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6、辽阳城张松示好 ...

  •   “拿来,孤看看。”

      听说妹妹去找他,李铭脸上的笑意更大了,接过九连环认真地解了起来。可以看出来,他对这个妹妹是真心疼爱的,这样的李铭,让郦君玉不由得想起来孟嘉龄,他们兄妹有三年没有见过面了。

      不知道娘和哥哥嫂嫂道京城了没有,如果到了,岳母是一定会去孟家探望的,不知素华能否应付的来,还有上次听说嫂嫂有喜,也不知给自己添了个侄儿还是侄女?郦君玉思绪纷纷。

      李铭专心在九连环上,没注意郦君玉的神情,自顾自地叹息道:“先王的儿女如今只剩我和永安两人了,她也是可怜,她一出生就没了亲娘,小小年纪跟着大人颠沛流离,一想到这些,我总是忍不住对她娇惯一些。”.

      提到永安,李铭就想起留在大齐的堂妹,心情又低落了下来:“可惜静和不能随我一同归国了。”

      静和就是献给元熙的那位朝鲜郡主,她是李铭叔父的女儿,是李铭的堂妹,封号静和,不过现在应该称呼她为和嫔了。王室里,如果不是同胞,亲兄妹不熟的都多着呢,何况堂兄妹,两人原先都没见过几面,即便如此,李铭依旧心里难受。

      “陛下后宫嫔妃众多,静和品貌不算出众,又没有娘家,我只怕她……唉。”李铭眼睛看着郦君玉说道。

      如果郦君玉或者梁鉴能偶然向元熙提一提静和,让元熙不要忘了宫里还有她这么个人,也许能让远离家人远离故国的她日子好过一点吧。

      郦君玉何等剔透的人,怎么会听不出他话中未尽之意,但是元熙后宫的事,他一个外臣岂能轻易置喙,和嫔又不比皇甫长华,即使不考虑皇甫少华的身份,单只是皇甫家和孟家的关系,如果有什么大事梁鉴一系都可以替她据理力争。

      和嫔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如果郦君玉真敢替她邀宠,只怕宠邀不到,反而会让人起疑吧。“宫里别的不敢说,衣食无忧是能保证的,要想平安终老,倒也不是难事。”郦君玉只能这样安慰他了。

      “你是说老老实实的呆着,不要有什么争荣夸耀的心思是吗?”李铭有点不高兴地说道。

      “即便是民间,也不见得每对夫妇都是爱侣,夫妻之间也是要看缘分的啊。”郦君玉说道:“郡主现在就算不能宠冠六宫,依旧享有莫大的尊荣,至于能否平安喜乐,恕我直言,还是靠个人心境了。”

      “你说的倒也是实话,想我父王当年君临天下,呼风唤雨,后宫佳丽三千,莺歌燕舞,多少大臣因为劝谏被贬官、流放、杀头,如此看来,这些都是他要的,喜欢的,但是据我所知,他心里也没有真的觉得快活。我父王尚且如此,何况是其他不能弄性使气的人呢。”

      有道是子不言父过,李铭语中对他父亲却殊无敬意,令郦君玉大为惊讶,不过想来也是,李隆的所作所为于国于家来说,的确没有什么可以令人尊敬的地方,日后上谥号,按谥法不是灵就是厉再不然就是炀,这也不是子议父,臣议君嘛。

      “天既然将大任降于君主,乃是天命所归,治下兆亿子民祸福生事系于一身,身边围聚无数迎合奉承之人,因其如此,对于平常人来说无伤大雅的喜好,往往也会导致祸乱国家的后果,这样一想,身为君王如果想做明君的话,也要放弃许多寻常人都可以享有的乐趣的。”

      李铭手里一顿,将九连环随手搁在车中的小几上:“正是,所有人都在教我怎么做一个好国王,唯有你,才能体量我也需要放弃许多的乐趣。”说完,觉得语气似乎有点太亲近了,急忙又说道:“人常说不如意事十常□□,明堂你少年得意,难道也有不称心的事吗?”

