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7、第 127 章 ...

  •   初冬,京城里寒意渐浓,日头渐渐暖和不了众人,京城众人早早穿上了夹袄。

      程府一早大门敞开,瑾英披着个大披,抱着个手炉,站在花厅候着,不一会儿,她见听见前院的动静,便领着红缨从容地抬脚往正门方向去了。

      几辆程府的马车停在廊道上,程许氏由着齐嬷嬷扶着,下了马车,她抬头望了望天,京城的天还是和往常一样,只是长长的廊道,让她们只能看到头顶上了一片兰。

      “婶娘!”瑾英站在廊道门口,对着程许氏福了福。

      程许氏回头,见了来人,赶紧快步上前,扶了她起来,嘴里道:“这般冷的天,你出来做甚?要是冻着了可不得了。”她回头瞪了眼瑾英身边的丫鬟,见不是秋橘,而是个略小些的丫头,不由地疑惑地看了她一眼。

      瑾英起了身,拉了程许氏的胳膊道:“今儿个倒还好些,未有霜花,一早就听说你们该到了,一路上可还顺利?”

      程许氏见瑾英这般关心二房,心里软和和的,看着这个身量都超过自个的姑娘,满眼骄傲,“顺利的很,一路坐船而行,很是快。”

      随后,马车上的众人纷纷下了车,后头走来两个男嗣,瑾英仔细一看才发现是辉延、辉进,才一年多不见,他两倒是稳重许多。

      “五姐。”两人联袂而来,见着自家姐姐便纷纷拱手,异口同声道。

      瑾英笑着道:“才一年多不见,辉进倒是稳重不少,对了,听说辉延之名高居桂榜,可喜可贺啊!”说完,从袖兜里取了块玉佩来,递到辉延面前,道:“这是我的一片心意,愿你来年金榜题名。”

      辉延看着眼前的玉佩,刻着麒麟祥瑞,自家五姐亮晶晶的双眼,便接了过来,道:“多谢五姐。”

      辉进见那玉佩通体透亮,有些眼馋,他知道五姐向来有求必应,便伸手,腆着脸道:“五姐,五姐,我这回也被先生夸了,您这么奖我啊?”

      程许氏有些好笑地看着幼儿,辉延则是皱了眉,轻轻拍了拍他,他也不以为意,伸手到瑾英面前。

      好在瑾英也知道辉进向来跳脱,便从袖兜里取出另外一块玉佩来,不过是块通体翠绿,刻着个“进”字的挂牌,放到他手心里,“好了,好了,定然是少不了你的。”

      辉进见自己果真有份,笑着眼睛弯弯,惹得瑾英摸了摸他的头发。

      程许氏见一家子这般和乐,心里高兴坏了,还未等她高兴多久,后头的庶子、庶女们都走上了前,对着瑾英,道:“五姐。”

      瑾英点点头,示意了一下,开口道:“你们一路辛苦了。”

      程许氏有些腻歪这些庶子庶女,如今长大了,程府这会儿否极泰来,倒是让她们得了便宜,她拉着瑾英的手,道:“进去吧,太冷了些。”

      瑾英点点头,扶着程许氏先去了二房。

      二房自然打扫一新,虽还有些空荡,但都干净整洁,倒是没得说的,瑾英知道程许氏还得安置一家大小,便告辞了只说晚膳大房那头准备好了,到时候请她带着二房子嗣一道去用膳。

      程许氏也知一堆事儿,有些不舍地送了瑾英出门,辉延见状,便主动提出要送了瑾英去大房,程许氏心里万分乐见他们姐弟两个友爱,频频点头,送了两人出门。

      二房格局还是同以往一般,他们往东走,绕着东边的花园小径,在梅花树间穿梭。

      此时此景倒是让瑾英想起瑾萱来,当初她和瑾萱在此也是有一番私下交谈,如今却是物是人非了。

      “五姐,我们北上的船行至江南,我便偷偷下了船,去了趟安庆柳府。”辉延望着红艳艳的梅树,开口道。

      瑾英顿了下脚步,随后开口道:“你六姐近来如何?”

