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0、命王华主动出击 ...
-
不用等到王昌来派召他回去的人,乌必凯早就感觉到他和王昌之间的离心离德了,他知道齐国一定在这里面做了手脚。
乌必凯最新得到的消息是辽阳城里乱了套,先是张松身边的潘融被抓,接着百花楼被查,这就又牵扯到孙康。齐朝既然想玩阴谋,就说明应该近期不会在军事上有什么动作,既然和王昌要分道扬镳,正好趁辽阳鸡飞狗跳,腾出手来把王昌摆平了。
正如郦君玉所料,乌必凯的目的是割据自立。按照乌必凯的想法,王昌应该不难搞定,毕竟他又不在朝李朝的地盘上,割也不是割李朝的地,谁知道王昌面对于自家臣子硬气无比,声言如果乌必凯敢抗命,他将亲自提兵讨伐逆贼。
乌必凯不敢托大地认为这是王昌色厉内荏的威胁,他领兵在外这两年,远离中枢,王昌身边聚集了不少日本人,王昌对他们也日益信任,而且这些人上了战场那可真是悍不畏死,如果哪怕只派上一千人过来捣乱,都够他喝一壶的。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他决定派人跟齐国议和,先摆平了王昌再说。
使者刚派出去,勇毅营在熊浩和韦勇达的带领下赶到了辽东。
王华在跟郦君玉、唐文浩一番商议之后,立即动身与熊浩、韦勇达汇合,率军直击乌必凯。虽是他们三人定计,但按规矩,名义上还是有张松授命的。
勇毅营是招募辽东一带的流民组成的,因此其中很有些人对辽阳附近的地理、气候乃至官道、小路十分熟悉的,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些人无一例外,每一个都是因为李朝的入侵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背井离乡,心里对乌必凯对朝军的仇恨不但使他们忘记了千里行军的疲乏,更让他们有着血战到底视死如归的决心,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同李朝不只是有国恨更有家仇。
乌必凯万万没有料到他眼中一帮初次上阵的丧家之犬——在西北跟柴克俭死磕几个月在柴克俭是不值一提——在战损减员元气大伤加上长途行军之后,连口气都不用喘就敢跟他对阵的,他根本不信齐朝敢让这样的疲敝之师不作休整就立即作战。
所以当黎明的浓雾中,一队士兵悄悄接近乌必凯的大营的时候,几乎没遇见什么阻力。说起来王华倒得感谢王昌了,乌必凯虽然尽可能把消息控制住,但是接替他的人都到了,你说还有谁想不到是怎么回事,营中上下正是人心惶惶是时候,守备自然也松懈了许多。
王华等人轻松地放倒了守卫的哨兵,一路往中军杀去的同时又四处放火。
乌必凯这会儿才刚刚睡下没多久。他因着辽阳内乱、勇毅营疲困、齐朝腾不出手来主动出击,倒把主要的精神放在和王昌朝廷内部的周旋上了。一边和王显虚与委蛇,一边派出心腹回去和王昌谈判以拖延时间,算算日子,这一两天就该回来了。王显当然也不会闲着,一方面虎视眈眈地戒备,另一方面趁着双方暂时还没有撕破脸,想方设法说服将士效忠国王,不然万一两边谈崩了,乌必凯铁了心反叛,第一个杀了祭旗的肯定是他。
对此人私下里的动作,乌必凯看得清清楚楚,因此当他被呼喝、惊叫、马蹄、兵器撞击,火器轰鸣等等杂乱的声音惊醒时,第一反应是军队哗变,但他到底是大风大浪过来的人,瞬间就冷静下来,想到这是不可能的。他既然都已经知道有人在策反他的手下,岂能不做防备,乌必凯自信没人能在他眼皮子底下闹出这么大动静来,如果不是哗变,那么只有一种可能……
跳起来先开帐帘,乌必凯疾步往外走去,他的亲卫都在,正在营帐周围全身戒备。四周浓雾加着浓烟,五步之外就看不见人影,乌必凯大喝:“乱什么!都给老子稳住!!”他常年习武,声如洪钟,近处士卒听到主帅的声音倒真是有了主心骨,都逐渐向这边聚拢过来,但人声到底有限,又是在杂乱的环境下这样,稍远一点的地方依旧是兵荒马乱一锅粥。
