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3、第 123 章 ...

  •   清晨大早,喜鹊叫门。

      程府大门早早迎来了书横巷裴家二房夫人裴于氏,书横巷裴家最出名的是出了内阁大学士裴征清,裴于氏便是他弟媳,就见她带着些许仆人往里走,领头的仆妇手里提着一对活生生的大雁,惹得程府的下人啧啧称奇。

      程府正院厅堂里,程许氏迎了裴于氏坐了上首,裴于氏推卸了一番,倒是接了好意,坐到右手,程许氏则坐在左手边。

      裴于氏与程府不算熟络,昨儿刚用过晚膳,韩绍谦倏地上门,直拉着自家老爷说无人帮着张罗亲事,想着自家老爷为人热忱,自个也算全福人,便厚着脸皮上了门,请老爷帮帮忙,自家老爷也是被他闹得哭笑不得,看着他是由裴家大房的管事领着进门,只好应了此事。

      她今日一进程府,倒是不得不赞一声,这程府被围了这么些日子,府里的仆妇倒看着精神,也未因着这大喜事而张狂,往来有度,不愧是名门世家。

      “大清早就敲门,倒是扰了你们了,只是,我昨儿个才听闻了程府与韩府的亲事,韩老夫人此刻还在西北,怕是一时半会儿赶不到京里,他又怕失礼于程家,便托我走一趟。”说完,给了领头仆妇一个眼神。

      那仆妇会意,提着一对大雁上前了几步,只见那大雁虽是被捆住了翅膀,倒是不惧人,眼睛直转。

      裴于氏见程周氏一脸诧异,倒是和自己初初看到时一样,便开口道:“这个还是清早韩将军亲自送来的,说是陛下赐婚,本不需要这些个礼节,可他想着,他自个人不能亲自前来,这些该准备的还是能准备妥的,你瞧瞧这大雁,说是今早去京郊捕回来的,还精神得很。”

      程周氏没想到韩绍谦能请动裴家的人,这裴于氏虽出自二房,二房老爷也无甚官职,但裴家二老爷却是临山书院的大儒,平日里闲云野鹤,寻常人也是寻不着他的,之前老爷想把辉继送去临山书院,也是想送到他门下,可惜都找不着引荐之人。

      “烦你过来了,难得韩将军想着这般周全。不知韩老夫人何时进京,韩家是个什么打算?”

      裴于氏见程周氏这般干脆,心里颇有好感,她就怕程家装腔作势,拿了世家名头压人,自己当真就是两边不是人了,开口道:“韩家夫人虽未到,但韩将军的意思,却是早些娶了贵府的姑娘过门好好管管家,你也知道的,韩将军如今只身一人,那些下人俱是借来的。”

      “下人俱是借来的?”程周氏疑惑得睁大了眼睛。

      “我不过是听了一嘴,到也不知内里。”裴于氏目光微闪,端起茶杯啜了口茶,随后,放下杯子,开口道:“说来两家真是好姻缘,韩将军听闻赐婚,还问我秋季成亲可行?我到没见过这样着急的新郎官,只好直言,程府的姑娘还得备嫁,怎么着也得冬日才成啊,您说是吧?”

      程周氏噎了下,哪有这般着急的人家,此时已是夏至,离秋季不过两三个月,就是冬季也就五六个月,如何来得及置办嫁妆,虽然她早已为瑾英备好了嫁妆,可也没得这样急迫的。

      “说来,还是得请人问个日子才好,再说,此次赐婚这般突然,我们府上还得备着嫁妆呢。”

      裴于氏也知道此事不妥,只是看着韩将军一副立时要娶了人过门的样子,只好开口道:“夫人说得对,不若夫人写了庚帖来,我好派人去合上一合。”

      程周氏有感于自家老爷的先见之明,他昨晚上就让自个儿准备好庚帖,说是说不得今上急着用人,两家的婚事怕是拖不得的,便对着身边的刘嬷嬷耳语了几句。

      刘嬷嬷微微点了点头,对着两位夫人福了福,便退出了屋子。

      “夫人怕是要稍等片刻。”

      裴于氏见程周氏这般利索,不由地腹诽,平日里也没听闻程韩两家有所往来,没想到,这婚事倒是顺畅得很,难道真如裴家几位老爷猜测那般,这桩婚事是今上旨意,要重用程家了,想到这,裴于氏更是打起精神来。

      不过一会儿,刘嬷嬷拿着个庚帖进门,递给了程周氏,程周氏打开看了一眼,便合上递给了裴于氏,开口道:“倒是要麻烦夫人了。”

      裴于氏接过庚帖,也不打开,塞进自个儿的袖兜里,嘴里应和道:“不麻烦,能为你们两家做媒,也是我的福气。”

      两位夫人又聊了些婚事的琐事,随后,裴于氏便告辞,出了程府。

      瑾英坐在平正阁,正跟府里的管事嬷嬷核对采买银钱,前些日子被围,她也没有心思理这些,现在空出手来,自然要将府里收拾一番。

      等府里诸事安排妥当,瑾英才回了葳蕤阁,冬枣趁机进屋,关上门,就上前把刘嬷嬷传来的话,一股脑说了出来。

      “借来的下人?”瑾英嘴里咀嚼了一遍这回,不由地蹙眉。

      冬枣回想了一遍,肯定地说:“是,刘嬷嬷说裴二夫人是这般说的。”

      瑾英摸着手腕上的串珠,开口道:“你去一趟汀兰那,让贵生去查查韩绍谦府里的下人都是打哪儿借来的?”

