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君子之交 ...
-
少庄主的前半生,有父,有师,有师兄弟,有媒妁之约。少庄主的后半生,无父,无师,无妻无子,茕茕孑立,形单影只。
***
少庄主的第三段际遇,是在他花甲之年。他收了一个义子。有一日,他的义子在山外捡到一名小童。
那小童虽年幼,却功力深厚。少庄主在江湖行走,素来知道,武学精妙,不可囿于成见。但他见到这小童的功力,也还是不由惊叹。
那时他方知,自身见识何等浅薄。他年幼时以为自己是天才,后来遇到无名,始知一山还有一山高。可到了如今,才算真正知晓,何谓不世出的奇才。
这小童看样子不过四五岁,身上的功力,却似乎已有四五十年。他探她内力,发现也不是他人陡然传给她的,而是她自己一点一滴积累而成。
她的武功心法,却与庄中的武学没有什么差别。运招的习惯,与三十五年前他遇见的那名剑客很像。他偶有浮念,觉得这小童或许就是那剑客的徒弟。
但他也没有特意去问。近来那剑客的身影,在他心中已十分模糊了。他甚至常常都会忘了她。只是用剑的时候,又会觉得身旁有她的身影相伴。
清风明月人双影,飞叶竹间未忍追。梅枝蘸酒江上语,墨染荒尘忘乎归。
那时在逃亡中,他们把庄中招式凑成了一首诗。诗成之时,他脑中已混沌成一片,只觉无限甘甜,仿佛那是定情诗。但他如今年纪颇大,每每念来,只觉诗中荒凉一片。
或许是年轻时在外逃亡太久,草行露宿、沐雨餐风,纵然五十多年功力傍身,但他依然察觉,自己此时已有衰朽之兆。
他思虑良久,有意将山庄基业传与这小童,而义子则作为副庄主,与她一同打理山庄。但那小童却说,她已活不过四五年。
少庄主忍不住叹惋,从来天妒英才,由此可见一斑。
他从不讶异她能少知天命,只敬慕她博闻广识,见解不凡。虽生于世不过几年,所见所识,却让他都自愧不如。
两人渐成忘年交。
他让这小童住在从前无名住的屋子。
每日旭日东升之时,两人切磋武艺,或者畅谈古今武学,漫谈江湖世事。日暮之时,两人同沐夕阳斜晖,闲来饮酒赋诗。虽然往往诗还未成,两人便已打盹,睡了过去。
这样的日子,一日过去,便如一生。
这是少庄主的第二段忘年之交。同第一段忘年交一样,这小童有一日也忽然消失,再不见踪迹。
少庄主这一生,有三位知己。
人生在世,得一知己已是难事。他竟有幸能结识三位,此生足矣。
少庄主六十五岁时,庄主已换成了他的义子。
少庄主已经很老了,每日只是呆呆坐着,有时连饭也吃不下。而且常常三四个时辰都不动,不笑不哭,亦不言语。
有一日,庄中子弟捡来一名婴儿,这婴儿尚在襁褓之中,似乎刚刚被生下来。她四肢健全、无病无灾,却不知为何,被人弃于山野。
这婴儿也奇怪,不哭,不闹,不笑,极为文静。佛说,“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这婴儿眼中,便似印着三千世界,古今来生。都说这是个极有佛性的孩子。
义子便将她抱到少庄主面前,想着或许能让少庄主有所触动。这婴儿一到他身边,少庄主便转动目光,看向婴儿。那婴儿一见他,便露出笑容。
那一霎,少庄主似乎什么都明白了。两人相视一笑。少庄主慢慢合上了双目。似乎这一生,就为了等这一刻。
义子发现少庄主骤然死去,哀恸难抑,跪伏于地。当他看向怀中的婴儿,才发现,这婴儿也已无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