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春风得意夺魁首 ...
圣主临轩亲策试,集英佳气葱葱。鸣鞘声震未央宫,卷帘龙影动,挥翰御烟浓。
殿试又名御试、廷对,在各级考试中是规格最高的,却也是用时最短的,贡生们朝入暮出,一天时间就考完了。
垂头站在父兄曾经站过的地方,郦君玉眼看面前三步处的金砖。殿试了,成败在此一举。他虽对吴道庵说不在乎中不中状元,但三元里已经中了两元了,自然免不了争强好胜之心。
元熙初次主持殿试,对自己这些“门生”有几分好奇,尤其是他曾见郦君玉的背影,当时还颇为惊艳了一把,故而一进得保和殿便先打量诸人。只见当先的那人,身姿格外俊秀,可谓“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间。”元熙心想,这应当就是郦君玉了,果然美姿仪。再要细看,却离又得太远,等众贡生坐下答卷了,他就从御座上下来,想看清他到底生的什么模样,无奈那郦君玉一直低头伏案,又不好叫他抬头,只看见一双玉手,一段如玉雕般的颈项,还有一笔端丽清逸的小楷。
郦君玉哪知道元熙转的是什么心思,他自打进了宫门,就眼观鼻,鼻观心,连身边的人都没瞟一眼,何况是高坐在御案后面的皇帝,只是眼角瞥见一抹明黄色轻轻踱了过来,绕着自己转了一圈,又慢慢踱了开去。郦君玉心无旁骛,笔不停书、专心写文章。
元熙既然下来了,不能只围着郦君玉一个人打转,四下里走走看看,不知是他存了心还是怎地,总觉得余下众人,无论人品还是书法全不如郦君玉,看来梁鉴这次主持会试是用了心的。
考生交了卷,考官才开始忙碌,按规矩,八位读卷官要轮流传阅三百余份考卷,之后将公认最好的十份进呈皇帝,由皇帝来亲自定夺这十人的名次。
十份卷子放在御案上,元熙先匆匆翻看一遍,他记得郦君玉的笔迹,见他的字就在这十份卷子里面,这才一份一份仔细看过去,等全都看完,元熙觉得郦君玉应点头名,他怕自己事先存了偏心,还又都重新认真再看了一遍,依旧觉得郦君玉当得起状元。就这么定了,这人能连中解元、会元,可见他的文章是公认的好的,自己何必故意压着他,不如成全他个三元及第,元熙心想。
比起郦君玉的状元,只怕唐文潜考中探花才会有人觉得元熙私心吧。可是唐文潜的文章那也是响当当的好的。你想,他幼时曾给元熙做过伴读,给皇子做师傅的那可都是一时之选,且不说这样的师傅教出的学生,光是眼界自然就比乡下私塾先生教的高出不知多少,只说要是他的名次太低,不,不用太低,只要不是太高的,岂不是说先帝当初识人不明,找错了先生不成。
抡才大典乃是为国选士,自然非比寻常,故而金殿传胪也极为隆重。是日,皇帝亲临太和殿,文武百官着朝服立于丹墀内,诸贡士则身穿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按名次立于百官之后。待皇帝升座,行三跪九叩礼后,鸿胪寺官员宣《制》唱名。一甲三人姓名要传唱三次,这三人还要出班,跪于御道之上。对于旁人来说,出班而跪或许是一种荣耀,但郦君玉只觉众目睽睽之下被人围观,尤其是围观的人里面还有自己久未谋面,以后还得假装不认识的父亲,一时间心中真是酸甜苦辣说不出什么滋味。
父女二人都料到了这个对面不能相认的尴尬场面,不至于慌乱,礼赞官引郦君玉谢恩,趁着展袍下拜的机会,他眼角瞟见右手边一道紫袍僵了僵,心知这就是父亲了。想爹爹当年是探花,自己可是中了状元的,不知爹爹心里可会暗暗得意。想到这里,郦君玉不禁微微翘起了嘴角。
元熙见礼官当先引进来一个人,凝神细看了去,只见来人秀美如烟雨空蒙中的修竹,清婉如拂过带露芙蓉的微风,风流蕴籍、俊雅无俦,可不正是郦君玉,一时竟看的呆了。还是他随身太监轻唤了声“陛下”才回了神。其实殿上呆住的可不止元熙一个人。
