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4、奏凯还雨雪霏霏 ...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正是皇甫少华当下心情的写照。骑在高大的战马上,耳听身后数万大军行进的脚步声,皇甫少华的不禁感慨万千,短短数年,他由富贵荣显的少年公子沦落到东躲西藏的朝廷命犯,万幸后来遇见恩师,才能隐姓埋名考中武状元,这才有后来领军出征,立战功,翻旧案,重振家业等事。

      满天细雨雪珠撒在人脸上,不觉得冷,反而是一种说不出的温润,就像心上人的温言细语、轻声浅笑一般让人心里觉得熨帖。当京城巍峨的城墙在湿润的空气中远远显露出来,皇甫少华的心也越跳越快。

      终于远远地看到那株垂柳,柳下有一干人马,想必是朝廷派来迎接他们的朝中大臣,想起当日相送的情形,皇甫少华一阵心慌,待看清打头站的一位身穿绯色朝服,他身后倒是有几位着青色官服的,或高或矮,身型都不似郦君玉,皇甫少华心中有些失望,有些怅然。

      元熙派来出城迎接的,也不是外人,正是皇甫少华的岳父孟士元。因一会儿要去面圣,将领们都未着甲胄,而是穿着相应的品级的朝服,孟士元有四五年没见过皇甫少华,远远看见当先一匹高头大马上,是位身穿绯色官府身材修长的青年将军便知那人是他,心里也是唏嘘不已。如今看似拨乱反正,皇甫家眼看又要兴盛起来,对此孟士元自然的乐见其成的,只是心里忍不住发酸,皇甫家再兴旺,跟他都没半分瓜葛了,他的女儿已经变成别人的义子,别人的女婿了。

      快到跟前,离得还有一段,皇甫少华就从马鞍上跳下来,疾走几步,一头拜倒,只叫了声:“岳父……”就哽咽住了,孟士元扶起他,见他几年来眉目虽没有大变,依旧清朗洒脱,加上因褪去了少年的青涩,五官的线条刚柔并济,更显得格外果敢干练。

      “平安回来就好,前两天我去你家里探望,令尊令堂身体康泰,你且安心面圣。此番你立下大功、全家团圆,令尊令堂不知多高兴,等下了朝就回家看看。”孟士元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我见奏报上说你受了伤,可要紧吗?”刚才看他行礼的时候抬手都很吃力,想必伤势不轻。

      皇甫少华受伤这事发生在赫英南和卫勇娥都回国之后,王昌兄弟都已经被擒获了,大齐军队遭遇了一伙对王昌效死尽忠的军队极为激烈的抵抗,这一仗真是始料未及,你说主帅都被抓了,这些人再打还能改变些什么呢,但他们就是困兽犹斗,而且完全是不要命的打法。

      齐军这边走了两员大将,熊浩还养伤,压力陡增,皇甫少华调度得当,全歼敌军。总之就是误判了形式,以为叛军是强弩之末了,结果人家负隅顽抗,齐军总体来说吃亏倒不算大,死了几十个人,他自己却被一箭穿透了左肩。

      主帅受伤,还是在副将不剩几个人的情况下,自然要把消息捂得紧紧的,以免敌军趁虚而入,也防止自己这边军心不稳。京城这边离得远,情况就更不清楚了,锦衣卫的密报上也是语焉不详,元熙也不知道皇甫少华伤得有多重,所以前两天特地给孟士元看了秘奏,让他去找皇甫敬提前暗示暗示,别到时候万一皇甫少华伤得太重,再把皇甫敬给惊着了。

      “不要紧,只是皮肉伤。劳岳父大人记挂了。”到底是少年人,总是不愿轻易示人以弱的,哪怕那人是自己敬重的岳父。

      说了两句话,后面的人也都下了马,孟士元不好再拽着他仔细地问,他带了一堆跟来迎接大军的官员,皇甫少华带的人就更多了,两人虽有多少话要说,也都知道不是时候,孟士元替皇帝宣了谕旨,皇甫少华谢恩,然后就一堆人围上来说恭喜,不止围着他,熊浩等人也下了马,跟着被人一通恭喜称赞,一时间都有点分不清说话的人都是谁,说不两句,孟士元便提醒道:“咱们都别站在这儿耽搁时候了,陛下还在宫里等着呢。”这才又各自上马,一路迤逦往京城内来。

