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带新兵老将出山 ...
目前,职方司或者说郦君玉最重要的,就是判断下一步柴克俭要往哪里进发。朝廷收到的奏疏上说,由杜辉牵线,柴克俭与关外鞑靼部族首领乌格其取得联系,郑涛已派人通知甘肃、宁夏、榆林三镇守将,加强守卫,以防双方里应外合。
那么,现在有几种可能,最坏的一种是蒙古破关而入,柴克俭与鞑靼合兵一处,直逼京师。朝上大多数人都持这种看法,不过郦君玉觉得目前这个可能性不大。
固原在宁夏镇以南,杜辉要联络鞑靼人首先就要越过宁夏镇,两镇之间交通便利,谋 反的消息或许一时传不到西安,但是宁夏一定很快就会知道,除非一块跟着造反,不然根本不用郑涛下令,守军一定会切断杜辉和乌格其之间的联系。就算杜辉的人动作迅速,趁宁夏镇不备,溜出关外,回来复命还是个问题呢。
再说九边守军,乃是国朝精锐,常年与蒙古对峙,蒙古对他们的实力清楚得很,柴克俭起兵仓促,即使杜辉早与乌格其暗通曲款,出兵这么大的事,也不可能三言两语就敲定,等他们讨价还价商量好,宁夏等三镇也早都排兵布阵,严阵以待了。
既然宁夏还没传来鞑靼扣边的消息,郦君玉推测,柴克俭应该和鞑靼人有过接触,但要说两家已经联手,应该是郑涛的危言耸听。他这样做一来可以证明杜辉的确准备叛逃蒙古,减轻自己的责任。再一个,将事态说得严重,他也可以以此向朝廷要求增调粮饷人马。
真实的情况应该是:事起仓促,柴克俭并没有完全做好和朝廷对抗的准备,他一方面加紧联络策反军中将领,使得固原镇原本就对上官不满的中下层官兵站到他一边。另一方面由杜辉牵线,和乌格其取得联系。柴克俭以一地兵力对抗整个国家,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他迫切地需要一个帮手。如果固原的驻军加上鞑靼的人马,兵力大增之后再大举进发就好很多。
因此哪怕出再高的价,柴克俭也一定要拉上乌格其。鞑靼在汉人手下吃过不少的亏,即使被利益诱惑跟你结盟,未必真敢信你。
郦君玉所料虽不中亦不远,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拆了两家的联盟,只剩柴克俭就好对付了。没有盟军的支援,柴克俭会往哪个方向进军,很好判断。
他的兵力也不足以支持他挥师攻打京城,那么现在对他来说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由固原、平凉向南,经宝鸡、汉中、天水继而由广元入蜀中,占据天府之国,以此割据,与朝廷分庭抗礼。再一个是攻下天水,然后沿渭河而下,直逼西安。
这两个选择对于柴克俭来各有优势。
因为黔桂民乱,很大一部分川东、川北一带驻军都已被调走,现在正是兵力空虚之时,攻打起来相对容易。况且蜀中自古富庶,柴克俭一旦在此站稳脚跟,朝廷再想收复就极为不易了。
至于西安,由于郑涛性格刚愎刻薄,陕西各将领对他怀恨已久,如果杜辉利用这一点瓦解人心,招揽诸将,陕西局面如何还很难说,如果柴克俭打下西安,那么进可向东入山西,再越太行经豫北,然后一路北上围困京师,退还可以由汉中入蜀,割据一方。
总之,柴克俭无论选哪一条路,对朝廷来说都大为不利。所以不能让他往东、往南走,最好是去北边,那里不但有边军,章桓枝率军过去,路途也相对更近一些。
可问题是柴克俭又不是傻子,为什么放着阳关道不走,非要迎着劲敌上。
“臣觉得这倒也不是不可能。”郦君玉恭谨地道。他这个郎中比起前任范沂森来,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随时面圣,什么事,可以直接和元熙商量,避免了上疏后经过一层层的传递耽误了时间,也能避免别人转达传错了意思。
“你有什么办法?说来听听。”元熙道。
“正如朝中所担心的,现在最怕的是柴克俭和鞑靼人联手,柴克俭想必对此也是清楚的。”
元熙点点头:“接着说。”