      郦君玉心说我不称心的事可多了,“我只不过一介小吏,哪能事事顺遂呢。”

      “遇上不顺利的时候会怎样?”

      这可这么说呢,不同的事有不同的解决办法,郦君玉拿起九连环说道:“不论什么事总是一环扣一环的,我只要一环一环地解开就好,就象这九连环,虽然有时候看似需要退回一步,或者需要绕开一环先拆下一环,只要认清最终目标,每解一环都离终点近了一步。”说着,郦君玉把完全解开的九连环放在桌上。

      *

      之前郦君玉压根没想到一个亡国之君流亡别国身边还有这么多人,初次见李铭带着亲眷、随从、大臣、护卫,等等等等,加上大齐派来护送的卫兵,乌压压看不到头的一片人。

      去辽东的路郦君玉是第二次走了,算得上轻车熟路,但带着这么多人尤其里面还有不少女眷、幼童,自然不可能象他一个人的时候,风餐露宿,马不停蹄地赶路。多用了一倍的时间才到了辽阳城。

      张松知道他能留任辽东总兵,郦君玉在其中是起了作用的,不然就凭他丢的那些机密,至少也得革职下狱,因此相比去年,对郦君玉的热情更有几分诚意。路上的时候,郦君玉听说图尔格去世,曼都本承袭了他的官职,他在辽东时间短,来不及亲去向曼都本道恼,倒是张松说“你打发个人过去说一声,估计你也没准备,我倒是多备了一份,你让人带上,不过是个意思。”

      凶礼不比吉礼,吉礼要送礼,这好说,只要口彩好,一般也不会太挑剔,比如老人做寿或者新人成婚都有送屏风的,不过图案换一换就是了。凶礼就不一样了,人家死了爹,你总不能送喜庆的礼物不是,一般就是送祭银,还有就是路祭,即出殡时在路旁设香烛纸钱贡品祭拜。

      “下官带的人不多,而且也不知此地风俗,此事还得有劳大人了。”

      “好说,”张松爽快道:“哲陈那边我盯紧了,曼都本毛头小子,想闯祸都翻不了天,就怕他手底下有不老实的。”后面这句话不是对郦君玉说的,而是借郦君玉送到梁鉴、元熙耳朵里的。

      “庙堂定然明白大人苦心。”郦君玉保证。

      见他这样上道,张松心情大好,在他们休整的几天里,不但帮忙补充了各种物资,而且把之后的路上有可能遇到的情况尽量跟他介绍了一番,又道:“不是我怕你们住的时间长啊,我跟你说,趁现在天气不冷不热赶紧赶路,等到九月份下了雪,路上可就难走了。”

      除了要加紧赶路以外,还有一件最要紧的事就是水源问题。

      之后的路上果然如张松所说,最大的困难不见得是王昌派人偷袭,而是这一路基本上在过去的一年中都是战场,不但人烟稀少,更重要的是许多地方水源有可能已经被污染了,“咱们大头兵命不值钱,别说水不干净,逼急了马尿也得喝,不然也是个死。但是李朝过来的人,别管怎么样,身子骨是金贵的,别因为喝水闹出个病来。其实只要不是那一位,病了倒不是多大的事,就怕最后闹成疫病,一个传一片,到时候你说你说该进还是该退。”

      郦君玉还真没想到这一点,郑重谢过张松,马上派人大量采购明矾、榆树皮、木芙蓉、杏仁、桃仁,并大量收集干土、木炭、碎石等物。

      除此之外,张松还以换防的名义调了两卫的人马,护送他们到国境:“至少在咱辽东不能让你费心,再远就不是老哥哥我管得了的了。别的不担心,咱们人多,王昌就是派刺客他能派几个人来怕的是他给你使点坏,给你水源里放点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这些天我让人沿路哨探着,你路上也多留意。”这是有向梁鉴投诚的意思,郦君玉何等乖觉,话里话外表示不会忘记他的好意,不但梁鉴面前,如果有机会一定在皇帝面前替他多多美言几句。

