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十七章 ...


  •   农历十月的一天,在奄奄一息的苏军面前,上演了一出戏。戏的主角是苏晓和关琳,配角是苏晓母亲和亲朋好友。
      这天,天气晴朗,苏晓家中红喜字点缀,喜气洋洋,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连瘫痪在床的苏军也乐的合不拢嘴。
      只有苏晓的脸上带有一丝愁容,他知道这是他第一次骗父亲,更可怕的这是最后一次。他从不相信观音菩萨,不信老黄历,更不信冲喜这一说。但他还是成为了这出戏的主角,因为他的孝心让他尽最后一点孝,让父亲笑着送走。
      在他的孝心的感召下,亲朋好友决定来客串一番,不要酬金。更重要的是关琳也答应了他,她为了苏晓,决定接下这出戏,并演好它。事实证明,她的行为足以以假乱真。
      夜色降临之际,大家都散去了,只剩下了苏晓和母亲以及关琳。
      苏军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了,但是挂在他脸上都笑容还在。他只是呆呆地看着眼前的苏晓和关琳,嘴角微微颤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但是在一旁的苏晓母亲,能够从这轻微的嘴角颤抖中,得到一些信息,这是两个人相依三十多年的意外收获。她明白,眼前这个陪她半辈子的人正在交代最后的遗嘱。她一方面的很悲伤,却又欣慰他能给开心地告别这个世界。而她却要保护着这个秘密,离开这里,去和他汇合。
      她让苏晓和关琳一起跪下,给苏军磕三个头。
      三个头磕完,苏军闭上了疲倦的眼睛,永远的睡去了,微微上扬的嘴角刻在了他的脸上。
      当母亲意识到了这一切的时候,她并没有放声大哭,只是拔掉了丈夫身上的输液管,又理了理他稀疏的头发,用被子盖住了他的全身。
      跪在一旁的苏晓看着母亲的行为,明白了一切。他也没有像所想的那样大哭,只是跪到了父亲身边,要看他最后一眼。而一旁的关琳哭出了声,她是一个善良的人,更何况这是苏晓的父亲。
      在这里,她本应是个旁观者,但她却假戏真做参与了进来。她并没有什么不良的动机,只是感极而泣。
      当全村的灯光都散去之后,只剩下了这个房间的灯还在亮着。这个夜,没有一点风声,不像是冬天的夜晚。但他们三个人并不平静,一个失去了丈夫,一个失去了父亲,一个失去了未来的公公。

