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第 43 章 ...

  •   塔儿巷的柳府有些逼厄,柳三夫人所住的院子仅一进,瑾英带着秋橘,很快就出了柳府。

      屋内,柳清潇坐到柳三夫人的边上,靠着她,道:“若是能再多个哥哥就好了,娘这般喜欢瑾英姐,留在家里做我嫂子就好了。”

      柳三夫人拿手指点了点清潇的鼻尖,道:“尽说胡话,瑾英为人心细肯干,又是个知礼的孩子,我自然是喜欢的,可是儿女姻缘也是强求不来的,我也算看明白了,你哥哥几个过得舒心就成,其他的多管也是无益。”

      柳清潇知道娘亲说的是二哥,自从二哥搬到了糖饼巷,只有初一、十五过来,不过二嫂倒是看着开朗丰腴了很多,二哥么,应该过得也是舒心吧。

      不过三哥确是大变样,自从分了家,三哥越发刻苦读书了,现下都是住在临山书院苦读,不曾回来过。

      柳三夫人想了想,侧着头问:“你可是怨娘把你嫁回了老家?”

      柳清潇赶紧坐直,摇了摇头,“不是,我只是羡慕瑾英罢了。”

      柳三夫人见她只是有些醋意,就笑着道:“每个人的缘法都不同,你也不必过分羡慕别人。‘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娘是为你好,你性子柔弱,丢在这京城,我怕你一个人撑不起来,这京城虽繁华,事情却是繁多复杂的很,我们安庆虽然是个小城,却也热闹的很,你嫁在娘身边,娘也放心。你放心,娘都打听过了,安庆府尹的嫡长子,长得一表人才、文采斐然,很配得上你。”

      柳清潇一下红了脸,“娘是为我好,我自然是知道的。”

      柳三夫人笑着摸着柳清潇头发,屋里一派温馨。

      瑾英回了程府,便问秋橘,更生回来了没。

      秋橘让人切了几颗苹果,端放在书桌边上,“昨个儿就回来了,可是有什么要紧的事么?”

      瑾英想着也快入冬了,不早些安排,天气不好不说,再遇上个雨雪天路怕是要堵上了,“你去唤他进来吧,说我有事找他。”

      秋橘答了个是,便出去叫人去了,瑾英累了一日,干脆唤了冬枣来帮她捏捏肩。

      瑾英到了平正阁时,更生已候着了。

      更生不过十九,因着走南闯北的去了不少地方,看起来很是老成。

      瑾英看了看更生一嘴的络腮胡子,蹙了蹙眉头,问:“怎么也不去刮刮胡子?看着老气的很。”其实她心里更想说,看着脏兮兮的。

      更生摸了摸胡子,笑着道:“西北人多是络腮胡,我这样也能跟当地人拉近关系不是。对了,姑娘找我来,可是问韩家的事。”

      更生不说,瑾英快忘了韩家这茬事了,因着夏梅早来报,韩家主支嫡母突然就回了西北,想来事程大老爷站队皇孙,让韩家退却了。

      瑾英摇摇头,道:“这事倒不急,我这回买了些粮铺,顺便收了不少伙计和管事的,想着你先摸底看看,怎么用才好。”

      随后细细的跟更生说起,盘下的柳家的粮铺和酒铺以及顺便买下的掌柜和伙计,特别是去往巴蜀的运粮线路和当地的那家杂货铺子。

      更生越听越觉得有意思,想了想,拍了下大腿,提议道:“说来,我还未去过巴蜀,不若这次就我带队去一趟。”

      更生自小就跟着外院管事跑庶务,去过不少地方,虽说京城繁华,但太过束缚于身份,倒不如外面天大地大来的爽利,故而这么些年,更生在程府的时日并不长。

      “春妹子的婚期可是定在开春?你若是早些去早些回,倒是正好能赶上。”瑾英问。

      更生挠了挠头,笑着道:“可不是么,我正好去巴蜀给她弄块蜀锦压箱底来。”

      瑾英被他这话逗笑了,连着屋里的丫头春桃和冬枣都笑开了。

      更生被笑的有些莫名其妙,看着瑾英道:“我说的可是真的,不是说巴蜀的蜀锦最出名么?”

      瑾英赶忙止住笑,“蜀锦倒是不错的,不过你别光顾着春妹子,你自己的事儿可得上点心啊,你也老大不小了,上回春妹子还跟我抱怨,说你们家没有‘先进后出’,还缺个嫂嫂的。你若是有个中意的,尽管来告诉我,我来给你做主。”

      这话一出,惹得更生红了脸,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

      屋里伺候的丫鬟们见状,纷纷呲呲地笑。

      更生磕磕巴巴地道:“姑娘,这,这都说的什么?不是在说正事么?”