      辉延答非所问,道:“当初怡人的信,爹爹收到了,可是他压了下来,没有告知娘,等第二次你派人去安庆收拾了柳府一番,怡人又来了信,机缘巧合送到了我手上,我才知六姐受了苦,那时快要秋闱了,爹爹答应我,若是桂榜榜上有名,就让我去安庆。”

      辉延不由想到当初自己看到信的愤怒,和唯一一次与爹爹的争执,不由地满眼神伤,随即,又开口道:“我去了安庆,本想着教训柳元泽一番,可我听闻柳元泽自回了安庆,不是去柳老太爷处读书,便是回石头巷照顾六姐和孩儿,六姐多为他辩解,直言过往之事已去,好似我无理取闹一般。”辉延苦笑地摇摇头。

      “连娘初闻六姐之事还落了泪,可行船到了江南停靠,她却不愿去安庆看望六姐,只有我一人孤身去了柳府。”

      瑾英瞥见辉延黯然神伤的神情,不由地叹了口气,劝道:“既然她无事,便罢了吧,她总要在柳家在过活下去的。”

      辉延如何不懂,只是这桩桩件件到底是柳家闹出来的,最后那妾居然安然无恙地待在老宅伺候柳三夫人,自家六姐反倒像做错了事儿一般,平日里就只能窝在石头巷里,也没人引荐与其他女眷往来。

      “我一人前去到是没人理会,等柳府的人听闻五姐你将要嫁去怀远将军府,而我正好回京里应试,才热情地邀了我去主宅。”辉延不由地自嘲一笑,“我本也知道世人庸俗,只是那柳府毕竟是读书人家,如此重利轻情义,实在令人不齿。”

      瑾英见辉延有些愤慨,感叹他终究是要看透世人的嘴脸的,他平日里安做他的程府少爷,如今去岭南居住了一段日子,倒是颇多磨炼,刚想开口劝慰他不易多思,就听见辉延又冒出了句。

      “我回去与爹爹一说,爹爹问我,可知道六姐是自个儿看中的柳七郎寻死觅活要嫁去柳府之事?还说柳府本是看中五姐你的,为此,娘亲当时还闹了一场。”辉延有些不敢看瑾英,低着头,喃喃道:“我当初自然是猜出了经过,只是,只是想着有情人终成眷属,不知道该如何与五姐你开口罢了。爹爹还说,那妾颇能管事,帮着柳三夫人管着柳家上下诸事,如今柳府老宅被管得井井有条,柳三夫人倒是清闲了许多。想来爹爹都打听清楚了,正是查了个清楚才不肯上门。如今这般也算六姐求仁得仁吧。”

      瑾英倒是未曾多过问那妾的事儿,原来柳三夫人执意让柳七郎纳了她,是想着有人管着柳府,这也就不奇怪,当初她为何看中自个了,想到这,她微微叹了口气。

      辉延看着瑾英脸上面有怜惜,却无悲痛之色,便从袖兜里取出了个信封,递了过去,“这是六姐让我带给你的,说是贺你不日大婚。”

      瑾英看着递到手边信封,良久,接了过来,也不打开看,只是藏到了袖兜里,对着辉延道:“走吧。”

      “五姐,你可怪过六姐?或者,你可怪过二房?”辉延看着瑾英的背影,终究还是将心底的话问出口。

      瑾英顿了下,环顾四周,二房的花园她特地让人打理过,细看,这簇簇红梅间,也夹杂着其他颜色的梅花,只是红梅之曼妙,让人遗忘了其他色的花儿,仔细想想,过去她也曾站在二房花园的梅树下,观赏这些花儿。

      她呼出一口白气,站直了腰板,良久才转身,望着辉延道:“辉延,这世间总有缘分可言,你我能成为姐弟,亦是缘分。过往便是过往,若说我毫无怨言,自然不可信,只是我们既是一家人,若是要辩个是非对错,怕是要辜负了这段缘分,而我是珍惜这些缘分的。”随即,她摆摆手,道:“好了,你不必相送了,我自个儿回去就是。”她说完,她也不理辉延,顺着小径往前走,前头候着的红缨牵过她跨过了两房的便门,一下就不见了踪影。

