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5、第 44 章 ...

  •   “大人,”明书看窦离神色郁郁,很少见他有这么犹豫不定的时候,他忍不住问:“是有什么难事吗?”
      窦离伸出手按了按自己的额头,他是习惯了在官场上殚精竭虑心机钻营的人,从前疲惫的时候,去余宁院子里小坐一会儿就能纾解一身的戾气。而今,院子里空荡荡的,他朝思暮想的人远在楚州,而他成日只能对着一方书案奋笔疾书,唯有那一袋子红豆可以略解相思。
      “楚州的形式十分不安了,”他忽而转头问明书:“对了,太子到何处了。”
      “算着日子,今日也该到了。”明书却也皱起眉头,“不过即便到了楚州,按规矩先得接受地方官员的朝拜,随后分发粮食,到灾民手中或许还要个一到二日。”
      若是换做别的巡抚,也并不能快多少。都是官场的应酬,接风洗尘,莺歌燕舞一番几乎都是惯例。文官们好诗词歌赋,少不得做些附庸风雅的场面。
      “明书大人,急报!”方况几乎是冲进书房里的,站着也上气不接下,竟是拼了命地赶过来。
      明书抖了抖信笺,脸色变了几回,声音有些沙哑,抬头说:“出事了,赈灾的粮食丢失了。”
      窦离霍然从椅子上站起来,这两日他时时都在担心的事情,终于是发生了。灾民是一刻都不能等了,今早八百里加急,淮安城外聚集的灾民又多了一倍,稍不留神,被有心人利用了去,便是一场不小的民变。
      他沉眸,冷然道:“什么叫丢失了,太子身边跟着的那些人呢!”
      “苏大人已带人去附近搜寻了,”明书说道:“很是奇怪,在楚州境内只在驿站耽搁一日,囤积仓里二十万石粮食不翼而飞了。”
      “苏遣?”他脑海里飞快地转了一圈,他竟然能跟着太子去楚州,他曾看过太子随行的官员,苏遣属最不显眼的地方。当时他还有些奇怪,太子点的人都不是什么出众之辈,平庸无德也就罢了,连周问之也在行列里。
      这位是什么品性,窦离还是了解一二的。这不就是他府上死了的那个姨娘的亲哥哥么,先前还来窦府大闹一场过。
      剩下的几乎算是一群乌合之众,毫无胆识魄力,若是沿途真的生事,恐怕都是争先恐后要逃跑的人。
      “是有什么不妥吗。”
      窦离说不出来那是一种什么感觉,他从未如此在意过一个低级官员,并不是因为赏识,而是出自本能的排斥,哪怕他处处及不上自己,但总让人有几分挥之不去的留意。
      他走到卷宗架子处,寻到了探哨的书籍,细翻了翻,找到了苏遣的底细。探视司要查一个人,连祖上出过什么好人坏人都会翻得一清二楚。苏遣的详报也是极清楚的,他是淮安人士,与自己同年科举,早年从官,后娶富商之女为妻,往后翻去便是最近出的消息,妻儿死于商丘流寇祸。
      他忽然想起那次擒龙帮作乱的事情,也是在商丘,竟这么巧,原来他也隐居在商丘。
      自此,他销声匿迹过一段时日,后来才到的汴京。他到底是怎么攀上东宫这棵摇摇欲坠的大树的呢。窦离蹙眉,揉了揉眉宇。
      “罢了,”他将书籍随意扔在架子上,只觉得脑海隐隐疼痛。
      明书连忙扶着他坐下,说:“大人你已经两天没合眼了,歇一歇吧。”
      “不碍事,稍坐一会儿便好,”他沉沉地长舒一口气,只觉得脑仁突突地疼。
      真是四面楚歌的局面。
      他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在室内来回踱步,神色凛然,只说:“府上的信鸽能到楚州吗?”
