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授人以渔 ...
-
封面问题解决了,贝林琪转身从背包中抽出厚厚的一叠稿件,又抱着稿子径直走到一盏茶的桌子前,这个才是她今天来此地的任务。
“这是我们最近要出版的新书《歧路有为》,请您制作封面。”贝林琪礼貌地看向一盏茶。
此时,穆尘也围过来。
贝林琪吸了口气,便开始介绍《歧路有为》,从作者到图书内容如数家珍。
一盏茶认真听着,也不插话。
听众没什么反应,但是贝林琪却越说越来劲。这就是贝林琪的性格,只要是她喜欢上的东西,就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歧路有为》阅读起来,画面感十足,就像观看电影《华尔街》时那样痛快。”贝林琪兴奋得不能自已。
“《华尔街》很有意思,开头的几个暖色画面,把1985年的纽约大环境铺垫得很出色。”一盏茶接话。
“《华尔街》开头好看,可以结尾差强人意。倒不如《大亨游戏》亮点突出。”贝林琪来了兴致。
“不行,色彩太单调了。”一盏茶顺着话说。
后来,一盏茶和贝林琪相谈甚欢,
各种影视剧讨论了个遍,两个人一阵阵捧腹大笑之后,穆尘终于坐不住了,见缝插针地说一句:“贝林琪,《歧路有为》!”
说完,穆尘指指桌子上的稿件。
“呀,差点忘了正事!”贝林琪一吐舌头。
“都是正事,我们是做延伸讨论呢!”一盏茶对穆尘的不解风情很不以为然,瞪他一眼,“怜香惜玉懂不懂啊!”
经过这么一番漫无边际的讨论,贝林琪倒是很钦佩一盏茶的文艺气质,艺术家总得有点怪癖,“打印机灵异事件”可以暂时不追究了。
聊得热闹之时,贝林琪从包包里拿出一个鼓鼓的文件夹,里面全都是她自己搜集的封面,同时还有她手绘的设计建议。
这些零零散散的资料来之不易,贝林琪可真是下足了功夫,她不停地安慰自己:虽然案件结束以后要直接跳槽,但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己负责编辑的书,封面就是要与众不同。
“这里是我自己找到的封面参考,也有我的设计方案,希望可以给你灵感。”贝林琪说着翻开了文件夹,递给一盏茶。
“拿走!”一盏茶突然变得严肃。
这么粗暴地拒绝,显然让贝林琪震惊。
“我最讨厌编辑给我封面参考。这本畅销书封面是这样的,所以我就要弄个和它一样的?那本书卖得不好,所以封面千万不要那样?这不叫‘设计’,叫‘复制’,复制的工作找印厂,我不需要参照物。”一盏茶认真且傲慢地说。
“参照有什么不好?同类的书必然有共同之处,参照不是复制,是为了择优!站在成功者的肩膀上有什么不好?”贝林琪不甘示弱。
“小妹妹,我就是成功者,我不需要别人的肩膀,我的肩膀也不给别人!”一盏茶仍旧桀骜不驯。
贝林琪鼓着小脸,还要说下去,这时穆尘开口了:“《歧路有为》都介绍清楚了,赶紧商量时间节点吧!”
穆尘知道贝林琪得理不让人的脾气,更知道一盏茶的倔强,两个人这个吵下去,只会两败俱伤,现在工作都说清楚了,就没必要纠结了。
一盏茶听出穆尘有意岔开了话题,不想贝林琪难堪,也不再说什么,起身去倒水。
穆尘轻轻拍了拍贝林琪的肩膀,以示安慰。
贝林琪没占到上风自然感觉很失落,知道穆尘给她台阶下,就转头看向他。四目相对,穆尘的温暖且贴心地目光让贝林琪意外,但绝不足以消除贝林琪的怒火,贝林琪甚至觉得穆尘是看她笑话!
最后三个人商量了后续时间节点,一盏茶显然没有把刚才对贝林琪的拒绝挂在心上,但是贝林琪十分不爽,自己费时费力找来的资料,被像垃圾一样对待,任谁都受不了。
***
终于结束了会谈,穆尘和贝林琪向一盏茶告辞。
直到穆尘发动了车子,坐在副驾驶上的贝林琪仍旧为刚才的事情生闷气。
穆尘也不说话,自顾自地开着车。
“穆老师!”贝林琪实在憋不住了,主动开了口,“我是说,一盏茶老师就是这样行事风格?”
“是的!”穆尘斩钉截铁地回答。
“可是……”贝林琪本想埋怨穆尘为什么不提前告诉她一盏茶的处事原则,但是话到嘴边,却又感觉质问的没原由,无论怎么说这是自己负责的书,搜集资料的事也本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没等贝林琪说下去,穆尘接过了话:“你是想问我,明明知道一盏茶不喜欢提供方案,为什么还不提醒你?”
穆尘的直截了当,让贝林琪深感痛快,既然穆尘都提到了,自己也没什么隐瞒的了。
“穆老师既然这么说,那我就开门见山。您和一盏茶合作多年,自然知道他的创作习惯。他不喜欢别人协助,我也能够理解,毕竟设计靠的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可是穆老师为什么不提前告诉我,那样我可以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做很多有用的事情!”贝林琪一口气说完。
“你认为什么是有用的事情。”
“那就多了!我可以看《歧路有为》,就像《贾说》那样,我可以多看几遍,看到没有问题为止,毕竟《歧路有为》是一定要出版的!”贝林琪语气中带着怨气。
贝林琪一直都没忘记《贾说》带给自己的伤痛,一个烂稿子让自己反复看几遍,然后告诉自己,可以直接退稿,这是明摆着欺负新手!
