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9、克汉城出其不意 ...

  •   有句话叫做天子之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布衣之怒,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王华是个将军,介于二者之间吧,所以在愧恨、担忧、后悔几种情绪作用下,发狠攻下了李朝国都汉城。

      汉城自李成桂建国便一直是李朝都城,王昌篡位后原打算迁都,但之后一直内政不稳、外战不断,加上汉城城池高大、易守难攻,便拖延了下来。

      因皇甫敬被囚城内,王华攻城不免有所顾虑,也亏了王昌不知道他二人的父子关系,并没有善加利用这一筹码。

      王昌如果知道实情是一定不会利放过这么好的筹码的,皇甫敬宦海沉浮几十年,心机肯定是少不了的,而且一步步从被排挤的边境县令,一步步做到封疆大吏,除了政务能力,领兵作战的手段外,为人处世也绝对有一套,如何想不到王昌的打算,所以你别看他在牢里关着,外面的事也不是完全不知道,听说齐军围城,他心说要坏,李朝保不定会用他做人质,向齐军主帅提条件,而齐军绝对不可能答应——此时他还不知道齐军主帅是他儿子,也不知道他女儿入了元熙的后宫——逼急了加上被人打回票,以王昌狠厉刚愎的性子来看,发起狠来说不定要把他拉到城头上折辱一番,在当着齐军给杀了,士可杀不可辱,与其受辱而死不如自行了断,嗯,不如这么着。

      自从听说围城,他就开始绝食了。王昌焦头烂额的时候,哪还管的上一个俘虏。

      皇甫长华被元熙纳做嫔妃,在后宫里地位也不算高,比不得立后这样的大事,所以悄无声息地就纳了,并不需要昭告天下,除了皇甫夫人,都不用知会什么人,加上两边正打仗,有意封锁消息,所以即使是王昌,也是刚刚得知自己手里面的俘虏还有这样的人物。

      哈哈,老天送来一份大礼,王昌如是想。怎么说也是齐国皇帝的岳父……呃,之一吧,倒可以当着齐军羞辱他一场,狠狠出口恶气,也让齐国的皇帝在臣下面前大大没脸。

      把人从牢里提出来准备上城墙的了,才发现这人已经奄奄一息了。一个死人还能有什么用,你能怎么羞辱他,王昌大怒,二话不说叫人先灌下一碗米汤,皇甫敬有气无力道:“王华与我乃是世仇,落到他手里必不能得个痛快,殿下仁慈,放我去死,日后必得福报。”

      李朝是大齐属国,上层都懂汉话、汉文,王昌倒不用人翻译,直接就听明白了,心想要真是这样,我不是反而替王华报了仇吗,不过他的话是不是真的呢?

      对此,皇甫敬的解释是“王华此人能做一军主帅,可见是个能干的,之前听说过他吗?听说过他的父祖是谁吗?”

      这话要是说给郦君玉,他第一句问的一定是“你怎么知道齐军主帅的谁的?”王昌的心思最善用在阴暗事上,顺着就想王华的父祖必是一时俊彦,不然养不出这样的儿子,自己一点信儿都没听说,看来是被人压住不能翻身的缘故,这么一想,倒也说得通。

      齐国皇帝既然都能纳他女儿做小老婆,可见齐国是知道早先以为皇甫敬投降是中计了,现在就算把他拉出去,别说人家信不信,皇甫敬配不配合先是个问题,要降早降了,现在绝食也是表明忠心嘛,万一城头上喊一嗓子再来个自杀,倒是鼓舞士气了。不行。

      王昌身边也有谋士,一直劝王昌与其拿皇甫敬撒气,倒不如拿他做人质提条件,“哪怕为了他们皇帝的脸面,王华也得想办法把人接回去,咱们就能得实惠。”

      “皇甫敬他女儿连个妃的位份都没混上,据说也不得宠,连枕头风都吹不起来,王华跟他还有仇,能为他答应咱们的条件?”

