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8、第78章 ...
-
一直忙碌到傍晚才把客人都送走,苏老夫人也十分的疲累,吩咐孙妈妈给各房传了话,不必叫他们再过来安僖堂定省了。
西次间里刚摆了饭菜,赵管事陪着苏陟把礼单送了过来给苏老夫人过目:“……成国公府、安平侯府还有陈阁老家里都打发了人来送礼,靖远侯府送来了一对青花的赏瓶,还有两匹云锦,说是给三姑娘做衣服用的,库房里堆不下,大老爷就叫人收拾东花厅旁边的厢房,先暂时充当库房用了。”
京城里半数的人家都送了礼过来,苏老夫人握着厚厚的一沓礼单,手都有点颤抖了,他们苏家何曾有过这样的脸面?
苏老夫人翻看了几页,这才镇定下来和赵管事说:“这两日你多盯着点,入库的时候千万叫他们小心一些,不要磕着碰着了。”
账房送来礼单的时候赵管事也十分的咋舌,这上面的贵重物件有的竟值上百两银子,若是失手毁了他们一辈子的家当也赔不起这些,哪里又敢不小心呢。
赵管事连连点头道:“老夫人嘱咐的是,小的定当仔细看着。”
孙妈妈送了赵管事出去,苏老夫人则留了苏陟在西次间用晚饭,等到把剩下的饭菜撤下去,母子二人漱了口才又挪到暖阁说话,珊瑚沏了一壶老君眉放在炕几上,带着丫头婆子去了廊下候着。
院子里的灯笼都挂了起来,映着一丛竹林影影绰绰的,苏老夫人望了一眼窗外,和苏陟说起今日陈夫人上门拜访的事情:“咱们和冯家素来没什么来往,陈夫人既挑了今日来府上,想来是见过鹤清的,那冯小姐我瞧过了,是个好模样儿,看着也是个知书达礼的孩子,我不知你的意思,也就含糊其辞的回了两句。”
苏陟在前院已经听林氏说了一嘴,倒没有多惊讶,而是皱起了眉头。
苏老夫人早知道苏陟有打算,便道:“鹤清也不小了,你既然有意想让他认祖归宗,就该向他透露一些,我看这孩子聪慧的很,只怕早就知道了这件事情。”
苏陟犹豫了一下道:“我原打算这些日子同他说的,不是瞧着秋试近了,恐扰乱了他的心思,要不等过了明年春天的会试?冯家这门亲事倒是好的,就是不知到时候……”
顾霖已经过世,顾家又早没了人口,谭家再富贵,说来也不过是一介商贾,冯家若是知道了可又会和商贾人家结亲?苏老夫人也不敢十分的确定,叹气道:“要我说,这孩子还是留在咱们苏家的好。”
外室之子的事情一经曝光,苏鹤清的仕途都会被影响到,何况又是不被礼法接受的尼姑之子,少不了被指指点点的。
苏陟就见苏老夫人闭上了眼睛,一颗一颗的捻着手心里的佛珠,他也有几分为难,他何尝不想把苏鹤清留在家中,只是顾霖无子,总得有人继承他的衣钵。
他小心翼翼的道:“母亲,冯家那边还是得由您老人家出面周旋。”
冯阁老这两年圣眷正浓,又是首辅的学生,如今皇上已经有意想让杨首辅致仕,杨首辅又怎会轻易放下手中的权势,即便是以后真搬出了直房,这内阁里是陈阁老当家还是冯阁老还不一定呢。可不能这时候得罪了冯家。
苏陟虽资质平平,倒也看得出来里面的玄机。
苏老夫人还是不怎么认同苏陟的做法,睁开眼睛道:“这事也不是胡闹的,你还是问过鹤清自个的意思,他要是真想回谭家老身也不会拦着,如今他身上有了功名,谭家这些年又是创书塾,又是把门下的子弟送到岳麓书院,也没见出一位秀才,他们巴不得叫鹤清回去呢。”
朝中有人好做官,有官谭家的生意更好做,到时候即便是苏鹤清不想回去,谭家也会日日上门来要人,苏老夫人一想到就头痛。
“冯家那边我自会出面,他们家世代书香也不会因为这事闹得和咱们家反目,就是有些可惜了……”苏老夫人摇了摇头,没什么好脸色给二子,气冲冲的道:“你回去吧,这件事还是尽快和鹤清提一嘴。”
想想上次承恩侯府提亲,她不得已找了个定亲的借口拒了,却被英国公府的人识破,还好此事只有王婆子一人知道,没把这件事捅出去,又有镇远侯出面,承恩侯府才没有来找苏家的麻烦。
苏老夫人并不想再拿这种借口堵别人的嘴,何况以苏鹤清的年纪,也已经到了该说亲的时候,她也不想因此耽搁了他。
