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这厢王氏倚着软枕,还在遥想着当年。

      当年她不过是老太君远房的亲戚,一次探亲无意间瞥见风度翩翩的程大老爷就芳心暗许,可惜自己门第低微,且程大老爷已娶了当时太原知府周大人家二女儿为妻。

      自家爹爹自是看出了自己的心思,自知最多从老家的秀才里挑一个把自己嫁了,怎比得上堂堂传胪、五品的官呢。

      得知周氏生长女颇为艰难,当时已有好些年都未有孕,自家爹爹看老太君在挑妾室,就透了口风,程家一顶粉轿就把自己抬进了进来。

      可惜自己生的哥儿没站住,就站住了个姐儿,自己也知悔不悔都已无用,却还是忍不住叹气。

      当初她上京,闺中好姐妹郑氏嫁到秦家,年初上香竟在明觉寺遇见了郑家姐姐,听说秦大郎,对了,现今该叫秦大老爷,去年年底上官评了优,升了从四品到京里任职,一家老小就都跟着来了。

      不想当年的酸秀才,如今也是从四品的官了,当年的姐妹也成了有诰命的官太太了。

      王氏有些酸,却也知道自己钻了牛角尖儿了,当初要好的手帕交们,也就郑氏嫁的秦大老爷考上了进士,做了官的,其余的不是成了坐馆先生,就是到衙门做了师爷,有个别的准备进京再考并着家里哥儿读书科考的费用,还得靠着家里的女眷们缝补衣裳匀出点钱来,这才是真的愁苦。

      如今,眼看瑾芙就要及笄了,大夫人不上心,大老爷倒是看了几家,不过问的多是庶子,或者落魄人家的嫡子。

      王氏知道自己这辈子已然不济了,她就希望瑾芙能嫁做嫡支正妻,她自然知道世家大族里头的正房夫人是怎么对待家里的庶子的,她不敢肖想世家的嫡长子,也自知瑾芙小娘子脾性,仗着是老爷的疼爱,不把府里的其他姑娘放在眼里。

      她若是嫁去世家做长媳怕瑾芙也应付不来,最好是人口简单的读书人家的嫡次子最好,可是这样的人家她又如何去寻,又怕去了那家底子薄的,遇见个“中山狼”。

      上次见过郑家姐姐后,两家也时有往来,虽说妾室出门需要报备,但大夫人躲懒,出门的事儿都只需报备刘嬷嬷即可,东院从也不阻止她出门见人的。

      她陪着郑姐姐上过几次香,也见了姐姐家的哥儿姐儿,大哥儿是早定了秦大老爷同科进士人家的长女的,二哥儿也不过十七,去年就已考中举人,待两年后就要下场试试,年纪轻轻却也是如松如柏的样子,她有些意动。

      可惜她旁敲侧击了许久,郑姐姐也只开口说二哥儿想考中进士后再想亲事的,翻了年她的芙儿就该及笄了,再等上两年可就成了老姑娘,如何能等,想想也知是郑姐姐的托词,她颇为恼怒,她的芙儿若是嫡女,哪还看得上她们秦家。

      倒是有次上香,同去的还有位从四品国子监祭酒家的女眷余夫人,得知她是东街梅花巷程家,倒是问起了五姑娘,得知五姑娘确是帮着管家,还夸她为人和善心细,回回送去她家的年礼真是处处妥帖。

      她才知道原来余大夫人和老太君娘家有远亲,老太君在时,她也来过程府的,却没想,老太君走了,自家主母病着,两家往来就少了,但程府年礼还是年年都送过来,从未没断过,知了余酒祭好茶,年礼中一定有新出的铁观音、大红袍等茶饼,并着一些南方的茶点,家里的余老太君也很是喜爱,夸赞了好几回。

      郑姐姐还特地问了问五姑娘的情况。她这才发现,也许五姑娘没有“才名”,却是有些“财名”,想来这也是大夫人教导的结果。

      她自是知道大夫人是十分能干的,不说其他,就单说大夫人的亲闺女大姑娘就被教的极好,知书达礼落落大方,谁见了不夸声好。就是嫁到了西北那贫瘠之地,听说也颇得婆家看重,又生了嫡长孙,年底婆家送的年礼那都是一车车的山珍野味貂绒裘皮。

      五姑娘天生的脾气好,又得了大夫人的指点,即使瑾芙爱使性子在她面前耍狠,五姑娘也不当一回事,倒是气得瑾芙常常跳脚。

      可惜当年的事情得罪了大夫人,后面怎么找补她都不理会,程府姑娘本就外出走动的少,瑾芙跟着自己住在西院,往来多的不过就是本家邻里,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带着她出门,到了要议亲才发现所知甚少。

      自家的哥哥嫂嫂倒是有意愿让瑾芙嫁过去,可是大哥家的只有个彦哥儿考上了童生,娘家嫂嫂就一副眼高于顶的样子,不提也罢,如今只能时时盯着老爷吹吹枕边风了。

      王氏想了想,叫来贴身伺候的赵嬷嬷,商议之前大老爷提到的儿郎的底细。

      那厢,程周氏无事,就睡了个午觉,醒了就想起身出去逛逛园子,她走到窗前,拉开窗子往外一瞧,天空飘着零星的雪花,寒风立时刮了进来,她冷地一哆嗦立时关上窗,也歇了出门看花的兴致。

