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第 39 章 ...

  •   京里的疫情愈演愈烈,一时间人心惶惶。

      今上便下旨由皇三子为首,太医院和京兆府辅助,控制京城的疫情,三皇子祈悰领命带着一干朝臣连夜研定了防疫的办法报给今上。

      今上大嘉赞赏,要求太医院和京兆府照此办法行事,于是京兆府每日有人上门问询人员情况,定点派发药草,及时发现生病人员并挪至城外惠医署统一医治。

      同时,今上体恤太子妃怀有身孕,便把皇孙挪到后宫由淑妃郑氏代为照顾。

      一个来月后,天气转凉,太医院研制的药水缓解了大部分疫情,京里的文武百官总算松了一口气,但城门依旧限制外地人员入内,听闻河南等地疫情仍旧严峻,今上忧心忡忡。

      崇仁殿内,今上坐在案几后头,拿着河南巡抚派人快马加鞭送来的密件,心里异常沉痛。

      按着密折上说,今年暑期大旱,河南地区收成已然不好,又逢秋热,久未落雨,疫情突发,来势凶猛,河南各地府县已逐步开仓放粮,也联合医署发放药水,府县所在地区疫情已控制住。

      但粮食、药品短缺严重,现有粮食、药品仅能勉强维持一个月,边远乡村已是饿殍遍野,不断有乡民去往府县,府县再无法接纳更多流离失所的难民,不断有难民在府县周边流连,河南巡抚恳请今上调拨粮食、药材,除了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的巡抚纷纷上了折子要求调拨粮食、药材。

      今上叹了口气,对站在下方的内阁大学士裴征清和严旭和道:“你们也看看吧。”说完,让内监把奏折拿了下去。

      裴征清和严旭和两位大人接过各细细看了起来,看毕,由着内监收回了御桌。

      今上拿手指点了点桌上的奏折,问道:“你们怎么看?”

      下面两人对看了一眼,左侧的裴征清先开口道:“说来,国库还算丰盈,这两年湖广地区粮食也丰产,想来到湖广、江浙一带调些粮食去倒也无妨,只是这疫情却是有些麻烦的。”

      “京里是转凉了,听闻陕西、山西、河南等地还是炎热的很,若是还未见雨,怕也只能镇得住一时,疫情怕是会更严重。”严旭和分析道。

      裴征清微微颔首,“看奏报,陕西、山西流民较少,且当地驻兵较多,粮食能运到就不成问题。可是河南,流民太多,有些听闻都到了直隶。”

      今上叹了口气,“这个时候都送来折子,想必是到了无法解决的时候了,粮还是要调的,得派人从湖广、江浙调粮,还得运进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特别是河南,无论如何不能让河南乱起来,必须有人坐镇河南待瘟疫消除才行,你们觉得谁去合适?”

      裴征清和严旭和心下一动,两人眼珠微转,却都不做声。

      今上见他们不言语,高深莫测地看了他们一眼,开口道:“去的人要先收粮,没有个身份怕是收不齐粮食,还得会带兵,否则还未到济宁府,粮食、药品就被流民抢了,我说的对不对?”

      裴征清和严旭和赶忙拱手道:“圣上圣明。”

      今上端起桌上杯子,喝了口茶,又问:“那你们说说谁去合适?”

      裴征清和严旭和又开始默不出声,书房里很是安静,只有角落的檀香缓缓升着烟,飘着香气。

      今上见他们两又不开口,拿起手边的几个折子,挥了挥,道:“三皇子、六皇子都曾进言想帮朕分忧解难,你们说可合适?”

      严旭和见今上直盯着他俩,心里直打鼓,裴征清一副狐狸样,谁都知道他被今上按去辅佐了皇孙,他说不说都不打紧,自己不说怕今上认为自己连朝政都不能帮着解决,真是愁煞人,想了想,开口道,
      “两位皇子肯替圣上分忧,是孝心使然。说来三皇子喜好以文会友,河南儒生众多,去了也是稳妥的很,听闻六皇子跟着平成将军习过武,也在西山大营操练过,想来压粮之事不在话下。”

      裴征清就知道严旭和这老狐狸会说话,瞧瞧他说的这些话,三皇子书生气,六皇子武夫,都没经过事儿,都能去也都不能去,裴征清也配合的说道:“严大人所言甚是。”

      严旭和见裴征清这般说,噎了一下,转头直瞪他。

      今上见了这两老狐狸暗搓搓的较劲,也觉得有趣的很,便说道:“既然你们俩都认可,那就这样吧。”

      两位大人被今上的话噎到了,对看了一眼,只得齐齐道:“圣上圣明。”

      今上见这两只老狐狸一脸正经的样子,就有些泄气,摆摆手,赶他们走,“行了,行了,都下去吧。”

      两位大人一脸莫名,只好答“是”,退了出去。

      今上望向两人离开的背影,靠着椅背,拿手按了按太阳穴。

      站在下手的大太监见了,关切地问道:“皇上,是否让太医来看看?”

