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六回 兄弟 ...
-
巧的很,这天马齐正好来了李荣保家。
正如马夫人所说,这世上没有几个人真正了解马齐的为人。他今年六十八岁,熙朝的大臣中除了致休大学士李光地没人敢跟他比资格,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又变幻莫测:康熙四十八年,他为了举荐八皇子把康熙皇帝顶了个倒噎气,当着皇帝的面拂袖而去,康熙气得差点杀了他,但做了一个月牢后仍旧起复,还得了一个“耿直”的名声;八爷党以为有这么一个响当当的大学士为内援,必然能夺得皇位,谁知又是他,在康熙皇帝驾崩后,众人眼巴巴望着他时竟然宣布:“皇上有遗诏,立皇四子胤祯为嗣!”从一个实打实的八爷党摇身一变成了托孤受命的诸葛亮!雍正皇帝即位后大开杀戒,年羹尧、隆科多等辅佐皇帝即位的功臣均是杀的杀圈的圈,总理王大臣中只有他不但没受牵连还屡获升迁,现任武英殿大学士、户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军机大臣、太子太保、三等忠勤伯,满朝大臣送了他一个绰号:“扳不倒”。
这天恰好是朝休,他来到李荣保家,两个人在书房中闲话。虽然李荣保搬回北京已经半年多了,两家住在一条街上,又同朝为臣日日相见,但因为事务繁忙,能像现在这样聊聊家常的机会实在是少。
马齐身穿一件竹布长袍,适意地翘足而坐,身上已经丝毫没有天下第一权臣的态度气势,他含蓄地笑道:“昨儿宗人府的老黄又来找我了。”
李荣保一怔道:“什么事?”
“还是为了镶蓝旗佐领闺女的事,听你嫂子说那姑娘不错,长得俊,人也贤惠,我看你还是答应下来算了。”李荣保摇摇头道:“罢了罢了,这话二哥以后不必再提了,我已年过半百,实在无意再续弦,何必白糟蹋人家姑娘?”马齐道:“傅恒和萍萍还都幼小,原先还有两个姐姐可以照顾他们,现在芸芸进了宫,蓉荣也嫁入王府,你就算是为孩子找个额娘也好呀。”
李荣保叹了口气道:“萍萍我已经派人送到察哈尔她外婆家了,女儿嘛,再操心将来也是人家的,索性就由得她去。当初就是一步走错,才生下这两个小冤家,又岂能一错再错?”说罢,又意味不明地叹了口气。
马齐却知道这“一错再错”的含义。
当年李荣保的原配夫人是满洲出名的美人,和李荣保琴瑟和谐,婚姻生活十分幸福,她入门后连生两子,李荣保竟然发誓不娶侧室,成为满洲一大美谈。谁知康熙四十八年,马齐因为顶撞皇帝获罪,李荣保也被牵连下狱,那位夫人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一病不起,被释放出来的李荣保飞奔至她病榻旁时,她已到弥留时刻,望着丈夫流下一行热泪便香消玉殒了。
她死后李荣保一蹶不振,马齐觉得愧对弟弟,就极力撮合他与察哈尔格格成婚,李荣保也是靠这个格格才当上了察哈尔总督。就在六年前,这位蒙古格格又因为难产去世,李荣保就再也没有续娶。
马齐低头想了一阵笑道:“既然你心意已定,那就算了,反正如今兄弟都在一处,你忙的时候尽管把傅恒送到你嫂子那儿,她也着实喜欢这孩子。哦,我才想起来,我已经和怡亲王说好了,他的世子下个月进毓庆宫读书,就让傅恒做个伴读。张廷玉跟我说杭州知府出缺了,他想举荐傅文,不过这事还要你拿主意。”
李荣保皱眉沉吟半晌道:“恒儿的事听凭二哥安排,傅文万万不可放他出去。也怪我当初因为他母亲的缘故太宠着他了,作养出他无法无天的脾性,现在在我身边,也不过就是斗鸡走狗不务正业,若是离了我,还不知要闯多大的乱子呢!这两兄弟,大的不争气,小的又太小,只叫人放不下心,要不然,我早两眼一闭去了!”说着又淌下泪来。
马齐笑道:“你比我还小着十几岁呢,怎么就说这些丧气话?如今大案方结,朝中空虚无人;四阿哥储位初定,需要贤臣辅佐。这正是天时地利人和风云会际的时候,你不知道把握,那才是违命不祥呢!”
李荣保索然一笑道:“我却没有二哥这番志气,康熙年间我就想辞官,不过是因为察哈尔无拘无束,职分清闲自在,才勉强做了几年总督,全当是归隐罢了。我一向懒散惯了,猛可里回到京师这是非之地,每日要应付繁杂的政务,实在力不从心。刚回来时因为政局不稳,我怕辞官惹恼了皇上才没敢提,如今风声下去了些,我自己又添了咳血的症候,过些日子就要上表辞了这差事的。”
马齐不胜郁闷地叹了口气,他明白什么“咳血的症候”都是借口,真正的原因还是为了那位原配夫人。她刚去世时李荣保就执意要辞官,是他拿出长兄如父的身份强压下去了,虽然勉强做了几年总督,却一直都是郁郁寡欢,再也没有振作过。
如今八爷党刚刚被瓦解,雍正急于寻觅自己的心腹,在这个时候选富察氏做四阿哥福晋,又调李荣保入京,就是傻子也明白是什么意思。他今天来找李荣保闲谈,就是想让他看清时局:军机处里张廷玉是个汉人,怡亲王允祥又疾病缠身,只要他得到了雍正的赏识,他就能进军机处,到时候他富察氏一门出了两个军机,是何等荣耀的事!
