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长兄立功却惹祸 ...

  •   刘奎光得知弟弟被俘,一心想替他将功赎罪,觉得如果自己打个胜仗,皇帝或许看皇后和自己面上能对刘奎璧从宽处置,至少求起情来也张得开口。正好鞑靼库登汗①次子哈尔古楚克率兵进犯大同,要说这时正值春夏之交,远没到草黄马肥惯例打谷草的时候,可是自先帝边镇驰废后,鞑靼人还不是什么时候想来就来啊。

      平心而论,刘奎光是有建功立业的雄心的,到了大同后一边对兵士加紧操练,另一方面,也通过刘捷要到了较为充足的粮草军饷,所以大同的驻军已不是想象中的不堪一击了。这不,哈尔古楚克就踢到了铁板。

      哈尔古楚克率两万人进攻,刘奎璧二话不说,带人就杀出去了,他这次是为了弟弟全力应战,差不多能调的兵都带上了,于是哈尔古楚克不敌而退,刘奎璧杀敌近千,俘虏一百八十余人,不仅如此,这一百八十多个人里还有一个大人物,那就是库登汗的幼子,也是他最喜爱的儿子莫日根,这是大捷啊,赶快上报朝廷。另外怎么处置这位台吉也得由朝廷定夺。

      别看莫日根只十八九岁,到颇有些骨气,感觉有可能要把他押送去京城,当即绝食。刘奎光再怎么也知道不能让他死在自己手里,只得收拾出一所院子,安排了可靠的人伺候——当然院子外面的守卫也少不了——每天好酒好肉的供着,莫日根这才安分了下来。

      刘奎光立功心切,仗一打完就给朝廷上了奏报,同时派人快马加鞭给刘捷送信。刘捷接到信就知道坏事了,可是两路人同时出发,刘捷看到信的时候,刘奎璧的奏章已经到了元熙的御案上了,想给他写信,让他偷偷把人放回去没机会。

      不过他说不说也无所谓,紧跟着来的消息就是库登汗提兵十万,亲自带着人朝大同扑过来了。库登的目的是把儿子接回去,而且要风风光光地接回去,不是为了逼刘奎光杀了莫日根祭旗,所以来了只驻扎在城外,给人一种兵临城下的压力,但没有冒然攻城。刘奎光这时候知道厉害了,派人见库登,库登直接把来使给杀了,放话给刘奎光:“我乃蒙古大汗,你算什么东西也能派人来见我.有诚意的话,上报你们皇帝,让他派使臣来和我说话。”

      换做国力雄厚、兵强马壮的年代,肯定是理都不理他,直接打回去。但是现在不行啊,朝廷居然就乖乖地派鸿胪寺少卿石轩出使鞑靼.之所以这么听话,除了库登大军压境外自然还有其他的缘故。

      原来就在这当口上,李朝联合土蛮、女真连下数城,最新传来的战报是辽东副总兵李宇重伤,参将范林玉、游击将军常荫阵亡,士卒死伤近万人,辽东战局竟有大势已去之态。

      消息传来,举朝哗然。如果大同这边如果处理不好,朝廷将不得不两线作战的困境,以现在的情况来看,真要那样,国家可不仅仅只是吃力两个字可以形容的。

      首先是缺兵。只这一次大齐损失了一万大军,连上之前的战损,将近四万大好儿郎就折在辽东,要知道这可是最为精锐的边军了。大家都清楚,除边军、团营外,各地卫所无不军纪松弛,武备空虚。团营护卫京师不可轻动,那么这些人阵亡后调哪里的兵来填补就成了问题。辽东的缺员还补不上,以大同现有兵力对付库登,基本上是没有打赢的把握的。

      除此之外,银钱粮饷也是大问题。阵亡将士的亲属需抚恤,这笔钱是绝不能省的,不然寒了人心谁还会拼死效力。边军的甲胄、武器也不是寻常卫所能比的,不论调哪里的兵去辽东,这些都得补齐。可现在户部连安置城外流民的钱,都是靠捐献才勉强凑出来的。钱只有那么多,给了辽东就给不了大同。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朝中缺将。去年因为李朝进犯,把皇甫敬从云南一调调到几千里之外的辽东,而且是立刻带兵上阵,原因无他,就是那四个字“朝中缺将”。皇甫敬被俘之后,只好拆东墙补西墙,从大同把张松调过去了,这虽然有刘捷的私心在里面,平心而论,也是没人可选,没有办法的办法。刘奎光打一般的鞑靼骑兵能略占上风,对上库登就不够看了。