“臣看柴克俭攻打彭阳之后,便裹足不前,似乎也在观望,他应该是在等乌格其的回信。”
“猜对了。你来之前,锦衣卫刚刚来报,宁夏镇抓住从鞑靼返回的柴克俭的心腹了。”
“我们正好利用此人做篇文章!”郦君玉扬眉笑道。
元熙听他脱口而出说了个“我们”,虽然只是泛泛而说,并不是实指他们两个人,心中仍不禁一阵甜蜜,再看他顾盼神飞,神采奕然,不由也微笑道:“说来听听。”回头对权昌道:“去请梁相。”又命许锦“传蔡羽进宫。”
听了郦君玉的计策,梁鉴想了想,“倒也可以一试。”反正就算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于是蔡羽飞马赶去宁夏,后面的事就简单了,好似按着剧本走一般。
先是苦肉计,找了个理由将宁夏镇校尉大量五十军棍,然后受了责罚的人心中不忿,找上被关押的杜辉的心腹——两人原本就既是同乡又是同袍,认识几十年了,这时候找过来,说自己无端受了冤枉被责打,咽不下这口气,愿意弃暗投明,跟着柴克俭打江山,并不显得突兀。于是两人顺理成章地逃了出来,当然逃跑的过程并不顺利,被人发现,被追缉,搜捕,拼尽全力,两人都受了重伤,可以说是死里逃生才回到固原。
接到乌格其的回信,柴克俭大喜过望。说起来柴克俭还真是个精细人,他料到派出去的死士有可能被捕获,因此只让人带了口信和信物,这样即使被抓,只要这死士不松口,重要的情报也不会落入对方手里,即使松口,你也不敢相信他说的说不说实话。
还有因鞑靼人在草原上粗疏惯了,不谙历法,之前就有双方约好了日期,结果因为算错了日子而闹岔了的事。所以柴克俭特意交代,要约定几日之后,而不是某月某日。
死士一身重伤,见到柴克俭和杜辉,强撑着说了句:“两日之后,半夜子时,鞑靼扣关。”一口气松懈下来,立刻昏死了过去。
一听此话,柴克俭即刻清点人马,由杜辉率精兵五千人向宁夏镇进发,接应乌格其。
百密一疏说的就是柴克俭这样的人,杜辉这心腹话是没有传错,但他说的这个两日之后可不是当初约定的那一天了。
郦君玉料定这样大的事,以柴克俭的谨慎只怕不会落在文字上,闹岔日子的事他也听说过,便猜到柴克俭会怎样做,便如此这般交代一番。于是蔡羽到了宁夏第一件事就是给杜辉的心腹灌了一碗药,让他昏睡了一天而不自知,为了不让他发现这个错误,在放他逃跑的路上,蔡羽和宁夏镇的守将们,颇费了一番心思,既不能把打死,又还要打得他重伤,将将剩下一口气逃回去。蔡羽心说,郦君玉那小子够损,杀了这人倒还容易,偏偏拿捏到死不死活不活的份上,这活儿这不是人干的。
而就在这人回固原的路上,乌格其的骑兵到了,试探地攻城之后,发现不但没有按约定的里应外合,守军反而比平时更多,鞑靼人看情况不对,当然不会送死,果断后撤,退回草原去了。
杜辉得到的信息晚了一天,当率军到了宁夏镇,没见着乌格其,倒一个老朋友在这儿严阵以待就等着他了。
*
京城这边,蔡羽动身的时候,吹台山人马已抵达京郊大营,勇毅营也已整装待发,只等第二天一早,皇帝将金印、虎符授予老将军章桓枝后,祭完旗便出征。
郦君玉去了兵部,关心的就是全国戎事,并不仅仅辽东、西北两处。因此想私下找章桓枝谈谈。只可惜,兵部为了此次出征,几天时间内,调集粮草、武器、马匹、军服,除此之外,还要制定战略,调配人员,从尚书到主事,无不通宵达旦地忙碌,郦君玉一直都没有找到机会和他私下一叙,一直等到这晚上,明天就要出征了,凡事该准备的都准备好,该打点的也都打点整齐了,郦君玉才带着王华去拜访章桓枝。
国朝重文抑武,别看职方司主事只是个五品小官,章桓枝这样的侯爷见了也不好摆架子的。
但凡是都有例外。见是如此年貌的一个少年,章桓枝心想他短短时间就离了翰林院到兵部,身上还挂着翰林侍读学士的衔,可见梁鉴也并非是个不徇私的人,心里对郦君玉便有几分轻视,直到得知是他使计策将柴克俭牵制在固原、宁夏一带,才对他有些另眼相看的意思。
身为下属,王华这两天跟章桓枝打过不少交道,倒是颇得青眼,“见了少甫,老夫才相信那句‘自古英雄出少年’。”见他两个这时候过来,章桓枝有些意外,问道:“郦郎中这是有什么要吩咐的?”
