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1、战场上刀光剑影 ...

  •   就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大营内的时候,猛然发现外面又来了齐军,而且听上去人数还不少,面对新的敌人,王显和乌必凯的心腹也是他的副手李俶海为指挥权起了争执,王华边战边退,已近里营门不远了,眼看这个机会怎么会把握?带着人就冲了出去。

      没跑出几里地就遇上勇毅营,熊浩见他手上拎着个人,浑身沾满血迹,也不知是他的还是别人的,急道:“是我来迟了……”王华不等他说完,便道:“这人在李朝军中地位极高,多半就是乌必凯。辽东军目前还没到,李朝军队人数虽占优势,不过现在群龙无首,新旧双方为军权内讧,正是咱们进攻的好时候。”

      “好。”熊浩掸眼一扫王华身后的士兵,只有一百来人了,可见之前战斗之激烈,不免有些担心他,“你……”

      “无妨,这都是别人的血。”王华伸手在脸上抹了一把,果断地说道。

      正如王华所说,李朝大营里已经乱了套了,王显觉得乌必凯被擒,他正好名正言顺接任一军主帅,他是这么做的也有一些人愿意跟着他,可问题是不服气他的人更多。有不少本来跟着他一块冲过来的士兵,左右一张望,再心里一掂量,又磨磨蹭蹭小碎步退回去,跟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了。

      王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算得上是大丈夫——能屈能伸,见此情形立刻表示,外敌当前其他矛盾都先放下,先一致对外,他愿意服从李俶海的指挥,带领他的卫队投入战斗。

      话没说完,被李俶海狞笑着打断,还什么服从指挥,不服从行吗。你倒是想指挥来着,有人听你的吗?老子前面拼死卖命打赢了齐军,后面你哥一句话什么好处都是你的,啊呸!这不是摘别人树上中的果子,这根本就是掐着别人脖子,把人家吃到嘴里的东西掏出来,你当别人都是好欺负的?

      李俶海是乌必凯的心腹啊,自然跟乌必凯一条心。乌必凯为什么会被擒住?当然有他自己的原因,但是李俶海绝不承认这一点,他只会认为是王昌不地道,磨盘还没卸呢就急着要杀驴,以至于消耗了乌必凯大量的精力,最终导致他失手被擒。

      战场上厮杀出来的人能有几个好性子,李俶海能忍王显到今天实属不易,偏偏王显还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是的,王显自以为委曲求全,李俶海看来就是狂妄自大。人嘛总是这样的,对自己讨厌的人,无论做什么都觉得他不怀好意。当下就指着王显鼻子一通大骂,好在他还知道真正的敌人就在门外,这才没打起来。

      他不打不代表王显不怕,等齐朝的军队杀到营外,王显趁机带着他的手下逃出李朝大营。

      之前王华偷袭的时候不跑,那是因为以当时的情形来看留下是利大于弊,根据声音来判断齐军来的人不多,而且齐军里真正厉害的只有一个人,那人和乌必凯缠斗许久早该力竭了,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你武艺高强又怎么样,再上去几个人缠住了,不怕杀不死他,自己正好借此立威。

      现在不一样了,李俶海摆明了要和他对着干,说不定应付齐军的事一了,就要拿他开刀了,这时候再不跑路,留下来等死不成?

      王显带走的人不多,也就百十来个,而且多数是跟着他才从李朝过来的,按理对朝军实力应该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但现在是非常时期啊,主帅被擒,大敌当前,朝军上下皆惶惶不安,忽然有人做了逃兵,于是乎人心大乱。

      王华再次杀到李朝大营的时候,遇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即使李俶海勉励稳住局面,终究是徒劳。李朝号称十万之众,实际上只有三万人,就这也是勇毅营三千人的十倍了,但对上长途跋涉之后的齐军竟然并不轻松,很多人干脆没有了斗志,跟在王显后面也做了逃兵,也就是乌必凯的嫡系——现在自觉跟了李俶海——还有李俶海等人的亲领的军队,加起来一万人没有乱。