      基于以上三点,大齐面对蒙古的大军压境,只能忍气吞声地和谈,而不敢硬抗。

      谁知道库登得寸进尺,扣下石轩,他自己派了个使者来了。使者的态度非常强横,主要表达的意思有这么几点:第一,土蛮派人和我们大汗联络共同发兵南下。第二,我们大汗心怀仁慈,不忍心大开杀戮,所以希望贵国能将公主嫁给莫日根,并且重开互市。第三,你们派去的使者,非常得我们大汗的欢心,要留他多住一段时间。

      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不忍,你又能怎么样!?甚而至于有人竟劝元熙:“辽东苦寒物产匮乏,与其派重兵驻守,长途运送粮草,以至于劳扰天下令国家疲敝,不如扶植女真,使其建国自立为国朝藩属,奉天朝正朔,缴岁银贡品,如此女真屏障于国朝与李朝之间,李朝之患不解而自解。”

      简直异想天开,元熙冷笑一声:“鞑靼那边怎么办。”

      这人竟然没听出来元熙语气不善,还侃侃道:“所谓‘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②陛下何不选宗室女和亲蒙古,效王嫱旧事,使两国为甥舅,以免万里烽烟。国朝正可乘此休养生息,以图日后。”

      元熙差点气笑了。女真那是你想让他立国他就立国,你想让他听话他就听话的吗。还有和亲,亏你想的出来,库登亲儿子被我抓了,他还敢大军压境呢,你以为送个公主,他就当我是亲家了。

      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恰恰是兵部尚书朱奎的庶子朱勇。朱奎儿子不少,嫡出庶出加起来十几个,就这个爱妾所生的朱勇,生的一表人才,脑子却不大灵光,因此朱奎给他谋了个大汉将军的职位。原想着值宿禁卫,侍从扈行,算得上是在天子身边了,或许哪天投了皇帝的缘,还能超擢升迁也不一定。升迁没有,先闯出个大祸来。

      元熙正一肚子怒火无处发泄,在他看来,辽东大败张松固然有罪,只因朝中无将,才令他戴罪立功的,但是身为兵部尚书的朱奎,责任也是跑不了的。再说库登,那根本就是朱勇他姐夫招来的,刘奎光打的这个胜仗,好比打猎打到一只兔子,没想到后面还跟着一只狼!但你总不能说刘奎光打败了哈尔古楚克所以招来了库登这个狠角色就罚他吧,如果是那样的话,边军谁还敢奋战搏杀。

      正火着呢,朱勇撞了上来,于是先革了他的大汉将军,元熙尤不解气,实在是前线正打着仗,不能罢了朱奎的官,以免人心惶惶,便叫亲近内侍去朱奎家斥责他教子无方。

      元熙这儿发脾气,内阁不能跟着他一块儿沉不住气,还得有人干活。刘捷因刘奎光的事被人弹劾,这时候正在家思过。剩下的三个丞相调兵遣将,拟定补去辽东的兵、将。但是出使鞑靼的人选,一直定不下来,先定了几个人,一问,宁可辞官回家做老百姓,都不肯去鞑靼。这也能理解,石轩的例子就在那儿呢,哪怕他被杀了,也比给扣下的强。被杀,至少还能留名青史,家里还能得到抚恤,扣下算怎么回事,这一扣扣多长时间?不是每个人都有苏武的气节,万一耐不住,降了鞑靼怎么办?一家老小可还都在这边呢。

      好容易有人愿意出使,谁知就在一行人快到大同的时候,路遇劫匪,使臣竟被人劫了去,生死不明。没人相信这是普通劫匪干的,很明显,劫持使臣的目的就是希望大齐与鞑靼谈判不下去,从中渔利。但不管怎么说,这下更没有人肯去见库登了。

      *

      从六品的小翰林是没有上朝的资格的,郦君玉到了翰林院,见几个学士、编修凑成一堆,嘁嘁喳喳地议论,徐琛看见他过来,小声道:“听说了吗?陛下下旨御驾亲征,早朝上吵得沸反盈天。”

      郦君玉也小声道:“子清一定记得《史记孝文本纪》吧。”徐琛一愣,他身为榜眼,自然也是饱读诗书、过目不忘的人,立时明白郦君玉这说的是汉文帝“欲自将击匈奴,群臣谏,皆不听。皇太后固要帝,帝乃止”的典故。点点头,正要说话,只见有内侍过来召郦君玉入宫。