      明书一愣,楚州实在太远了,因说:“直接飞到楚州实在难,但可用接力法,沿涂遣人更换信鸽,最快一天能到。”
      “好,”窦离取了一枚纸条,提笔写了一行字,他也算是老谋深算,心道这个苏遣倒是看走眼了。他与余宁小心谨慎布的局,竟然让东宫钻了空子,虽说结局还是一样,可途中枝节横生,只怕行事就会凶险万分。
      “粮食必然还在驿站,苏遣刚刚就任集英殿修撰就一路随行,恐怕早已身居太子幕僚之位,当然要好好抓住机会,”他说:“赈灾可是值得利用的,为太子重新赢得民心,他也是煞费苦心了。”
      明书接了信,连忙去后头找那几只信鸽。
      当管贺和窦离骑着马,带着身后浩浩荡荡三万精兵赶往楚州时,余宁已经早早接到了窦离的飞鸽传书。
      书信极简,是他的字迹:布施避难。
      余宁捏着纸条,深吸了一口气,这几日因城中多出许多灾民。民以食为天,灾民饥饿,往往为了半块馒头争得头破血流,横尸街头的也有不少。这些还是先前未管制时放进来的,城墙外面的灾民更是不计其数。
      长此以往,淮安难免会沦为孤岛。
      “夫人,衙内回来了。”
      余宁一颤,抬头道:“谁让他回来得?”
      小素正要答,忽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只见余连绍已经匆匆跑了进来。
      “姐姐!”他立刻走到余宁跟前:“我担心姐姐安危,就提前回来了。”
      好容易借着母子相聚的由头将他送去外面避难,偏还自己跑回来了:“你这会儿跑回来做什么,我让成山送你出城。”
      “姐姐!”连绍拽着她的袖子,正色道:“姐姐深陷乱城,连绍断没有抛下家人自己活命的道理,有什么事情,连绍跟姐姐一起应对。再者说,虽还未收到册封世子的诏书,但是外面知道我在,也能稳定人心,余家是世族,若是乱了阵脚,岂非落实淮安生变的流言了。”
      余宁看着他,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抖了抖嘴唇道,浅笑道:“还是邵儿想得周到,好……那就依你。不过,你再不许胡乱跑去街面上,太乱。”
      “姐姐放心吧。”连绍稚气的脸上浮出一丝笑意,这一刻,他是真正体会到了心中期盼的那种亲情。
      连绍看到余宁手里捏着的字条,好奇地问道:“可是姐夫差人送信来了?”
      余宁点点头,略定了定神,说道:“你回来得时候可在官道上遇上过太子仪仗?”
      连绍一怔,说:“官道被封了,邵儿是饶了远路回来的。”
      “官道被封了?”好端端地封官道做什么,他们不知道赈灾粮一日不能耽搁吗,怎么可以……
      余宁忽而想到了什么,脸色一白,难怪窦离写的这么隐晦,定是太子那边的粮食出了变数。如今官府封锁了消息,若是漏了出去,不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小素,你去请管家来,快!”
      小素不明所以,夫人很少这样着急,忙去前头请管家来。
      “惜儿,你去取了库房屯粮的账册来,”余宁吩咐道。
      管家朝余宁见了礼,见她坐在议事厅内翻阅账本,想着平日府里也没有出过什么差错,便问:“姑娘,这么着急找小的,是出了什么事。”
      “元叔,咱们家里的粮食还能供几时?”
      管家思索了一下,说:“若是不算前面官府借走的五万石粮食,咱们府上还剩五万石粮食,若是只供府内,足够度过灾年了。”
      “才五万石粮食,有点少啊……”余宁沉吟道。
      “不少了,姑娘是不知道外面的米市的行情,为了一斗粮食卖儿卖女已是寻常事,如今是米贵人贱了。”元叔说:“好在这几日听说赈灾的粮食已经到了楚州,熬过这一阵子,便会好的。”
      “元叔,灾年不易,我想布施救济一下灾民,你替我寻一处地方可好。”
      现如今官府也动员了不少米商和富户救济灾民,只是米商想要坐地起价,而富户已有不少被擒龙帮打劫的,都不舍得多拿粮食来行善了,一个人一张嘴,官府的屯粮早早就被吃空了。
      管家稍有些错愕,迟疑道:“那老奴让库房先挪五千旦粮食出来,城中救济的点设在广陆寺,灾民多是畏惧神佛,不敢造次。”
      “不,你只留下府内五六天的度用,其余的都搬去广陆寺的库房”余宁不顾官家眼神中的惊愕,眼神转而看向连绍,笑着说:“我交给你个任务。”
      连绍忽而笑道:“邵儿省的,这就去找官府和住持商议,姐姐安心吧。”
      余宁看向他,微微一笑:“那姐姐靠你了。”
      本朝对女子限制颇多,布施赈灾不是她一个弱女子能主持的,连绍虽然小,如今也是郡王府的少主子,必要时必须要他出面才行。
      事情比预想的要顺利,赈灾粮食拖了一日又一日,官府早就有些应对不及了,如今忽而有人肯布施近五万石的粮食,无疑是雪中送炭了!
