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一言定终身 ...
-
三日后,大梁摄政王协大梁太子来访大齐,带着大梁的美人美酒。
清欢殿内:
“我主,他们已经到了重元殿了,皇上正率领百官相迎呢。”
“嗯。”
“我主为何要过分关注那大梁摄政王,我们要筹划的难道不是大梁太子吗?”
“因为我要他娶我。”
阿璃听见陆婉的话着实吃了一惊,陆婉今年已有19岁,在大齐十九还未许配婚嫁的着实少见,只是她陆婉是大齐长公主,她的良人不会是寻常人。
重元殿内:
大齐皇帝陆择手持玉杯,说道:“摄政王同太子一道,远从大梁而来,一路舟车劳顿,朕甚是感怀,大梁予我大齐这般高的礼遇,我大齐当真感到无上光荣。”
是啊,两邦交好何曾派过太子,摄政王这样地位的人出使,如今这般阵仗当真是给足了大齐这年轻皇帝的脸面。
大梁太子举杯起身说道:“早闻大齐百姓生活富足,军民和乐,昭和身为储君受我皇嘱托来学治国安邦之策。”
齐皇身旁的太后听罢,掩面而笑,徐徐说道:
“太子说笑了,哪有什么治国安邦之策,不过是一条路一条路走过来的罢了。”
“太后所言极是,适合大齐的安邦之策未必适合大梁,早年太后辅佐幼帝,何等雷霆手段,今日一见当真巾帼不让须眉。”
齐太后闻言看了看一旁的皇帝,皇帝此刻的脸色稍稍有些尴尬,只听太后说道:
“哀家不过是个妇道人家,谈不上什么手段,幸而得了一群贤德的朝臣替我皇出谋划策。”
此时皇上站起身来:
“在这里,朕敬诸位朝臣及大梁摄政王与大梁太子一杯,元大齐与大梁永结同好。”
殿内又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进殿后一直寡言的大梁摄政王此刻突然站起身来说道:
“早闻大齐有三美,一美是尽善北苑的十里香荷,来大齐时途径北苑当真叫这香荷迷醉了人,二美是这大齐的梅子酒,此刻一品当真回甘无穷,清爽甘冽,这三美便是有着‘三千云外天上仙’之美誉的大齐长公主,不知玄起可得一见?”
皇帝面露难色,太后听了也是怔了一怔,只好匆忙说道:“婉儿自幼体弱,前些日子受了凉,现下不便出殿。”
话音刚落,只听殿外传来一声:“昌南长公主到——”
只见陆婉从殿外走来,她未曾身着华服,头上也不过用一根玉钗挽起一撮发髻,可看上去当真美不方物。
只见陆婉微微福了福身子,随后说道:
“承蒙太后挂念,婉儿已无大碍,只是听说大齐来了尊贵的客人,若是闭门不见倒是失了礼数。”
陆婉落座,定眼瞧了瞧对面的男子,她举起杯,李玄起亦举杯,二人相视而笑,随即各自饮尽,似是故人,似是旧友。
陆婉落座不久后,大梁特使苏尚书苏怀远起身说道:“皇上,梁齐如今结为盟国,是两方百姓共同所愿,若是能有一份缔结的姻亲维系,梁齐更是亲上加亲啊。”
太后慈祥跟着笑了,随即说道:
“这是自然,哀家也正有此意,眼下六公主,七公主已到适婚之龄,众位爱卿认为谁更适合嫁入大梁啊?”
底下一众朝臣议论纷纷,只见大齐丞相出席说道:
“老臣以为六公主可嫁入大梁,六公主生母娴贵妃娘娘身份尊贵,正经一品贵族出身,如若六公主嫁入大梁,再没有比这更显两国之仪了。”
皇上转过身看向太后,似是征求意见,太后不着声色地点了点头。
随即皇上也点了点头道:“那便让六皇姐入嫁大梁吧。”
“荒唐!”
只听得座下一老者拍案而起。
“中山王难道不满这样的安排么?”
中山王走出位子:
“若是论尊贵谁比得上咱们昌南长公主,她是先皇遗孤,是大齐最最尊贵的皇女,而今十九年华,还未婚配,难道太后和皇上还不做安排么?”
太后似是懊恼地拍了拍脑袋,笑道:“中山王不说,哀家倒是忘了,只是婉儿身子骨娇弱,哀家怕她嫁入大梁恐会不服水土,她是大齐的长公主,是万万不可有丝毫差池的呀!”
座下的李玄起嘴角微微一笑,起身面向太后说道:“太后是怕我大齐会责难长公主么?”
太后一时无语,中山王又接着说:“昌南长公主尊贵无比,嫡出的长公主嫁入大梁才更显我大齐之诚意,还请皇上圣夺?”
皇上面露难色,一旁的太后也稍稍敛了脸色,说道:“中山王所言极是,只是不知大梁哪位贵人愿娶我大齐长公主呢?”
只见大梁仁嘉太子李昭和起身道:“昭和愿求娶大齐昌南长公主,还愿皇上,太后成全。”
太后并未回答,而是转头看向一旁似是漠不关心自己婚姻大事而只顾品酒的陆婉,说道:“婉儿以为如何?”
陆婉放下酒杯,嘴角擒着一抹微笑:
“既然是替婉儿择婚,婉儿想择一位中意的。”
“那婉儿喜欢哪位贵人呢?”
陆婉上前,直指前方:
“大梁摄政王——李玄起。”
“李玄起”三个字从陆婉的口中念出实在是好听极了,至少李玄起本人是这样认为的。
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有人震惊是因为她居然放弃唾手可得的太子妃之位,而选择了摄政王妃的位份,有人震惊是因为她居然敢忤逆自己的暗示。
太后尴尬地笑笑:
“婉儿可有考虑好,你的身子。。。。。。”
“太后不必挂念,婉儿自有分寸。”
“摄政王怎么看?”
李玄起起身,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臣礼说道:“臣并无异议。”
中山王大笑:“哈哈哈,依老夫之见,摄政王与昌南长公主实在是天作之合,太后也莫要舍不得了。”
太后悻悻作罢,只见陆婉端起一杯酒朝着太子方向说道:“太子殿下,方才婉儿无意冒犯,还望太子莫怪。”
李昭和回敬道:“长公主多虑了,昭和自是心中可惜,也不敢怪罪长公主。”
二人喝下这杯酒后各自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