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一场关于薄荷凉粉的邂逅 ...
-
从陈仲阮学校出来,邵渔和沈凡沿着马路走,马路两边长了高大的梧桐树,树上的知了叽啊叽地叫,整条路藏在浓浓的树荫里,盛夏里透着一股阴凉和自在,两个人慢慢地走,都有说不出的放松。
马路边停着一辆三轮自行车,车上一个大玻璃罩,上面俩红字:凉粉。
邵渔远远就看到了,她一声欢呼:“哎哟,凉粉摊子,好难得。走,我请你吃一碗。”
“好啊好啊。”沈凡正巧觉得喉咙里发干,亟需水分来滋润,恨不得举双手赞成。这两年城市环境整治,这样的小摊小贩越来越难碰到了。
“喜欢甜口的还是酸辣的?”邵渔问沈凡。
“随你吧,你吃哪种我也吃哪种。”
走到小摊边,邵渔招呼了正倚在旁边休息的老板,麻利地吩咐:“老板,两碗凉粉,要甜口的,加红糖、凉白开,不要加冰。”
“得嘞~”老板麻利地操持起来,一边操持一边说:“姑娘挺会吃啊,我家的凉粉,就是单加红糖和凉白开最能尝出滋味。平常都是点酸辣的多,难得今天还有点甜口的。”
邵渔满脸洋溢着得意的色彩:“那是,我老远就闻见您摊子上飘着一股红糖水的味,要不我俩就走过去径直回家了是吧。”
“姑娘鼻子真灵啊,你还别说,我们家用的红糖是村里熬的土红糖,快出锅的时候,隔两条马路都能闻见香味儿。城里女人坐月子,都找我们这种红糖。”
片刻两碗红糖凉粉做好,邵渔和沈凡就坐在马路边一处阴凉地儿吃起来。
沈凡一尝,发现果然大道至简,只加了红糖凉白开的凉粉消暑又去渴,吃到肚里十分舒服,心想这粉挺正宗,平时想找还真碰不上,于是招呼老板说:老板,麻烦你再给我做两份打包,也要红糖的。
邵渔帮忙补充道:“不要凉白开,还有凉粉和红糖分开打包。”回头她又接着对沈凡说:“太早泡进红糖水里会影响口感,你拿回家,什么时候吃再什么时候把红糖撒上,自己再淋点凉白开或矿泉水。”
沈凡笑笑,“你还真专业。我小时候吃过一种薄荷味的凉粉,也特别好吃,好多年都没见了,没想到今天吃到差不多的”。
“薄荷味的?”邵渔眼睛发亮,“是不是双茶巷子一个老伯摆的摊子,夏天穿个白背心,头上戴个大凉帽的?全城只有他一家是薄荷味的”。
“是是是,就是那一家,你也吃过啊?”
旁边的凉粉摊老板也接腔:“那个老板啊我认识,跟我老娘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他那个薄荷味可不好做,一不小心就出苦味儿。不过好多年前他就去世了呀,他的子女倒是很有出息,去了国外,后来把他老婆也接走了。”
邵渔说:“真可惜啊,他去世得早。就他家的凉粉清醇爽口,一点苦味都没有,有时候他心情好,还做荷花味的。双茶巷离我们家可远了,小的时候我为了吃他一碗凉粉,要走三条街,不过也值了。”
“就是他就是他,会做荷花味的。后来他年纪大了就不出来摆摊了,我外公外婆最喜欢他家的薄荷凉粉,可惜,吃不到了。”
邵渔嘿嘿笑:“吃不到?那倒未必。”
“怎么着,他还有传人还是别的地方也有一样的?”
