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无瑕 ...
-
送走了薛敬,云景心不在焉,低头失了魂魄般踢着一块小石子,慢慢走回府中。把薛敬的话与自己的经历连接起来已经可以大致描绘出事情的轮廓,只是中间还有些细节云景搞不清楚。刚走到院中又碰到李管家。
“云景,前些日子太忙,一直没跟你说,你加冠礼上祝衾熄送了你一份贺礼。”
说罢,李管家捧着盒子递给云景。
云景满脸疑惑瞅了他一眼,用十分奇怪的语气道了声谢,接过盒子转身便走,却被李管家喊住。
“云景,在下有个不情之请,可否……嗯……可否就在这里打开?”
李管家对盒子里的东西很感兴趣,他非常想知道身无分文家徒四壁的祝衾熄能送云景一个什么东西。
云景掂了掂盒子,里面应是个硬物,不重,像块石头,合该不会是什么秘密之物,便也就答应了。开了盖子看着里面的东西,两人目瞪口呆。
盒中静静躺着一块美玉。
那玉通体碧绿,如三月春水,六月翠林;有江南山茶之娇嫩,亦有西湖柳浪之浓粹。玉形扁平,一面凹凸不平似乎被人故意打磨过,看不出原先雕刻的内容,隐隐露着云纹;另一面四四方方,歪歪扭扭刻着两行小字:“碧楼待风风邀月,青山羡水水慕云。”
“这是……”云景虽买不起玉,但在宋府也见过不少,如此品质的玉却真是没见过,宋府大大小小的玉器也都相形见绌。反复把玩着也看不出是什么玉种,递给一旁翘首看着的李管家,老李端详了一会,心里有什么话想说,却也没说出来,摇了摇头还给云景。
“李管家见多识广,却也分辨不出这是什么玉吗?”云景不解。
“好玉,说不得啊……”摇了摇头,也没再管云景,只身离开了。只剩云景一人,怀着乱七八糟的心情,呆呆看着玉,思绪万千。
永寿宫里,嘉靖皇帝翻阅着一份奏疏,没等读完就勃然大怒,手里的铜锤又是铛铛铛敲个不停。奏疏需要先经过司礼监再呈给皇上,黄锦当然知道奏疏里写了什么,跪在一旁小声问着:“万岁爷,要不要把宋世隆叫来问话?”
“喊过来!赶紧喊过来!”
不多时,宋世隆便急匆匆赶到永寿宫。家里的事他并不知晓,所以也就不知道皇上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
“看看,看看吧,尚书大人!”朱厚熜用力把奏疏掷到跪在御前的宋世隆脸上,“堂堂尚书之子,勾结匪盗,戕害朕亲派的锦衣卫!你教的什么儿子!”
宋世隆一听浑身冒冷汗,连忙捡起奏疏读了一遍,翻阅完后仰天长叹一声,长叩不起。
“你可知罪?”
“臣教子无方,罪该万死,只是陛下,这事实在蹊跷……”
“蹊跷?”
“臣虽在京任官,但与老家也时常互通书信。去年家里人还曾带着家仆与山上的盗匪打斗,如今怎么可能串通盗匪杀害锦衣卫呢。犬子无才,但也懂些道理,实在不像是他能干出来的事啊……”
“朕不是听你说这些的!朕要的是解决方案!”
“陛下息怒,青澜山山高林深,盗匪狡兔三窟,派兵清剿恐难奏效,以罪臣愚见,当于青澜山下设一巡检司,以制匪患。”
“巡检司能镇得住?能剿的动?”
“回禀陛下,青澜山盗匪仅百十余人,皆无谋少智泛泛之辈,只需抽调二百兵士,选一俊良任巡检使,驻扎青澜山下,摸索匪盗习性,巧施计谋,不出百日定能靖山乱平贼寇……”
嘉靖皇帝听闻此言跳到宫前,一把揪住宋世隆的二品锦鸡补子,怒目圆睁,盯了好一会儿。
“黄锦,宋尚书说的你都听见了吧?”
“回禀万岁,奴婢听着了。”
“照办。”
“奴婢遵旨。”
“还有,告诉上疏的这个范凛之,朕任他为钦差,专办此案,要他务必差个水落石出。”
“奴婢遵旨。”
“范凛之……”嘉靖皇帝念了几遍,“是范弘之的儿子?”
“回禀陛下,正是范阁老的幼子。范阁老一共俩儿子,他是老小。”
“好小子,年纪不大,倒学着给他爹挣场子了,行,他想争这个场子,朕就让他争。告诉他,朕再给他个便宜行事的权力,关键时候可以自作决断,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查清此案!”
“奴婢遵旨。”
朱厚熜站起身来徘徊在宫前。
“宋尚书,朕暂时恕你无罪,此案查清前你继续任户部尚书一职,不得因此误事。”
“臣,谢主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