      宫里很热闹,元熙早上一起来就开始忙,先是处理了政务,又独自去奉先殿告祭列祖列宗,让天上的列为祖先放心,这仗咱们大齐打赢了。

      等元熙来至正殿时,皇甫少华等人已到了宫门外,够品级又没有跟孟士元出城的官员,只要能来的,差不多都等在大殿上了。

      皇甫少华不觉得自己进殿是参拜皇帝,而觉得是去见那个自己思念已久的人,一颗心怦怦跳的简直怕要跳将出来了。

      稳稳心神,皇甫少华跟着导引的礼部官员进殿,目不斜视,却用眼角搜寻着那道清逸的身影。郦君玉站的位置并不难找,他的品级在大殿上总体来说站的偏后,所以一进来,凭直觉就瞟到他了。

      宝座上,元熙一通夸赞,然后便是封赏,权昌手捧圣旨,一条一条大声宣读,皇甫少华一战封爵,授忠孝伯,升任总兵官,除执掌勇毅营还兼掌骁勇营,顶了吕寿昌的缺。然后是熊浩,授从三品定远将军,升副总兵。赫英南、郑敏、沈星等人也各有加封。另外,从国库拨八万两白银,做为士兵的赏赐,战死的将士另有赏银以抚恤其家人。这其中最特殊的就是韦勇达了,因其英勇献身,被追赐为昭毅将军(正三品),并荫一子为锦衣卫千户,可惜韦勇达连婚都没接,更没儿子,这项恩赏只能是说说而已了。

      尽管如此,权昌声音一落,百官便跪地叩首,山呼万岁,感谢皇恩浩荡。

      元熙本来是想趁此大宴群臣,被梁鉴、孟士元加上郦君玉三人联手劝住了——你想孟士元是连宫里的年酒置办多了都嫌浪费的人,怎么会把钱花在吃吃喝喝上。而梁鉴把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抛给了元熙,“陛下,如果开宴,参加的人都有谁呢?”

      这还用说,当然是上自丞相下到各部郎中、主事,顶多加上员外郎,这是文官,武职就是京营主帅和勋贵中有爵位的,再有加皇甫少华等凯旋将领。“就按年宴办就是了。”他还不知道中了圈套呢。

      “按陛下的说法,除了皇甫少华等几个将军,赴宴的人都是没上过战场的。”说是庆祝大军得胜班师,庆功宴上真正立功的只好像捎带似得来了几个,反倒是一直太太平平呆在京城的一群人借机大吃大喝,皇帝,你好意思吗?

      “那就连勇毅营一块赐宴,只不需进宫就是了。”在元熙心里,这一个胜仗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事,正应该大大庆贺一番,而且将士们出生入死,好不容易回来的人理应受到酬谢。

      “陛下,既然是开宴,鸡鸭鱼肉少不了的,”说话的人换成了孟士元:“现在已快到腊月,各家各户都开始置办年事,勇毅营出征有五千人,虽有战损,又补了吹台山旧部,这次回来的人数总有四千多,再加上勇毅营留守的,几千号人开宴,不说花多少银子,就是鸡鸭酒肉京里只怕都买不来那么多,难道还要为此从别处去调?那样又要动用民力,有违陛下的初衷了。”

      “这——”扫兴之余,元熙也不得不承认孟士元说的是个问题。

      “陛下体恤将士,实乃天下之福”这种拍马逢迎的话梁鉴、孟士元做过人家老师的说不出口,郦君玉身为晚辈责无旁贷,自然要顶上,然后话锋一转,“只是回来的人尚且有命受赏,还有多少将士已经埋骨黄沙,陛下不要忘记他们才好。”