      灾民听到郡王府倾尽家藏周济,纷纷往寺庙涌去。一时人人口诵称颂郡王府少主子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烈日当空,余府还将府内的绿豆煮了汤,递给那些孩子吃。
      两三日的光景,虽不至于让他们吃得十分饱,但也不至于再有人饿死了。
      只是人数愈多,也是杯水车薪。
      余宁坐在马车里,心中打鼓,毕竟是凶险未卜,此刻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夫人,”成山凑近车厢,隔着帘子小声说:“先头队伍已经过了滁州,后日定能到。”
      她点头道:“好,知道了。”
      还剩两天,粮食也吃得差不多了。余宁看向广陆寺外人头攒动处,人人脸上挂着知足的表情,已有不少人拿了些粮食盘缠回原籍去耕种了,剩下的都是城内的流民。
      但是有人的地方,便会有流言。
      余氏倾尽全力赈灾一事,也传到了城外,抱着一丝希望的灾民此刻不免躁动,他们也想争取活下来的机会。
      有人悄悄带起了头,四下里传播城内遍地米粮,越传越夸张,将那淮安形容得犹如人间乐土。城外的灾民经历了颠沛流离之苦,只顾得上活命。那些收了好处的流民,自然是为其他人马首是瞻了。
      流民终于忍受不了诱惑,开始冲击城门。
      第四日的晚上,齐书敏被一封封的奏报惊醒,连夜召集了厢军都尉和几位下属。齐书敏为官奉行中庸之道,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眼看城内的灾民散去不少,偏偏在城门却是告急了。
      “依我看,不如再去问问郡王府的意思。”师爷拿不定主意,这烫手的山芋,能扔就扔:“官府的粮仓早就空了。”
      齐书敏却拂袖否了:“郡王府再有屯粮,也并不是取之不竭。况且,而今他们已经倾尽库存了,再过两日,只怕他们也只有挨饿的份。”
      “如今粮食还剩多少,”齐书敏问道。
      “回老爷,还剩一万五千石。”师爷翻了翻账册,说道。
      三天消耗三万五千石,这只是城内的数量,还不及外面的十分之一。齐书敏急的擦了擦汗,怒道:“那赈灾的粮食究竟还要等到几时!”
      直至第五日,赈灾粮食丢失的消息不知怎么泄露了,那些苦苦守候的灾民愤而揭竿,不要命的往里面冲。
      “大事不好了!”成山忽而冲了进来:“夫人,快避一避吧,灾民涌入淮安城了,广陆寺库房内的余粮被哄抢一空,有甚者还杀了寺僧。”
      “邵儿呢!”
      “衙内已被官府保护起来,送去了府衙,官府外面拨了厢军把守,还能抵挡一阵,可咱们府上……”
      “不好了,后院有人闯进来了。”有护院急急冲了进来回禀。
      曹允带着刀也疾步走进来,一把将她从椅子上拉起来:“我带你杀出去!”他扫了一眼在场的人,说:“都跟紧,好生护着你们夫人。”
      叛乱比预想的来得快,余宁被曹允抓着手腕往偏院走去,来往间能听到零落的惨叫声,行至转角处迎面遇上了一队流民打扮的武士。
      他们大约刚与官府交战过,袖子上破了一个口子,露出了皮肤上黑色龙形纹身。
      果然是擒龙帮,余宁终于明白了一些原委,擒龙帮自然有他们的大业,而这些人却是受了某个人的指使,否则哪会满府邸地找她。
      “杀!”那人举起刀,朝余宁他们冲过来。
      曹允将人往一旁用力一推,勘堪躲过一劫,随即提起刀,脚底生风,接了他们挥来的一记白刃,随后眼神一寒,手起刀落,撂倒这些乱贼。
      他甫一转身,一刀直入身后之人的躯体,直至对方吐血而亡。
      余宁看着眼前的情景,提心吊胆,再看曹允一个人对付不断涌入的贼寇,实在太吃力了。
      在一刀抹了最后一个乱贼的脖子后,曹允身上也多了几处鲜血淋漓的伤口,他按着手臂上的伤口,瞥了余宁她们说:“走。”
      “你的伤,”余宁看着他手臂上被血浸润的地方,扯下自己身上的一截袖子,低头替他扎紧:“先应付着吧,等找到了医馆再上药。”
      曹允却怔了怔,男女大防,她现在的行为已经僭越了,可非常时期,他只好偏过头,应了一声好。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5章 第 44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