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撞破秘密 ...
-
赵传志担心师妹,忍不住怒问:“那些被你们抓去的人呢?你若不老实说,便把你这真身也砍了!”
这妖修凭借阴幽玄水纵横人妖两界,难逢对手,如今却栽在了何所道手上,原本趾高气昂的姿态全没了,连声求饶。
贺卿沉声道:“要放过你也可,只要将那掳劫的修士还来,便留你一命。”
“这……”那妖修面露为难。
赵传志眼睛一瞪:“怎么,你连小命都不要了吗?师妹要是有什么事,我便一剑斩碎你元灵,让你彻底了事!”
修道之人,元灵为根,若是灭了元灵,那便是真正的魂灭,再无转世的可能了。故而那妖修闻言,一张铜色大脸瞬时煞白,连连道:“别、别,那镇守腾龙峰的妖将与我交好,我这便唤他放人。”
说罢勉强凝出一枚传讯符,朝腾龙峰飞去。
星宫飞□□塌时,他先发制人,唤出阴幽玄水将众人围住,剩余的人便携着被掳修士遁入了龙渊。此时人、妖二族争战一触即发,龙渊内部定是防守甚严,贺卿等人无法贸然而入,是以只得扣着这妖修,拿他来换舒瑗。
赵传志用锁阳链将那妖修绑了个结实,看守着他,其余人便各自找了个地方打坐修炼,静待消息。
何所道独自一人站在崖边,从腾龙峰口流泻而出的瀑流如天幕倒垂,激扬而起的水沫被他一身杀伐之气挡住,半点也不曾沾身。
此时剑意已纳于体内,然剑气犹存,使他眼角眉梢都泛出凛冽之色,整个人犹如出鞘利剑,让人触之生寒。
当然,也不会有谁如此胆大,敢于妄自亲近这位高高在上的剑尊。
除却一人。
此时,这位“胆大妄为”之人,正迈着悠闲的步子,慢悠悠地晃过来。
“啊,这么些年过去,这儿还是一点没变。”明明是修为高深的大修士,却偏偏不撑屏障,任由漫天的水雾沾湿一身宽袍博带的华服。玉面沾水,更衬得这人发如鸦羽,唇色妍丽。当他展眉而笑时,不似明心净性的修道中人,更像个红尘沾身,锦衣玉食的小公子。
“离我远些。”何所道浑身剑气萦回,连声音都带上了一丝寒凉。
“为何?”于问星偏偏朝他靠了靠。
何所道一顿,一向神情呆板的脸上显出一丝不自在:“剑气伤人。”
于问星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拖长了声调:“那你小心一些,别弄伤我。”
何所道还未明了他话中之意,唇上便传来温软触感,他身形一僵,连忙收束剑气。唇畔传来低低的笑声,腰间一紧,却是那人得寸进尺,伸手将他腰背环住。
何所道垂着双手,任他抱着,亲着,一双眼眸平静无波,毫无动容。忽然抬眸,目光锐利射向一处。
于问星似有所觉,转过头来,笑着朝沈浮打了个招呼。
沈浮面露一丝尴尬,那边腾龙峰已传来消息,愿意将舒瑗等几个修士同那妖修交换,沈浮也有意要辞行,未想到撞见这一幕。
何所道面无表情,镇定自若地理好自己微散的衣襟,一言不发地往回走去。
于问星有些惋惜地“唉”了一声,面上却带着满足的笑,问道:“这就决定走了?”
沈浮颔首应了一声。待救回了舒瑗,广元剑派不作停留,直接撤离西陵,沈浮仍是要留在这里。腾龙峰上虽有守将,但并非严防死守,仍有进出修士,或可想个办法蒙混进去。
于问星道:“祝你好运。”朝沈浮丢去一物。
沈浮接过,是一只绣金软囊。
“里头有一些宝材符箓,你自己拿着用罢。”于问星出手阔绰,价值不菲的乾坤囊随手便送给了沈浮,更遑论里头珍贵的材料。
沈浮神色动容,他与于问星相交不过月余。这一路行来,两人谈经论道,亦师亦友,如今,于问星以乾坤囊相赠,显然是并未把他当外人。
“多谢。”
于问星笑了一声,突然道:“若是还能见到沈珏,将他带出来罢。”
沈浮吃了一惊,心道:沈珏魂灯已灭,应不在人世,莫非他的神魂还滞留在龙渊,未能转世?
于问星却不再多说,兀自站在崖边,眯眼望向那道壮阔瀑流,自语道:“远水东流,百年不改,物仍是,人已非。”他似是想起些甚么,一向洒然的眉间少见地凝出一缕愁绪,突然对沈浮道:“会喝酒么?”
沈浮应了一声。
于问星大笑道:“陪我饮几杯!”那抹愁绪只是浮光掠影,顷刻间消失无踪。他伸手一招,那紫金葫芦便出现在他手中,化作寻常酒葫芦大小,玉液从葫芦口汩汩流出,酒香瞬时弥漫开来。
沈浮只觉得他这法宝甚为有用,既能作为飞行法器,又可作储物之用,还能作寻常酒壶。
于问星笑眯眯道:“这紫金葫芦可是广元剑派炼器师,宗少衍的得意之作,方寸之间纳乾坤万物,里头酒可成河,尽够你喝。”
沈浮袖刀受损,先前与贺卿聊天时,便听过宗少衍的名字,那用命魂和精血炼器,催生法器灵识的方法也是他所创。不过此人尤为高傲,脾气古怪,自百年前入了元婴境,便已闭关,不再出手炼制法器。
听得此言,于问星嘿嘿笑道:“确实如你所说,不过剑尊的面子,他却还是得看的。”
“前辈似乎和剑尊前辈关系不错。”何所道一脸冷淡,万事不理,很难想象他会特地上南斗峰去托人炼宝。
于问星却道:“你都看到了罢?”
他问得坦荡,沈浮也答得坦荡:“看到了。”他想了想,又道:“恕我直言,剑尊道心坚定纯粹,似乎并无情爱之意。”以何所道的修为,须臾之间便可踏入象相之境成就洞天,绝非是一个累于情爱之人。
于问星仰脸灌了一大口酒,哼了一声,问道:“你觉得剑尊是个甚么样人?”
沈浮想了想,道:“一心证道,道心甚坚,不累凡俗之人。”
于问星将酒葫芦抛给沈浮,笑道:“你还是不了解他。”他抹了抹嘴,心道:若真是不累凡俗,何必为天下大势,走一趟苍麓宫;又何必千里奔波,护着门中弟子救人。
沈浮见他神情,心道:于真人对剑尊似是动了真情。
于问星的事他无从置喙,然而在心里到底是不认同的。大道之途崎岖漫长,每年拜入各大宗门的弟子数以千计,大多却是终其一生也未开脉。在此路上走得愈远,便愈知其间艰难。心境愈是明澈清净,便愈能修成正果。故而那些修为至一定境界的修士,往往亲缘淡薄,心如止水。纵使那些合籍成道侣的,也往往在各自洞府修行,甚少见面。行双修之法,不过是为了相互补益,共同证道。故而不同于凡俗夫妻,是一种比之道友更为亲密的互助关系。
仅此而已。
于问星对何所道,似乎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