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6、春风迎人动征衣 ...
章桓枝带领人马自京城出发,由山西斜插过陕西,与此同时,榆林镇也派出由指挥佥事周洪坤带领的三千边兵,将从宁夏镇败退的杜辉拦截于固原北面的黄铎堡。
柴克俭听说鞑靼人没来杜辉后退被阻,一时间简直不知该如何是好,犹豫着要不要带兵支援他一下?柴克俭别的或许不行,自知之明还是有的,深知此番起兵,看似以他为首,其实只不过是因为他是太祖子孙,占了个好姓氏罢了,宫廷斗争或许他也在行,但要论起军事上的筹划谋略还是得仰仗人家杜辉。
但现在不管怎么说,大部分的兵力在固原镇,外面打不进来,如果贸然带兵出去,会不会反而被官军围剿了?
思来想去,觉得横竖周洪坤的人不多,区区三千而已,以杜辉只能还不至于对付不了,于是心安理得的龟缩在固原保存实力。柴克俭这是把事情想简单了,杜辉是员猛将不假,人周洪坤也不是脓包啊。说起来,两人一个是宁夏游击将军,一个是榆林指挥佥事,周洪坤纵然不如杜辉悍勇,那也是血里火里蹚出来的。再说,他又不用打赢叛军,只要拖住杜辉,拖到援军到了,就是大功一件了。
柴克俭如果这时候派人接应,不管用有没有,至少是做了个姿态,偏偏他老人家按兵不动。他倒是想动——但是他手底这些骄兵悍将自从杜辉一走,就有点不服管教的意思,吓得他他哪儿还敢轻举妄动。
底下人见如此,越发议论开了。“咱们大哥什么时候吃过这样的亏,前头还客客气气捧着人,怎么一……就什么事都别扭上了呢。”久经场的人虽然对一时的胜败不太当回事,但对柴克俭的态度很是不满。
“可不是,出师不利又不能怪咱们大哥,那是鞑靼人不守信,怎么能怪到大哥头上。”这是还不知道被郦君玉摆了一道的人。
“你说咱们当兵吃饷,在哪儿不一样,跟到这儿也没见着好……”
“胡咧咧什么呢,当心给人听见。”
“听见怕什么,又想让人卖命,又要把人当畜牲使,没咱们大哥,他能成什么事,现在大哥被人堵了,他就坐视不管啦,他不管咱们总不能眼看着大哥吃亏,还有小将军在呢不是。”
听见这些话,柴克俭越发不敢把人派出去了。杜辉等不到援军不由大怒,老子这是为谁辛苦为谁甜呀。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暂时还不能给他翻脸,杜辉心里恨得要死,满肚子的火气都发到了周洪坤身上,到底是给他冲了出去。不过也折损了一些手下,他出来的时候带了有四千人,回去就只有不到三千了,折进去的可都是精锐啊。
冲出来以后,杜辉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去哪儿?返回头再去宁夏镇,肯定是不行,好不容易才从那儿逃出来的。除此之外,周围要么是朝廷的地盘,要么在柴克俭手里。反都反了,哪里还有回头的余地,更不要说他的手下还都在固原呢。
柴克俭虽然糊涂,他身边也有明白人,问道:“王爷如何不出兵接应杜大人?”柴克俭将顾虑说了,那人“哎呦”一声,急道:“王爷只怕是想偏了。眼下军心不稳正是因为杜将军在外未归,这些人心中不安呐。”说不定还以为你要把他们老大坑死,接手他的部下呢。
见柴克俭垂头思索,像是听进去的样子,又加一把火:“再说,杜将军儿子还在城里,王爷若是一直压着,下官怕……”
柴克俭恍然大悟,急问:“现在当如何是好?”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王爷不如命小杜将军带人前去接应。”
“这……万一他父子跑了怎么办?”