“有传人啊。”邵渔撩了撩一头秀发。
邵渔小时候是双茶巷凉粉摊最忠实的客户,一到夏天,每周风雨无阻过来买粉吃,买了就站在边儿上吃,因为长得漂亮,几乎在凉粉摊前站成一道风景,有些小男生、半大的小年轻为了跟她套近乎,也围上来买两份。时间长了,邵渔深得凉粉老爷爷的喜爱,从买一送一,到后来请她白吃管够,再到后来,将一把手艺教给了邵渔。
一碗只加红糖,不要砂糖不加醋的薄荷凉粉把一老一少凝聚在了街坊的记忆里——少女专注地品尝凉粉,老爷爷摇着蒲扇慈祥地看着她,马路、夕阳、树荫,将退未退的暑热——那也是邵渔人生中众多美好片段中的一段。
沈凡得知这个消息后如获至宝。第二天一早,天蒙蒙亮,在邵渔的带领下,沈凡开车带她来到乡下一片荷塘,晨曦中一片荷花将开未开,含苞带露,恬静而美好,头戴草编遮阳帽的邵渔站在岸边指点江山:
“煮荷花味的凉粉,要用白荷,粉荷嘛也将就,红荷就不行了,香味太浓,不适合做吃的。你小子信息很灵通嘛,竟然能找到这么不错的白荷圃。别怪我这么大早拉你出来,摘花得赶在太阳出来前,要不花苞开了,会影响香味。以前老师傅他一个夏天也就出来采一两次,过了这村也就没这店了。”
“不要紧不要紧,能叫动你出手,别说五点起床,不睡都行。”沈凡穿着借来的家伙什,在齐胸的水塘里趟了二十分钟,终于在邵渔的指挥下摘了8枝荷花,虽然邵渔说三朵就够,但是沈凡还是多摘了几枝,最后这多出来的几枝,在邵渔做凉粉的时候,沈凡帮着插进了她家的花瓶里,惹得邵渔欣喜不已。
晚饭后,沈凡外公家,沈凡恭恭敬敬地在饭桌上给外公端了一碗红糖凉粉。外公看到颇有些惊喜,一尝味道,滑爽清凉,清甜入腹,外公年纪大了血虚内热,这一碗薄荷凉粉十分合宜。再一尝,外公眼眶都有点湿润了:
“荷花香味的,你外婆最喜欢的……”
沈凡安慰老人家说:我给外婆面前也放了一碗,她跟您一起吃呐。
外公一边吃一边絮絮叨叨:“她辛苦一辈子,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都给我和孩子们了。我对不起她,吃得下的时候,总共也没带她吃多少好东西,等条件好了,你外婆的胃口反而坏掉了,就剩夏天爱吃巷口的一碗凉粉……好孩子,你哪儿买来的?可费了不少力气吧,我年纪大了舌头不灵,但也尝得出来,就是你外婆爱吃的那种口味,一点也不差的。”
沈凡说:“这个是我一个朋友做的,她还把秘方教给我了,以后您随时想吃我随时做,天天还给外婆跟前放一碗。”邵渔传授了沈凡糖渍荷花的技术,这样就算到了冬天,也能享受荷花香的茶水。
外公情绪渐渐缓和,一边品尝一边招呼家里的阿姨一起来吃,保姆阿姨吃了一口笑说:“小凡以前在家做了那么多遍,要么一股焦糊味,要么是软趴趴的,这次呀,完全不一样了,比饭店还好吃呢。”
沈凡笑而不语,脑海里浮现邵渔在厨房里传授他秘籍的场景。邵渔教他说:煮凉粉糊的水里搁一点碱,这样做出来的凉粉才会又韧又爽滑;煮糊的过程要不停地搅拌,温度保持在六七十度,千万别煮开了,这样糊化好,凝固之后才会细腻如脂、洁白如玉;薄荷用鲜叶,打汁加进水里,就不会有苦味;至于荷花香味就更简单了,加点藕粉、荷花瓣儿一起煮,吃起来就会有荷花的香味。
彼时厨房里的邵渔让人如沐春风。沈凡觉得,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扎起围裙来,确实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
外公说:“那要好好感谢你这个朋友啊,什么时候叫他来家里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