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第 24 章 ...

  •   之后江辰便成了古往今来,最令大臣们深刻的状元。
      再之后,江辰婉拒了皇上的一概封赏,留下了一年之后再来做官的话后,继续当起了他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江家二公子。
      本着好事不出门的定律,长安城内江辰依旧是那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公子哥。
      朝堂,是真正杀人不见血的战场。有时候,成败,只是因为你的一句话。
      江辰正是悟到了这一点,才想着,继续消失在众人的目光下,也未尝不可,一年时间,无论当年的事情有多么不可收拾,也该淡忘了。
      更何况,他那时候在大殿上出尽风头,若是他那时候入朝为官,前程确实大好,可有道是祸福相依,也难保不会成为众矢之的,他舍了大好的前程,同时便把这祸端一同舍去了。而且此举,不仅明哲保身,亦是挡了江家的锋芒。
      此番回来,只是因为有很多事情,一定要弄明白罢了。
      江辰归家的第三日清晨,江陵终于现了身。
      彼时江辰正在院子里扫掉落下来的木樨花,云天咋咋呼呼跑过来跟他说这事,他不急不缓的把落花挑拣到袋子里。
      “兄长现如今在何处?”
      “往主院去了。”
      过了莫约半个时辰,江辰正把木樨花放入烧开的水中,院子外传来一个温润的声音:“我道南院今日怎的花香正浓,原来是木樨花又开了。”
      “兄长既然来了,那就喝杯茶罢。”
      江陵一身玄色绣纹衫,闻言浅笑:“那便却之不恭了。”
      江辰将煮好的茶汤捞出来,“兄长此番叫我回来,想是有什么事情要同我说罢。”
      江陵无奈一笑:“有些事我就知道是瞒不过你的,也怪我太心急,张口就同你说一年之约的事情,那时候,我只想着捡紧要的说,也难怪你察觉出来。”
      “你不在的这段日子,确实出了几件事。其中一件事,想必你已经知晓了,父亲被弹劾,已经革职查办。弹劾的罪名有数十条,虽说大部分是子虚乌有,可,这份弹劾的奏章里,有三条,是真的。父亲也是因为此事,一病不起。”
      江辰拿着茶壶的手顿了顿。
      “可知是哪几条。”
      江陵道:“你且听我慢慢道来。”
      “这第二件事,便是父亲被革职后,皇上先找了官居一品的太子太师彭海晋担任宰相一职,可十天之后,彭太师失足落水而亡,后来皇上找了两朝元老光禄大夫韦林,半个月后,韦大人在自家府邸自缢而亡。再然后,大理寺卿陈龙担任宰相一职,三天后,陈大人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江陵继续往下说道:“由此一来,宰相一职便一直悬空,朝中人心惶惶,已经有五位大人卧病家中,数日未朝。这便是第三件事。”
      风和着木樨花的清香缓缓吹过,枯黄的叶散落一地,江陵浅尝一口手中的茶,“你方才问我父亲的那三条无法开脱的罪名,我这就同你说个明白。”
      “父亲在朝堂上为官数十载,一步一步走上了宰相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宦海沉浮,朝堂上那些纷争,父亲看的比谁都要清楚,自然,也明白,功高震主,这几年,他也确实有告老还乡的念头。”
      “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父亲在朝堂上,树敌无数,这次弹劾,想来也是有备而来,第一条罪名便是舞弊,父亲早年科举考秀才时,曾偷过考题。不仅如此,他那时生活窘迫,还将这考题‘透露’给了许多同届考生。”
      江辰一边听着这话,一边不动声色地用茶盖轻轻拨开浮在茶面上的茶叶,心里却早已经开始暗自思量。
      江陵说到此处,微微顿了顿,看了一眼江辰的神色,见他平静如常,叹了口气,接着道:
      “第二条罪名便是受贿,这条说来有些牵强,在我朝,受贿是重罪,父亲是万万不敢犯的,那时候,父亲尚且还是个吏部侍郎,那行贿者本来是让父亲代为转交,父亲也照办了,可这件事情过去多年,受贿行贿双方也已经相继不在人世。这一件事也就这么扣到了父亲头上。”
      “至于……这第三条罪……”江陵眼神飘忽游移,不自觉望向了远方的天穹,万里无云,秋高气爽,他动了动唇,几次都想开口,却迟迟说不出口。
      “是夺权窃位罢。”江辰的茶杯见底,语气平淡到像是在说茶没了再倒一杯一样,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说出了江陵踌躇许久也说不出口的话。
      江陵一惊,茶杯哐当碎了一地,沉默许久才叹了口气,肃然道:“子渝,慎言。”
      其实也不难猜出,自古以来,皇权就是个极为敏感的东西,宰相的权,是从皇上那分来的,皇上就时时刻刻惦记着如何把它收回来,再放出去,再收回来,以确定这天下依旧是他的天下。
      算算时候,皇上消停了五年,也该收权了。宰相的罪名本来便少,而这条,却是百用不厌的,而且效果立竿见影。
      “子渝,若是你,你会如何做?”