      一方以逸待劳,另一方士气高昂。这一仗打起来就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分出胜负的,渐渐地倒是齐军占了上风。

      虽然有些意外倒也在情理之中,王华是读过史书的人,自然记得淝水之战这个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资治通鉴》的记载,无非是东晋和前秦在淝水两边陈兵列队,东晋谢玄遣使和前秦平阳公苻融说,你这么堵在水边咱们只能相持这,这样你看行不行,你们稍微退后一点,留个战场出来,让我们过去,咱们痛痛快快打一场。于是,“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而苻融自己“驰骑略阵,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有没有觉得眼熟?都是还没开打就有一方的士兵开始溃退,而且都是溃退一方没有了主帅,说白了就是四个字——军心动摇。

      不是预先有这样的判断,王华也不可能贸然带着人来送死啊。

      郑敏的到来加大了齐军的优势。就如同已经稍微倾斜的天平,只要往倾斜的一方稍微加哪怕微不足道的一点点重量,也会呼啦一下分出高下。朝军已经是人人自危,勉强迎战了,一开始对方人少,心理上还有点优势,结果对手越打越多,简直要吐血,这时候不逃可真就再也回不得家乡,见不得爷娘了。再说,就算拼死打赢了又能怎么样?喝酒吃肉的是当官的,凭什么让我们底下小兵送死拼命!?

      史书上对此的记载仅仅只有“高丽遂溃”四个字。

      一来就打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胜仗,郑敏心里并没有如同想象的那样欢欣雀跃,反而看到了自身以及辽东士兵的不足。差不多同样的时间出发,虽然勇毅营距离稍稍近一点,但人家那是抄小路,郑敏在辽东打了七八年的仗,对这一带熟的不能再熟,清楚地知道那些小路可是真正的羊肠小道,有些地方还要翻山,更别说勇毅营走了几千里,歇都没歇气都没喘一口,直接就上了战场,不仅如此,三千对一万还能占上风!!

      郑敏想起来他小时候听他娘讲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大萝卜,一开始小姑娘拔拔不出来,叫来她爷爷,不行又叫来她奶奶,三个人一块拔还不行,又来了一堆阿猫阿狗来帮忙,最后来了个老鼠,大伙合力才把那个大萝卜给拔了出来,现在他就是那只老鼠!不连老鼠都不如,郑敏一点也不怀疑,就算他没到,勇毅营一样能把李朝军打败,不过是伤亡惨重一点罢了。

      不得不说王华的运气真是好到逆天的程度,不提他这几年一路走来都有人罩着,攻打乌必凯又赶上来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时机,就是郑敏这个当下最有可能因为争功或者纯粹因为嫉恨给他使绊子的,居然是个豪爽旷达,心胸开阔的人。这不奇怪,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想想孙康的为人,就知道小肚鸡肠,心眼比针尖还小的人是入不了他的眼的。

      所以郑敏对王华有佩服,佩服他治军严谨,有羡慕,羡慕他得章老将军亲自传授兵法,但就是没有妒忌和恨,不但不嫉恨,反而向这个比他小了十好几岁的人虚心请教治军之道。王华也不藏私,有问必答而且语气谦和,似是向郑敏讨教一般:“我们是这样做的,眼下看着还好,不知道日后怎么样,郑大人久履边陲,还得请你掌掌眼。”喜得郑敏直拍着王华的肩膀道:“我只当你年纪轻轻中状元必定一身的傲气,看不起咱们这样的粗人,想不到你竟是个再爽快不过的一个人。什么大人不大人的,我家里行三,你只叫我郑三就是了。”

      如是几天,郑敏待王华越发亲厚,如果不是在行军之中受条件的限制,简直恨不得斩鸡头烧黄纸,跟他结拜了。以至于熊浩不得不私下里提醒王华,“郑敏人倒是不错,只是接触的时日短,难说到底是个什么性子,你这样对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怕不妥。”就连韦勇达也找了个机会提醒王华“当心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谢过二人关心,王华又笑道:“我说的都是他问的,没问到的我可是一句也没说。”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郑敏既然能看出来问题,就是王华不说,大家合兵一处,他就是看也看明白了,何不送个人情?