      今上摆摆手,“不必了,这香太浓了些,换上次那个淡点的来。”

      大太监弯腰答是,让屋里的小太监把熏香换下去,拿了新的熏香来,边换边答道:“还是太子妃娘娘有心,上次她还提醒奴才换个果香的熏香来,说是久坐之人,闻些果香会舒服的多。”

      今上神色复杂地看着新的熏香,飘出淡淡的烟来。

      晌午过后就有内监到皇子府上宣旨,因三皇子京城疫情控制有经验,故而派往直隶防治疫情、疏导流民。

      并通知湖广、江浙地区巡抚储备粮食,六皇子去往湖广领粮,运往陕西、山西等地,四皇子去往江浙领粮,运往河南,京城已有成效的防疫办法,一并带入河南等地,待疫情消退、流民安置后方可回京。

      不过几日,三皇子祈悰便带了太医院推荐了一些郎中和大批药材去了直隶,六皇子祈慡奏请了今上直接从西山大营里带了一队人马去往了湖广,而四皇子祈懳则奏请了今上从西北边驻地里挑一些人马跟去江浙,今上皆准了。

      京里的皇子们都整装待发了,西北驻地的世家却是有些不安,就因为今上同意从西北驻地挑选人马跟随四皇子收粮,虽然今上未曾指明需要哪家出人,但西北驻地就霍家和向家两大世家。

      霍家和向家虽然联姻颇多,但随着霍老将军去世,国公府换了当家人又分了家,曾经的国公府公子们没有了国公府的依靠,开始在军中树立威信和向家拼争军功,霍向两家的关系早已不如当初。

      这么些年修养生息,西北地区不仅当地百姓人口增多,霍向两家子孙也繁多,更何况还有个骁勇机变的韩家屡屡争功。

      西北地区的武将日渐增加,武将们习惯了舞刀弄枪,子弟中愿意读书科考的人还是少的,除了韩家不时有人进京科考,其他家旁枝只靠着本家吃个军饷。这些年朝廷的军饷十分充裕,众人也自觉无不妥。

      可如今,太子薨逝,今上未曾指明储君,世家早有风声,京里的皇子们蠢蠢欲动,向家和霍家都不愿站队,只有那个别要出头的心思活络些。

      霍国公府里,前院国公爷书房里,霍家的几房和向家的几支都到齐了,商议着派去江浙的将领。

      在座的众人都知道,这四皇子争储没甚优势,四皇子生母敬嫔早逝,他十来岁被送到皇后身边养育,十六就出宫建府,娘舅家无甚得力之人,看似被前太子看重,却分的是些吃力不讨好的活儿,至今也无正式的封号,今上更不曾安排其分管重要的差事。

      看这回,三皇子去北直隶,那是最靠近京城的地方,天子脚下、心腹之地啊,六皇子去山西、陕西等地,这些地方驻军多,少不了和大军将领联络感情,唯有四皇子去了河南,瘟疫和流民最多的地方,处置得当还能得声圣上的夸奖,处置不得当有可能一去不回,这可是个苦差。

      霍家和向家都推脱着不肯去江浙,国公爷见商量了几天都未得出什么结果,便有些焦急。

      眼看四皇子要出发了,若是西北的队伍不能在他之前到达江浙,这不是明显轻视他么,要是他向皇上奏禀此事,西北的将领都得吃挂落,便道,“大家先静静,听我说,如何?”

      还在争执的霍家二房和向家三房老爷见霍国公发话,就住了嘴,坐回了原位。

      见众人都看着自己,霍国公便道:“去往江浙之事已无回旋余地,今日我们要探讨的是谁去合适?既然在座的诸位皆认为无法胜任,不若考虑考虑其他人选。”

      说完,其他人窸窸窣窣的讨论起来,其中向家长房更是问:“在座的都是向家、霍家的家主,若是向家和霍家都不去,是否可行?”

      霍国公想了许久,说道:“若是在座各位都无法出行,不若其他将领代行,霍家和向家各派位子侄跟随,大家觉着如何?”

      这话一出,大家又开始嘀咕起来,最后发现这个方法确实是最好的,出个不管事的子侄跟着就行,其他事由领队的将领说的算即可,便纷纷点头说好。

      至于领队的将领,霍、向两家一致想到了韩家,这么些年韩家的子弟晋升尤为迅猛,霍、向两家虽居高位,但旁枝的子弟大抵是不如韩家的,故而两家旁枝多有微词,这回韩家带队就是最好的人选。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9章 第 39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