      瑾英咳了咳,旁边的丫鬟们立刻停了笑,再开口道:“这回你和柳府的那个管事一同去,还是走原来定好的路,路上多注意着些,听闻还有些流民在路上,多带点干粮和盘缠,对了,叫上平时走西北的闫伟叔,这回只是探路,接管当地杂货铺的事就行。若是成都府杂货铺的掌柜不愿做了,就换个,愿意继续做,就给他涨点工钱,和好账目,便回来吧。”

      闫伟本是西北的一个兵油子,因着家里媳妇病重需要用钱,见程府要找个当过兵、能压运的总领头,想着自己再西北也出不了头,不若靠着程府还能解了家里的困境,因而就自荐来了程府,霍家三房的大郎也说他为人能干,就是好偷个懒,瑾英想着只要押运不出错就成,平时也都放任他,因着程府走道时常打着霍家的旗号,倒不曾出过什么意外,他倒是过得很滋润。

      更生想了想,道:“那也成,闫伟叔有经验,说不得还能捞点其他的东西。”

      屋里的丫鬟们一听他这样说,又笑了起来。

      瑾英没好气地道:“行了,行了,你以为打家劫舍呢?净想着捞好处。”

      更生呵呵地笑了起来,两人就这次出行商量了一些细节,差不多也安排清楚了,更生便要告辞回去,还没走出门口,就想到个事来,转过身来说道:“姑娘还没问韩家的事呢。”

      瑾英拍了拍额头,道:“我差点给忘了,你说吧。”

      更生刚要说,就见瑾英挥退了屋里的丫头们,待屋里的丫鬟们都走了,才开口道:“这韩家倒是复杂的很。”

      “慢慢说吧。”瑾英道。

      当初霍家去西北时霍老将军底下有两个姓韩属将,一个叫韩南劲,骁勇果敢是前锋,一个叫韩南乾,智谋过人是军师,因着两个人合力帮扶霍老将军,配合默契,让霍老将军并着嫡长子在西北这场战役里,胜多败少,因而两人很得霍老将军的器重,待战事结束后,霍老将军封了国公爷打算长居西北,两位姓韩的将领也分别封了户将跟着霍老将军定在了西北。

      随着西北安定下来,韩家的其他人开始投奔两位韩将军,其中就有韩南劲的亲弟弟韩南勤,韩南勤本是跟着平西将军驻守东北的,但东北将领多,不似西北这回大战,空出好些位置,韩南劲为了亲弟弟时常带他出兵扫荡,霍老将军倒也看在眼里,有意提拔韩南勤,亲兄弟俩在西北安排了不少韩家子弟,而韩南乾就因此与韩南劲、韩南勤两兄弟起了争执,韩南乾觉着军功得靠挣的,一味靠安插,很不利子弟成长,因着很是看不上他们的做派,两家人生了嫌隙,更因为一件小事,两家闹翻了。

      霍老将军为了调停,干脆安排韩南乾去了西边靠近向家,毕竟西北战事,向家失了不少子弟,韩南乾愤而转向了向家,帮着向家重振了家业,故而靠近向家的这支被称为“西房”。

      这么些年的修养生息,不论是霍家、向家还是韩家子嗣都多了不少,可是西北这么些年久无战事,朝廷供给并无增多,三家就起了不少嫌隙,韩家为了能更进一步,前些年西房的韩家和主支又看似和好了。

      上回来的就是韩家主支嫡母韩全氏,韩家不像霍、向两家根基深厚,但韩家的当家人却想的深远,不少子弟早已开始读书参加科考,虽无人高中,但却比霍、向两家只求军中任职拿军饷,子弟间的矛盾要小一些。

      瑾英听了更生打听到的消息,觉得这个韩家很有些意思,便问:“韩家现在的当家人是谁?”

      更生喝了口茶,“主支的是韩南劲的嫡长子韩修意,西房的是韩南乾庶子韩修渠。”

      “西房是庶子掌家?”瑾英有些惊讶。

      更生放下手里的杯子,“是庶子,说是韩南乾嫡子全部战死,嫡长孙生来体弱一直住在固原,后来,两房闹翻,西房的去了凉州,凉州当时贫瘠的很,韩南乾怕嫡长孙到了凉州活不下来,干脆把嫡长孙仍放在固原,两家虽然闹翻了,但主支倒是时有帮忙救济,两房面和心不和,但对外依旧称是一族,但西房的掌家人就成了庶子。”

      瑾英微微颔首,又问道:“主支家里的男嗣如何?哪个比较出众?”

      更生想了想,“韩南劲有两个嫡子一个庶子,现已分家,目前嫡长子韩修意掌家,他有三儿一女,三个儿子均为嫡出,女儿庶出。三子中,长子跟着韩修意在军队做事,任经历,娶的是霍家二房的嫡次女,次子也在军队里管事,不过十七,未授官职,而三子,年十六,听闻是个举子。”

      瑾英点了点头,算是知道了,不过既然大姐已嫁入霍家,程大老爷就算要拉拢也该拉拢霍家,韩家怕是没什么资格的,故而听完了就算放下了,又问:“大姐这回如何?姐夫家里可有闹腾?”

      更生笑了笑,说道:“大姑娘这回又生了个哥儿,家里却有个庶子夭折了,霍家三房的老夫人怕子嗣出事,把骁哥儿抱到屋里去了,说是替大姑娘养段时间。”

      瑾英皱了皱眉头,问:“大姐怎么说?”

      更生挑了挑眉,从几上拿起了茶杯,“大姑娘倒是无所谓的很,骁哥儿也大了,被看重也是好的。”

      瑾英嘟囔了一句,“霍家这三房也是不讲究,哥儿姐儿都夭折了好几个了,也没个办法。”

      更生听了,只是若有所思地笑了笑,并不接话,瑾英见无他事,并嘱咐他早些回去休息,更生见状,便也告辞回了家。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3章 第 43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