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英雄迟暮 ...

  •   太子刘据,是皇上的长子。皇上年近30才得到皇长子,喜不自胜,同年母凭子贵,卫子夫被册立为皇后;七年后,刘据即被立为皇太子。
      刘据自幼被皇上寄托了极大的希望。父亲是大汉开国以来第一位打赢匈奴人的皇帝,舅舅卫青又是抗匈名将。
      按理说,虎父无犬子,一门皆英雄。可刘据年幼时就不喜舞刀弄枪,长大后更是只重礼义仁德,反对征战四方。为此,皇上偶有不快,但依然把监国的大任交给了刘据,可见是想锻炼锻炼他。

      借刘据之名,来保全楼兰人,显然是上上策。上官晏并非为楼兰人设定了详尽的保护计划,但以他在博望苑中所见,刘据喜好结交能人异士,亲和御下,应该会对楼兰使节感兴趣。有了这么大的保护伞,上官晏可以高枕无忧了。

      他驰马回到相府中,已近子时了。长安城内一片万籁俱寂,人们都陷入了沉睡。但惟独左相府门前,不仅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进门□□院里,宽阔的走道两侧,青铜羊灯和鹿灯一路通明,而府中大厅内更是明光耀耀,人声鼎沸。
      上官晏默默地下了马,让马夫牵了去,自己走到了门房侧面花木葱茏的阴暗处,微微叹了口气。

      他知道这是父亲在设宴招待宾客。自从父亲被拜为左相后,家中门庭若市,朝中大小官员来往络绎不绝,纷纷向父亲示好,意图结交。
      他也知道父亲和长兄一向喜好热闹奢靡,日夜笙歌不断,醉生梦死。
      他还知道因为他多年驻守玉门关,屡次击溃前来生事意图破关的西匈奴,皇上对他尤为器重,数次嘉奖给他,都被父兄挥霍成了排场。
      他却是不喜的。

      今夜这宴席,似乎又是因为他回家探亲而设。虽然夜深了,却还有些宾客逗留,大约消息灵通,知道他刚从御前汇报而来,隔日又会有奖赏恩赐给左相府中,所以提前来替他庆贺了。可这喧嚣却是深夜扰民的很。
      上官晏微皱了剑眉,在庭院花木的掩映下,悄悄儿地溜到后面的房间里去了。

      虽然是左相的二公子,他的习性和父兄格格不入。也因为常年驻守在外,他的房中一切从简,几乎和在玉门关的房间差不多。连服侍的奴仆也只留了一个。简单洗漱后,他嘱咐贴身的老奴,“若是父兄问起我,就说我今日去了宫中向皇上汇报,后来又去建章营看望故人,整日劳顿累了,就不去宴席了。”然后就悄悄地自个儿睡了。

      房中一切从简,被褥自然也是清冷的。
      窗外秋夜月色透过半开的窗棂,挥洒案几上一片素练,倒是最好的装衬。前厅隐约的喧哗正在减弱,大约是宾客陆续离去,父兄也寻够了乐子。
      他的房间地处偏僻西北角,草木寂寥,仿若还在大漠一般,除了没有强劲的风整夜呼啸入耳。许是太寂静,上官晏睡意全无,心头一缕思绪,漫无目的地浮了上来。

      他已年过弱冠,母亲屡次三番催促着他成亲。
      他不仅有左相次子的身份,还有关都尉的官职,加上颇受皇上器重,吸引了不少京中闺秀。前两年,母亲也安排他见过朝中大臣们家中的待嫁女子,大司空、大鸿胪、御史大夫等家中或亲生或富庶外戚的女儿。

      这些闺秀们无不秀雅端慧,明眸皓齿,娇媚动人。只是他面对她们,却总感觉陌生而遥远。对常年驻守边关的他来说,一个从西域赶来的风尘仆仆的商人,都比这些闺秀们要容易接近得多。几次三番后,他坚持要求母亲不要再勉强他接受这些女子了。他觉得他和她们之间,隔着的不止一个玉门关,而是万里长城之遥。

      若论传承绵延家族的使命,长兄上官安更能投父亲所好。
      上官安不仅已有娇女一个,而且一直和父亲一起结交朝中重臣,女儿尚在襁褓中就开始打算和哪家联姻。他这个边关武夫的次子在这件事上并无用武之地。只是母亲双鬓渐白,神思忧虑,总唯恐他功名一生,却孑然伶仃。而内心深处,他也不是从来都没有设想过,有朝一日,若有一位佳丽,知他所知,忧他所忧,喜他所喜,能陪他共赏边关落日,可好?