没想到他才提了个头,李荣保又是和当年一模一样的论调,十八个春秋过去,这段情愫竟是丝毫没有销蚀,人家都说满洲人多情痴,怎么他们家就恰好摊上一个!
马齐满热的心被平空里泼了一盆冷水,拂然不悦道:“四弟这话糊涂,你只想着自己清闲,就不为子孙想想?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你我如今能够封侯拜相位极人臣,是皇上待见咱们,更是因为阿玛当年在平三藩中立了大功,那傅文他们呢?难不成就让朝廷的恩典断你这儿了?”
李荣保苦笑道:“二哥教训的是,我惭愧无地。但俗话说的好‘儿孙自有儿孙福’,我回京后目睹宦海风波险恶,真是触目惊心,并不想让这几个孩子再做官。就拿江宁织造来说,曹家一个簪缨大族,说一声抄,呼啦吧的就穷精了,隋赫德查抄曹家才半年,前儿两江总督弹劾他抄家侵吞了三百两金子,一道圣旨又是个抄!到此时怕不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那句话?”
马齐正待要劝说,一个门政进来禀报:“禀老爷,有一个叫曹霑的少年自称是原任江宁织造曹頫的侄子,求见老爷。”李荣保噗嗤一笑道:“北京这地面儿真邪气,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马齐却笑不出来,他今天和李荣保谈话,原来是要鼓励他努力奋进,不想竟谈出个辞官的结果来,此刻正一肚皮的五味不和,眉头一皱道:“会给他,说你们老爷今日不见客。”
那门政答应了一声正要退出去,李荣保却止住他道:“慢着,二哥,你也不问问是什么事,就替我把人家给回了?”马齐烦躁地道:“还能有什么事?不过因为曹頫囚在狱神庙,他来撞木钟求情罢了。”
李荣保似乎没看见马齐不快的神情,向那个门政挥挥手道:“你在外头侯着,过一会儿再叫你。”
门政出去了,马齐愕然道:“你这是……”
李荣保微笑道:“他不来我也想说这事的。国库追缴欠银,轰轰烈烈闹了几年,别的大臣投河上吊也是罪有应得。惟独这曹家,谁不知道他们把钱派了什么用场?当年圣祖爷六次南巡四次都驻跸在曹家,不借国库的银子又拿什么供奉圣祖爷呢?如今圣祖爷不在了,又来追这笔帐,太绝情了嘛。”
马齐叹道:“四弟,你不知道,若是为了几两银子也就罢了,皇上恨他们有别的缘故,这没说头的,这个闲事你最好别管。”
李荣保静静地靠在椅背上,淡淡道:“不过就是因为曹寅在世的时候保过胤祀么?十几年都过去了,胜负早有分际,曹寅也已经去世,何苦这么一个不饶地排头整去?还有……”他望了马齐一眼,噤住了下面的话,似笑不笑道:“我要上折子保这个人,我是曹頫的顶头上司,由我出面也名正言顺。”他声音不大,但语气十分笃定。
马齐脸上的肌肉不易察觉地抽动了一下,他知道这个“还有”的含义,指的是他当年参与八爷党一事。他不再言语,起身踱到了窗边,望着窗外已经逐渐浓郁的秋色,下意识地抚了抚肩头,喃喃念道:“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这是纳兰性德的词。
就在四十多年前的这个时候,他离开北京开始了二十年的宦游生涯,他是“熙朝四大侍卫”中第一个放外任的,临别前夕,性德、曹寅、李煦煮酒为他饯行。那是一个风云会际的时代,那是四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志得意满,潇洒自信,酒酣耳热之余,天下的大事都变得那么容易。他们相约忠心辅佐圣主,成为彪炳青史的名臣,功成名就之后结伴归隐,畅游山林,诗酒自娱。这些几十年来已经模糊的回忆一下子被拉到了眼前,还是这萧瑟的西风,还是这纸醉金迷的皇城,却没了性德忧郁的哀叹,曹寅潇洒的身影,李煦爽朗的笑声,只剩下他每日在权利圈中操纵着机械阴谋,消耗着心智和生命……
他回头看了一眼李荣保,心头涌上一阵孤寂和悲哀,他知道这个弟弟没有原谅他,性德、曹寅、李煦的在天之灵也不会原谅他。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参与夺嫡的人大多已经作古,谁也不知道当时的情形是怎样,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八爷党。康熙帝驾崩前夕那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他不愿回忆,也不愿对人提起,没有人能理解。他这些年来默默承受着负义的名声,亲友的误解以及良心的责备,但是他不后悔,他帮助雍正成就了大业,他给富察家族带来了无尽的荣耀和富贵,这不就是他想要的么?那么,他就不后悔。
他深深吸了口气,拉回了自己的思绪,慢慢朝李荣保摆摆手道:“由得你吧,要保这个人也由得你,要告病也由得你,是我管得太多了……”
李荣保静静望着马齐的背影,他知道,自己的话伤到了马齐,但却不觉得内疚。他们不是很亲近的兄弟,一生中的情谊都和官场利益相关,当年他入狱是因为这个二哥,现在他发达也是因为这个二哥。这个二哥可以在官场上翻云覆雨,可以在家族里拥有无限权威,却不能左右他的感情。
他不是不理解马齐,但理解和原谅是两回事。
兄弟俩这么沉默了很久,李荣保终于还是将视线从马齐的背影上拉了回来,走到门口吩咐:“你把他带进来吧!”