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第 35 章 ...
-
今年的夏天格外炎热,京城的冰价一天一个样。
天灰蒙蒙,云层乌泱泱,压了好些天,猛得一声惊雷,哗啦啦地下起了大雨。
京里的百姓还没来得及高兴这场及时雨,宫里就传来噩耗,皇太子薨逝了。
今上与已故孙皇后鹣鲽情深,生有皇太子和长公主,皇太子出生正好赶上今上亲政,从小便被今上带在身边着重培养,才识学问有口皆碑,这么些年更是殚精竭虑为今上排忧解难、处理部分朝政,是众望所归的储君。
今上年迈,又失储君,哀思过度,已多日未曾临朝。
皇宫里今上为皇太子的出殡的规格仪式,多次申斥礼部怠慢皇太子,闹得宫里人仰马翻。
宫外皇室宗亲蠢蠢欲动,世家望族开始观望站队,太子党没有了归属分崩离析。
京城里流言四起,局势风起云涌。
对各地举子们来说,这也是个噩耗频传的一年。
先是太子病重,不担任今科的主考,已有不少举子放弃今年科考,毕竟这意味着这次中举的学子不是未来天子门生。
如今皇太子薨逝,当今天子悲痛万分,直接取消了今年的科举考试,意味着所有的学子只能再等三年,那些存有侥幸的儿郎,纷纷叹息扼腕。
一个来月后,便到了瑾芙和瑾英的生辰,因着京里的变故,程家秉承低调谦和的作风,两位姑娘的笄礼很是简单,只给国公府和故旧家的女眷发了帖子,并请了程国公夫人插簪。
虽然瑾芙有些忿忿不平,觉着笄礼太过简单,但好在自己和瑾英的待遇是一样的,都只请了国公夫人插簪,故也少了找瑾英茬的次数,让瑾英着实松了口气。
瑾英倒是无所谓笄礼之事,在她看来这也只不过走个流程罢了,能请到程国公夫人插簪已是最好得了,至于瑾芙想请公主来插簪,怕是有些异想天开了。
只是没想到,程许氏特地找了她去,想让瑾萱作为她的赞者,瑾英虽然不曾怨恨瑾萱,但也做不到无视她的所作所为,若是柳府的事儿露出半点风声,吃亏地就是自己了,毕竟瑾萱已定亲便无可指摘了。
瑾英还是委婉的拒绝了程许氏的请求,只说自己早已答应余大娘子由她做自己的赞者,程许氏有些失望却也未多说些什么,又提出到时候想让瑾萱出来观礼。
瑾英见消瘦了许多的程许氏,想起夏梅私下来报,因着前次的事情,二老爷对程许氏很是不满,已经许久不曾去过正院了,又常常申斥辉进贪玩不上进,程许氏虽然管着家,但威信已大不如从前了,瑾英想了想,便点头答应了。
及笄当天,再次见到瑾萱,瑾英还是吓了一跳,她瘦了许多,据说被关在自己的院子里都不曾出来过,这次笄礼怕是才让程许氏有了借口放她出来。
从前意气风发的五姑娘好似不见了,只剩规规矩矩的、低眉顺眼的样子,让瑾英最后的不满都消失了。
笄礼之后,她还去了次二房,也送了不少首饰布料过去,她知道程许氏正头疼瑾萱的嫁妆,若是从前,瑾萱的嫁妆怕是不成问题的。
但这回二老爷发话,只照着前两个姑娘的嫁妆给两千两,再加上老太君在世时留给每个嫡出姑娘的一千两,其余的便没有了,还说若是程许氏敢私自动用账上的钱,便夺了她管家的权。
但瑾英知道三千两是少了,毕竟之前两位姐姐出嫁,大房私下给了一千两,而程许氏也私下贴补不少钱去。
可是这回,她暗示过程周氏多次,程周氏都是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便明白程周氏怕是还心存芥蒂,这一千两怕是没法送过去二房了。
程许氏动用不了二房账上的钱,可她的嫁妆里最值钱的就是留香坊,之前为了瑾萱入社已花费不少,如今应了给沁芳社供应一年香料,想来也无多余的银两了。
更何况,二房还有两个嫡子还未娶亲,若是程许氏从自己的嫁妆挪些去,又怕被人诟病。那柳三夫人当初看中的不就是自己的嫁妆么?若是嫁妆不厚,瑾萱嫁过去怕也是不得婆母喜爱。
故而,她还有些可怜瑾萱,好在还有一年时间,程许氏想来还能想想其他办法。
办完家里的事情,外院的事情也不少。
瑾英觉着今年的气候很是不寻常,夏季太热、雨水太少,听闻北边有些地方干旱的厉害,今年的粮食怕是要减产,瑾英想着还是多屯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才好,故备了些银两让江浙的粮铺多买些粮食,一些送到京里,一些送到西北去。
