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第 34 章 ...

  •   窦离初为官吏时并不居住在峥嵘坊这一带,依照惯例,不论外放还是留京,衣食住行皆有朝廷置办。窦离居翰林学士知制诰时是居住在保康门外的官舍之中。
      官舍虽简陋狭小,但胜在距离近,每日可比居住在外城的官员多睡一两个时辰。不过因要与余宁完婚,住官舍也不是长久之计。
      窦离看了一眼这前面连着衙门,后头孤零零就剩一个院落的宅子,皱起眉头。这院子里虽栽了几颗老树,却难挡破败之气。
      “你这院子也太……”寒酸了点,后面半句,梁宇集看了一圈便也不好意思说出口,他扫了一眼偏厅,只有一个廉价的瓷器装点,屁股底下坐着的椅子还掉了漆,茶具竟还是过时的品相,他端起茶本想喝一口,内心一番挣扎之后还是放下了:“这官家也忒小气了,若不是我母亲向我提起,谁会想到你是先皇后的亲侄子。既是亲戚,又是近臣,这么拨一间屋子打发了你,你倒也住得下去。”
      其实也没这么差,官舍毕竟不如宫室,一年能整修一次,干净整洁能挡风遮雨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年年外放的官员这么多,都不是长久居住的地方。只有那些位高权重的老臣,才能居住在汴京的大宅子中。
      “你自小在长公主身边锦衣玉食惯了,岂会知道那些寒门仕子的苦楚,”他浅笑着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能屈能伸才是官场风气,衙内也该稳重些了。”
      梁宇集扯了扯嘴角,又说:“这别人也就算了,余宁也算是我表妹,还有三个月便是你们的婚期,你就打算在这地方跟她完婚呢。就算余表妹不拘小节,后面可有淮阳余家和宗室看着,丢的可不是你们清河窦氏一家的脸面。”
      这倒是说到关键处了,窦离放下茶盏,说:“是以,才想请你出面帮忙打听一下,我这辈子也就娶一次妻,总不想委屈了她。”
      “这话听着还算顺耳,”梁宇集瞥了他一眼,这才顺势端起茶喝了一口,满嘴苦涩,他自然是觉得难喝的,于是不太满意地放下茶盏,问他:“你想要什么样的宅子,不妨说与我听。”
      窦离垂眸思索一番,说:“其他都好说,宁静为上,远离闹市即可。宅子么,大一些吧,日后若是不够,不想再费神扩建了。”
      “那你上朝怎么办。”他问。
      “这个不妨事,至多我同那些官吏一样,起早一些罢了。”
      “这可不是闹着玩得,”梁宇集是听多了父亲抱怨的,住得远的三四更便要出门,夏天还好说,冬日里赶上风雪时不时就是一场风寒,非意志坚定者不能胜任,“如今你连马车都没置办好。便是做个车架也要些时日的。”
      “不是还有三个月么,”他一点都不着急:“先替我寻到宅子吧。”
      梁宇叹了口气,只怕日后又是个宠妻如命的,他略一思索,便说:“眼下汴京离得近又占地大的宅子我也是无能为力,不过外城居东北隅上的峥嵘坊有一处宅子,或许还能对的上一二。只是那地方偏僻,住宅之间隔得远,平日里想窜门便是车马也得赶上小半个时辰,所以不必想什么友邻,说不定这辈子你们也见不上几面。原也有些世族,只是后来大多也搬去了原籍,但都没说要出手。说来也是巧,有座宅子曾是前朝郡王替他的宠臣修建的,只不过那臣子还没来得及搬进去,太祖便攻占了汴京,那官员听到风声就跑了,宅子便落在一个富商手里。富商本想按新宅卖出去,年年出钱整修,偏偏没有一个人出得起钱来买它。你若是得空,明儿就去看宅子吧。”
      窦离听了第二日就告了假,亲自去看了。不得不说,梁宇集这个汴京通看东西眼光十分毒辣,那宅子的确十分风雅,五进五出,七八个院落,大小林园三四个,前厅后院衔接恰到好处,峥嵘葳蕤,飞檐凤角,绿意森然,盖有山河之气。
      富商见到梁宇集那是满脸堆笑,本以为他们只是来观赏而已,他不过奉承一番,谁知道一下就定下来了。富商见那风光霁月的公子衣着也并不华贵,却从袖子里掏出一叠的银票,一时呆愣了一会儿。
      “别傻看了,窦公子还要改几处地方,还不快去过了房契拿了图纸来。”
      富商忙不迭地遣人去拿,一时高兴坏了,总算把这个宅子转走了。不过不多时,他便后悔了,汴京的宅子水涨船高,如今才不过两三年就翻了一番,又遇官家起复世族旧人,一时这峥嵘轩越发变成权贵大儒聚集之地。