十年寒窗,这“十年”两字不过是为求个整数,大概而已。试问经史子集一本一本读下来得多少年,秀才、举人、进士一关一关考下来又得多少年,还不说一试不第来科再考。朝中官员大都的是这么过来的,自然知道其中的艰难,历来二十岁的状元已是极年轻的了,可这个郦君玉分明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要是这少年才高貌寝也还罢了,偏偏玉质金相、百世无匹,可见此人得上天钟爱,也难怪大家惊讶了。
百官的惊讶和孟士元比起来实在算不得什么。虽说早有准备,然而看见当日承欢膝下,娇俏可人的女儿,如今竟是一身进士朝服,稳稳当当跪在大殿之上、天子面前,孟士元几乎要疑心自己是思女心切加上老眼昏花,认错了人。揉揉眼睛仔细再看,可不是女儿是谁呢。暗暗搓手,心想女儿三元及第,照例是即时授官为翰林院修撰,这可怎生是好。
殿上大家各自转着心思,执事官又引了榜眼、探花进殿来——殿试一甲三人的名次和会试一样,徐琛榜眼,唐文潜探花——三个人谢完恩,皇帝回宫,丞相兼礼部尚书梁鉴捧金榜,张挂于宫门外,文武大臣,宗室王公以及新科进士皆随出观榜,唯一甲三人由居中正门而出。
说起这午门当中的正门,可是大大的不得了,平时只供皇帝出入(皇帝身边的侍从、奴婢不算),皇帝大婚的时候,皇后乘喜轿由此入宫一次(当然抬轿子的也跟着由此而入),象像刘皇后这样,成亲之后才进为皇后的,就连这一次也没有了。除此之外,就是新科的状元、榜眼、探花,在金殿传胪之后从这个门出宫。这是读书人最大的荣耀,一生中唯此一次——郦君玉更是古往今来第一个从此门走出去的女子——三人不由得都放慢了脚步。
观榜不比金殿传胪庄严隆重,孟士元有心上前和郦君玉说几句话,却见郦君玉已被一帮新科进士围了个水泄不通。众人中有见他少年才高有意亲近的,也有心中不服暗暗考校他学问的,孟士元堂堂丞相,乃是科场前辈,自然不能挤上前去惹眼,侧耳听去,见他嗓音清丽,说话有条不紊,言语中透出的气度,和在家时相比隐隐有些不同了。
也有朝中世家子弟中了进士的,过来与孟士元见礼,其中唐文潜因与孟士元有师生之谊,此番入场更是多得他指点,一直陪在孟士元身边。孟丽君远远瞟见,暗自庆幸自己一直被养在深闺,这些人之前都没有见过他,不然,会试的时候说不定就有露馅了。
孟士元和孟丽君一年没见面,都想着等人散了好说几句话,怎奈唐文潜一直陪在孟士元身边,孟丽君这边也有吴道庵跟着。唐文潜热忱,专门叫郦君玉拜见孟士元。郦、吴二人先恭敬地行过晚生见前辈的礼,又和唐文潜打过招呼,互道几声恭喜。
孟士元之盯盯地看着郦君玉,见他垂首而立,温文尔雅,不复往日做小女儿是的娇态,心想他这一年经历了不少坎坷吧。世事变迁,父女俩再次见面,做女儿的不能撒娇说说一年来的艰难,当父亲的也不能说说自她离家后,家中爹娘有多忧心,反而只能客客气气地说些场面话。
说了一会儿孟士元才严肃道:“郦状元年轻有为,前程无限,只是在朝为官切记小心谨慎四字。须知一失足成千古恨,略有行差踏错便是万劫不复。”郦君玉中了状元,心里喜不自胜,即使见到父亲,勾起思亲之情,也仍掩不住洋洋喜气,这时候孟士元当头棒喝,把他那一点沾沾自喜也打消了,忙躬身道:“大人金玉良言,晚辈谨记在心。”
唐文潜和吴道庵心中都很是奇怪。
唐文潜心想孟师傅一向和蔼,今日怎么对郦君玉如此不客气?郦君玉是湖广人,来京城也没多久,按理说该没机会得罪孟丞相啊。难道说孟丞相因自己当年是探花,见了新科状元心里不痛快?也不对啊,从孟丞相中探花到现在,状元也有七八位了,没听说他对别人怎么样的。猛想起三年前,孟嘉龄以十八岁未及弱冠之年登科,一时传为佳话,只可惜未入一甲。想到这里,唐文潜自以为想明白了缘由,又奇怪孟士元怎么忽地心眼这样窄了呢。