好在去年就开张的绸布店衣锦坊,托了瑾萱进沁芳社的福,倒是卖了不少南方进货来的料子,加上皇太子突然薨逝,各家为表尊重都愿意买些清雅的料子,瑾英本就喜欢清谈的颜色,清雅的料子也屯了不少,正好都派上了用场。
特意从南边请来的吕娘子很是知道南边的流行的样子,加了些北边衣裳的样式,倒是让吸引了不少人家,前几个月瑾英在城西开了衣锦坊的分店,到也是赚了好些银子。
自家田庄这边,瑾英也嘱咐下去,不外卖粮了,租赁的土地也减租让租户多种粮,而自家都愿收,为此倒是赢得了不少好名声。
这些日子夏梅照瑾英的吩咐时常外出打听,带回了好些信息回来。
其中有件事情让瑾英不得不起疑,去年老太君做寿时,西北的武将也来了不少人家,除了霍家,还有向家、韩家。
这三家她都有所耳闻,向家驻守在更靠西的位置,霍将军未到之前,是由向家驻守当地,向老将军和霍老将军是挚友,霍家到了西北,两家便联姻繁多。
向家和霍家子弟共同维护着西北地区不受外族入侵,而韩家则是当年跟随霍老将军作战的属将,后来随着霍老将军驻守在西北。
韩家人丁兴旺,子弟大多骁勇善战,出了许多军师将领,不少韩家子弟追随着霍家和向家的子弟,成为霍家和向家最有力的属将,故而很被霍家和向家看重,韩家的主支还与霍家、向家联姻过。
老太君寿辰后,程周氏打着了解西北形式,和送东西给瑾菱的由头,频频见了向家和韩家的人,尤其是韩家来的是主支嫡脉。
后来韩家送子弟进京赶考,领头的也是主支嫡母,说是怕子弟不服京城的水土特来照料,这回科举取消,也不见韩家人离开。
瑾英心里隐隐有了些猜测,程周氏怕是要让她嫁入韩家了。
西北有大姐在,她嫁过去一来可以和大姐作伴,二来韩家是霍家的属将,若是找的是霍家得力的臂膀做女婿,想来霍家也会对大姐格外看重吧。
当初霍老将军过世后,霍家便分了家,大姐嫁的霍家三房也成了旁枝了,武将单靠自己总归不成,联姻是最好的办法。
瑾英想了许久,让更生跟着这次运粮再去趟西北,打探韩家的情况,她倒是不介意嫁去西北,但也要有十足的准备才好。
这边瑾英安排更生出行西北,那边程家大房前院的书房里,程家的老爷们也在商量着大事。
国公府的三老爷程子仪坐在椅子上,把得知的消息说了出来,随后激动地站了起来,对着程子岳道:“三哥,机会总算来了。”
程子岳负手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月亮,思绪颇多,却一言不发。
程子峰见自家大哥不开口,便站起来走到他身边,急切地问:“大哥,你还要蛰伏多久?连柳家都敢欺上门来了,再这样下去,家里的子嗣如何出头?”
程子岳转身见自家弟弟一脸愤慨,便知他对柳家提亲之事颇为介怀,想了想,转头对程子仪道:“国公爷是什么意思?你要知道站错了是个什么后果。”
程子仪拂了拂衣袖,满不在乎道:“国公府已做好分家地准备了,我们这一房要搬到织锦巷去了。”
程子岳和程子峰听了俱是一震,没想到国公府如此决绝。
程子岳沉吟片刻,对着两位弟弟道:“此事我应了,我们梅花巷也是分了家的,子峰,老家的祖宅是时候修缮了,你带着二房回岭南去,把祖宅打理好。”
程子峰还想开口说些什么,程子岳直接摆摆手,率先开口道:“就这样决定了,若是有幸成功,便都是程家子弟,若是不成,好在二房也有子嗣的。”
程子峰一听大哥打算孤军奋战,就脱口喊了句:“大哥,我留下来帮你。”
程子岳摇摇头,深邃的眼眸满是决断,“我意已决,不必再说。”说完,走到书桌后头,拿起笔,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信,看了又看,才把信装进信封里,随即交给程子仪,
“麻烦子仪转交吧。”
程子仪接过信,郑重道:“定不辱使命。”说完,带着信转身出了门。
程子岳看着程子仪远去的背影,一股雄心冉冉升起,他等这个机会,等的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