      辉延看着空荡荡的小径,眼前氤氲缭绕,嘴角露出一丝苦笑,却久久不肯离去。

      过了几日,京城的天空开始飘雪,一辆马车就在这雪色中驶进了将军府。

      韩绍谦得了信,着急忙慌地往府里赶,在前院书房里见了来人。

      “娘,你可算来了。怎么也不提前通知一声?我好让人去接你。”韩绍谦看着坐在厅堂中间坐着烤火的韩尤氏,开口道。

      韩尤氏瞥了眼风尘仆仆归来的独子,见他脱下披风扔给边上的亲兵,挥挥手,屋里的亲兵俱退出了屋子。

      韩绍谦见他娘一言不发,就知道她心里不痛快,单膝跪在她面前,问道:“娘,您吃过了吗?我让人给您下婉面吧?”

      韩尤氏对着自家的独子是硬不下心肠的,心里却是很不爽快,重重打了他一下,道:“你心里还有你娘啊?我以为你早就被其他个狐媚勾了去。”

      “娘?”韩绍谦四周看了看,就屋里没有其他人,才松了口气,随即,双脚跪在地上,低着头,道:“娘,这婚事是今上赐下的,没外人在说说也就算了,若是被人听了去,还以为我们不瞒今上赐婚。对了,府里的下人可都是今上旧时府邸的人。”

      韩尤氏听了这话,更是怒火中烧,指着韩绍谦,压低声道:“你敢说,不是你去向今上求的这亲事?不过是少时见了她一面,你就念念不忘。你说,你是不是因为她,才不肯迎娶丽娘?”

      韩绍谦就知道他娘还想着丽娘,从地上站了起来,拍了拍膝盖,踉跄地坐到韩尤氏身边的椅子上,嘴里道:“娘,您这回也去了西北了,怎么丽娘还未嫁进侯家吗?她心心念念了这么久的人。”

      韩尤氏脸上顿时一阵红一阵白,许久开口道:“若不是你看不上,她何须嫁给别人?我刚到西北时,你舅舅舅母就带着丽娘来家里,想着再续婚约,只是我还未来得及知会你,今上赐婚的消息就传了过来,你不知道,当晚丽娘就上吊了。”

      韩尤氏见自家独自无动于衷地望着火炉,恨恨地又打了他一下。

      韩绍谦这才回头,认真地盯着韩尤氏问道:“丽娘这不也没事么,否则您早就来信了。还有,是侯家不肯娶她进门?还是舅舅舅母觉得我有些权势,硬要逼丽娘嫁给我?”

      韩尤氏被韩绍谦看得有些不自在,烦躁地抚了抚发髻,道:“你舅母及时瞧见了,人倒是无事。”

      韩绍谦微微点头,随即,开口道:“丽娘虽然嫁的匆忙些,可您给了好些嫁妆,也够她在侯家好好过日子的。”

      “你怎么知道丽娘嫁人了?”韩尤氏睁大眼睛,不可置信地望着韩绍谦。

      韩绍谦摊开手,靠近火炉,“自然是有人来信与我说的。娘,丽娘心有所属并非是我,当初她刚及笄,你不也去舅舅舅母家问了吗?是他家不肯嫁女,如何是我不肯娶她?再说,这回我娶了程家姑娘,难道不需今上首肯,若是些不着调的人家,今上哪肯赐婚?我与京里众人皆说,您是因着要给祖父和爹爹迁坟才晚回来的,您可千万别说漏了嘴啊,免得人家以为你不喜这婚事,不满今上赐婚呢。”

      韩尤氏心里还是不是滋味,她与娘家早已说好了婚事,如今是鸡飞蛋打,她这儿子自来不肯听她之言,如今大了,更是管不得了,颓然往后一靠,倚在椅背上。

      韩绍谦见自家娘亲面有不虞,将刚刚下人递给他的手炉,从袖兜里掏了出来,放在韩夫人手里,道:“娘,京里也冷,您暖暖手。”

      韩尤氏看着手里的暖炉,还是当初他离家,还是自个人准备的,没想到他还留着便知道他有心,摩挲着手炉,叹了口气。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7章 第 127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