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 12 章 ...

  •   屋里的丫鬟们,见瑾芙拽着狐毛趾高气昂地走了,脸上有鄙夷、有不屑、有愤愤。

      瑾英一见,皱了皱眉头,弯着手指扣响桌面,道:“好了,不过是条狐毛罢了,让人看见像什么样子。”

      “可是,老爷那样晚才派人来说,其余的狐皮都送给二房了,她明知是您的,居然还要走了,真是。”春桃瞪圆了眼,攥着拳头,一副为姑娘打抱不平的样子。

      瑾英老神在在地坐在椅子上,拿起手边的茶碗,啜了口茶,盯着春桃道:“你们不是偷留了一条吗?我记得之前娘说让我多留几条自个用,你们不是留了三条狐皮吗?再说,我想要再找人区西北寻就是了,她们没分得可就没有了,这也值当你们拿来说。”

      屋里的丫头,被姑娘说得一脸讪讪,赶忙平复了表情,纷纷道了个“是”。

      在次间候着的严嬷嬷,自然是看清楚事情的经过,不一会儿,她就神色如常的跟瑾英商量起新衣裳的事情来。

      只不过,等她从平正阁出去的时候,夏梅特地给了她个荷包,道她辛苦了,并嘱咐今日之事万万不能与他人言。

      严嬷嬷偷偷掂了掂手里的荷包,眼珠滴溜溜地转了一圈,就留了句,“姑娘放心,我省的的,姑娘们姐妹情深是好事,不过五姑娘太过谦让,着实让人心疼。”

      夏梅这才露出个意味深长的笑来,亲自送了严嬷嬷出门。

      程府布施的首日,大房、二房的当家主母带着府里的姑娘小郎一行人,一大早都到了大觉寺,听主持讲了经、吃了斋饭,安排外院管事和着大觉寺僧侣给前来领吃食的老百姓分派米馍后,才回了府。

      因着二房瑾萱近日刻苦练画,无重要的事儿就不愿出门,程许氏也不愿带着庶女出门应酬,就拿了托词在家歇息。

      瑾芙见二房人人都有狐皮,而且大多和她一样的,心中很是气闷也不愿出门,于是布施的后两日就只有程周氏带着瑾英来了大觉寺。

      说来也巧,程府的布施因着推后一日,最后一日居然碰到当天开始布施的柳尚书一家。

      尚书夫人带着儿媳和孙辈在大觉寺正殿听主持讲经,正好碰到同来听经的程周氏和瑾英,因着国公府寿宴当日两家人都见过面,便让大觉寺将两家休憩的厢房安排在一起。

      尚书夫人年纪有些大了,听经的时间长了有些乏,便独自开了间厢房休息去了。

      柳尚书家的两位儿媳和程周氏坐在一个厢房里聊着年底的应酬往来,尚书家孙辈的就来了二房的长媳、嫡女、庶女,三房的长媳、次媳、嫡女,孙子辈的男丁都在大觉寺门口帮着指挥下人布施。

      在座的女眷聊着明年京里恩科各家子弟可能下场应试的事情,姑娘们却是安安静静地站在各房女眷身后作文静状。

      程许氏看着柳家的姑娘们打扮的素净文雅,眼不斜视,目正清明,很是娴静恬淡,便夸赞道:“尚书府上的姑娘真是贞静娴雅,不愧是’一门四进士’,家风如此严正。”

      柳二夫人、柳三夫人相视一笑,柳二夫人谦虚地说了句:“不过是我们在场,她们不敢闹腾罢了。”又转过身子对柳家姑娘们说道:“你们也去走走吧,不必拘在这屋里陪我们。”

      柳大姑娘是已经定亲了的,不好在外频频走动,便道:“外面也太冷了些,我还是在屋里帮看茶吧,不若清潇妹妹带着其他妹妹出去走走。”

      柳二姑娘有些畏寒,一看外边飘着雪,也不大乐意出去了,就道:“确是冷着很,不若让人摆了棋盘,咱们手谈几局吧。”

      其他几个姑娘互相对视,纷纷颔首称是,柳家两位夫人见状,好笑地摇摇头,也不再多话,只是让人在厢房窗下摆了两个棋盘。

      姑娘们就围着柳家嫡出的两位姑娘,看她们对弈,程周氏见了,又赞叹道:“柳家的姑娘们真是不负才名。”

      柳家两位夫人被程周氏的几句话恭维得很是熨帖,三人又谈起庶务管家等琐事,不过几盏茶的功夫,几位夫人就聊得异常投契。

      因着程府是最后一日布施了,布施完毕还需盘整回府诸事,瑾英只围观,不肯坐下对弈。

      她一会儿安排丫头们对接外院布施诸事,见厢房里人多又担心程周氏气闷,一会儿让秋橘安排了丫头摘了些梅花回来,又让冬枣叫了大觉寺的人来,嘱咐他们上一些寺院特制的茶饼、点心,换换口味。

      柳三夫人看着柳府的其他姑娘都沉醉在棋盘里,只有快出嫁的柳大姑娘过来看了两回茶,倒是程府的五姑娘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丫头往来,看似还管着自家布施的事项,就对着程周氏道:“姐姐家的五姑娘可真能干,这回布施的事情也是她在管么?”

