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在唐朝诗人里应该能排进前十,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废话了,只简单解释一下本章提到的内容。大概就是说李商隐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佣书贩舂”,为别人抄书来补贴家用。这样艰难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他大概十六岁认识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后来他于开成二年的中举,也有令狐父子对当值考官施加影响的结果。来
然而就在这一年, 令狐楚病逝。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今甘肃泾县北部)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甚至将女儿嫁给了他。
当时唐朝正处于著名的牛李党争之中,而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因此,李商隐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他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从他后来的经历中可以看出,正是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从而一生蹭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