      出了辽阳城再向东走,果然如同张松所说,一路上越来越显得破败荒凉,路边不时能看见倒毙路边的死尸,沿途除了路过卫所,基本上看不见什么人,不但路上没有走村串巷的货郎,田野里也没有挥汗如雨埋头耕作的农夫,而且有时走一天也遇不上一座村落,即使遇上,往往也是人去房空的荒村,越发显得萧瑟荒凉,真正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这种情况,免不了就要露宿,一开始李铭还有些不习惯,他知道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给他弄座行宫出来,久而久之慢慢倒适应了。在如此荒凉之地,人与人之间不免相互依靠以求慰藉,与旁人相比,李铭是更愿意和郦君玉在一起,每当看见他温润清雅的身姿,李铭都仿佛感觉到自己如同枯枝般凋零的心上,开出一朵娇艳盛放的花一般,充满了生机与朝气。

      郦君玉近来和李铭接触的比之前多了不少,一方面是李铭出于心理原因时常请他过来,另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他的几位师傅先后病倒,没有人和他讨论治国之策,李铭有了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这一路上,郦君玉严格要求水必须用木炭石子将水过滤,而且必须烧开之后才能饮用,如果有人生病必须上报,因为准备充分,倒没有爆发疫情,但是李铭的几位师傅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耐劳累,陆续都病倒了,不仅是师傅们,他母亲,就是李朝的太后了,这两天也发热了。

      元熙给他们是配了太医的,不过你想想,给太后治病的那一定是太医院医术最高的太医了吧,结果如何呢?元熙肯定不可能把最好的太医派给李铭吧,李铭为此十分发愁,郦君玉少不了也要和太医商议号脉、开方,一来二去李铭对郦君玉越发有了几分依赖,说话也更随意了几分,虽然郦君玉看来他以前就够随意了,连他爹都敢评论。

      “几年前,我们经过此地时,这里尚没有这般萧索荒芜,如今看来令人心生悲悯。”李铭低声说道。

      “这几年,我大齐和乌必凯在此地反复拉锯,良田变作战场,百姓非死即逃。好在祸乱平定,朝廷将组织流民返家,若能休养生息,假以时日,想必依旧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富饶之地了吧。”郦君玉说道。

      其实这些皆非根本,所以李铭说道:“纵使如你所说富庶安康,一场战乱来又灰飞烟灭了,怎么不发生动乱才是根本所在。”

      “有多少人是希望有动乱发生的呢,可是你看,不单是王昌这样的乱臣贼子,就是民乱时不时也有那么几起。”郦君玉引导说道。

      “是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动乱发生?”李铭沉思道,这个题目太大了,他这一路上和师傅们摇摇头,转而说:“大齐地大物博,以一国之力应对这一仗尚且如此艰难,不敢想象我李朝现在又会是何等的满目疮痍。”

      这个郦君玉倒是可以保证“辽东因为反复拉锯才成了眼下的情况,此番入李朝的主帅王华治军严明,不会放任手下掳掠烧杀,不过毕竟是战场……而且之前的积累也是关键。”

      李铭只能叹气,他爹几十年时间把李朝这个本来谈不上富庶的国家治理的越发疲敝,本身的贫瘠加上动乱的打击,他将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

      任重道远啊。

      饶是郦君玉提醒在先,等他们终于走到李朝境内,李铭还是被极度的贫瘠震惊了,李朝的贫瘠和辽东还不一样,辽东那是荒无人烟,把人迁回来,背后有整个大齐做依靠,恢复起来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但他们这边就不同了,大部分的地方田地荒芜渺无人迹,偶然有集镇,又是哀鸿遍野,即使有人也都是鹑衣百结,奄奄一息,所经之处,遇上的人如果没有扑上来乞食,那一定是饿的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随时都有可能死掉了。

      李铭心怀悲悯,但也不可能把他带的粮食全都拿出来赈济百姓——即使全拿出来,对于如同汪洋大海一般的饥民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大概连朵浪花都激不起来。

      没有见识过两年前大齐京城外饥民围城的壮观而凄惶的景象,李铭深深地被眼前的惨状震惊了,又想到自己将要面对的困难,李铭越来越忧郁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