      这倒是真的。活人可以赐宴,殉国的烈士却享用不到人间的酒食了。

      “如果仅是宫宴,花费也在千余两银子,要是加上勇毅营就更多,臣觉得看能不能这样,这笔银子与其被我们这些没功劳的人吃喝掉,倒不如看看有没有那个兵士表现奋勇而家里又比较困难的,做为陛下格外的恩典赏赐下去。”郦君玉提议。

      “谁说你没功劳,”元熙乜他一眼:“汉初大封功臣,萧何可是第一等的。不过你说的倒也是,庆功宴只算是锦上添花,不如拿这些钱做点雪中送炭的事。哪个士卒奋勇,这得等皇甫少华他们回来才知道。还有若是阵亡的,除抚恤外,赏赐加倍吧。”

      孟士元的本意不只是为了省钱,眼看年根了,宫里还要准备年宴,两次酒宴凑到一块市面上的年货肯定供不应求,商贩也要借机抬价,小民们一年辛苦到头,还不就盼着过年打打牙祭,所以拦住元熙免得弄得怨声载道。

      至于郦君玉的提议,元熙的赏赐是封赏之外的加恩,能给多少人?反正不会多,还能为日后立一个榜样,因此梁孟二人也赞同。

      “你们一个是皇甫少华的岳父,一个是他老师,朕想给他做脸到让你俩给拦了?”元熙似真似假地抱怨。

      看似就这么说定了,却不知的元熙心里一定要为勇毅营造势——这里要插一句,因为战损,兵部甚至取消的吹台卫的番号,就为了把人给补齐——这些人就是他的嫡系亲兵了,他要让所有人明白这一点,也要人所有人都明白只要忠于皇帝为国效力的,皇帝也不会亏待了他。另外,也是想让迎接大军凯旋归来的朝会更添一层喜气。

      所以,磕完头,等文武官员都站直了身子,元熙关心了皇甫少华的伤,便对熊浩笑道:“友鹤今年青春几何啊?”熊浩腿上的伤看来已经好了,至少走路看不出来了。

      “臣今年二十一岁。”

      这是?殿上绝大多数的人都觉得元熙此问来的奇怪,开动脑筋琢磨皇帝这是在抽什么筋?心思快的人则已经猜到了,莫不是……

      元熙笑道:“男子二十而冠,该到成家的年纪了。前两年你忙于国事,公而忘私,你家里人可是急得不行呢。你爹娘已为你选定了一人,据太后说,此人贞忠嘉孝,克赞恭勤,堪为良配。”顺理成章地给熊浩赐了婚,果不其然,熊家和卫家成了亲家。

      熊浩大声谢恩,声音都带着笑意。

      殿上却是一片低声的议论,除了郦君玉几个知道内情的,其他人都吃一大惊,熊浩是刚立了大功的人,卫氏呢,他爹兵败被俘,这也罢了,当时官府去抄没卫家,同时捉拿卫氏,居然给她硬生生夺门而去,从此没了消息,这样的人也能称得上是贞忠嘉孝?一直到近来卫焕回京才听说他女儿在家里侍疾,难道当日这卫氏是被熊家收留了,或者是在宫里太后跟前?

      皇甫敬和卫焕朝廷一会儿说是投降,一会儿又说是被俘,皇甫少华的身份也是一会儿一变,皇甫长华开始还是罪臣眷属呢,现在不是也做了嫔妃了吗。朝廷说了,抄家、拿人都是做给王昌逆臣看的,为的是让皇甫少华脱清身份,以免王昌用皇甫敬来威胁他。

      算了算了,皇帝一言九鼎说卫氏贞忠嘉孝,克赞恭勤,那就是呗,横竖不是咱自己家娶媳妇,人家熊家乐意就行了。于是满殿又是一片恭喜之声。

      熊浩笑得合不拢嘴,有皇帝的金口玉言,就没人再敢拿卫勇娥的过往嚼舌根了,虽然如果有人胆敢当面对勇娥不客气,都不用自己出手,她就打回去,不过哪个男人愿意妻子被人评头论足地议论呢。

      不知道元熙是不是做媒做上了瘾,等殿上稍微安静点,转过头又问皇甫少华:“朕记得芝田年纪和友鹤相仿佛吧。”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44章 奏凯还雨雪霏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