郦君玉连道“不敢”,章桓枝越发奇怪,郦君玉微笑道:“老将军身经百战,此去必定旗开得胜,下官连日不曾与老将军叙话,因此特来拜见。”
“你们这些文人说话也忒不爽气,你无缘无故大半夜的拉着少甫过来,就为找我老头子闲聊天?说吧,什么事?”多半是有什么请托,不知道是为了王华还是别的什么。
这才是酉时好不好,给他一说怎么就成半夜了,郦君玉和王华对视一眼,都如是想。“下官此来还真是和您说闲话来着。我是南边人,家父曾在西南各地行商,深知小章将军神勇,旧年里若不是他西南,百姓尚不知要遭多大的磨难。”
“如今遭的罪也不少。一个民乱,三年平不了,哪里象是我章家的子弟,我看少甫历练上两年,就比他小子要强出去了。”暗示王华现在还嫩着呢,你可别指望他凭这一仗就要立下什么不世之功。
虽是夸王华,怎么听得那么别扭。
“侯爷太过抬举他了,少甫此番初上战场,还请您多多提携。”郦君玉只当没听出他的话外之音,规规矩矩谢过。
郦君玉是王华的座师,所谓一日为师,终生是父,以他的身份说出这样的话来原本无可厚非,只是他的年纪看上去比王华还要小上一些,这样老气横秋的,不免让人有些怪异。章桓枝转眼见王华脸色古怪,郦君玉却是一副忍俊不禁的表情,不由“哈哈”笑出声来,这一笑,打破了之前的疏离隔阂:“你是梁相的女婿,私下里我就托大,把你当做晚辈看待了,我听说你年纪虽小,却是个智计百出的,你难道是想出什么法子来解黔桂的局了。说吧,你来找我是不是因为这个?你有什么妙计?”不是问计,是要把话题岔开。
王华正在想章桓枝把老师当做晚辈,自己岂不是做了这位姻伯的孙辈?忽听章桓枝发问,也抬眼向郦君玉看去。
郦君玉却摇头,“相隔千里,那边是个什么情况,京城尚且不能确切知晓,我怎么敢胡乱出主意,况且从旧年冬天的战报来看,局势已经大好了。”
“那是做不得准的。让我看,两地的匪患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平定了。”章桓枝心道郦君玉毕竟是太过年轻了,这些报给朝廷的话也能当了真,却不知的腊月、正月是一年中好消息最多的时候,除非了不得的大事,你就是上了奏章,也没人给你往御前递,大家都知道这个,索性什么都往好里报,哄着皇帝高高兴兴过个年,哪怕以后再说实话呢。
郦君玉点点头,“老将军说的是,我也有这个顾虑。如今看着乱军大半被剿灭,然而剩下的这些才最是凶狠狡诈。黔桂多山,当地土人熟悉地形,躲在山上据守险关,官兵强攻往往吃亏,常有局面急转直下的。”
“正是。”
“我怕朝上有不明情况的人,只当小章将军很快便将凯歌高唱,若是引得陛下也做如是想……”
章桓枝一愣,端正脸色道:“还请郦大人代为圆转一二。”说着起身抱拳。
郦君玉赶紧回礼:“这个自然。只是南北东西几处战火,粮草消耗花费巨万,户部左支右绌,或可支应一时,若要长久下去……陛下,嗯,朝上必定是物议沸腾。”
这正是章桓枝进来忧心所在。年前就有言官弹劾章飞鹏,区区民乱经冬立春,两年多还没平定,扛枪的打不过扛锄头的。种种聒噪,章桓枝不是不知道,元熙也因此对章飞鹏多有不满。
可是乱贼躲到山里边,可谓是“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 ①章飞鹏曾经假装撤军,希望把他们引出山,再行歼灭,可人家不上当,山上有存粮有泉水,还有野果野味,而且溶洞众多,你在这儿堵着隘口,人家说不定早从另一个出口跑了,你说你能拿他怎么办!?
郦君玉起身的时候,王华自也跟着站了起来,听了郦君玉的话,便道:“怪不得老将军白日里曾和我讲说兵法,想必已有使敌自至的法子了②。”
章桓枝被他说的一头雾水,早上是他拉着自己请教兵法的吧。说实话,章桓枝打仗勇猛顽强,稳扎稳打是不假,要说用计,还真不是他所擅长的,不过作为出身世家的将军,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兵书总还是看过几本的,信口说了《孙子》中的几篇,其中就有王华提到的《虚实》。
所谓响鼓不用重锤,做为身经百战的将军,章桓枝自然闻弦歌知雅意,一点就透。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眼下正有吹台山的事,可以此因诱匪首入彀。至于郦君玉为什么如此大费周章地找到自己这儿,多半是因他与飞鹏未曾相识,不好贸然指点,若是走兵部的官文,又要和人啰嗦,也怕走漏了风声。
当下一拱手:“有心了。老夫是个粗人,说不出什么文雅的感激话,你只管放心将少甫交予我就是了。”
见他明白,郦君玉一笑:“老将军费心,下官这里谢过了。”说罢,同王华告辞而去。章桓枝自遣心腹家将与章飞鹏送信不提。
①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地形篇》“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②《孙子兵法·虚实篇》“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4章 带新兵老将出山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