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十六章 ...
-
杨雨走了以后,苏晓的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苏晓渐渐从过去走了出来,更加成熟的面对着生活,对待关琳和小雨更好了起来。
2018年的冬天和往年没什么不一样,羊城依旧温暖如春,丝毫不受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过冬的候鸟栖息在南沙区的岛屿上。
羊城的人潮汹涌,车笛声飘飞满天,这是春节大迁徙的前夕。
苏晓如往常一样,六点去长寿市场采购,与熟识的商家讨论价钱,与相熟的人讨论天气。回来后,和妻子一起忙活,和儿子讨论小猪佩奇,一切都很和谐,近似昨天的一景一幕。
“苏晓,咱们今年什么时候回家”关琳一边择菜,一边对苏晓说。
“过完小年吧先把票买上。”苏晓不加思索地说,显然是早已打算好了。
“我觉得可以。儿子你说什么时间回家啊”关琳笑着对一旁玩玩具的小雨说。
“我不知道,我就是想吃奶奶做的饭了。”小雨放下玩具,仔细想了一下这是怎么回事,便对妈妈说。
“好,好,带小雨回家见奶奶。”
“好呀!好呀!”小雨开心极了,不停的拍手。
苏晓看着他们俩,不由地也笑了起来,他想也许这就是家的温暖所在。
这天上午,杨师傅按照惯例来了,苏晓一如往常,热情的招待了他。杨师傅从来没有失信,定期收购苏晓的作品,并给苏晓许多的技巧指导,让苏晓的技艺更上了一层楼。而且,在苏晓的帮助下,容云也和杨师傅合作了起来,这让容云也重拾了对雕刻的信心。
“杨师傅,给你准备好了都,你看看行不行”苏晓没有先招呼面,而是把玉交了上去。这是杨师傅的习惯,先收玉石,后吃饭。
杨师傅对于苏晓的雕刻,越来越信服。他开始相信苏晓是有天分在的,又很勤奋好学,相信他可以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并且不吝赞赏。
“苏晓,你这技艺越发精湛了,假以时日,定能成为这行的大家。”
苏晓坐在对面,笑着感谢杨师傅的夸奖,并谦虚地说。
“杨师傅,你就别拿我开玩笑了,我这能拿的出手就不错了。”
“你谦虚是件好事,再接再厉。我果然没有看错人不是!”
杨师傅在玉石行业混迹了二十多年,见过许多天才,见过许多勤奋者,但称得上大家的却只遇到过几个。想要成为大家,天分和勤奋都必须同时具有,并且极大的开发,旷日持久才能成为,绝不简单是时间的叠加和玉石的堆积。
而他看出了苏晓具备成为大家的潜质,所以才用心培养,大力扶持,让苏晓坚持了下来。
“杨师傅,先吃面吧,饭后细聊。”苏晓站了起来,示意关琳端面,款待这家人的贵人。
“好,好,你们忙去,不用招呼我。”
上午店里的客人并不多,当杨师傅吃完了面,便要和坐下来的苏晓细细聊一聊,这也是他们之间的老习惯了。
但这个时候,容云走进了店里,笑着和他们两个寒暄了起来。他这次来,是为了感谢杨师傅。因为前不久,他的几个雕刻作品被杨师傅挑走出售了。这令他十分高兴,一直想找机会来谢谢这位杨师傅。
“杨师傅,这是我的师兄容云。”苏晓站起来为杨师傅介绍道。
“你好!”
“杨师傅,你好。太感谢你了,收了我的作品,我都快不想干这一行了,是你给了我希望。”容云感激地握着杨师傅的手,笑着对他说。
“不用客气,是你这次的作品让我眼前一亮,继续努力!”
容云坐在了一起,加入了他们两个人的谈话。
“你们俩都是块料,继续努力,肯定会有更好的作品,这就靠你们了。只要作品好,不怕没市场。”杨师傅激励他们说。
“还请杨师傅多多指点我们两个。”苏晓在一旁答道。
“是啊!杨师傅,你是行家了,你更懂这行。”容云在一边应和。
“放心,放心!我一定尽力而为。”杨师傅说。
“杨师傅,今年回老家吗?”苏晓换了个话题,询问道。
“和往年一样。你们俩在哪过年”
“苏晓要回去,今年我就不回了,好好上班、雕刻,多挣点钱。”容云用手抓了抓头说,又叹气说“这年头,结个婚真是不易!”
“年轻人可不能打退堂鼓啊!年轻就是积蓄。”杨师傅激励容云说。
“杨师傅说得对!我开这个店时,也是一波三折,事事不如意,差点就关门了,这不也熬过来了吗真的是苦尽甘来了吗” 苏晓看着容云,想起几年前失意的自己,不禁感叹地说。
“放心,放心!”容云笑着说。
杨师傅和他们两个聊了很久,才走了。两个人送他到了店门口,又走了回去坐下,显然他们还有话要说。
“容云,今年你还不回广西吗?”苏晓把目光全部聚在了容云身上,直直地问他。
“不打算回了,春节有几批货要来,走不开。等闲下来再回去吧!”容云看了看苏晓,淡淡地说。
“哦,也好!”
“苏晓,你还和杨雨有联系吗”容云看了看后厨,看关琳正在忙活,便压低了声音说。
“偶尔问候一声,联系很少。”苏晓也同样小心翼翼的回答。
“哦,那还挺好。”
“谢谢你,容云。我以为我们俩永远不会再有联系了。”苏晓由衷地感叹着说。
“客气啥!咱们都是自家弟兄。”
苏晓送走了这位兄弟之后,便重新投入到了生活当中,挥洒着汗水,拉扯着面块。
这天晚上,忙碌一天的苏晓,瘫坐在工作室的靠椅上,休息啦几分钟后,便打开电脑,开始他深夜的写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