其实王华带的人并不多。就如同乌必凯所想的那样,勇毅营长途行军,虽然全军上下靠着一股心气撑着没有显出疲态,但是熊浩和韦勇达也不敢涸泽而渔,逼着士兵急行军,如果是那样,只怕到了临阵的时候反而是强弩之末,没了斗志和力气了,而且人能凭着一口气撑住,马可是不行的。
这也是乌必凯做梦也想不到勇毅营会偷袭的原因,算路程今天才到辽阳,哪怕不休息直接拉到战场,怎么也得再有一天的时间吧。
殊不知王华只带了精挑出来的五百勇士,人衔枚,马裹蹄,翻山越岭抄近路,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乌必凯大营外。
连乌必楷都万万没有料到会有人偷袭,又有王昌的亲信四处拉拢游说,底下的小兵小卒们不免也私下里传递着各种小道消息,一时间人心惶惶,守备自然松懈的厉害。
王华派了几个身手好又机警的人,悄无声息地放到守卫,从里面把营门打开,然后带人毫不费力地就杀了进去,这时候正是黎明,人睡得最沉的时候,王华等人一路杀人放火,很多李朝士兵突然从睡梦中惊醒,甚至于还没来得及拿起武器,就被毙了命。
即使有人及时清醒过来,但四下乌黑一片杀声震天,人人都知道出大事了。人的在精神高度紧绷的时候,往往头脑来不及正确判断四肢就提前做出反应,因此只要发现附近有人,根本顾不上分清是敌是友就先下手为强了。说实话,李朝大营里的混乱,倒有一大半是由他们自己人造成的。
眼看再往前就该到乌必凯的中军帐,才遇到像样的抵抗,王华带的人不多,他之所以敢带这么点人就杀奔李朝大营,当然是有后手的。他的后手乃是随后熊浩将带三千勇毅营随后赶来,郑敏也会带一万辽东兵,做为攻打乌必凯的主力。
只是勇毅营千里行军,全靠一口气顶着,其实也就是强弩之末了。郑敏这边为了麻痹朝鲜人,也不能动身太早,万一让乌必凯提早知道做好了准备,就不叫偷袭了。而且无论是熊浩还是郑敏,带的可不全都是骑兵,步兵倒占了一大半,就是想快,又能快到哪去呢?
对此王华已有意料——行军途中“失期”其实是挺常见的事。有时候这样的迟到往往还不是带队的将领主观问题造成的。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博望侯张骞不就曾经因为“留迟后期,当死,”最后还是花钱才“赎为庶人”的嘛①,难道说张骞是想故意坑死李广顺带再害他自己一把?
因此王华也是做了两手准备。本来就是想打个出其不意措手不及,既然援军没到,便准备见好就收,不然万一等一会儿雾散了,乌必凯看出来他们只有这么一点人,想要脱身就不容易了。谁知道就这么巧,偏偏在这时浓雾忽然散开了一瞬,就在这一瞬间,王华看见前面数十步之外有一魁梧将军,身边围随着十几个身着甲胄的卫士,虽不知此人具体是谁,但是看这阵势便知此人身份肯定不一般,王华心思电转,这时候要是后撤就露怯了,因此毫不犹豫,催马就杀了过去。
王华看见乌必凯,乌必凯自然也看见王华了,心知眼前的人就是这支齐军的首领。当下也不假思索,翻身上马迎了过来。
短兵相接,王华手中的长-枪化作一条银龙,在晨雾中带着破空之声逶迤游走,又似舞动画笔,在虚空之中绘制一副巨制画卷,每落一笔仿佛都仿佛激发出一朵银色的火花,行云流水,出神入化。
乌必凯身高马大,武功走的是刚猛一路,兵器也使的是八棱长锤,来势汹汹、威力逼人。之前齐朝将领对少他这把长锤从没落着好的,能勉强保命就是了不得的人物了,乌必凯也以此自傲,无论是李朝还是大齐没一个能被他放在眼里的。
但是今天对上王华,乌必凯头一次心里发慌了。
王华手里的长-枪看似飘逸洒脱,其中蕴含的力量却惊人地强大,而且速度极快,乌必凯几次差点被击中,险险避过枪头枪杆,但是长枪带起的疾风任刮得他脸皮生疼。
平心而论,王华固然武艺高强,但要说能稳稳压乌必凯一头,那还是太夸张了,如果两人公正平允地比试,只怕他还略逊一筹。只不过事出突然,乌必凯是仓促应战,做为一军主帅,一边和王华对战,一边还要在心里评估今天一共有多少人来偷袭?已经造成了多大的损失?该如何补救?还有王显不知道怎么样了,不管死没死都是个麻烦。对于眼下来说更重要的一点是,此次来偷袭的齐军人数看上去不多,会不会还有后手?除此之外,他还隐隐有一个担心,齐朝偷袭的时间选择的这样巧妙,会不会是和王昌已经达成某种协议?如果是那样,自己岂不是腹背受敌。
