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 13 章 ...

  •   今年的新年来的有些迟了,程府里的这个年和往年没甚两样,祭了祖、吃了年夜饭、守了岁、走了亲戚,就这样悄不留地过了十五。

      这就是个再平常不过的春节。

      唯一不同的是,家里的姑娘们都大了一岁,瑾芙、瑾英翻年就该及笄了,瑾萱也只小她们一岁,这正是相看的好年岁。

      过了正月,就到了和柳府约定一同布施的日子,这回也只有瑾英陪着程周氏前往大觉寺。到了大觉寺,她们才发现柳府也只有三房夫人柳丁氏带着嫡女柳清潇前来。

      两位夫人在厢房里歇息躲清闲,都由着自家姑娘安排布施的事情。

      两位姑娘坐在厢房靠门侧品茶,瑾英身边不过是有下人回了两回话,柳二姑娘那边却是下人不时来禀事,她还时不时得出去一趟,颇有些羞恼。

      好在瑾英也知她是头回管事,对柳二姑娘的事情也未多言语,神情自若地帮着张罗起两位夫人的茶点,听着两位夫人聊着京里的趣事。

      柳三夫人看着自家姑娘有些手足无措的样子,便让贴身的嬷嬷帮着出去看着,又看到瑾英气定神闲的安排丫头摘梅花好回去做茶点,不由得叹了口气,道:“我家潇姐儿平日里倒也帮着管家,可和你们家瑾英比起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是我没用,累的瑾英做的多,若是你肯放手,想来清潇也是能干的很。”程周氏望向坐在门口的两个姑娘,有些出神道。

      柳三夫人听了这话,见程周氏出神的样子,也知她是说了真心话,有些感慨。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文人爱墨,武人爱剑,说不得谁最好,缘法不同罢了,你若是让瑾英去跟着清潇去吟诗作对,她怕是也该头疼了。”程周氏回过神,拿起了手炉捂手,玩笑道。

      柳三夫人自是知道自家女儿就喜好舞文弄墨,若不是自己逼迫她管事怕是会躲得远远的。

      她也是看到柳二夫人也不善管家,但上有婆母、下有儿媳,家里倒也相安无事,如此不曾过于严苛要求女儿管事,只是看到瑾英能干的紧,总有些叹息自家女儿,毕竟出嫁管家也是为人媳妇的本分,她不也是因为能管个庶务,才能帮着婆母理事补贴自家么。

      不过听到程大夫人后面那一句,她还是舒心地笑了起来,道:“你啊,就是太谦虚了,程大老爷可是当年的传胪,被你这么一说,好似瑾英没什么才气似的。”

      程大夫人但笑不语,只是拿起了杯子喝起了茶,柳三夫人也知自己说错了话,故岔开话,提起其他的事来。

      三天的布施很快就过去了,程柳两位夫人相谈甚欢,商定了后续往来事宜,因着再过半月柳府要举办沁芳社的开年集会,柳三夫人拉着瑾英的手,邀请她到时候到柳府做客,还特地交代说过些日子会正式给她下了帖子。

      瑾英本不喜参加这样的集会,总是给人做陪衬,无甚意思,但想到柳三夫人和柳二姑娘为人也是热心真诚之人,倒是不好驳了她们的面子,便应了下来。

      回城的马车里,柳清潇有些责怪自家娘亲不经过社里答应,就让私下答应让人参加开年集会,柳三夫人依着靠枕,闭着眼,说道:“问的怎么样了?”

      马车上就三人,严嬷嬷见主子问自个儿,开口回道:“程五姑娘身边的丫鬟和嬷嬷口风都很紧,倒是听程大夫人来的嬷嬷提起,梅花巷程府大房是程五姑娘管事,府里诸事一应由其安排,听闻她手上还有部分产业。”

      柳三夫人瞬间睁开了眼,坐直身子,侧过头问道:“怎么说的?”

      “是底下的小姑娘炫耀新茶,说是刚从南方运送过来的,只有自家茶庄有供,程大夫人身边的赵嬷嬷见我喜欢,就说送我些,不过茶庄是程五姑娘的,等她回去和程五姑娘讨些来,让人送来给我。”严嬷嬷赶忙答道。

      “赵嬷嬷说茶庄是程五姑娘的?”柳三夫人盯着严嬷嬷问。

      “赵嬷嬷是这么说的,她说是程家大姑娘疼爱妹妹,把嫁妆里面京里的一家茶庄给了程五姑娘,由着程五姑娘自行处理。”严嬷嬷想了想答道。

      柳三夫人歪着脑袋不知想些什么,片刻才缓缓地问道:“外院的可有什么消息?”