吴道庵想的是,郦君玉少年得意,孟丞相提醒他不可得意忘形,自是出于好意,只是大喜之日,这样的忠言未免太过逆耳了吧。
孟士元宦海沉浮几十年,也就是终于见到女儿,惊喜忧怒填塞胸腹,心情激荡之下说了那几句。话一出口,就知道说重了,尤其是还当着唐文潜和吴道庵的面,怕话传出去,让旁人以为他还没入仕先得罪刘捷又得罪自己,因此特特缓了声对郦君玉道:“老夫看你相貌与小儿很有几分相象,心里将你做子侄看待,状元莫要不快。”
郦君玉忙道:“不敢。”
唐文潜是个机灵人,见此出来圆场:“这么一说还真是,世兄和君玉真有几分相像的。”
孟士元和郦君玉心说,一母同胞的兄妹自然长得像咯。唐文潜又端详了一下郦君玉:“像虽像,只世兄是俊雅而英姿勃发,君玉是秀美而风姿飘逸。”郦君玉心里对他翻个白眼。孟士元笑道:“总归他两个都没你巧舌如簧。”说的大家都是一笑。
孟士元又问郦君玉:“听说你是湖北人,官话说得倒好。”
“早年随家父在京师居住过一段时日,后来才迁回原籍的。”这个问题郦君玉早被人问过多次,仍依旧样答道。不想孟士元紧跟一句:“敢问令尊……”
[那不就是您老人家嘛,]郦君玉腹诽。腹诽归腹诽,他知道孟士元是想问他离家后的日子过得怎样,有没有吃苦,因此老实道:“家父乃是珠宝商人,因生意的缘故,早年也曾走南闯北。”这个家父指的就是康信仁了。
听他称康信仁为家父,吴道庵大感快慰,他先开头还隐隐有些担心,怕郦君玉中了状元,就看不起康信仁是一介商贾,看不起康家的门第,不想他竟在当朝丞相面前坦然道出,这不能不令吴道庵欣慰了。
吴道庵这儿高兴,孟士元却给这个“家父”说的心里发酸,“唔”了一声,点点头,总算知道他认在富户人家做义子,想来不会吃过太多苦头吧,孟士元心下稍安。
*
这一天郦君玉心中可谓的大起大落,跌宕上下,想着回到俞智文家能缓口气了,谁知道,还有件麻烦等着他呢。
除了孟士元,还有今科同年、往科前辈需要应酬,迁延许久,郦君玉二人回到俞家,已是华灯初上的时候。荣发等在外面,见二人,先迎上来悄悄回道:“才有吏部文选司郎中祁桐祁大人来访,等了一会先回去了。”郦君玉心想,这祁桐是祁成德的侄儿,他找自己不知所为何来?吴道庵心里倒是高兴,丞相能派侄儿前来结交,总归不是坏事。
郦君玉和吴道庵都不在,出来见祁桐的只好是俞智文这个俞家的当家人了。祁桐到了这么一户商户人家,自觉有失身份,怎奈正主不在,他又是奉命而来,只得一边后悔不该来这么早,一边和俞智文说闲话。
先问了问郦君玉家中还有什么人,话锋一转,说到听说郦君玉是南边人,朝中刘丞相也是南边人,(两人一个湖北一个云南,祁桐自己都觉得这话扯得太远了,可还得接着往下说。)刘丞相的两位公子皆年轻有为,一个驻守雁门,一个领兵吹台,听说郦君玉高中状元都恨不能亲身来相贺云云。这显然是胡扯了,且不说郦君玉和刘奎璧之间的过节,他中状元就是这两天的事,消息刚传出京师,两位刘公子又不是相士能掐会算,早就料定今科状元必是湖北郦生。
这还不算完,重头戏还在后面呢。祁桐话锋再转,顺着刘捷的两个儿子,就提到跟着刘夫人住在云南原籍的刘家二小姐。虽只轻轻的一句,也是意味悠远了。因此俞智文给吴道庵姑侄转述了祁桐的话后,又加了句:“祁大人巴巴说到刘二小姐,怕是想给君玉做媒呢。”
当初郦君玉只身带着荣发奔逃在外,遇见康信仁,认为义子,那会儿自然要将家中人口说的越简单越好,说自己没定过亲事。捐监时康信仁就按这个写了,之后一路下来,不想引出今天这么一个大麻烦。
一个朝廷命官,怎么会随意在人面前说上司家中未出阁的小姐?哪怕这位姑娘是庶出,哪怕这位姑娘不得父母钟爱,也绝没有人敢这么做。如此看来,俞智文的猜测很有道理,那么他为什么要来做媒呢?
