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先养好病再说 ...

  •   崔治的母妃赵慧是礼部尚书赵品端的独妹。

      十六岁时就进宫做了贵人。

      与崔流的生母刘皇后出身高门世家不同,赵慧在一众妃子中并不出挑,也不算多美,南方水镇书香世家养出来的娇小女人而已。

      温婉娇憨,煮的一手江南好菜,说的一口吴侬软语,颇得宣化帝的喜爱。

      赵慧第四年初春才诞下三皇子崔治,成了慧妃。赵品端为皇子的舅舅,慧妃的亲哥,本应该封官加爵,再不继也能做个义侯。

      但他却一撩官袍,跪在正阳殿上,声泪俱下的表明自己只想做个小尚书,守在礼部兢兢业业的意愿,求宣化帝收回封官加爵的成命。

      一时间朝堂之上,都在窃窃嘲笑这江南赵家小门小户的,没什么出息,也不为后代博个官爵。

      这些话传到了赵慧的耳朵里,她咯咯笑倒在了塌上,又爬起来擦擦眼角的笑泪,遂对黑脸的宣化帝劝言道:“罢了罢了,哥哥就是这么个人哟。”

      后来这事也就不了了之,赵品端坐稳了他礼部尚书的位子二十余载,果真兢兢业业,也不结党营私,算是两袖清风的一个人物了。

      崔治早慧,他两个皇兄还在磕磕巴巴背诗经的时候,他已经人小鬼大的坐在棋桌上和宣化帝博弈两盘了。

      宣化帝总是放水明显的让他,不知情的崔治赢了后兴奋的小脸通红,一跃而起就挂在了宣化帝的脖子上“父皇,父皇”的唤着。

      有时候他的母妃也会在旁边观棋,偶尔附在崔治的耳边,偷偷教他走几步棋。

      输了的宣化帝佯怒,吓得她们母子二人连忙起身东倒西歪的向内殿藏去,罢了还要从帘子里伸出两个小脑袋来,“母妃,母妃,父皇生气的时候胡子都吹起来了…”“嘘,治儿别乱讲,你父皇哪里来的胡子…”
      宣化帝:“……”

      崔治从小就觉得他的父皇母妃不像是皇帝宠幸妃子,更像是一对平淡温情的夫妻。
      纵使后宫妃嫔众多,但是宣化帝却独独爱来赵慧的明月宫,一待就是连着好几天,直到被慧妃一脸嫌弃的说腻了腻了后赶走。

      他时常某日午睡醒来就会看到宣化帝一身布衣抚琴,他的母妃穿着江南的水袖在廊下偏偏起舞,吴侬软语唱着词,脸上拢着一层淡淡的光晕,笑靥如花。
      那时候的宣化帝眼里有光闪动,嘴角扯起。

      他一贯在众臣眼里是位严君,雷厉风行,杀伐果断。

      但也只有面对崔治母子二人的时候才会缓和了脸庞,偶尔还有几次龙颜大悦哈哈大笑时的动静传了出去,让殿外守候的宫人们不禁面面相觑,他们何曾听到过一向沉着脸,不怒自威的圣上如此爽朗的笑声。

      从慧妃后来升到了慧贵妃,崔治也从一个总角小儿长成了偏偏少年。

      赵慧没有强大的后台,只有个胆小怕事的娘家兄长赵尚书,生了个盛名在外的外甥赵琛,因此宣化帝再怎么独宠他们母子二人,都没人忌惮,毕竟对一个皇子来说,想要上位继承大统,没有母家扶持是难于登天的。

      但宣化帝却独独让人猜不中心思。

      他既什么都不说不做,偏又处处教导崔治、亲力亲为,一手把他往明君方向培养,这才让太子崔流母家、刘相为首的一干大臣有了戒心。

      刘家独大,一向做事高调霸道,惹得颇多大臣有怨言。

      崔流又是个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人。

      所以朝中才渐渐有了三皇子党,在宣化帝的默许下,日益壮大起来。

      朝中两波人斗的热火朝天,崔治却置若罔闻,只做他该做的事,尽他该尽的责。
      只因他的母妃打小就告诉他,“我们治儿一生做个闲散王爷,潇洒自在,有陛下护着就已经足矣啦。”