“王爷多虑了。您想,杜辉投奔咱们是为什么,除了您天命所归,占了大义之外,也是因为他和郑涛结下的仇怨,眼下除了固原周围,都是郑涛的人马,他不回来还能去哪儿呢。更别说王爷您待他如此有情有义,为了您的大事,他也不会跑了的。”
于是狼狈奔逃的杜辉半路遇上了前来接应的儿子。的确也是没别的地方可去,而且他的手下绝大部分还都在固原,除非自立为王,不然也只有回固原这一条路了。
杜辉的儿子道:“我看他们柴家人不管京里京外的,都是一个样,既要用着您,又要防着您,鸟还没打下来呢,就想着防备射箭的人了。他既然不仁义,咱们还管什么,从古至今皇帝也不是只有姓柴的……”
“住嘴!给人听见就是灭门之祸。”不等他说完,杜辉就一声断喝:“你敢再胡说一句,看我不打折你的腿。”
您都跟着柴克俭这个反贼混了,还说什么灭不灭门的,杜辉儿子心说。“不独儿子这么想,底下兄弟们都是这个意思。”
杜辉这才小声道:“不管怎么说,他俩姓柴的打起来,那是人家家里的事儿,咱们不过是马前卒。”顺便捡捡便宜。“柴克俭这个人啊,我看也就空顶个好姓氏,除了这个,没别的本事。既然他愿意在前面替咱们挡着,那就先让他挡着,不过是磕几个头叫几声王爷,不值什么。再说,咱们的人还在固原,现在要和他撕破脸,他固然落不着好,咱们少不得也得掉块肉,不如先走着看,横竖他也翻不了天去。”
及至到了固原城外,柴克俭亲自带人迎出城外,两人一见面,柴克俭先迎上来,道:“将军此番为柴某历险,万幸平安归来,还请受我一礼。”说罢深深一揖。
杜辉哪能让他拜实了呢,早迎着跪下叩头,道:“王爷天命所归,是属下无能,辜负了王爷的期望。”
看上去也是和睦融洽,同心协力。
柴克俭那里表面上还能做到一团和气,郑涛这边就只能用气急败坏来形容了。
他满心巴望着周洪坤能把杜辉拦在黄铎堡,不说别的,至少拖到援军来吧,谁知道还是给他全须全尾地跑了。但是气也没办法,而且还不能训斥周洪坤来出气。三千打五千——哦,就算在宁夏折了些人,杜辉也还有四千多呢——对付的又是这个凶名在外的主,还是在这人个不死拼就得死的情况下,连杀带俘虏弄了三四百人,也说得过去了。重要的是,已经有御史弹劾他郑涛苛待下属,逼反杜辉了,这时候再大的火气都得先忍一忍,免得周洪坤也给他使上性子了,不用别的,只要出工不出力,就够他喝一壶的。郑涛还指望能在肃王谋反这件事上建一大功,好让皇帝忘了之前对他的弹劾,即然这样,就要把手下的人都笼络住了。
唉,你周洪坤怎么就不能再使把劲儿,把杜辉给堵住了呢,郑涛心里叹气。但他又是个凡事都要推到别人头上的主,思来想去怨上了榆林总兵,怎么不多给他点人手,喔,多半是自己不能出去,也不想手下立了功。
这事儿还真怪不到人家榆林总兵的头上。先前是他郑涛上报朝廷,说杜辉和鞑靼勾结,同时命令各边将严密防守,以备双方里应外合的,在这种情况下,榆林总兵也不好抽调太多的兵力,以免郑涛这个小肚鸡肠的,以为他有意抗命。
再一个,这会儿正是冬春交替,所谓青黄不接的时候。蒙古人不比中原百姓还有积蓄的习惯,大多时候都能糊弄到有了新收成,他们是逐水草而居,全部的家当都在马背上,一个冬天过去,哪怕没有大的雪灾,牛羊除了病死冻死被吃掉的,剩下的也都是皮包骨头了,塞外春天来得又晚,补给不上,怎么办,总得想法子活下去吧,正好往南走,那里的邻居家里估计还有存粮。哪怕库登保证的再好,当活不下去的时候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不是。
所以不用郑涛交代,每年这个季节,都是边关将领提高警惕,严阵以待的时候。在边将眼里,什么都比不上鞑靼扣关重要,那可是饿了一冬天的野狼,来了就是要喝血吃肉啃骨头的,相对来说,柴克俭、杜辉两个还要勾心斗角、争权夺利,那就不算什么了。再说又不是非得打赢活捉了柴克俭才行,所以,能分出三千人对付都是看得起他们了。
郑涛不能从宁夏镇调兵,宁夏镇正对着鞑靼乌格其部的地盘,从那儿调人,不等于告诉别人杜辉跟鞑靼联络的事儿是他编的么。至于别的卫所,郑涛倒是调了人马,只是对上杜辉以后,这些人的作用基本上等于零——拖周洪坤的后腿除外。