      熊浩一愣旋即就想通了,两手按住王华肩膀,一边用力要摔他一跤,一边笑道:“鬼的你,不早说,还让我白白担心你犯糊涂。”

      王华哪能让他得逞,也一边用劲和他角力,一边笑:“我又不是你肚里的蛔虫,哪知道你在想什么。”

      两人打闹的时候,郦君玉已经在返京的路上了。他本是为了细作的事来的辽东,既然细作被揪出来,他也应该回京城了,只不过因王华带军偷袭,便又等了两天,得知结果后便立刻动身了。

      王华派来报捷的也是熟人,就是曾经受过郦君玉恩惠的赵安海。他这次跟着王华偷袭,是活着回来的一百多人里的一个,也受了些伤,头上胳膊上都缠着绷带。因是亲身经历的,加之早年读过几天书,口齿倒是颇为清楚,不用夸张,只一番平实的话条理清晰地将当时的情形描述的宛在目前,虽然知道最终得胜,郦君玉仍然觉得心惊,又是三百多活生生的人埋骨荒外。

      虽然郦君玉很有几次称得上是死里逃生的经历了,但是真正的,一死便是成百上千人的战场他没有亲眼看见过,想想满地残肢断骨,浸透血水的埃土,心中不禁一阵胆寒。

      这些死去的人到底是为了什么?大齐的将士是保家卫国,那么李朝士兵呢?说句顶破天的话,王昌就是把大齐全都占了,这些人又能有什么好处呢?真是连猪样都不如,即使是猪样,宰杀之前也得好好喂养,可是有多少黎庶受过朝廷的恩德?安定的年份里出力供养,遇上一个不安分的上位者,或者更倒霉一点,遇上个不安分的邻居,不但的出力,搞不好还得卖命。在上位者看来,草民们实在连蝼蚁都不如,只是蝼蚁没有利用价值,他们只是被是为无知无感的工具,打造出来就为了使用,用坏了随手扔掉。

      但是做为一个在孟士元这个当朝宰相书房里长大的人,郦君玉又清楚地知道在这些不把人当人看的人,许多原先也是良善之辈,只不过处在那样的位置,不得不如此而已。

      王昌、乌必凯这样的,或许一开始是因为受排挤、陷害,不得已奋起一争,偏偏遇上李隆这个无道之君,夺权的路越走越顺,身边的人越聚越多,胃口也越养越大,不但是自己,连身边人的胃口也大的装不下了。

      再比如说早年元熙兄弟的夺嫡之争,元熙和寿王或许也想兄友弟恭,但是皇位只有一个,无论谁坐,又怎么可能对另一个放心,即使他放心,身边的人呢?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谁敢拿前程身家、子孙性命来赌!!真是不成功则成仁。寿王是没有熬到最后,如果是寿王登大宝受天命,郦君玉他爹、他岳父,只怕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弃而不用,坏一些的或许还要安上一些罪名,流放、问斩、累及妻儿。

      说到底,凭你什么人,皇权面前也只能是一件工具罢了,或许用来稳固,或许用来谋夺,只看顺手不顺手,合用不合用。所以说权势诱人啊!

      都不用说别人,就是他郦君玉自己,不愿做回女子,难道真的只是不甘心囿于内宅不得施展抱负吗,这其中有没有舍不下大好前程,以及这大好的前程将会带来的权势呢?

      摇摇头,郦君玉收回脑子里不着边际的思绪。交代赵安海:“回去见了王大人请他切记若是缴获王昌的火器,一定要将各样,挑精良的保管妥当带回京城,要是俘虏了懂火器制造的不拘是日本人还是李朝人,立刻妥帖平安的送到京城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91章 战场上刀光剑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