      程周氏正低头喝茶,挺柳三夫人这一问,就抬起头,微笑着道:“我身子骨不大好,一向是赖着她做这些琐事的。”

      柳家两位夫人都曾听闻程府的事情,柳二夫人微胖,说话直爽,她直言道:“您也是有后福的,早听闻五姑娘聪慧能干,这庶务要理好可是不容易的。”

      柳三夫人微微颔首,她心里很清楚柳府的情形,尚书还硬朗远不到分家的时候,各房的子女都到了婚嫁的年岁,眼看孙辈都要出生了,虽然府里扩买了不少周边的房屋,但还是显得逼厄。

      柳府的人口渐多花销也大,一个府里住着难免有些龃龉,更何况柳府的郎君和姑娘们都好文墨,这里面的花销更是日渐增多,柳府,不如说是柳府的三房已然捉襟见肘了。

      柳三夫人看看程府六姑娘穿着的是夹着银丝的云锦,领上镶了一层白狐领,首饰倒是不多,但是手腕上露出翠绿水种的玉镯,耳边豆粒大的珍珠宝珥,发间一只金累丝嵌玛瑙的步摇,一看就是新打造南边来的款,手里握着个铜胎海棠纹式手炉。

      而自家的姑娘,衣裳都还好,锦缎的新料子,就是首饰简单多了,新打的梅花样式的金镯子,并着金累丝的发钗,手里不过是府里统一定制的手炉。

      这边柳府三夫人看着姑娘们,那边瑾英听秋橘来报,今日自家布施已完毕,待程周氏捐些个银两做个功德,便可回府,她便走到程周氏边上,低声耳语了几句。

      程周氏微微颔首,又看了看柳家两位夫人一眼,道:“我们府已经布施完了,再上柱香便可回了,今日倒是和两位夫人投契,不知年后柳府定于何日布施?到时能一起也好再叙叙。”

      柳府两位夫人一听倒也觉得主意不错,便请大觉寺高僧一起定个日子,约定十五后一起布施。

      瑾英扶着程周氏,与尚书夫人及柳府的各位夫人、姑娘们道了别,便出了大觉寺,坐上马车回了府。

      尚书夫人歇息好了,坐在榻上听两位儿媳聊起程府,因着程国公府与梅花巷程家很是亲厚,两家名声都很好,故而大家聊起程家是颇多赞誉的。

      “说来梅花巷还是有些底蕴的,听闻当年分家他们分去了好些产业呢,如今看来确实如此啊。”柳三夫人想到程周氏和程五姑娘的穿着,道。

      “梅花巷的程大老爷当年也是传胪出身,今日却见程六姑娘忙着理事,也不知是不是如传闻那样精通庶务,无甚才气?”柳二夫人却不曾注意程府的穿着,只是见瑾英忙着管事,也不曾参与刚才姑娘们的对弈,有些奇怪。

      柳三夫人撇了撇嘴,很不以为然,也不接话,只用帕子掩着喝了口茶,心里腹诽也就只有柳二夫人会时时揪着女子的才情不放。

      柳二夫人柳何氏来自苏杭何家,何家书香门第、世代为官,何家对姑娘教导亦要求才情皆通,她的曾祖父曾入过阁,虽然任职不过三年便致仕了,却是她引以为傲的事情,更何况二老爷在朝为官亦是四品在身,故即使她认同庶务的重要,亦要求以文为重,自己却是打理不来柳府庞大的庶务的。

      柳府大房外放,二房不精通庶务,故而由三房帮着柳老夫人管理家中中馈。

      柳老夫人亦是知道两个儿媳的症结,倒是不偏不倚地道:“想来程五姑娘不过是内秀,程大夫人身子骨弱,子女代其劳,也无甚可说的,我看那五姑娘也是个能干的,我们家的姑娘虽说都爱吟诗作对的,但也该多学些庶务管家之事,毕竟嫁到人家家去也是得主持中馈的。”

      柳府两位夫人赶忙答“是”,柳二夫人听听也就过了,她唯一的嫡女嫁人在即,已然没有多余时间了。

      柳三夫人却想着这回让嫡女清潇多管些事情,以后人情往来她也得学着帮着打理,免得嫁了人后漏了怯。

      回去的马车上,柳三夫人听着“哒哒哒哒“的马蹄声”,心里却想着瑾英今日的做派来,越想越觉得她是个管家的好手,心思便有些活络了,回了府和贴身嬷嬷关起门来商量起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第 12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