苏陟从安僖堂出来天已经完全黑了,随身的小厮在前面打着羊角灯笼,沿着夹道回到了东院。因着流民的事情,顺天府停办了鹿鸣宴,苏陟想起来明日一早还要带着苏鹤清去拜访正副考官,便打道去了长松院。
苏鹤清还是同往日那般用过晚饭坐在桌案前看书,见苏陟进来,便起身行了一礼,拱手道:“父亲。”
苏陟见他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心中十分的赞赏,伸手拍了拍苏鹤清的肩膀道:“我来看看你,今天累得够呛吧。”
他这才发现苏鹤清又长高了不少,他得抬着手才能摸到儿子的肩膀。
苏鹤清稍稍弓了身子,回道:“倒也还好。”
桌案上点了灯烛,橙黄色的灯光打在他脸上,脸色淡淡的,有几分清冷。
苏陟还是第一次这样仔细打量苏鹤清,见他眉目都生得极好,不过就是生的太好了,和他的亲生父亲倒不十分相像,他细细打量下来,却越看越觉得苏鹤清一点儿都不像顾霖。
难道是像他母亲?苏陟不由犯了疑。
苏陟只在信中听说过这么一人,并不知道那位尼姑样貌如何,可瞧苏鹤清这模样,若是他肖他母亲,那位可真是位妙人儿了,也难怪顾兄动了情。
“明日你大伯父带着你和鹤济去拜访魏侍郎,说来你也算是他的学生了,他若是问你学问上的事,不要畏畏缩缩的,大胆的答就是,你的学问梁先生都是赞扬的,不必担心出错。”
顺天府的乡试正副考官都是由两榜进士中调拨,担任今科正考官的是礼部侍郎魏甫笙,副考官则指了少詹事俞从礼。
魏甫笙刚进内阁没多久,待人十分和气,听说他也很赏识苏鹤清,只是那俞从礼却不是个好应付的。
苏陟嘱咐他:“副考官是俞少詹事,他虽是四品的郎官,但也不容小觑,只是他脾气有些古怪,你要小心应付。”
苏鹤清点头应‘是’。
他的性子一向这样,话也很少说,苏陟以前倒没觉得什么,可刚才在安僖堂苏老夫人说苏鹤清兴许是猜到了自个的身世,他当时还不以为然,现在却觉得此事也有可能。
苏陟心中一惊,又抬头看了苏鹤清一眼,父子二人的眼眸在空中相对,苏鹤清没有任何躲闪,就直直的看着苏陟,苏陟倒被他看的有些心虚,假装咳了一声道:“时候也不早了,累了一天,早些歇息才是。”说着又嘱咐了苏鹤清几句,方出了书房。
苏鹤清把苏陟送到长松院门口,望着苏陟走远的身影,夜色下他眸中的神色平静的像一潭湖面。
二日一早,柔嘉刚用过早饭就听菱角说苏阫带了苏鹤清和苏鹤济出门拜访恩师去了,她在东厢房看了一会苏柔淑练字,便回来绣嫁衣。
离亲迎的日子越来越近,柔嘉嫁妆单子终于在九月底定了下来,林氏把那四千两的礼金都让柔嘉带回去,又添了一千两银子,苏老夫人却觉得不够,从私房里拿了五百两添到了里面,周氏见状也添了二百两,苏柔慎便又送过来三百两凑了个整数。
前世柳氏握着她母亲的嫁妆,也不过给了她三千两银子,她成亲那日,父亲又塞给她一千两叫她傍身,统共四千两。柔嘉拿着六千两的银票,整个人都有些晕乎乎的。
柔嘉觉得苏家不容易,和林氏道:“母亲,也不必带这么多银两的,这些都给我带走,哥哥怎么办?”英国公府给的聘金的确是多了些,可也不能真顺着这个来,以苏家这点微薄的收入,两千两只怕也得是两三年的收成。
林氏却笑盈盈的道:“你哥哥不着急,等我再攒两年也就有了。”她拿了嫁妆单子给柔嘉看,说道:“通州有一块三十亩的良田,两个铺子,城郊还有一处宅邸,陪房母亲还没有想好,你觉得常鑫家的如何,你若是中意,我明儿就叫他们过来见你。”
柔嘉泪盈于睫,握住林氏的手道:“母亲安排的妥当,我都听母亲的。”
林氏见柔嘉红了眼眶,还以为是小女儿心肠,摸了摸她的头发道:“英国公府是功勋世家,妯娌众多,你嫁过去人家就不会把你当成小孩子了,你得长个心眼才是,不过我瞧着那位英国公夫人倒是个好说话的,你也不必害怕,有什么事还有母亲和父亲呢。”
说来柔嘉还没有想过这些,她在英国公府住了五年,一草一木都熟悉的很,她倒不怕这个,就是徐凤卿……
他对她的心意,到底是是因着什么呢?