      是的,赵慧只想她的儿子平安自由的长大,什么王权富贵,对她来说,还不如寻常百姓家的父慈子孝来的舒服。

      如今,他再也看不到自己举案齐眉、相濡以沫的父皇母妃了。

      崔治天色渐晚时候才幽幽醒来。

      此时,帐里已掌灯。

      昏黄烛火里,他只看到顾长歌一人静坐在桌边,额上的朱砂隐隐泛着血色,衬得眸子漆黑。

      他不语,他亦不语。

      良久,顾长歌才开口打破沉默:“我父兄定会助你。”

      “嗯”

      “先把伤养好。”

      “好。”

      短暂的回话后,两人又陷入了沉默中,烛火明明灭灭。

      崔治无言盯着帐顶的流苏,意外的一脸平静,仿佛先前那个神色伤痛的人不是他。

      “我饿了。”他突然叹道,微一侧头,视线落在了顾长歌的脸上,语气有些无奈。

      后者面无表情的飘了出去,招手换来两个药童忍冬和当归,吩咐他们去备晚膳。

      不一会儿,忍冬就拎着食盒独自回来了,打开是几道精致素食,两碗赤豆米糊。

      “当归被顾副使叫去了,说是有个小将摸鱼被石片划了脚。”
      忍冬虽才十来岁,生的清秀机灵,一副讨人喜欢的样子,这个年纪本就话多。

      他见顾长歌眼里有些疑虑便絮絮叨叨解释起来。

      “顾副使还说那个人是他派去捞鱼的,想着给三殿下熬鱼汤补补身子。所以让当归好好给看看伤。”

      顾长歌:“……”

      他就知道好端端叫一个小将去摸鱼,这种事也只有他向来行事诡异乖张的兄长做的出来。

      看着面前主仆二人,一个面色寡淡事不关己的美少年,一个絮絮叨叨神情八卦的俊俏童子。

      崔治笑了,苍白的脸上有了丝血色,桃花眼里碎光微闪,他颔首示意忍冬过来。

      接收到讯号后的忍冬撅着嘴,嘟嘟囔囔的抱怨着顾长章的奇行怪举,一边熟络的端了碗去喂还吊着胳膊的崔治。

      在驿站那些天,忍冬和当归两个人一直轮换着伺候这位受了重伤的三皇子殿下。

      但毕竟是两个总角小童,不大细心,有时候手重弄疼了崔治,他也不恼,还微微一笑谢过。

      忍冬本就话多,时常坐在塌下托腮看护着崔治,与他说话解闷。

      一来二去的,倒也对崔治多了几分好感,都道伸手不打笑脸人呢!

      崔治生得张盈盈笑脸,俊美风流,一双黑眸水光潋滟,盯着人的时候,总叫人错以为深情真诚,很难生厌。

      顾长歌只顾自己用膳,细嚼慢咽,不抬一眼。

      耳边只听得忍冬碎碎念叨从自己何时上山做了药童,又追随顾长歌一路上行医问诊。

      说到三皇子如何挂在树上如何凄惨时,崔治猛的呛了一下,险些撞翻了碗。

      顾长歌握筷的手顿了顿,终于有了动静,他淡淡扫了一眼还欲张嘴的忍冬,后者及时的噤声,缩了缩脑袋,不再多言。

      “殿下还是快些好起来罢。”见崔治不再用膳了,稚子童音悄悄附在崔治耳边道,说罢一溜烟的收拾完残羹冷炙就跑了。

      比起总是带笑没架子的三皇子殿下,忍冬更是要怵自己这个冷面冷言的顾二公子多些。
      做错了事,说错了话,他能溜就趁早溜,反正公子也不爱秋后算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