      冬枣说了个“是”,屈了屈膝,刚要出屋子,就听见自家姑娘唤了一句,“等等”,便停了脚步。

      瑾英看着已梳着妇人头样的冬枣,沉吟了半响,问道:“冬枣,这回我出嫁,你愿意做了我的陪房跟着我出去,还是想留在程府里。”

      冬枣没想到自己姑娘突然问起这个,搓着手里的帕子,期期艾艾,良久冒出了句,“姑娘,我,我男人是在府里管马厩的,公婆俱是府里的。这,……。”

      瑾英也听出了弦外之音,道:“你若是想留在府里,我让你跟着刘嬷嬷,去正院帮帮我娘吧。”

      冬枣一听,欣喜若狂,赶紧跪地,磕头道:“多谢姑娘,多谢姑娘。”

      “好了,好了,快起来吧,去忙去吧。”瑾英摆摆手,道。

      冬枣起了声,带着笑意屈了屈膝,便出了屋子。

      冬枣才走出了院子,就瞧见刘嬷嬷带着人,抬着个绣架进了葳蕤阁,她对着刘嬷嬷福了福,便出了院子。

      瑾英听着声音,透过窗子一看来人,心下了然,对着青柰道:“你去书房看看,把书房的圆桌撤了,让刘嬷嬷把绣架放那儿去。”

      刚进屋的红缨说了个“是”,抬脚出了内屋,迎了刘嬷嬷等人去了书房。

      刘嬷嬷安排人将绣架摆好,就进了内屋,对着瑾英道:“姑娘,绣架我着人摆好了,绣娘这头,原来府里头管着针线的屈嬷嬷还算不错,她那丫头年岁虽小,手艺倒是不错,姑娘可以瞧瞧她的手艺,若是可行,便让她帮着姑娘绣被罩吧。”

      “有劳你了,那就她进屋吧。”瑾英随意地点点头,她向来不擅长女红,如今又这般着急,自然是找了人做最好,屈嬷嬷的丫头,她也是见过的,到也没有不妥。

      刘嬷嬷见瑾英不甚在意,便屈了屈膝,要告辞。

      瑾英见刘嬷嬷要走,便唤了句,“嬷嬷。”

      刘嬷嬷停了步子,转身,抬头看着瑾英,等着她的交代。

      “嬷嬷,辉继该回来一趟了,他之前去了临山书院这般久,府里被围也未牵扯上他,如今府里无事,他该回来瞧一瞧了。”瑾英斟酌了许久,还是把这话说了出来。

      刘嬷嬷心下一沉,她知道瑾英这话的意思,当初程府被围,辉继没有被京卫叫回府,程子岳便特地让人传话,让他前往不必回来,好好待着书院读书,如今程府之围已解,按理辉继该回府看看,只是他一回府,就怕西小院不安稳,自从程周氏有孕消息传出去后,西小院两位姨娘无事便凑到一起。

      “姑娘是想让我夫人说一声?”刘嬷嬷问道。

      瑾英微微颔首,“辉继早晚都得回来,若是这桩婚事这般着急,府里之事该如何,娘也该早做打算,此事,我不便多言,刘嬷嬷回去和娘好好商量商量吧。”

      刘嬷嬷顿时皱起眉头,程府如今真是多事之秋,掌家人有孕,管事人却要赶着出嫁,府里还有些个不安分的,想想六姑娘的遭遇,难怪五姑娘会这般提醒。

      瑾英见刘嬷嬷拧着眉,一副为难的样子,便开口道:“辉继心思单纯,去了临山书院到无不可,秦氏和王氏那我也可敲打一番,只是,我这一出门,府里的诸事颇多,娘也该有所打算才是。”

      刘嬷嬷也明白,自家夫人若是生了个姑娘还好,若是生了个小郎,西小院怕是要无事生非了,可这事若是说给老爷听,怕只会得来一句,庸人自扰。

      她赶紧福了福,道:“姑娘说得是,我定会告诉夫人,早做打算。”

      瑾英微微颔首,摆摆手,“你且去吧。对了,冬枣嫁在府里,想待在府里伺候娘,我看她还算能干,等秋橘回来,我让她去你那,打个下手。”

      刘嬷嬷转眼一想,暗忖,冬枣嫁的一家是老爷身边的人,怕是不肯跟着五姑娘去,如今她手头也缺人,冬枣还算机灵,让她跟着自己也无不可,便说了个“是”,屈了屈膝,出了屋子。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3章 第 123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