      只是他设想的这样一位佳丽,无须倾城美貌,却要如大漠玫瑰一般,坚韧而率性,才能陪伴他一生戎马。这对京中诸多娇生惯养又热衷于门第和权势倚靠的闺秀来说,实在是望而却步的奢求。所以,他也只好默默地继续孑然伶仃着。
      上官晏叹了口气,翻了个身,把脑海中诸多思绪摒除。
      他也不知为何他今夜会对单身这事哀怨起来。大约往日里忙于军务无暇顾及,今夜回到家中闲来无事,就矫情上了。
      他给自己下了个睡觉的军令,说睡就睡了。
      朦胧入梦的刹那,眼前似乎有个似曾相识的身影婉转婀娜浮现……

      次日起来,上官晏仔细洗漱了,用了早点,婉言谢绝了长兄盛邀他一起去御史大夫桑弘羊家赴宴,而是策马直奔卫青府上。
      大司马大将军的府邸隔着左相府也不过两条街。清晨,长安城沐浴在干爽明净的旭日下,不仅城中店铺相继摆出琳琅满目的物品,而且城门大开,郊外的小贩络绎不绝,送来新鲜蔬果,走街串巷吆喝着,让平民生活的气息冲刷了昨夜奢靡寻乐的沉秽。

      上官晏在热闹的街巷里放缰缓行,小心地避让着为了生计四处转悠的小贩们,顺便赏识了一路的平民生活风景,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洋溢在他紧抿的嘴角。
      自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开始,西域和大汉的沟通往来日渐频繁。一些从西域带来的商贸物品已渐渐在长安市面上流通了。比如西域的葡萄干,果实丰美甘甜,深得长安人的喜爱。还有胡桃,石榴,甜瓜等等。上官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他在玉门关仔细检查西域商队千里迢迢运送到大汉的物品。
      玉门关是边关第一关,若无他的把守,长安的百姓和商贾何来如此美好丰富的生活物资。

      穿过两条热闹的街道,到了将军府前,上官晏翻身下马,并不讶异地发现,将军府前冷冷清清,或许不是什么宴客的吉日,连府门都没全打开,只是留着一人可侧入的门缝,有个老门房正坐在门口晒太阳。看到上官晏来了,老门房满脸的皱纹笑成花,急忙过来牵住马,问候道,“哟,都尉大人,您又回京了?”
      上官晏点点头。这老门房是卫家多年的奴仆,早已熟稔上官晏。只因这许多年来,固定来看望卫青的人寥寥无几,而上官晏虽然常年在数千里外的玉门关,可每半年一年进京,都会抽个半日时间来府上探望卫青。

      卫青冲老门房点点头,道,“有劳通传了。”
      老门房用力推开大门笑道,“还通传什么。昨日将军就听建章营来报,说你回来了,早就料到今日你会来探望,一大早就穿戴整齐等候着了。”
      卫青于是踏步入府。

      秋日苍凉,这将军府上也是一片萧条。花木俱败,并不似左相府中有暖房培植怕冷的花朵,时不时更换些新鲜艳丽的。上官晏知道卫青向来素简,连带着平阳长公主也清俭起来。但这将军府上的萧条,还来自于门可罗雀的状况。

      其实上官晏多年来已经见怪不怪了。朝中人惯会见风使舵,见卫青如今徒有虚名,不受恩宠,自然鲜与他来往了。就连皇上,每次见到上官晏都大力夸赞他的英勇善战,明知他是卫青一手带出来的,却从来不提对卫青的褒奖,反而夸赞上官桀的栽培。
      可全朝野都知道,真正栽培上官晏的,不是父亲上官桀,而是卫青。

      当年卫青接管建章营时,为了加强军事力量,挑了些青年俊才训练骑兵,以适应和匈奴的作战。这骑兵团颇为辛苦,不仅训练比普通步兵加倍,而且还要上前线作战。匈奴人狠戾,骑兵战死沙场的不少。因此只有些贫困人家的男子或者原羽林军的孤儿愿意加入。京中大臣们的子弟许多都养尊处优,躲还来不及。

      当初上官晏一心要入骑兵团的时候,也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时年父亲上官桀已经是太仆,后来又升侍中,家中优渥,父兄又善结交权贵,其实无需他去建功立业就可安乐一生。但上官晏执意不肯在家安乐,由着父亲安排做个闲散职务,偷偷地跑到卫青府上,铿锵陈词,打动了卫青,收了他进骑兵团。
      此后数年,卫青如严父般训导着他。而且多次带他上战场磨练。在战场上被偷袭时,卫青还救过他。这份师徒情谊,在他心里,早就超过了和亲生父亲的感情。

      但漠北一战后,卫青虽然立了战功,却并没有得到皇上的褒奖,连他的部下都没有得到晋升;可骠骑将军霍去病和他的属下都得到了嘉奖。从那时开始,朝中就有流言悄悄传递,说卫青已经不得皇上恩宠了。至于原因,没人敢揣测下去。
      所以从那时开始,卫青门下的人渐渐流失,纷纷投靠其他将领。若是霍去病还在,还好些。可惜几年后霍去病暴病身亡,从此卫氏门客大半流散了。

      上官晏穿过秋意萧瑟的庭院,到了厅堂内。果然,卫青正倚坐在席上,穿戴整齐,翘首盼望着他。上官晏笑着行了礼,就坐到了席上,伸手拉过旁边一条薄毯,给卫青盖到腿上,说,“天气渐凉,将军的腿又要疼了,可仔细保暖。”
      卫青笑着答,“阿晏不必担心,今年吃了一个老太医的药,感觉好多了。自入秋来,腿很少疼,只是僵硬得很,不能屈膝了。”
      平阳公主命侍从送来了点心和茶水,就命所有人退下,留他师徒二人叙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