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要声明,做为一个职业妇女,我是绝对举双手双脚赞成女性有自己的事业。文中郦君玉关于女子从政的态度完全基于当时的客观条件。
由于医疗水平、生活条件等等因素的制约,古人平均寿命很低,不要说很古的古代了,二十世纪初期,人均寿命好像才只有三十多岁。当然,不论什么时代,青壮年都是最强壮健康的人群,之所以人均寿命那么低,很大程度是被极高的婴幼儿死亡率拉下来的。以可以享受当时最高等级的物质条件、医疗保健的清朝皇室为例,如果我没记错,好像活到成年的连一半都不到。
婴幼儿死亡率高真是一个要命的事。本来人均寿命就短,新鲜血液还补充不上,为了家族、种族的延续只有鼓励生育,大家尽可能地多生吧。
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种田、做工、打仗都需要大量的人口,只有大量人口投入生产劳动才能满足国家的各方面需要。尤其中原王朝对草原游牧民族的战争中,人口是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如果没人,就会落到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在老百姓朴素的思想里这就叫做多子多福。儿孙满堂说是刻在骨子里的一种期盼,与此相反的断子绝孙则是最恶毒的诅咒。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职场还存在女性歧视,女大学生毕业找工作要比男同学困难很多,这还是只生二胎呢,如果平均一个女性生四五胎呢?你觉得用人单位还愿意、还敢招女性吗?
即使是现代,偏远农村里还有不乐意供女儿读书的父母呢,春蕾计划就是个反证,遑论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能有机会识字的女子要么出身书香门第或者世家旺族,要么就是出身青楼。后一种就不说了,前面两种情况总是要嫁人的吧,根据门当户对的原则嫁的还不会差,古人讲究聚族而居,一大家子人一大堆的事,你看王熙凤每天有多忙,你能想象她白天和老公一块出去上班,家里得乱成什么样吗?又或者说有文化有理想的正妻在官场上奋斗,把家务事交给小妾打理顺便把孩子也生了?
所以我认为封建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格局,完全是由当时的生产力决定的,是不能为个人意志所转移的。
以上,个人的一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