乌必凯隐隐看见几处火光,这么大的雾隔了这么远还能看见,可见火势之大,更要命的是有一处起火的地方存的正是粮草,不由得他不心急。现在辽东一带四野里还是光秃秃一片,别说粮食,连草都是刚刚返青,而且打了两年的仗,能跑的人差不多都跑了,跑不了的家里也没什么余粮,就是抢都没得抢。
乌必凯分心的时候,王华正全神贯注地和他缠斗。
看着逐渐清晰起来的四周,越聚越多的李朝士兵,王华心知必要且战且退,不然除非郑敏和熊浩及时赶到,他带来的五百人就要全部交代到这里了,因此越发枪舞龙蛇,一只长枪流星赶月似地快的让人眼花缭乱。
王华总共只有五百人,到这会儿肯定连五百都不到了,活着的都跟在王华身边,没跟过来的也就不用管他了。
他手下的勇士也各个奋勇厮杀,同李朝士兵战在一处。四周到处是痛呼声,惨叫声,铁器相击声,还有兵刃插-入身体时闷闷的声音,和鲜血喷溅出来的声音。然而这一切对于王华来说仿佛都是不存在的一般,看不见,听不着,不管倒下的是自己一方还是乌必凯的手下,他心里只有眼前这个敌人,眼睛里只看到乌必凯的一招一式。
一方是心事重重、疑窦丛生,另一方却是心无旁骛、背水一战,胜负因此而来。待到天光放亮的时候,王华终于一枪将乌必凯的右臂挑伤,当时长锤就脱了手,乌必凯受伤且没了兵器,哪里还有还手之力,拨转马头就跑,王华紧追不舍,抓住机会,又刺了一枪,在援救的李朝将士之前先一步赶过去,将他擒住了。
有这个人质在手,压力瞬间就小了很多,尤其是在这个对于李朝军营中的许多人来说前途不明的时候,如果没了主帅,他们这些人该何去何从呢?多少人当时就傻了。
有拿乌必凯做主心骨的人,就有恨不得他被一枪穿个对穿的人。这样想法的人里王显肯定是其中一个。他住的营帐离乌必凯不远,除了从李朝带来的护卫,这两天多少也收服了一点人,听见有敌人冲过来,他的第一反应不是逃跑,反而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气,带着身边几十个人也加入战斗。
有王华这个共同的敌人在,王显和乌必凯暂时抛开相互的敌视,并肩作战。但是既然乌必凯被擒,那他就不但没有价值,反而成了累赘。抛开之前的恩怨不说,只看齐国人一旦把他抓在手里,李朝士兵就一个个目瞪口呆动都不敢动,生怕一个不好惹恼了齐人把乌必凯弄死,王显就知道此人不能留。
王显率先反应过来,一拍马,带头朝王华那边杀过去,边冲还边用朝语高喊:“贼人死伤大半,不剩几个了,大家加把劲,斩首一级赏银五十,斩获贼首官进一级!”端的是有勇有谋,从这一点上来看王昌让他来接替乌必凯还是有道理的。
虽然听不懂王显喊的是什么,王华一看这架势也知道冲过来的人是谁了——这一嗓子明显不是什么刀下留人之类的,而是喊给李朝将士,激励他们一鼓作气人把自己带来的人全杀光。乌必凯的心腹不可能这么做,这不是救人而是巴不得他死呢。
即使知道这人是谁,王华也只有苦笑。他们杀进来的太容易,加上天黑雾大,不知不觉进来的太深,虽然误打误撞擒住了乌必凯,却无异于火中取栗,想要全身而退,难。看看身边仅剩的二百来人,王华也大声道:“此行擒获贼首,待我等回得大营,必有丰厚赏赐,诸位且努力!”
双方又战到一处,万幸的是比起骁勇的乌必凯,王显简直不值一提,而且乌必凯虽然受伤被擒,但在李朝军中威势还在,有了他这么一个人质,李朝一方打起来不免束手束脚,王显再鼓励也没用。
但如果就这样拖下去,用不着多长时间,顶多一顿饭的功夫王华这些人就没有几个站的起来的了,或许能硬逃出去几个武艺高强的,仅此而已,所有王显并不着急,只要拖,就能把对方拖死,胜负似乎已经是没有悬念的结果了。
然而就在此时,远远听见大队人马行进的声音,虽然因为雾气弥漫看不见人,但肯定不会是李朝军队,谢天谢地,熊浩带着勇毅营三千士兵终于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