与此同时,章桓枝也在心烦。皇帝一开始闹着要亲征,说老实话,谁也没当回事,没想着他真能出了京城,不过给他老人家这么一闹,大家都挺重视肃王谋反这件事的。谁知道紧接着辽东局面急转直下,大家心里吧都觉得那个才是紧要的,加上皇帝也偃旗息鼓了,就没人再把肃王太当回事儿了。
看看给的这都是些什么人吧。章桓枝腹诽,没想着能给他什么精兵强将,他在军中大半辈子,情况清楚的很,卫所兵就是个名头,上了战场也就是比扛锄头的农夫好点,而边军是抽不出多少来的,但没多的有少的,实在不行,从卫所调些来也比现在这些人强啊。
看看身后的队伍,章桓枝更加郁闷,一少半是土匪,谁知道打起来能不能令行禁止,一多半是流民,章桓枝也承认,短短数月,王华等人对勇毅营的训练是有成效的,这五千人至少是有个兵样子了,但是样子出来了,不见得里子也出来了,要知道半年前这些人还都是流民,而且是从辽东来的流民,最擅长的事是逃跑啊。
在章桓枝心里,勇毅营也好吹台山也罢,连卫所兵都比不上。
想到勇毅营,章桓枝更叹气了。兵还好说,实在不行,自己的亲兵在后面提刀把敢逃跑的人杀上几个,反正都是死,往前冲,死了还能得个抚恤,所以这个还有办法,勇毅营跟过来的这几位年轻军官可就让人头大了。
都是没经过战阵见过人血的,章桓枝亲身经历告诉他,杀人和打猎不同。一个同类,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只因分属不同的主子,就要活生生要了人家的命,这和朝廷斗争背后黑人,捅人刀子还不一样,确实是挺考验人心的一件事。他家起自行伍,又是勋贵,一门子弟想要出头,自然首先考虑的是从军队一步步走出来。他有一个弟弟,从小也聪明,功夫也不错,跟着他爹上了战场,也能奋不顾身地往前冲,然后就坏了,两军对阵可不是儿戏,真刀真枪拼下来,他弟弟身上没受伤,精神垮了,再不肯见血,鸡血都不行,看见就浑身冷汗,最后只好荫补了个百户,在锦衣卫寄衔而已。
当然,这种情况少之又少,上了阵,你死我活的当口,为了自己活命,大多数人还是能顶下来的,如果能活下来,一场一场仗经历的多了,新兵就成了老兵,聪明而又运气好的说不定还能混上个小官当当,而本来就是官的当然就更进一步乃至多歩了。
但是麻烦就在刚尝过血,又还没来得及在战场是学会更多保命本事,比如预判之类的时候,最容易头脑发热,尤其是吹台山这帮人,原来对付的都是拿不上台面的官军,别还以为杜辉也是那样的怂包,到时候兴头一上来,不管不顾地往上就冲。其实吧说实话,章桓枝到不担心吹台山的人,死就死,哪次打仗不死人呢,他怕的是勇毅营这几个也跟着红了眼乱跑,要知道熊浩一家子都是锦衣卫,要是他有个三长两短,自己被锦衣卫记上了……除了他,还有个柴穆恬,那位更狠,宗室。
更要命的是看皇帝的意思,不只是想这些人平安回来,还要他们立功,这个就麻烦了。立功只有在战场是一刀一枪的拼命,问题就又绕了回去,要平安就没法立功,想立功就不能保证活的下来。
章桓枝一生大仗小仗不知打了多少,从没哪次象这回一样发愁的,他原本就上了年纪,身体不如早年,行军途中又愁又恼,便添了肺疾。
来回看看,还是王华这个肯用心、临过敌、能吃苦、还很有点天赋的顺眼,将他叫到身边,两人并辔而行,传授他许多行军布阵的心得,既是想让他替自己分担一点,也是想让他赶快对行伍用兵熟悉起来,要是能立一功也对皇帝有个交代的意思。
关于明朝九边的兵力问题,即使同一个地方,每个时期的人数也大不一样,以宁夏镇为例,永乐年间的人数是七万,到了嘉靖朝就只有不到四万,等万历朝,人数更少,连三万都没有了。榆林是一开始少,永乐的时候两万五,正统年间人少,只有一万六。隆庆最多,有八万,普遍情况是四位左右。而在固原镇在嘉靖二十八年,士兵最少的时候,只有不到一万两千人。这些都是纸面上的数字,实际人数肯定要少很多。
根据以上数据,我觉得杜辉也好,周洪坤也好,都不可能带上好几万人拉风地横扫西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6章 春风迎人动征衣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