      她转身坐到了榻上,倚着软枕,接过刘嬷嬷递来的热茶,慢慢地品了品,这茶香味浓郁,提神醒脑,她满面适意地夸道:“这是前些个日子南边送来的金骏眉吧?很是不错。”

      刘嬷嬷站在程周氏身后给她捏起肩来,道:“是呢,当年还是因着老太君爱喝茶,大姐儿孝顺老太君,出了私房让老爷帮忙开了个茶铺,让她奶嬷嬷家的管事,引些个南边的茶叶、茶点来让大家尝尝,没想到,现在咱们年年都有新茶喝。”

      “现下那个铺子谁管事儿?”程周氏望着杯里沉沉浮浮的茶叶,问道。

      刘嬷嬷见程周氏脸色平常,才开口道:“是汀兰家的在管。大姐儿出阁前把汀兰配给了灶下李嬷嬷的大郎,唤贵生,贵生原是帮着跑南货的,对南边的茶叶也很是熟悉,汀兰嫁过去后,五姑娘就做主让他们管着府里的茶铺。”

      “大姐儿出阁前,是说京城的茶铺给五姑娘的吧?”程周氏捏着帕子擦了擦嘴角。

      这话有些明知故问了,这件事阖府上下怕是无人不知的,京城茶铺时不时送茶叶进府,东小院向来是头一份。

      “是,京城这边都是五姑娘派人管着的,不过但凡南边来了什么新货,五姑娘都让茶铺备着,等西北那边杂货铺来拿货的时候都带上新茶回去,想来大姐儿也是能喝上新茶的。”刘嬷嬷边说边瞧了一眼程周氏的脸色。

      程周氏听了刘嬷嬷的话,脸上立刻就挂上了笑,拿起茶杯来又喝了一口,才道:“英姐儿也是有心的,说来,茶铺到她手上倒是经营的有声有色的,光京里就又开了几家,听说她往南边也派了人去,在那边也开了铺子?”

      刘嬷嬷手到没有停下,边捏肩边道:“听说京里开了三家茶铺,南边开了两家,说是方便拿货,西北那边要是去南方拿货,多也是歇在了这两家铺子里。”

      程周氏从边桌上的小蝶里,捏了颗梅子放进嘴里,听着刘嬷嬷的话,嚼了嚼,吐了核进帕子,又喝了口茶,“她到也是想着大姐儿的,听说江浙嘉兴陈通判是二房小叔的同科,难怪英姐儿在京里开了粮店又想着卖绸布。”

      刘嬷嬷心里“咯噔”了一下,夫人平日里不管不问的,底下的事儿到也都是清楚的,她斟酌了一下,才开口道:“这事儿我倒是知道的,大姑娘嫁去西北后经常给五姑娘送信,骁哥儿生了的第二年,来信跟五姑娘说起西北旱灾,好在也就只一年,年尾下了大雪来年也下了雨的,五姑娘担心大姑娘吃食,也忧心饥荒蔓延,那年就让人去南边帮着姑爷家的收粮。知道了嘉兴通判是二老爷的同科,特让人拜访了,索性在当地也开起了粮店,您也知道,江浙的绸缎最是好的,想着家里的姑娘大了,衣裳也是需要新做的,干脆也开了家绸缎庄子。”

      “切,什么姑娘家大了?英姐儿自不爱花心思在这衣裳首饰上的,还不就是二房那位教唆的,底下的妹妹大了需要出门了呗。”程周氏不屑地挑了挑眉毛。

      “不聋不哑不做家翁,反正咱们也没出钱,就让她们折腾去吧。”刘嬷嬷笑着回了句,说完,走到榻前,拿了个矮凳坐下,轻轻地给程周氏捶起腿来。

      程周氏眼珠一转,拍了拍刘嬷嬷的手,一脸好奇地问道:“你说,二房入了股没?出了银没?”

      刘嬷嬷环视屋里,见黛紫和朱丹都不在,才开口道:“说是没有,二房怕是觉得五姑娘一时兴起折了本,也怕咱们大房说嘴,只让管事带着贵生见了嘉兴通判。”

      程周氏嘴角露出个冷笑来,“她也就那点胆量。”说完,又叹息道:“她的命可真好,生的孩子顶个的好。”

      刘嬷嬷自然知夫人的心事,只好道:“生的再好,不也是您的姐儿,跟咱们大姐儿是再亲没有了,我看五姑娘心里明镜似的。”说着还对着二房的方向努了努嘴。

      程周氏看刘嬷嬷那夸张的样子,顿时笑开了颜,“还不是她偏心,让我捡了个漏,可惜啊,她要是能多生些哥儿,匀我一个多好,我到不介意家产的给他们的,哥儿我也是能教好的。”

      说完,程周氏望着窗子失了神,也不知想起了什么,就见微蹙眉头,怅然所失的样子。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第 5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