      苏晓的事情全村皆知。亲朋好友们,昨天参加了喜宴,今天便参加了出殡,这真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时刻,不过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仅仅是个悲剧。他们都愿为这孤儿寡母贡献一份力量,声势浩大的出殡队伍,绕村一周后,向北走了两亩地,下葬在了苏晓家的土地里。这里只有两座坟,是苏晓的爷爷和奶奶。
      全村人的行为让苏晓感激不尽,特意跑到每家每户道谢。苏晓的父亲是个老实本分的人,总是替别人着想,专爱做老好人,不怕吃亏,这让他在村里积累起了好人缘。
      尽管他家里很穷,但还是被大多人看得起。这才有了今天出殡的盛况,生前从未有的待遇,死后风光了一把,也算是对这位老实的农民,最好的慰籍了。
      过了头七以后,苏晓再次扬起生命的船帆启航。不过这次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为了母亲和这个家。父亲走了,除了这栋尚能遮风避雨的瓦房外,就只有几万块的外债了。现在,苏晓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必须承担起这一切,他不能再让母亲生活在悲剧的边缘了。
      这次回羊城,只有苏晓和关琳一起,因为叔父因急事先走了。
      苏晓和关琳,并没有因为这出戏而改变关系。他们两个还是有说有笑的好朋友,这让苏晓十分感动。这几天来,关琳帮了他大忙,她和苏晓母亲一起招呼大家,这才没有怠慢了亲朋好友。
      苏晓不是傻瓜,他明白关琳的好意,也十分感谢她。但他很清楚,尽管如此,自己钟意的还是杨雨。虽然他和杨雨并没有一起经历这场风暴,但爱情的力量总不止尺寸的距离,它是可以抵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并充满力量。
      这段时间,苏晓和杨雨几乎没有联系。苏晓忙于丧事,无心顾暇其它,只有深夜抬头望月,总想起她,却无法联络。而杨雨也明显感受到了这一切,选择了沉默等待,况且她也面临着人生难题。她从小南巷出来之后,一直纠结自己的路,应如何走下去。
      她想坚持走雕刻这条路,但这条路一片大雾,看不见前方。身边的人,除了苏晓,都劝她放弃,不能再走下去了。但她心有不甘,她在无聊的雕刻生活里发现了快乐,并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工作。
      而她发现,除了雕刻,她对其它都不甚在意。但她也试想也许就是坚持了下去才有的热爱,这或许也适用于其它行。所在这段期间,她开始在十三行工作,每天来往于服装档口,这是许多同龄女孩的归宿但她实在受不了这枯燥的工作,也没有发现快乐所在。
      就在这平淡枯燥的日子中,在她心中响起了一声惊雷——苏晓结婚了!
      苏晓的叔父来到羊城的第二天,就来到了杨雨的住处,告诉了苏晓结婚的事实,并向她展示了结婚场景的照片。
      杨雨认识苏晓的叔父,对于这突然的造访十分惊讶,何况又带来了这么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但她惊讶过后,并没有感情用事,细心的询问了一些其它细节。
      对于这个信息,她始终将信将疑。她不相信这会是事实,尽管结婚的铁证就在眼前,但她知道并没有见到结婚证。就是这是事实,她也不信会是苏晓叔父来告诉她。理性的分析之后,她觉得这里面一定有文章。但是叔父对于她的疑问对答如流,显然是有备而来。
      就在杨雨将信将疑之际,苏晓叔父从口袋里拿出一块玉石,递给了她,示意她看看。
      杨雨再次震惊了,她见过这块玉石,就是那块曾被苏晓细心打磨玉石。她还在这块玉石上留下了一道纪念了,还清晰可见。
      玉石正面清晰地刻着“关琳”两个字的隶书,反面刻着一片榕树林,相互萦绕,象征着爱情。杨雨看得出来,这是苏晓的笔迹。
      她知道这块玉的重量。她曾想过这块玉肯定是送给她的礼物,从见到它时,就不断的试探苏晓的口风。她对他们两个的感情很自信,也知道关琳也青睐苏晓,但她一直相信苏晓会这处理好之间的关系。
      苏晓叔父急忙的拿走了玉,不发一声地走了。他知道他的计划正在达成,随后就看事态的发展吧!他不是不喜欢杨雨,也不想做个恶人,但是苏晓母亲的托付,让他走上了这一步。也正从此,苏晓和杨雨渐行渐远。
      杨雨关上门,呆坐在狭小的出租房里。她终究无法接受这个现实,随即拨通了苏晓的电话,但是只有“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请稍后再拨。”,不断的回荡在耳朵。
      她设想的未来都是两个人一起面对,而此时要她一个人去面对这可怕的现实,貌似并不能做到。
      她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杨雨并不能给出答案。工作遇冷,她能接受,但感情又落寞,这让她不能再抬起低垂的头。
      这天晚上,她又打了几个电话给苏晓,但还是关机的回应。杨雨突然明白也许这就是苏晓最好的回答,沉默。她有关琳的联系方式,却不知为何拨不出去。这个要好的朋友,平常能聊许许多多,但这次让她无从开口。她对关琳并没有太多厌恶,只是对苏晓有了别的意见。
      她此前只觉得苏晓只不过维诺了一点,不大有主见,但这次杨雨觉得他并不勇敢,更不敢面对现实,给她一个交代。
      杨雨躺在床上,哭了半夜,直到深夜小雨打湿了窗户,才擦干眼泪对雨水诉苦。这个坚强的女孩,少有地流露的女孩子细腻的心思。就在这个时候,手机明亮了起来。她很激动,以为是苏晓打来的电话。但拿起一看,才意识到是康宁的短信。
      这条短信是来向她告别的。康宁搬出了小南巷后,也尝试了几个工作,却不如意,也渐渐花光了自己的积蓄,实在在这里待不下去了。他便通过南宁的亲友,找到了一个玉石生意的活。虽然还是和玉石打交道,但这次是投资玉石。对他来说,他要再次做一次学徒了。
      康宁明天就要离开这座城市了,他知道他和杨雨已经没有机会了,但他犹豫了很久,还是发出了这条告别的短信,以及对他们地祝福。
      杨雨看后,只是苦上加悲,又一个好友要离开她了。这一天,她觉得自己弄丢了三个人,都对她分外重要。但她明白日子还是要往前过,只是这道没人扶她,她应该如何迈过去。
      看着康宁的短信,她突然意识到康宁也许可以扶她一把。
      她在深夜思虑了良久,回了一条短信给康宁,其中写道“我从未去过南宁,想一同前去看看风景。”
      杨雨心想换个环境,也许就能看的更加长远,也就可以更好的成长。等到从这道坎里爬出来,她会再回来这座城市。

      清晨,雨停了,窗前积满了水。
      杨雨起的大早,或许并没有睡。她一味地收着简单的行李,看着这个让她留恋的地方,久久不能掩门。最后,她还是在桌上留了一张便条,其中写道
      “苏晓,我去南宁几日,祝你幸福,再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