      “事在人为啊,不管怎么说,皇甫敬女儿总是齐国皇宫里有名分的嫔妃,再不把他当回事儿,说不定日后史书里也要被提一笔,难道齐国皇帝愿意千秋万代地被人议论?王华再怎么也得想想他日后回朝皇帝如何对待他吧,为了一个皇甫敬,功劳没了反而获罪,王华不会这么傻的。”

      “这倒也是,咱们得好好合计合计才行。”

      鸡肋啊,好不容易手里有个筹码还用不上,王昌悻悻然把人又扔回牢房里了,留着吧,费不了多少粮食,万一真的什么时候又要用呢。

      王昌能留皇甫敬一命,甚至不担心他耗费粮食,乃是因为汉城做为国都,储备的粮食坚持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既然是围城,他在城里,王华可是在城外安营扎寨,眼看严冬来临,谁比谁日子难熬,不用问了吧,自己都不用出手,老天就把他们冻死了。哪怕冻不死你,等到明年开春,海上冰化了日本那边的人就能过来了。

      是的,眼看局势江河日下,王昌岂能坐以待毙。他现在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谁还肯帮他?但他手里还有一样诱人的东西或者说承诺,那就是土地。

      小喽啰们提着脑袋打仗或许是为口饭吃,得点粮饷,运气好的时候还能顺手抢点金银珠宝什么的,首领们哪能这么眼皮子浅,他们的胃口可是大了,终极目的自然是称王称霸,最少也得是一方诸侯。要不然日本比李朝大不了多少的地方,一伙人争来争去,打了那么多年呢。

      打仗这种事吧,有赢就一定有输,赢了的人抢地抢钱抢人口,输了的无立锥之地,除非战死或者自杀或者被杀,就得另找一块地方,王昌恰于此时派人示好来了。他当然不愿意割地,谁不愿意一家独大呢,奈何形势比人强,双方又就多大的地方,位置在哪反复谈判,终于谈妥,时令已到冬月了,海上结冰,李朝日本两国隔海相望,就没有陆路相通,这下不等也得等了。

      对于撑过今冬,王昌还是有信心的,原因就是之前说的,老天帮忙。

      见过王昌,皇甫敬就吃开饭了——想死和想置之死地而后生区别还挺大的,既然王昌暂时还没有折辱他的意思,事情或许还有转机也未可知,切不能到时候因为身体的缘故办不成事,实在不行,临到跟前再咬舌头也来得及啊。

      和他一起被俘的还有副将卫焕,两人此时都在思考如何逃出去的问题。他俩也不是异想天开,锦衣卫打入李朝好几年,费尽千般苦心,终于和两位老将联系上了。既然是国之忠臣,那就不能寒了忠臣的心,更不能寒了后来忠臣的心,所以元熙指示务必要尽力将二人平安救出。

      这也是王华在城外按兵不动的原因,锦衣卫不知道他真实身份,生怕他立功心切,总不能咱们费力巴拉的救人,你前面一通猛攻,激的王昌一怒之下把人砍了吧,于是现身跟王华也联系上了。

      王华当然是乐见其成了,一面着人每天不定时地做做攻城的样子,骚扰骚扰城里,次数一多,城里面慢慢也就懈怠了。

      锦衣卫的手段是策反。锦衣卫执掌原本包括巡查、刺探等事,已经因为武功不行被皇帝嫌弃了,要是本职在做不好……你说说朝廷养你有何用,因此上无不尽心竭力。

      有道是功到自然成,王昌手里面用的绝大多数还是李朝留下的旧人,既然能背叛旧主,可见不是什么忠贞不渝的人——真有这样的,早就尸横祭坛,血溅礼器了——背叛这事有点类似于良家女子入青楼,第一次或许还三贞九烈要死要活的,只要有了第一遭,后面就不会再当回事了。投降、叛变与此类事,背叛过一次,反正已经是二臣了,再叛以此也不过如此,说得好听点还能叫做改过自新,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王昌已是江河日下,齐国的人代表李氏旧主表示出不念旧恶,也就顺水推舟了。