听到贝林琪提到了“陈年旧事”,穆尘明显顿了一下。
“亲身经历要比间接经验更让人记忆深刻。”穆尘只说了一句话。
“钱主任让您当我的帮带老师,不是要‘传道’‘授业’‘解惑’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穆尘又挤出一句。
贝林琪只感觉满腔的怨愤无处发泄,质问穆尘和打在棉花上别无二致,她一时气得语塞。
穆尘懒得去解释,而且他坚信自己这么做是很有道理的:一盏茶是贝林琪的设计,这次如果帮了贝林琪,下次又有谁能帮她呢?编辑不仅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纽带,又何尝不是设计与图书、与读者之间的媒介呢,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编辑,就要不停地协调作者、设计、读者甚至还有印厂之间的关系,哪一环出了问题,图书都无法面世。
太多的人际关系需要编辑去维护了,穆尘深谙此道,他不愿意婆婆妈妈地讲道理,而更愿意贝林琪去不断尝试,不断经历,哪怕伴随着的是痛苦,是挫折。
穆尘想到了这些,但是他认为没必要说出来。
面对贝林琪的不理解,穆尘有些失望,但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很多事情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就像《悠然所在》的作者任燕。
贝林琪的反应让穆尘联想到了任燕:“或许换一个态度,任燕就不去选择自杀这条路了呢?”
可是风云变化,人事莫测,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恰当的呢?什么样的选择,才是正确的呢?
***
穆尘把车停到了东岭大厦楼下,熄了火,看向贝林琪:“等我一下,我去拿东西,就下来。”
“好吧。”贝林琪答应。
此时,正赶上下班时间。大厅的玻璃门一会一晃动,下班的白领们陆陆续续、三三两两地走出来。
看着穆尘消失的身影,贝林琪心里有说不出的恼怒。穆尘的敷衍解释,还是不能让贝林琪释怀,穆尘的“歪理邪说”也让贝林琪怀疑其目的。
她正埋头看手机,车窗玻璃处传来了轻轻的敲击声。
贝林琪抬头正对上李一帆阳光帅气的脸,便缓缓摇下车窗:“师兄!”
“今天随着穆老师,公出了?怎么样,收获满满?”李一帆半开着玩笑。
“不只收获,还有震惊,我可是一肚子牢骚!”贝林琪撇一撇嘴。
“正好我晚上没事,要不你请我吃饭,我可以考虑听你的牢骚!”李一帆适时发出了邀请。
想到上次李一帆请自己吃面,又陪自己加班,贝林琪突然心怀温暖,她打开车门,下了车:“好啊!我可以用我微薄的工资请你吃饭。”
两个人相视一笑。
“这么巧,李老师刚下班?”背后传来穆尘冰冷声音。
其实穆尘早已走出大楼,远远看着贝林琪与李一帆热聊。
李一帆看到穆尘,挥手打了招呼:“巧啊!贝老师请吃饭呢!要不要同去!”
“哦,不了,我约了人。”穆尘拒绝。
“穆老师不去,我们去吧!明天见,穆老师!”贝林琪跟穆尘打了个招呼,开心地跟李一帆走远了。
穆尘轻开车门坐上了车,看一看后视镜中一对亲昵的背影,发动了汽车。
***
一家面店里,贝林琪与李一帆面对面坐着。
这里离东岭大厦要坐五站地铁,出站以后还要走20分钟,处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里,显然,李一帆也是第一次来,开着导航,还愣生生找了半天。
面馆很小,只有三四张桌子,但是擦拭得非常干净。这是一家夫妻店,老板娘非常热情地招呼客人。
李一帆点了招牌面,贝林琪要了特色骨汤面。小菜免费提供,李一帆绅士地递给贝林琪一盘,自己也拿了一盘。
“看你这阵仗,我以为我要倾家荡产的节奏呢!结果你就吃碗拉面啊!”贝林琪笑着说。
“不要小瞧一碗面,它给你的幸福感绝不亚于一顿大餐!” 李一帆总是一脸的和善。
面上来了,贝林琪喝一口汤,又吃一口面,奔波了一天,一口鲜美的热汤,消除了所有的疲惫。
“呀!这个好吃!”贝林琪由衷的赞美。
“没见过世面样!”李一帆打趣着。
“和上次你买的拌面一样好吃!”贝林琪开心地说,“你怎么知道这家店的?”
李一帆看着大快朵颐的贝林琪,来了兴致,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推到贝林琪面前。
“《人生一面》?东岭的新书?美食攻略?”贝林琪翻看着。
“是的,这是最近上市的新书,是讲述作者探索美味面店的故事,但不是简单的美食攻略哦!”
“是像《孤独美食家》那种吗?”贝林琪好奇地问。
“对!果然是明白人,这本小书很有意思呢,写的是美食,其实是人的故事,文章处处隐藏着作者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李一帆回味着。
“上次拌面也是书里提到的?”
“是的!”
“绝对的吃货!按图索骥,千里迢迢找美食!”贝林琪开玩笑。
“吃货我承认,但绝对不止于吃货。我们组负责发行这本图书,我不想对着书商,对着读者干巴巴地按照新书推介单介绍图书,我认为真的喜欢,就要却发掘,没有感同身受,怎么知道好与不好呢!如果只是文字,再优美也没有感情,要真正找到文字中的灵性,还是要到实际生活中寻找。所以我愿意去体验,把真实感受告诉读者。”李一帆一脸沉醉地说。
“去发掘?”贝林琪自言自语着,她想到了穆尘说的“亲身经历”和“间接经验”,“做编辑也应该自己去发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