苏家把英国公府送来的聘饼都给亲朋好友送了过去,远在松江府的苏柔惠也打算趁机回来一趟,周氏已经有三年没见过长女了,忙叫人腾出来三间厢房,她这些日子忙着给苏鹤济相看人家,苏柔谨也被拉了过去。
回到家苏柔谨就和柔嘉说那些小姐,柔嘉听得耳朵都起了茧子,一直到了冬月初周氏才差不多定下了长媳,是翰林院侍读学士王宁的嫡女,听说周氏十分的满意。
日子一天天的推进,柔嘉也不免发慌,自打上次在花厅见了一面,她已经有些日子没有见过徐凤卿了,九月二十七那日徐凤卿倒是遣斗墨带了口信过来,说是要去湖北走一趟,也不知道这时候回来了没有。
柔嘉看到炕桌上放的攒盒不由发起了呆,菱角打着帘笼进来她都没有听到声响,一直走到近前才听到了脚步声。
菱角紧紧握着手,有些犹豫要不要把这件事和自家姑娘说了,柔嘉就抬起头看她,问道:“出什么事了吗?”
菱角看着绣绷上红色的嫁衣,忍不住掉下眼泪来,抽泣着道:“我听厨房的汪婆子说,说……侯爷在湖北遇到了一伙歹人,只怕……只怕是凶多吉少了。”
柔嘉微微一愣,眉头就蹙了起来:“汪婆子听谁说的?”
菱角低下头看到柔嘉纤白的手指上滴着血,不由‘呀’了一声,连忙掏了手帕包住:“姑娘……”
柔嘉这才察觉到痛意,她刚刚手一抖,针扎进了指腹,她握住指尖,深吸了一口道:“先把绣绷收了吧。”
她腿脚有些发软,摸着炕沿坐在了临窗的大炕上,外头的天阴沉沉的,看样子是要下雪了。“你仔细说说这件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
菱角回道:“汪婆子每日都外出采买,她也是听街西卖猪肉的井四说的,听说侯爷还没到湖广就遇到了一伙山贼,那些贼匪个个凶狠不已,侯爷带的手下又不多,就……”后面的话她已经不敢说出口。
柔嘉却紧抓着不放:“就怎么样了?”
菱角犹豫了片刻才道:“就被那匪首给割了头……”
柔嘉眼睛直直望着菱角,许久才移到了木格花窗上。菱角便劝慰道:“不过这件事也是道听途说,侯爷杀敌无数,又怎么会被一个匪首杀死呢,想来也是旁人胡诌的,以讹传讹,兴许侯爷只是受了点小伤而已。”
柔嘉眼神怔冷,怎么会……徐凤卿怎么会……他十四岁就上了战场,受伤无数,不每次都挺了过来吗?不过是一群山匪而已,又怎会要了他的命,柔嘉不相信。
对了,方儿……
柔嘉看向菱角,吩咐道:“你去前院把方儿叫过来。”她得叫个人去英国公府打听打听,若是徐凤卿真遭了难,徐家不会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