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茅塞顿开 ...
-
贝林琪和冷云平来到休闲区。
冷云平主动买了两杯咖啡,先递给贝林琪一杯:“是王老的新书?”
“你认识?”贝林琪疑问。
“当然了,我还采访过王老呢!《浮沉岁月》《滔天巨浪》我都看过呢!新书叫《歧路有为》啊?我采访王老的时候,书稿还没有完结呢!”提到王思成,冷云平一脸的敬重。
果然有共同语言,一个温热的开场之后,贝林琪也打开了话匣子,开始介绍《歧路有为》的情况。
可能是因为冷云平对王思成的创作内容、写作习惯本来就有了解,所以,等贝林琪简单说了几句之后,冷云平就知道广告词的大概方向了,两个人一交流,竟然异常投缘。
贝林琪把要说的话说完,就拿出自己已经写好的广告词给冷云平看。
“虽然也还都不错,但是很常规,还是应该想出更好的!最好多一点新意。”冷云平逐个评价了文案,非常公正。
贝林琪听得出来,前面一句是客气,后面的话才是重点:自己的文案过不了冷云平的法眼。
但是,虽然都是否定,冷云平可是比穆尘说的话中听多了,贝林琪也欣然接受。
两人又聊了一会,冷云平突然想到了什么,从背包里抽出了两张票。
“这是国展的票,现在有一个特展,是中外平面广告展。上周我去国展采访,工作人员赠给我的。广告词是需要灵感的,要不要下午一块去看看,或许能给你启发呢?”冷云平说道。
贝林琪接过票,看了票面信息,原来是几家颇有影响力的广告业内公司联合组织的展览。
“有意思,我有兴趣,或许能打开新的思路!”贝林琪兴奋地说。
“好啊!那下午一块去吧,午饭就在这里解决吧,这里牛排还可以,我请你吃!”冷云平笑着说。
“不不,我请你,你帮了我这么大忙,我当然要感谢了!”贝林琪可不想一而再地占人家便宜。
“不是白请你的,我是有目的的!”看到贝林琪一愣,冷云平笑着说,“图书出版了,你送我一本吧?我可要王老师签名版的!”
“没问题!但是,饭,还是我请!”
***
下午两点,浦南市国际展览中心现当代艺术馆内,贝林琪和冷云平在一幅上个世纪30年代的旗袍广告画前驻足。
画面上是一位身穿花色旗袍,手拿折扇的美丽女人。她的脸圆圆的,妩媚地笑着,尽显典雅优美。人物占满了整个画面,没有特殊背景,画面一侧是一家商店名称。
“真有年代感,凸显本土特色。看起来既摩登,又接地气,通情理,雅中见俗,俗中有雅,让人过目不忘。”冷云平评论着。
“商业气息浓郁,画面简洁,商品一目了然。”贝林琪接话说,刚说完竟然“噗嗤”笑了出来,然后拿出手机拍了照片。
“是什么触发了你的笑点,分享一下吧!”冷云平笑着问。
被这么一问,贝林琪就更憋不住笑了,冷云平则更疑惑地看着她。
因为是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贝林琪捂住了嘴,憋得脸通红。
“你看哈,这个广告上的女人,像不像林荫女士?”贝林琪悄声对冷云平说。
冷云平又仔细看了广告画,还真是很像林荫,也跟着笑了起来。
***
两人慢慢走过展厅,时不时对着某个画作展开讨论,聊得不亦乐乎。
冷云平对广告、绘画、设计知识都驾轻就熟,贝林琪本来对自己的艺术修养还是很自信的,但是今天碰到冷云平才真是感觉“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了。
贝林琪认真听着冷云平的讲解,不时地点头表示极为认同,也时而发出几句疑问,冷云平都会耐心地解答。
展厅就要走完了,这时贝林琪久久停留在一个企业宣传画前面,似乎在思索什么。
看到贝林琪静静地伫立在那幅宣传画前,一动不动,冷云平也放缓了动作,停止了说话声,静静地在一旁看着贝林琪。
“两次巧遇就是缘分吧?”冷云平正这么想着,贝林琪突然转向他。
“我有想法了!”贝林琪茅塞顿开,看着冷云平大声地说。
***
周一一大早,穆尘就拿到了贝林琪的封面广告词;“连续两个通宵读完!不眠不休,乐在其中!”