      “说是近期程家开了家绸布庄,主要是卖些料子,不过也供着几个娘子帮着裁衣裳,叫衣锦坊,外院去打探消息的说,听闻这家铺子也是程五姑娘的。”严嬷嬷自家男人打听出来的消息,一股脑地说了出来。

      “消息可属实?”柳三夫人又向后依着靠枕,问道。

      严嬷嬷犹豫了半响,才开口道:“这个也说不得准,不过外院还说衣锦坊除了给国公侯府、梅花巷程府送布料外,还常常送布料去了程府二房。”

      柳三夫人听了这话,眼波一动,笑了笑说道:“倒是和传闻一样。”

      柳清潇听了满耳朵关于程五姑娘的事情很是不解,对着柳三夫人问道:“娘,您打听程五姑娘做什么啊?”

      柳三夫人将手里的杯子递给了严嬷嬷,抬了抬下巴,严嬷嬷放好茶杯,掀了帘子下了车。

      柳三夫人见马车就她们母女二人,才开口,对着柳清潇问道:“你觉得程五姑娘如何?”

      柳清潇不知亲娘何意,只好老老实实答道:“明事多礼、管事得当。”

      “那学识上呢?”柳三夫人又问道。

      “识字颇多,读了些山川地理的杂书,看她不是佷喜吟诗作对。”柳清潇想了想,还是公允地答道。

      柳三夫人听了这话,露出了个颇为玩味的笑,问道:“为何这般说?”

      “前两日我想去后院再看看前朝书法大家刘义城留下的碑拓,发现瑾英就站住石碑前,她倒是很喜欢刘义城走访北方的游记,我推荐了些哥哥收藏的些山川地理的书籍,她居然都看过了,但是我一推荐大家的诗文,她就不怎么言语了。”柳清潇答道,后又想了想,道,
      “其实这回她也帮我颇多,看下人们都不大听我的,就提醒我,事不过三,凡事可按规章来办。”

      柳三夫人摸着自家女儿的头发,说道:“她自有她管家的一套,看来还是有些学问的。”

      柳清潇还是很喜欢这个帮过她的程府五姑娘的,说道:“她也是热心肠,学问不高,却也不差,不过我看她只是不喜欢这些罢了。娘,你为何找人问她的事啊?”

      柳三夫人看着自家姑娘稚嫩的脸,叹了口气,说道:“潇姐儿,家里的事你多少也知道些吧。我也不瞒你,你爹爹读书不济,不过是走了路子挂了个职,其他两房都靠着大伯、二伯做官,私下存了不少积蓄,我们这房却是要靠公中的,好在你大哥中了举,现下也在翰林院供职,面上是好看不少,可你不知道翰林清苦,也不知他何时方能熬出头。你二哥、三哥都在苦读,虽说先生都是夸耀,但是你二哥已经下场了三次了,还是一无所获,你的两位嫂嫂都是老夫人做主娶的读书人家的女儿,嫁妆不丰,我们三房产业不多,又无人精通庶务,还好府上还没有分家,若是分家,我们三房怕是入不敷出了。”

      柳清潇隐约知晓府里的情况,但是老夫人一视同仁,甚至常常偏向三房,长兄高中、另外两位兄长文章亦被府里的先生夸赞,她也多是和人谈论书画,没想到自家房里的情形已到如此,初听来都有些恐慌了。

      柳三夫人看到自家姑娘略微慌张的神情,硬着心肠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你不爱和人攀比,自是好的,可你也大了,我却不得不为你打算。”随后又顿了一下,
      “你也看到了程五姑娘精明能干,你也听到严嬷嬷说的,程五姑娘很有可能陪嫁丰厚,我是不贪图她的陪嫁,可她若是嫁进我们家,帮我分担府里琐事,管理大小庶务,说不得我也能轻快一些。”

      柳清潇这才明白娘亲的意思,原是想帮兄长相看了,也是兄长翻年就到十七了,不过,他有些疑惑的问道:“三哥不是说,要今年的乡试过了,再谈亲事么?”

      柳三夫人不知想到什么,冷笑了一下,随即又板着脸说道:“你二哥当年也过了乡试,还未会试,便被你爹爹的上司看中,不也将自家小女嫁了过来么。”

      柳清潇自是知道自家娘亲不喜二嫂的事情,当年二哥考中乡试,娘亲很是高兴,二哥却乘机提出让娘去提亲,他看上了爹爹上司方家的姑娘,若娘亲不去他就不下场参加会试,那时候她还小,只记得二哥耿直的很,乡试结果出来没多久就跪在了娘亲的屋前。

      最后,祖父出了面让爹爹和娘亲去提亲,好在方家看在二哥已过乡试,观他文章尚可,便应允了这门亲事,谁知二哥竟然未过会试,这门婚事方家便开始有意拖延,过了两年二嫂才嫁进了柳府,二哥在二嫂嫁进来后便屡试不中,娘亲更是对嫁过来的二嫂不假辞色。

      柳清潇看了看娘亲的脸色也不敢多说些什么,她觉得程五姑娘也不错,为人和善,也得娘亲喜欢,想来嫁过来也会过得自在。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第 13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