往好处想,刘捷应该是得了什么消息,这消息说不定还是从宫里得到的,但肯定是对自己有利的。想到这里,郦君玉心中略感畅快,旋即又苦笑,刘捷这是怎么的,竟然和自己杠上了,先是他儿子,现在又是他女儿。该怎么应对呢?看祁桐的意思,他已经微微漏了个口风,一定以为自己会忙不迭地迎上去,也罢,反正他也没明说,明日自己还要面圣、游街,先等等再说。
想到这里,郦君玉当即对俞、吴二人道:“有道是高门嫁女,低门娶妇,祁大人不过顺口提了一句,小侄初入京师尚无根基,刘丞相怎么会把皇后的亲妹妹许配给我呢,就算刘丞相真有此意,小侄也万万不敢高攀。”
吴道庵听见提到刘二小姐,也立时想到这是要做媒。心想,要是君玉能和刘家结亲,背靠大树,对他的仕途大有裨益,再说皇后娘娘的亲妹子,相貌一定不错,配君玉,应该是配得上的。后来听了郦君玉一番话,又觉得有理,齐大非偶,刘家可不是普通的外戚呀,不但身居宰辅,更是与国同长的勋贵世家,门第不是一般的高,娶这么一房媳妇,君玉以后只怕要受委屈。倒不如在京城找个寻常官宦人家,一来不怕被拿捏,二来也不会被人说什么攀附权贵。只是要怎么回了刘家呢?
祁桐主要打得挺好,他没想到人家姑侄根本就不想攀这门亲,还在那等着郦君玉托大媒上门呢,所以想得好永远只是想得好了。谁都没有料到,第二天不用吴道庵、郦君玉费心想托词、找借口,一个人直接出手就把这件事了结了。
第二天,郦君玉着状元朝服,率诸新科进士入宫,上谢恩表。元熙依旧例,亲自将一对点翠银花与他簪于乌纱上,郦君玉这才悄悄打量眼前的皇帝。他早知道元熙正值青春,但见他生的龙眉凤目、英姿飒爽,不由心中纳罕,想不明白这样昂藏七尺的帝王,竟然会乱点起鸳鸯谱来,如果说第一次顾宏业提亲或许还有政治上的考量,第二次唐文浩到孟府送信,在郦君玉看来就是乱命了。心中思绪纷纷,忽见元熙正含笑看着自己,郦君玉忙垂下眼来。
元熙见他这样,觉得有趣,笑问他年龄、籍贯,又问他表字。郦君玉一怔:“微臣年幼未冠,尚无表字。”心想怎么忘了这个,有了官身,别人总不能再直来直去的叫他的名字,回头该烦请座师梁丞相赐一个表字才好。
不料元熙含笑道:“你已入朝为官,没有表字,同僚之间相称未免不便。”想一想:“朕便送你‘明堂’为字,愿你长长久久立于明堂之上,经纶朝政,翊朕泽民。”
郦君玉俯身拜谢。
勉励徐琛几句,元熙走到唐文潜面前:“想不到你竟能中探花。”言语间很有几分戏谑。唐文潜幼时做过他的伴读,二人才学只在伯仲之间,唐文潜的探花是他亲自点的不假,但至少是考官们觉得唐文潜在这三百多贡士里排的到前十名,不然他的卷子到不了他面前,也就是说,唐文潜能进前十,他元熙岂不是也能进前十了。
唐文潜不愿意别人觉得他这探花是徇私来的,他和元熙是中表兄弟,又是自小一起长大的,说话也比旁人随意了几分:“臣自幼便得名师指点,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十几年下来,再不中个探花,祖宗的脸也要丢尽了。”元熙笑骂:“亏你有脸说,你怎么不考个状元。”唐文潜正要答话,已有礼部官员回奏,吉时已到,请三鼎甲游街。
开头几句是北宋状元许将写的一首《临江仙》的上半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春风得意夺魁首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