儿了,程周氏才回过神来,良久道:“对了,我记得我陪嫁里有两块从前湖州进贡的料子,杏黄和柳青色的,等明儿个等云裳坊的来量衣,你让人送去给英姐儿那吧。”

      刘嬷嬷坐在小几上,给程周氏捶着腿,有些疑虑道:“大姐儿若是知道了这事,怕是又要来信说事儿的。”

      程周氏拿起了杯子,喝了一口茶后,才道:“本就不必她知道,这事儿若是二房那位不偏心,就算我送出的大礼。”

      刘嬷嬷也知不能在程周氏兴头上劝她,只得答是,说完,起身给程周氏换了壶茶来,心里却想着要不要私下给大姑娘去封信。

      当晚,瑾英站在书房里,按照往常的习惯练起字来。

      她这练字的习惯还是瑾菱起的头,瑾菱还在闺阁里就看出瑾英不爱读书,便说她若是不喜读书,却总要有一项拿的出手,免得世人挑剔,于是,她就开始跟着瑾菱练习书法,如今她这笔字也算能见人。

      她今天有些心不在焉,想起今天大夫人说道的本家要给老太君做寿的事情,就自然想到大姐偷偷跟她说起的国公府的往事。

      国公府老太爷程昊和府上老太爷程吴是亲兄弟,据说,两位老太君正值壮年之时,朝廷内忧外患,今上刚上位时还是稚子之龄,外有跶虏不时来犯。

      一心为国,便跟着后来被封为抚远大将军的霍老将军到了西北,程昊老太爷为先锋、程吴老太爷为军师,很是打了几场胜战,跶虏本是游牧民族,只在冬季少粮时进入腹地抢掠,为此霍老将军向今上进言常驻西北,今上应允,后又封其为国公,赐有丹书铁券。

      两位老太爷回京,程吴老太爷主动将功劳归给程昊老太爷,故程昊老太爷被封为国公,不过仅一世而终,按理程昊老太爷过世,本家就要降为爵位,但程吴老太爷曾经常年去往西北甚至踏过草原,绘制了西北、西南地形地貌图,在程昊大老爷过世后,由程昊老太爷长子子铨大老爷献图今上。今上大喜,特下旨封子铨大老爷为程国公,世袭罔替。

      程吴老太爷见事已了,便提出了分家,国公府百般挽留,但见程吴老太爷心意已决,只好帮忙选了东街梅花巷的宅院,待装修一新后程吴老太爷便带着一家老小便搬到了梅花巷,国公府感念程吴老太爷大恩,分家时给程府这边留了好些田地和商铺。

      两位老太爷兄弟情深,为了程家未来,程吴老太爷甘愿退让,虽然分家另住,但两家的感情甚是亲厚。

      当年这个国公府靠着他人保下爵位之事,总还是露了风出去,好在国公府长房承了爵,二房尚了公主,三房外放做了官,一家子很是务实,门风很好,倒也没人说嘴,时间久了,也没人再提起此事。

      程国公府一向低调,往年老太君都不愿做寿,一是怕张扬,二是喜清净,只在本家请了程府过去一聚,吃完寿面,就算全乎了。没想到,今年国公府居然想操办起来,也不知什么缘故。

      瑾英写完了一张纸,她拿起来看了看,觉得中规中矩,就不大满意,觉得今天的心绪不定,勉强写了也不好,干脆叫来夏梅,问了问她在大夫人屋里打听到什么。

      夏梅想了许久,才开口道:“旁的到没有什么,就是前些天国公府让大兴的田庄来送来了些冬季的野味,田庄的说这糟兔,国公府留了一半去。”

      “糟兔?留了一半?难道是国公府的三叔回来了?”瑾英低头沉思道。

      国公府那边是惯不爱吃兔子的,姑娘小郎们都把兔子当宠物,老太君吃素也不爱见这些乖巧的生灵被吃,故家里的夫人们都不吃兔子,国公府就三叔喜好吃兔,特别是大兴田庄本地人的手艺最为他称道,每回回来,田庄那里必是要留一些给他的。

      夏梅也不知详情,见姑娘问起,便道:“可要让人去国公府打听打听?”

      瑾英将笔搁在笔架上,摇了摇头道:“不用了,国公府的事儿向来传的快。”说完,走进内室洗漱去了。

      说到三叔,瑾英突然想起,三叔家的长女瑾萍姐姐,翻了年就该十六了,也不曾听说她定亲了,不知三叔家里是个什么打算。

      夜有些深了,瑾英躺在床上有些睡不着,想着白日里程周氏的举动,总觉着她这些个日子有些异样,可实在没什么头绪。

      她躺在床上,对着今日守夜的夏梅,轻声问了句,“给刘嬷嬷家的东西可都送到了?”

      在榻上休息的夏梅,赶忙坐了起来,冲着床的方向,道:“已经送到的,今儿个早上刘嬷嬷还让我跟姑娘道声谢,她家媳妇看着好多了,大夫说,若是身体像现在一般,就能健康地生下娃娃了。”

      瑾英点了点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就又嘱咐了夏梅一句,“你让人帮着点刘嬷嬷家,她家二小子没了,现在就指着这个孙子呢,我记得她二小子是住在南大街那头吧,派个铺子上的伙计常去看看,别出了事才好。”

      夏梅赶紧答了个“是”,心里直嘀咕,姑娘就是个活菩萨,别的姑娘都是收买嬷嬷,就自家姑娘心善,从没要求刘嬷嬷做过什么,她只望刘嬷嬷能记着姑娘的好。

      “咳咳”,榻上的窗外传来一阵咳嗽声,怕是秋橘听到屋内的声响出声提醒,夏梅吐了吐舌头,赶紧说了句,“姑娘夜深了,快睡吧。”

      瑾英有些无奈地“嗯”了一声,她的奶嬷嬷前些年去了,她不喜欢再让嬷嬷管着,大夫人就不再派嬷嬷过来,只是那秋橘比她大上两岁,得了她奶嬷嬷的嘱托,总是会多管着她些,她也知道丫头们是为她好,闭目静心,没多久就有了睡意。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章 第 6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