穆尘表情凝重,弄得贝林琪心中更为忐忑。这句腰封文字是在广告展上突然想到的,不知道能不能过得了穆尘这一关。
当时,贝林琪看到一幅企业宣传画,实际上,那是一家卖床的企业,广告画中不是一个人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这样的常规画面,而是一个满脸疲惫的工作狂,对着电脑努力工作,熬夜加班,可是,这个工作狂的脑子里却都是床的图像。
画面幽默生动,特别是那个工作狂,似乎一碰就倒了,眼睛一闭就是天亮了,已经疲劳到了极限,也可能是这种情况对于加班狗来说太常态了,感同身受,所以印象尤为深刻。
那一瞬间,贝林琪就在想,自己写的广告语都是以图书的内容做参考,始终围绕王老在作家界的影响力这个中心点,而这些事件又难免落入俗套,那还不如跳脱出来,“顾左右而言他”,所以就有了现在穆尘手中的这句“连续两个通宵读完!不眠不休,乐在其中”。
《歧路有为》无疑是一本破浪壮阔、汇聚万象的大书,35万字,先后出场的有近百个人物。这本书一方面描摹了时代群像,而又毫无断层地贯穿起主线人物故事,一气呵成,让人阅读起来酣畅淋漓。一波三折的剧情,环环相扣,人物命运的走向足以让读者牵肠挂肚,所以贝林琪想到了读者反映,想到了“两个通宵”一口气“看完”。
人活着是一口气,读一本书也是一口气。
贝林琪第一时间跟冷云平做了分享,冷云平赞不绝口,评价是“诱惑力十足”“清新脱俗”。
因为任务完成了,贝林琪自然心情大好,两个人又把所有展厅都逛了一遍,才互相告别,各自回家。
整个周末,贝林琪都在反复琢磨这几句广告词,甚至期待早点上班——她要给穆尘看,让穆尘看到自己的能力。
而现在,穆尘端坐着,毫无表情地审视着这一行文字,才不过几秒,却弄得贝林琪莫名地紧张起来。
贝林琪期待着穆尘的反应,不时越过纸张偷偷看看穆尘的表情。
“不错!”好一会,穆尘放下了稿纸,表情稍微舒朗。
短短的两个字竟然让贝林琪差点跳跃起来。入职几个月,这是第一次从穆尘嘴里听到赞许的话。虽然“不错”也谈不上是夸奖吧,但也是肯定啊,也表示自己顺利过关了!贝林琪已经知足了。
“把所有封面文案都整理好,一起发给一盏茶。”穆尘嘱咐一句。
“没问题!”贝林琪一脸开心地走了出去。
穆尘看着贝林琪的背影,心里没来由地又动了一下:这个小丫头不简单啊。才几天,她的进步,已经完全超出了想象。
原本,穆尘并不是不看好贝林琪,而相反地,他对贝林琪抱以很大的希望。穆尘认为,贝林琪执着、勇敢、不服输的性格,正是编辑应该具备的品质。但是他又总感觉贝林琪有时候心不在焉,没有为图书出版献出全部热情,总是处于游离状态。
没想到在穆尘设置的高压下,贝林琪不但没有退缩,而是在短时间内取得惊人进步,这实在是出乎穆尘的预料。
***
四天以后的下午,东岭社文学部副总编辑办公室内。
贝林琪坐在穆尘的对面,向穆尘汇报了《歧路有为》的进展情况。
《歧路有为》封面文案已经搞定,经过再三确认之后,传真给了一盏茶。内文审读校订也已经结束,王思成也签字认可。万事俱备就等着封面出炉,下厂印刷了。
想到自己负责的图书马上就要与读者们见面了,贝林琪不免喜形于色。
“好的,这个工作先告一段落。上次给你的三本书看完了吗?”穆尘问道。
“啊?”
穆尘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追问,对贝林琪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就在这电光火石间,刚才还神采奕奕的贝林琪一下子蔫了。
三本书当然是指《编辑必读》《出版学专业知识》《出版实务》这三块砖头。以前说过的,当时穆尘要求两周以后,验收成果。
工作再忙,事情再多,穆尘居然对这样的细枝末节记得这么清楚。然而,现在早已经过了两周,要以月计算了,但是贝林琪一直忙着《歧路有为》的事,早就把这几本书抛在脑后了。
刚刚接到任务的时候,贝林琪确实回家熬夜看了《出版学专业知识》,看一本也算有个交代,可是两周以后,穆尘没有再提,贝林琪只当是穆尘忘了,就没再理会!
现在穆尘突然旧事重提,贝林琪着实吓了一跳,不知道如何应答。跟资深编辑说假话,估计几句话就能暴露了;说真话吧,穆尘肯定要说教一番吧?
“也不用都背下来,掌握基础就好。”穆尘看贝林琪吱吱呜呜,先开了口。
“基础没掌握,不照样把《歧路有为》做出来了?实践出真知啊!有必要那么教条吗?”这是贝林琪想的,她当然不会笨到说出声音来。
看贝林琪还是没有反应,穆尘也基本明白了意思——八成是没看吧!
穆尘有心杀杀贝林琪的锐气,便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份试卷:“做个测试吧!看看你掌握的情况。”
贝林琪难以置信地看着穆尘完成整个拉开抽屉、拿试卷、递试卷的动作。而穆尘拿出的试卷,这是去年编辑出版职业资格考试的卷子。
“东岭社是学校啊!还有阶段测试?”贝林琪惊讶地说。
“就当摸底考试吧,看了那么多书,又有实战经验,不好奇自己的水平吗?”穆尘故意说着。
贝林琪本来是想拒绝的,但是一听到穆尘这么挑衅的口吻,改变了主意,她居然有了测试一下的冲动。
三本厚书毕竟已经看完了一本,这几个月在东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什么“版权页”“勒口”“码洋”“版面字数”“清样”“版心”“环衬”“篇章页”,这些专业词汇,都是最近积累的。
“或许做一做卷子也不错,或许能及格呢?”贝林琪对自己有了信心,顺手接过了卷子。
“你去会议室做吧,两个小时后来找我。”穆尘命令道。
“好!”贝林琪自信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