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筑基小成 ...
-
所谓心定则神明,是夜黛玉入定之时,全身诸穴中的灵力奔畅无阻,往返如织,比起之前不知快了多少倍,它也不只是一味的快,灵力冲刷经脉,仿佛急流澎湃,气海中也愈发深窈,灵雾腾升,其灵力之浓厚,几乎化气成液。
更奇的是,体内还有一些灵苂露中未化尽的游丝,此时也渐渐汇合于气海,神识方自上面掠过,那些游丝一起搅动着灵气熊熊燃了起来,这一下可非同小可,气海里一时间容纳不得这许多的灵气,巨扩急张,几乎迸裂了一般。
黛玉这一刻,已在身外,五脏六腑,如开仓见豆,一一可数。
气海巨膨骤缩,如开天辟地般的一阵剧变,顿被撕裂开来,而灵力由气化液,已自成汪洋,上为晴空,是霞光霓彩般的轻盈浮掠的神识,下为碧海,是浩浩汤汤,粼粼变幻的灵波。
这就是青泽经中所言的,化真炁为玉液,点气穴为神丸。
也唯有此时,才算得上初窥修真之路的门径,而气海化升为识海后,黛玉将神识外放,已能感受到惜春所说的身外之身,阖府中,诸人诸事如收眼底,虽远弗碍。
不过猛然间,也把她吓了一跳,赶快将外放的神识收回。
黛玉全身气息活泼,既无心去睡,又不知该何处可去,索性留了一张灵符,自己孤身一个,走去营建中的园子里游赏。她记得书中潇湘馆的方向,信步寻去,只见清泉尚在,粉垣尤存,可惜那千百竿翠竹还未种下,只有后院那一大株原来就有的梨花树,香雪融尽,绿荫荣荣。
她竟在这儿发现了一丝灵机,正凝目看时,花木兰从梨树上的枝桠间猛的飞了下来,扑腾腾的绕着她飞了一圈,那只红冠绿衣的,也探出头里观看。
黛玉伸出手,花木兰小心翼翼的落在她的小臂之上,亲热贴蹭,低声“姑娘来了”咕哝个不停。黛玉不禁笑骂道:“你这小贼!”这白鹦鹉经常夜里来食盅里偷吃,她是知道的,只当放养于天地间,没想到它不止是一个偷儿,还是个拐子,难怪环儿的那只也跟着丢了。
黛玉化生了几枚灵食灵果,喂了两只鹦鹉,心想:“这园子夜里人声寂寂,便是白日,偏僻之处也无人往来,我既不能离府太久,这里岂不是一个绝好的修炼的地方?”
潇湘馆、怡红院靠近正门,修葺的早些,屋舍内业已粉刷完毕,不过床几椅案还未配齐,毡帘陈设也一丝还无,幸好此时的黛玉也不讲究这些,见暖阁里面的炕席还算整洁,暗忖:“我借用这里,也不算唐突了。”
不过人在府中,总有诸事纷扰。
这“病”愈之后,黛玉去老太太房里请安,贾母便将向前的事儿提了。
那个梧栯书院就在城东郊的子墟山下,还是开国名臣所创。后继子孙也争气,尽心经营,不惜重金厚礼延请致仕名宦,经学大儒前来主持讲学,因出了不少一时杰俊,为国培才,宣文有功,当年还曾得了老圣人的褒奖。
如今求学的生徒甚众,不算上游学附学的,单单正课生副课生加起来也有一百多人。一个开书院,一个起书阁,岂不正是锦上添花,一拍即合的好事?
贾母道:“你舅舅带着宝玉去那边看了看,山虽然不太高,有几分秀色,还有数道清泉,各色嘉木,书院里也是万分齐整,名师大儒正经有好几位,你舅舅赞不绝口,直恨不得把宝玉也押送到那边儿。只是那儿的规矩忒严了些,咱们又不是呕心沥血谋富贵的人家,我那舍得他去受磋磨。”
黛玉道:“老太太和舅舅都看中,必然是好的。不过白收了人家的,到底有些不安心。”贾母点头道:“正是,那边也是大家大族,日后若是有一两个不孝子孙,撕掳开了,反倒白白坏了情面,还不如银货两讫的好。”
王夫人跟在一边,也笑:“总是老太太想的深远,本来就是积德行善的事儿,他们虽心虔,咱们家也不好占这个便宜。”
最后由贾琏出面从书楼的账上支出银子,盘了约莫有一百八十余亩地下来,贾政为人古板方正,全令置在黛玉的名下。这京郊的地本不便宜,又在知名书院旁边,更是奇货可居,好在有一半是山林地,那边山长又把价给低低做了,也算两两相宜,各自情愿。
地契还未到手,筹画省亲别院的那位老明公便来要鱼鳞图,因这书楼旨在读阅而非藏书,所思所想,着实新奇,竟投了他的缘儿。又听说掌事的居然是府里的几位公子姑娘,颇有几分天真未凿之性,不求工巧,不求矜贵,以舒朗宣阔为主,摒虚务实为要,若是能因地制宜,革故鼎新,那更是再好没有的。
这位老明公心热技痒,倒比建园子更有几分兴趣,且又不急着开工,便一口包揽了去。
贾母听了,反倒过意不去,从体己里挑了两件玩器作为润笔之资,命宝玉尊尊敬敬送去,谁知人家居然不收,反倒封了五十两银子过来,言明要捐与书阁,并戏称道“若是托此地之福,百年之后或许还有人记得老朽的名字,也算一件幸事了”。
王夫人自然把这些权当趣事,进宫的时候说与娘娘听,娘娘岂有不喜的,只因事还未成,不好拿出来宣讲,不日即给宝玉和府中姊妹们赐下珍奇巧物以示嘉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