      当然,锦衣卫不是什么人都找,找上的都是受过李氏恩惠且在王昌手下自以为不得志,心怀怨恨的。再一个,也不是一找上来就让人如何如何,总要循序渐进,温水煮青蛙,等提出要求的时候,才发现已经在在贼船上下都下不来了。

      现在发现自己在贼船上的,就是一个管监狱的官。

      没办法,按照指示,一碗药放倒了狱卒,然后给皇甫敬和卫焕换上随从的衣服,他了解卫兵换班的时间,把着点,趁黑把人弄了出去。

      说起来只有几句话,殊不知为了这个目的,锦衣卫多少人熬心费力,大把的银子撒出去,但把人弄出监狱还好说,难的是出来之后怎么办。

      只要王昌稍微有点脑子,必定紧盯着关押皇甫敬的天牢,换句话说,皇甫敬被救出来之后,王昌很快就能知道,如果还在汉阳城里,别管你躲到哪儿,被找到不过是迟早的事。除非立刻出城,否则前面一切都是白费功夫。想出城?即使不是在这种兵临城下的时候,负责京城防务的也绝对是主上的心腹了,这样的人要想策反,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解决的办法是和城外的王华约好,这边皇甫敬、卫焕一被带到相对安全的地方,锦衣卫就发出信号,城外早就是厉兵秣马、披坚执锐,就等着这一刻了,当下分作几路攻打汉城城门。齐军攻城对于李朝守军来说不是稀罕事,三不五时地就来这么一出,一开始还严阵以待,结果齐军意思意思地攻一攻,打一打,自己就撤了,时间一长,守军想着齐军劳师远征,转战千里,打了两年的仗,就是铁打的也撑不住了,加上粮草补给不利,天气寒冷,真正的强弩之末了,攻城就是做做样子,给齐国皇帝个交代。这样想着,就不再把齐军的进攻当一回事,渐渐地懈怠了,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今天人家动真格的了。不但城外齐军主力大举进攻,城里好几个地方失火,还都是存放粮食的仓库或者衙署之类紧要的地方,甚至连宫城都没能幸免,用脚趾头想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王昌毕竟是谋过反篡过位的枭雄,非常人可比,立刻调派人手去各城门增援,同时兵分几路,有去地牢提皇甫敬的,更多的却是满城搜查,不只是搜捕可能已经被人救出的皇甫敬,更要找出四处放火引起骚乱的齐国间谍。

      城外的王华等人自是知道时间紧迫,如果久攻不下,城里的不止是皇甫敬、卫焕,好容易混进去的锦衣卫大约也得全军覆没了。哪怕是名将,也各有所长,有的擅长长途奔袭,有的拿手的埋伏偷袭,有的适合防守,而王华恰恰最擅长攻城。无论是跟柴克俭作战还是在李朝,攻无不克,但这次关系到亲爹的生死,有道是关心则乱,怕只怕……熊浩、沈星等人不无担心,然而事实证明王华不是一个私而忘公的人,也或许他是因关心而越发冷静,总之整个战役安排的有条不紊,一丝不乱,何人攻何处都是经过细致推敲考虑的,兵法有云围师必阙,王华特意留出一门——当然不至于一兵一卒都不派,那样的话简直是明摆着告诉王昌此处有诈了——令韦勇达带兵佯攻,只准败不准胜,却命郝南英带兵埋伏在三十里外的必经之路上。

      王昌虽然临危不乱,但他手下士卒早失了斗志了,双拳尚且难敌四手,王昌现在不说是光棍一个也差不多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面对城外数万齐军,只得带上弟弟王显还有两人的家小,靠着亲近部下拼死冲杀,硬是杀出一条血路,逃了出来。

      一口气跑出几十里,看看后无追兵,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以为逃出生天了,一声大喊,郝南英又带兵杀到了眼前。

      又是一番混战,最终王昌兄弟带着几十亲兵逃走,妻子儿女全部做了俘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