      江辰起了身,背对着江陵,轻轻飘出来一个字:“等。”
      那一刻,江陵望着江辰的背影,觉得此时的他熟悉而又陌生,一时之间百感交集。
      江辰又转了过来,看着江陵,脸上的神情一如之前淡漠,继续说道:
      “原本宰相一职炙手可热,人人都想当,可如今却是宰相无人可当,先后死了两位大人,嫌疑最大的,就是父亲,他此时不仅要等,还要让城中所有人知道他重病缠身,这样,不但能洗清嫌疑,还能向皇上讨个人情。”
      江辰素来沉默,平日绝不会多言,此刻却一下子说了这些,倒叫他另眼相看。江陵不由得叹道:“小辰,许久未见,当真是叫我刮目相看。”
      江辰回道:“兄长谬赞。”
      二人后面聊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许是有些日子未曾见到了,江陵缠着江辰聊了好一会儿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送走江陵后,江辰依旧每天就这样悠哉悠哉待在家里,闲来无事,把四书五经又温习了一遍,还顺带看了几本医书。
      江陵自那一天之后,忙得脚不沾地,每日都早出晚归,有时候,甚至彻夜不归,时间转瞬之间到了八月份,秋意渐浓,梧桐落木风凄凄,远树疏林萧萧,一半深山带斜阳。长安城也发生了几件事。
      这第一件事,便是江辰得了个新身份——礼部尚书。
      而江陵,承了那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宰相一职,年仅二十六。
      此消息一出,蔓延速度堪比当初先皇驾崩传位给三皇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上至朝廷命官,下至老弱妇孺,人人皆在谈论,江陵能坐这个位置做多久。
      长安城酒楼茶馆里甚至有人下注,有人说五天,有人说十五天,还有人说十天。这却出乎江辰的意料,这实在是个只赔不赚的买卖。
      若是江陵在这位子上当真做不久,那便是丢了性命,把自己置于险境。
      若是江陵坐的长久,那便是又坐实了江坤窃权夺位的心思,那么杀害那几位大人的元凶,就算不是江坤,谣言和舆论也会把风向往那边带,江家难保不会落个不忠不义的罪名。
      不过,虽说圣意难测,可江辰却看出来了,皇上这是以退为进,想着把江家这些年在朝中的势力连根拔起,毕竟皇上早已经不是那个软弱的三皇子了。
      群臣也不是吃素的,一察觉皇上的立场后,纷纷上书,与江坤划清界限,还不忘记顺带表明自己与江坤这等奸恶小人势不两立,不共戴天。
      不过,三日之后,这场看似汹涌的波浪在即将爆发之际,竟然又无声无息地平息了。
      缘由便是江陵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上了一道奏疏,此奏疏情真意切,巨长无比,文笔颇佳。大致意思便是,若皇上不收回成命,江某只好背上千古罪人的称号,但更为重要的是江某年轻,实在还是难担大任云云。
      这封奏章终于打动了皇上铁石般的心肠,要知道,当时江坤老泪纵横使了一招苦肉计,皇上也就是象征性掉了几滴泪,而后便接着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了。
      可江陵上这封奏疏只为了达到一个目的——代宰相。
      既然是代宰相,那便还不是宰相,只是代为处理宰相的一干事务,等到皇上什么时候找到了合适人选,那便功成身退。
      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皇上也不好再铁着脸扮包公了,毕竟和江陵也有那么多年交情了,也总不能把人真的逼到绝路上,所幸就给他一个人情。
      这一计可谓是妙不可言。
      于是之前上书的众位大臣,再次发挥他们墙边草的特性,当做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再次上书表明自己中立。也不急着跟江家撇清关系了,有的甚至昨天还对江家喊打喊杀,对江坤不屑一顾,今日又开始套近乎,说江坤是古往今来不可多得的贤臣,堪比房玄龄,管仲之流。
      此为论人的脸皮有多厚乎?
      比之牛皮,有过之而无不及罢。
      而这第二件事,便是——宁王回京。
      要说起宁王殿下,那真是说个几天几夜也不为过。
      长安城内,宁王殿下是个让男儿们誓死追随,让姑娘们夜不能寐,让孩童稚子立志成才,让耄耋老人叹后生可畏之人。
      当年宁王与匈奴一战,大获全胜,班师回城时,引得未出阁的少女们精心打扮,穿上最新潮的衣裙,相继掷花,把整条街,围的铁桶一般,水泄不通。
      朱雀大街上,从未有过如此盛况,正所谓‘一日看尽长安花’,便是如此了。
      用句戏文里的胡话来说宁王殿下,便是:老少皆宜,男女通吃。
      不过这事来的,也突然。
      宁王五年前上交兵权,从此云游四方,不问朝政。怎的突然之间就回来了,就算宁王倦了,厌了,想回来看看,那定然也是悄悄地,无声无息地。闹得全城皆知,可不大像宁王素来谨慎低调的性子。
      倒像是有人刻意放出来的。
      于是这宁王回京的消息孰真孰假,便又引得城中百姓议论纷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