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14章 ...
-
柔嘉眉头微拧,关切地问道:“哥哥什么时候病的,有没有请大夫过来瞧瞧?”
这两日苏鹤清都没有过来棠棣院找她一起去瑞庆堂请安,想必是病了,她却在后院里什么都不知道。
白石站在旁边说道:“昨日二公子看了一夜的书,今儿一早起来就病了,我本来想去悬壶堂请张大夫过来瞧一瞧,二公子却拦着不让我去,说过几日就好了。”
苏鹤清压抑着咳嗽,脸色微微有些发红,他执起茶盏润了润嗓子,才道:“不过是偶感风寒,吃上几服药就好了。”
“那怎么能行呢,哥哥功课本来就重,又不注意安歇,还是得请张大夫来府上一趟。”
柔嘉叫白石召了外头的小厮进来,吩咐他们去长安街请悬壶堂的张大夫,苏鹤清望着她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发号施令,无奈的摇了摇头。
不到半个时辰,听雨就领了张大夫过来,把了脉,张大夫开了一张治风寒感冒的药方,又嘱咐苏鹤清要好好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了。
他这几日都看书到很晚,的确是伤着了身子,听雨送张大夫回悬壶堂,又抓了四五日的药回来。林氏正在瑞庆堂看着丫头婆子们把永平侯府送来的年节礼登记造册,听说苏鹤清染了风寒,扔下手中的册子就来了长松院。
正好厨房里的婆子煎了汤药送过来,林氏看着苏鹤清把药喝了,一面又絮叨道:“……刻苦是好事,你也得爱惜着自个的身子,母亲知道你功课重,过了年要参加乡试,可也不能拼了命的看书,觉也不睡了,铁打的人也受不了。”
“母亲说的对。”柔嘉在一旁也点头附和,嘴角分明带着一抹笑意。
这个始作俑者,见他被狠狠唠叨了一顿,自个儿倒是笑了起来。苏鹤清看了她一眼,一脸正经的应下了林氏的话:“叫母亲担心了,儿子以后不会再这样了。”
林氏就让苏鹤清放下手中的书,躺在罗汉床上歇息,又嘱咐白石好生照看着,方带着柔嘉出了书房,走到长松院月洞门前,白石急匆匆追了出来,手中拿着簪花小楷的字帖。
“二公子说,三姑娘要写簪花小楷,他这里只有这一本,等过几日去灯市上再给姑娘买几本回来。”
倒是忘记了今日来长松院的真正目的,柔嘉接过字帖,林氏好奇地瞥了一眼,上面的字迹堪堪认得几个,却是清秀好看的很。
柔嘉回到棠棣院就叫紫芝拿出了文房四宝,坐在东侧屋临窗的大炕上写字,她许久没有摸笔了,手有点生,也不知是不是换了一具身体的原因,笔力大不如从前。
她写了半个时辰,外面天色渐渐黑了下来,起身去了瑞庆堂。这几日苏陟也都在瑞庆堂用晚饭,还歇在林氏屋里,柔嘉不免有些狐疑,林氏却心情舒畅了许多,就连齐姨娘一早过来请安,还问她夜里睡得好不好。
柔嘉真不知道林氏是有心还是无心,但看齐姨娘眼底一片青痕,就知道她这些日子定然是没有睡好。
齐姨娘怎么可能睡得好?她身为妾室,所能依靠的也只有老爷的恩宠罢了,如今苏陟也不知中了什么邪,竟日日来林氏的瑞庆堂安歇,倒好似真转了性子一般。这对她来说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柔嘉坐在楠木圈椅上,看着齐姨娘出了堂屋,她小腰纤纤,似乎比从前更瘦了些。林氏却没有注意到,笑盈盈的叫常顺家的从库房里抱来几匹云锦:“这些都是你姐姐派人送过来的,都是今年时兴的妆花绸,母亲想着给你做两件圆领襕衫,等明年春天出门的时候穿。”
明年她就十四岁了,到了该说亲的年纪。林氏早就思量着给她做几件新衣服了,正好苏柔慎叫人送来了几匹粉红的锦缎。
柳娘子是苏府里专门给姑娘们做衣服的绣娘,是从江南来的。她进来给柔嘉量了身,笑着说:“三姑娘越发出落得亭亭玉立了。”
她今日梳了桃心髻,发间随意簪了两朵珠花,带着一支金镶玉梅花簪,身上穿着银红色棉袄,葱黄色裙子,小脸玉白,倒是比前几日圆润了些,胸脯鼓鼓的。柔嘉看到柳娘子的目光落在她胸前,不由羞红了脸。
“母亲打量着做衣服吧,我得回去练字了。”
柔嘉起身出了堂屋,走到穿堂前看到苏柔谨怀中抱着两三个红漆圆盒,兴冲冲朝她跑了过来。“大姐让人给我带了好多金丝糖,我记得你最爱吃这个了,就都给你拿了过来。”
她一股脑把盒子都塞给了柔嘉。
她什么时候喜欢吃金丝糖了,柔嘉有些哭笑不得,抱着盒子问她:“你怎么有空出来了,大伯母不是拘着你在屋子里绣花写字吗?”