      是以,这会儿窦离说让关氏去外面跪着,关氏只觉得丢脸。虽说不年不节,府邸偏远,可偏偏近来有许多世族搬了过来,难免遇上一两个达官显贵。她总觉得有人对着她指指点点。
      偏门不显眼的地方,钱氏带着丫头隐在暗处,嘴角边露出得逞的笑:“看看她,这就叫马前失蹄自取其辱。真是痛快。”
      “姨娘可真是七巧玲珑心,关氏痴心妄想,总要杀杀他的锐气才好。”
      “虽然她是良妾,”钱氏拿着绢扇,“可做了妾便不是正头夫人,如今连平妻都不是,就想借着身份立威。难怪殿下总说,这个关氏不足为惧,这才几天,不用我们动手,她自己就作死了。”
      关氏想要争宠,钱氏却习惯伺机而动,她听说关氏带了人去正房,猜中就是为了那几只蝉,几番得讯,便被她窥探到了时机,让人去二门上等窦离回府。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等到他回来。那边又有越闹越大的趋势,便让人去给窦离报信,这才有了后面的事情。
      “只怕这次,太师那得气得不轻”小云说道:“当初太师费了多大的力气才把她塞过来,竟然这么不中用。只是大人还是罚得轻了,我听那边的人说,本是要撵走她的。”
      “哪能轻易撵走的,妾室去留,还得主母做主。不过,等夫人回来,恐怕还有好戏看。”她似有些不屑地看了一眼关氏,钱氏与她不同,她是个聪明的,对于自己的身份从未忘记过:“这天气越发酷热,咱们回去吧。”
      窦离站在廊桥上,远远看着钱氏一路回去,见她脸上有得意之色,倒也在意料之中。
      “少主,”王嬷嬷安排好还岫斋的扫洒,见他独自站在廊下,便走上前来问:“烈日当下,少主还是进内室休息才好。”
      这府邸离,女使小厮大多唤他大人或者公子,唯有王嬷嬷还按着旧时清河的规矩,唤他少主。
      窦离浅浅吁气,似有愁绪,说:“难为嬷嬷了,这些日子亏有嬷嬷打理着,才不至于出了差错。”
      “少主折煞老奴了,不过略尽点余力罢了。”王嬷嬷见他没有回应,知道他在想些事情,大约又是和这府邸的人有关,于是又说:“老奴有一句话,想了一宿,终究还是想跟少主说。”
      “嬷嬷想说什么,不必拘束,说就是了。”
      “老奴见这两年,少主越发深陷权谋无法自拔,不得不说一句,少主万事须得保全自身才好。”
      “嬷嬷放心,我定可以全身而退。”
      余宁不在他身边,窦离似乎就不那么珍惜自己的身子。这毕竟是她看着长大的少主,说没有半点感情谁也不信。余宁对他意味着什么,王嬷嬷是过来人自然看得名表。
      他们窦氏一族,不兴纳妾,因而子嗣不丰;既出过无数儒生儒将,却也出了不少情种。譬如眼前这位,但凡对谁动了心,就是钟情一世的。
      “少主,还是把夫人接回来吧。”王嬷嬷见他这段日子几乎不眠不休,余宁不在身边,他便这般不珍惜自己的身子,实在让人心急,又说:“老奴是半截入土的人,哪有家中事务交给嬷嬷的,别人瞧着也不像样子。再者说,年底入宫朝贺人情往来总要应一应景,翻了年就是三皇子的婚事世家夫人总要去道贺,这窦家的门庭全靠少主和夫人撑着,世族门阀们都看着,若是稍有不妥,有心人生事难免招来流言蜚语。如今多事之秋,淮阳毕竟山高水远,若是有事,恐少主鞭长莫及。”
      窦离心中有主意,如今离年底还有几个月,可府中却生了事,到底后宅需要主母坐镇,余宁不在,后院确实不稳。
      “嬷嬷的意思,我懂了,我会考虑的。”他说道。
      “少主,这两年老奴也看得明白,夫人虽纤弱了些,却不是那等娇气的世家小姐,病中尚且能将后宅打理的井井有条,少主该多对夫人有些信心。”
      他回头看着王嬷嬷,浅笑说:“嬷嬷也觉得,余宁不是那等轻易倒下之人么”
      王嬷嬷了然一笑,她家少主对于权谋自然胸有成竹,对于余宁却有些当局者迷:“夫人可算的是将门之女,病痛折磨、流言蜚语、飞来横祸尚且没能让她低头,小小一方院墙,自然是手到擒来。”
      窦离这才轻笑出声:“是啊,倒是我自以为是了。”
      “老奴言尽于此,这便告退。”她福了福身,退了出去。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