      郦君玉再没想到元熙会在这个时候找他,一路走,一路盘算。在一干新科进士里,元熙对他绝对算得上是青眼有加了,就是唐文潜这个元熙的亲表弟,面圣的次数也没有他多,但郦君玉清楚,皇帝可不是以为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因此器重他。他这个翰林院修撰,在元熙心里,就是个陪着下棋弹琴、嬉戏消遣的供奉。

      冒了那样大的风险女扮男装离家科考,郦君玉的目标绝不是做个供奉的。再说,他身为女子,这官不知道能做多久,若是年纪增长,有人起了疑心,说不得就要想法子开溜的,所以他不想和其他人一样,按部就班的等着升迁。而眼下正是一鸣惊人的机会。

      御花园水阁中,元熙意料中地皱着眉头,脸色黑的就像是洗过笔的水一般。旁边站着他的心腹太监权昌,脸上满是担忧之色。郦君玉俯身下拜,元熙只是懒懒地摆了摆手,默然半晌,才叫人取了围棋来。

      见他脸色铁青,郦君玉知道这是气坏了又发不出来的缘故。要说皇帝嘛,没必要一个人生闷气,朝会上拿那帮人老成精的大臣没办法,下了朝还不能拿小宫女、小宦官撒撒气?历史上,心里不痛快随手打死几个人的皇帝还少?但元熙却不是这样的人。小时候他爹不待见他,他娘一心想给他弄个太子的位子坐坐,他被养在祖母身边,既要讨周太后欢心,也怕被有心人捉住把柄,郦君玉听孟士元说起过,元熙小时候不敢大声哭,只能默默流泪,再大,连哭就都不敢哭了,遇到不高兴的事,只能闷在心里。

      郦君玉心想怒大伤身,再说,元熙这个样子跟他说什么他也听不进去,怎样引着他把郁气发出来才好。元熙不说话,郦君玉也不敢开口,下棋倒是个机会。换在平时,郦君玉一定留有余地,就是赢,也要等三百多手,磨上一个时辰再赢。这一次郦君玉执黑子,先下三三,再下星卫,第三子直落天元。元熙原本心思就不在下棋上,没到中盘,就四角尽没,中腹被围。③

      多日的怒火被这盘棋激得再也忍不住,元熙抄起棋盘就砸在地上。郦君玉见状,立即俯跪于地,元熙大喘几口气,恢复了理智,挥手让旁边伺候的人都退下,这才冷笑问郦君玉:“你是故意的吧。”

      “下棋,就是为了争胜负输赢,陛下今日心有挂碍,才让微臣寻着空子。”

      “真不知是郦大人棋艺高明,还是朕诸事不顺!”元熙咬牙恨恨道。

      “微臣不才,曾读过兵书,下棋攻守之道一如用兵。”

      “你一介书生都干夸口通兵法了。满朝文武但凡有一个通兵法的,天下何至于此!黔桂民乱经年未平,辽东局面江河日下,吹台草寇占山为王,鞑靼,哼!明明是咱们擒了库登的儿子,却还被库登欺道头上。朕也想励精图治,大有作为,可怎么却是这样的局面!”元熙愤然地大声说道。心里却不免隐隐地怀疑,当年先帝就不欲立他为太子,难道他真的不是天命所归的那个人?

      难怪元熙心情颓败,如今长城一线日夜警戒,以防蒙古余部从哪里撕开个口子挥师南下。吹台山距京师仅几日路程,真正肘腋之患。再加上辽东和西南,处理不好的话,山河破碎绝不是危言耸听。

      郦君玉现在要做的是鼓舞起元熙的信心,让他从心底明白局势远没有败坏到不可挽回的田地。

      “微臣倒觉得这是上天给陛下的一次机遇。如今局面看似急迫,于朝廷却大有回旋的余地,可见天意是欲陛下借此机会看清朝中诸臣的忠奸贤愚。”郦君玉诚恳恭敬地说道。还有一句话他没说元熙也知道,如果这几件事能拿下来,那他的威望在朝堂就算是竖立起来了。

      “你一个小小的翰林,说起话来好大的口气,你可知道朝上多少老臣忧心忡忡,你倒笃定这几仗伤不了国朝的根本?”哪怕明知郦君玉说谎,元熙也想听来安慰安慰他那颗饱受打击、郁郁多日的心。

      “昔年诸葛孔明耕种隆中,已有三分天下之大计,微臣不敢与武侯相比,但曾读圣贤书,略知兴废事,陛下面前,愿一言以尽意。”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6章 长兄立功却惹祸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