“母亲在和管事们说话,我是偷跑出来的,一会还要回去。”苏柔谨皱着眉头说,她和从前的苏柔嘉都是不爱习字的,坐下来不到一刻钟就难受的不行。周氏又是个严厉的,年下虽忙着治办年货,每日还要抽出时间来考问苏柔谨的功课。
柔嘉就说:“那你先回去,下午的时候我去院子里找你玩。”
苏柔谨便叮嘱她:“那你早点过来啊。”见柔嘉点头答应,她才一溜烟跑走了。
用过午饭,柔嘉小憩了会,起来梳洗了一番正要去正房大院找苏柔谨,画蘋打着帘子进来说:“大公子从白鹿洞书院回来了,夫人叫姑娘赶紧过去一趟。”
柔嘉倒是听府上的下人说过,苏家长子苏鹤济上次秋闱落第后就去了白鹿洞书院读书,已经两年没有回京城了。前些日子苏阫写信给苏鹤济,问了他学业上的一些事情,又叫他今冬回来,等明年参加秋试。
上个月初苏鹤济就从白鹿洞书院出发了,水路陆路走了一个多月,一直到今日才到了京城。周氏接到书信,一早就叫府里的大管事去城门接人,到现在才算把人接了回来。
柔嘉带着紫芝先去了瑞庆堂,齐姨娘带着苏柔淑已经在堂屋里候着了,苏柔淑看到柔嘉进来,就甜甜的叫了一声:“三姐姐。”林氏回内室换了一件豆青色湖绸襕衣,一行人才去了安僖堂。
远远的就听到屋子里传来一阵笑声,廊下站着两个面生的丫头,年纪看上去都大了些,脸蛋儿还算清秀,想来是贴身伺候苏鹤济的。门口的小丫头打起帘笼,只见苏老夫人坐在东次间临窗的大炕上,周氏也在,旁边还坐着一位穿青色直裰的男子,几人正在说话,倒是苏柔谨百无聊赖的吃着盘子里的点心。
苏鹤济看到林氏带着两个隔房妹妹从外面进来,站起身拱手行了一礼,目光落在后面的柔嘉身上,不由愣了一下,说道:“三妹妹长高了许多,大哥都快认不出来了。”
柔嘉轻轻笑了笑,也福了一礼。苏鹤济只比苏柔惠大一岁,今年也不过二十一,生得和周氏有几分相像,个子却似乎不太高,看上去微微有些瘦弱。
苏柔谨就朝柔嘉招了招手,苏柔淑也跟着一块坐在了食桌前面。小厨房里做了菱粉糕,柔嘉夹着吃了几块,就见帘子被挑起,小丫鬟进来禀报:“大老爷回来了,叫公子去前院书房一趟。”
苏老夫人和苏鹤济说道:“你父亲叫你,快过去吧。”
苏鹤济行了礼这才出去了,周氏看着儿子瘦削的身影,心里面又是一阵心疼,想着一定要给儿子好好的补一补。
苏老夫人看到长孙回来,也十分高兴,说道:“鹤济从书院回来,咱们家也算团圆了,道安你也先放下手中的事,吩咐厨房多做些菜色,今儿晚饭就在安僖堂吃。”
道安是周氏的名字。
周氏连忙应了下来,也没心思再管苏柔谨,带着赵嬷嬷去了厨房。林氏见周氏走了,便说:“我也去厨房给大嫂帮把手。”
她刚起身要走,苏老夫人却叫住了她,孙妈妈见状就把三个女孩儿带去了稍间,看样子是有话要给林氏说。
难得周氏没有管她,苏柔谨拉着柔嘉要出去踢键子,柔嘉却只想听一听苏老夫人在和林氏说什么,西次间和稍间用槅扇隔开,当中立了一块紫檀木镂雕屏风,只能听到低低的说话声。
林氏的声音听起来似乎有些愤怒:“老夫人如今也偏心起齐姨娘她们娘俩了,他们当初那般诓骗我,凭什么让我带着五姑娘出去,好事都叫他们占全了……”
柔嘉听到这里就知道在说什么了,怪不得这几日苏陟日日歇在瑞庆堂,没有去香荷院,原来是求到了苏老夫人头上,那定然是被训斥了一顿的。
这苏陟一心想着为齐姨娘母女两个筹谋,却不曾想过林氏的半分感受,说起来也太凉薄了些,也怪不得林氏这般泼辣禀直,若是忍气吞声,只怕这东院上上下下都要姓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